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采用BIM技术的建筑设计单位数量快速增长,整体的设计质量有所提高。如何在利用BIM技术提高设计质量的同时,提升设计效率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基于BIM的协同化设计的概念和意义,指出必须实现从二维协同设计到三维协同设计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BIM设计,进而提出了一套适用于BIM设计的协同化设计方法及流程,包括企业级BIM协同设计手册的编制;BIM项目执行计划的制定;组建工作团队;工作分解;建立协同工作平台以及BIM项目实施。同时,探讨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及解决办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工程项目中,项目团队应对业主BIM设计要求推行"全专业、全过程BIM设计",并将施工进度与运营维护写入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施工招标合同。设计团队着眼于BIM工程设计、协同设计以及BIM技术的研究拓展,以关注质量(精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和提高效率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外对于建筑信息模型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应用如火如荼。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设计企业对其已有了解并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项目实践应用,诸多建筑院校开设了BIM相关应用课程。但众多实践者运用此项技术及其工具的初衷只是为了项目工作的高效,而BIM的核心内涵不仅限于此,其将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BIM实施策划 花博会项目BIM实施以建设阶段全过程、全方位数字化管理为总体目标,从设计、技术、质量等多角度,广泛开展BIM技术应用,提升项目设计水平和管理效率.根据项目特点以及组织结构复杂性,采用工程项目建设周期的BIM应用模型,由BIM总控单位协助业主方主导,各参与方在工程建设周期协同应用BIM技术,充分发挥BIM...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尊项目设计实践为例,阐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BIM技术进行数据协调和整合的方式以及问题,并简单介绍了中国尊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的BIM前期策划工作以及BIM模型数据整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BIM技术作为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使其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可实现BIM技术的价值最大化。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BIM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软件厂商和设备厂商也积极响应,在各自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然而,能够将BIM技术应用贯穿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的建设项目却不多,BIM模型作  相似文献   

7.
<正>核心看点: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不断推广和发展,BIM正向设计和技术逐渐成为现代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技能和需求,也为工程建设行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径。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BIM的政策要求也逐步明晰,强调在中大型项目中推广BIM技术应用,并推动信息化管理。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医疗建筑迅速发展,如何将BIM正向设计和BIM技术有效地运用到中大型医疗建筑设计中成为了一个难题。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建筑设计院”)在同济国际康复医学中心项目实践中,对BIM正向设计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勘察设计》2013,(11):34-38
近期,两场BIM主题活动——第四届"创新杯"BIM设计大赛颁奖典礼、第二届中国BIM论坛暨buildingSMART中国分部成立大会召开,使业内的关注目光再次聚焦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BIM应用。本期,我刊特别策划了"聚焦工程勘察设计行业BIM标准及应用"专题报道,邀请业内有关专家及领军企业负责人撰文,对BIM国家标准的编制情况与技术方向、施工行业的BIM技术应用情况等进行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BIM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可视化、协调性、信息化等特点逐渐被人们认知并接受。一些施工单位针对中标项目的特点,开始将BIM技术引入到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组织设计中。BIM技术的引入使原本以纸质图表表述为手段的现场管理逐步转向应用三维虚拟模型信息,使施工现场参与各方都可快捷、无技术壁垒地了解施工进度、施工方案等。施工项目BIM应用特点结合BIM的特征和已有施工项目应用BIM的经验,可以总结出BIM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项目经验,研究了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平台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基于BIM技术的管理平台在实际项目中各阶段的管理作用和价值,以期为企业推动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前海BIM应用的机遇和挑战 BIM是创建数字化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全过程进行管理和优化的过程、方法和技术.前海合作区自2013年探索应用BIM技术,截至2021年8月,前海合作区BIM技术应用成果主要包括:模型创建整合项目147个,其中,政府投资107个、社会投资40个;房建类项目49个,其中...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升级,BIM技术的应用也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工程信息技术与BIM相融合,创造出新的应用价值。与此同时,BIM通过与工程项目协同管理平台相结合,形成以BIM为核心的项目协同管理模式,可对工程项目全流程进行整合优化,实现投资、设计、施工、运维等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大大提升了工程项目的管理能效,在工期和成本管控上显现出巨大优势。伴随着这种价值的显现,BIM技术应用的主导力量逐渐从设计、施工、总包方,前移到业主或开发方。因为有明确的市场目标和价值预期,很多业主或开发方不仅主动要求自主开发的项目要应用BIM,而且对BIM应用的要求越来越明确、深入。  相似文献   

13.
在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和欧特克软件公司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设计大赛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愷指导,建筑院建筑六室和建筑院总工办战略设计组设计,点构数字技术公司配合BIM设计的长春市规划展览馆及博物馆项目,获得了最佳BIM工程设计奖一等奖和最佳BIM建筑设计奖二等奖两  相似文献   

14.
在去年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办的2012年"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评选中,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荣膺三项大奖——"最佳BIM应用企业奖"及BIM协同设计二等奖、BIM工程设计三等奖。这表明BIM技术在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推广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工作作中的意义如同20多年前CAD技术带来冲冲击一样,将会给建筑设计带来革命性的变革。BIM的魅力就在于它以数字建模的方式,把参数化、数字化的建筑信息生成可视化的三维模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物业维护公司等以此为平台,在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参与互动及信息共共享。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聚焦BIM技术发展趋势,主要探讨BIM技术的六大变革、发展趋势、存在不足和发展思考。在大数据、物联网、5G移动互联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于建筑信息化建设的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分析BIM技术对数字化城市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的深远影响与现实意义。BIM技术产生的六大变革传统思维变革。传统设计的思维已被传统工作方式所固化,但BIM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已被市场广泛接受的二维设计模式。随着BIM技术应用的日趋成熟,没有BIM设计能力的设计团队,会面临被时代淘汰的风险。技术手段变革。轻量型二维设计软件向重量型三维设计软件的转变。虽然BIM设计软件会对个人的工作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对于项目整体而言,BIM正向设计与技术应用,对项目的品质与管理带来较为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来,BIM应用在中国蓬勃发展。伴随着"鸟巢"、世博文化中心、上海中心大厦等一批BIM实践成功案例的出现,国内BIM应用的影响力和经验值得到了快速提升。目前,国内BIM应用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五大趋势:一是从标志性建筑项目转向普通商业/住宅建筑项目;二是由大中型城市向中小城市铺开;三是从只专注设计领域向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延伸;四是运作思维从使用单一产品向综合多软件在同一平台协同运作转变;五是应用形式从只使用桌面软件产品转向结合云端及移动端软件产品整合使用。  相似文献   

18.
<正>BIM设计总包模式不仅包括具体的设计工作,而且还包含整个建设工程设计内容的总体策划以及实施组织管理工作。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院")承担的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研发基地项目在项目管理、建筑设计、绿色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幕墙设计、造价控制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应用了BIM技术,获得了较好的管理和设计经验与价值。本文试以此项目为例,对BIM设计总包模式及实施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们更专注于作品的实现。面对BIM没有感觉很痛苦,而是很快乐。BIM能自动生成业主要求的设计修改,要实现的设计构想都可以实现了。"C院一位年轻建筑师的快乐溢于言表。"有了BIM,建筑师希望能实现所有的作品,但项目团体中不是只有建筑师的追求,还有结构工程师、  相似文献   

20.
<正>为扎实推进四川省工程建设行业BIM技术应用,近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成都举办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经验交流会。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于桂出席会议并讲话。于桂指出,工程建设领域广大从业者要充分认识推广应用BIM技术的意义。全行业一定要营造推广应用BI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