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 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青藏高原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因为她高耸云天,因为她绚丽多彩,因为她无比圣洁,因为人类很少甚至无法接近她,所以她神秘。  相似文献   

2.
三江源: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态诞生在水中。水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源。中国有三条大江河从青藏高原的腹地出发,带着生命和活力,百万年来不倦地向东、向南波飞浪卷、穿峡越谷一泻万里,滋润和养育着中华大地的风华万物,催生出灿烂的中华文明,这就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我们习惯地把发源这三条江的地区叫"三江源"。水的世界,生物的乐园在最近赴青藏高原的采访活动中, 国家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若凡先生,热情接待了笔者的采访。开  相似文献   

3.
○引言:什么是世界?什么是国际? 很久以来,我们时常在中国的媒体、领导人的讲话、知识精英们关于"知识"或"文明"的传播上听到一些含混不清的词语,比如"世界主义"、"与国际接轨".但让我们常常不明白的是:谁是世界?世界是谁?我们算不算世界?当我们追问这些为甚么的时候,我们感到这个世界往往是我们眼睛中心灵中的"他者",而不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4.
远古时期的青藏高原还是一派浩瀚无垠的汪洋,海风带着燠热和雨水向亚洲古老大陆的深处吹去,带来了绿色,  相似文献   

5.
260多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激情”碰撞.气势雄伟的青藏高原从远古的海洋中拔地而起,沧海桑田中逐渐抬升为地球上海拨最高、年龄却最小的高原,这就是地质学上最为有名的“喜马拉雅运动”。  相似文献   

6.
<正>偶然发现,当今世界上的"节"和"日"很多,差不多每天都能摊上一个,大概是有话语权的国际、国内组织太多的缘故。不过,我们每天都被提醒、被教育,去思考、去行动,还真不是多余的。盼着天天有好日子,其中,三个好日子,是我们更有向往、更有责任、更有行动的:"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6·25全国土地日"。这"三日",事关国计民生,事  相似文献   

7.
<正>青藏高原,天空湛蓝,白云触手可及,雪山近在咫尺,草原广袤无垠。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翱翔着这样一只"神鹰"——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第五工程处。6年来,他们奋战在青藏高原上,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国家提交煤炭资源储量25.2亿吨,完成钻探工作量近4万米,并且创造了"祁连山第一钻"的奇迹。  相似文献   

8.
刘艾瑛 《国土资源》2016,(10):17-19
正中国矿业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全球范围内的矿业合作。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中国企业,甚至在你想象不到的地方。"尽管有人质疑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失败太多,但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中国企业越发强大了。"谁也不是刚出生就会走路。成长总要付出代价,但同时也积累了经验。"不管怎样,我们终究是跨出去了。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企业规避风险,逐渐成熟,最终与投资所在国实现  相似文献   

9.
<正>很多人都记得一部名叫《简爱》的英国电影,记得影片中那位年轻的女教师对罗切斯特先生说过一段话:"不管你是谁,我是谁,都将同样地经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水族人的世界没有上帝,而且也没有关于天堂的传说,但在他们一代又一代与"生"及"死"的遭遇中,一直顽强地坚持着一个特殊的"老家"概念。这个"老家"是如此的空灵和遥远,谁也无法详细描述,更不可能抽个时间去看看,因为,所有去到"老家"的人,没有一个能够再次回到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国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客观上它左右着战局的发展,很快日本国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以人民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威力无比的、能量极大的制造原子弹的物质--放射性矿物资源铀矿才广为人知.那么,中国的铀矿是在什么地方首先发现?又是谁揭开铀矿神秘的"头盖"并取得累累的勘查硕果?  相似文献   

11.
早在新近纪—早更新世,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以不同的速度向北运移作用的影响下,中国大陆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宏伟壮观的地质构造运动,在地质学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它以磅礴的气势使260万平方千米的青藏地区从平地崛起,成为世界第三极,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巍巍昆仑,横空出世。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西横跨新疆、青海两省区,入甘肃后与秦岭相连。它像一条气势磅礴的巨龙,东西绵延2500余千米,盘踞于青藏高原之上,被称为"亚洲脊柱"、"龙脉之祖"。  相似文献   

12.
赵凡 《国土资源》2006,(3):14-15
北极新奥勒松地区第9个国家科考站,叫"黄河站". 2004年7月28日,"黄河站"正式建立,中国人在地球的北极终于有了自己的落脚点.据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在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球三极建站的国家,而我的采访对象刘嘉麒院士,也是少有的多次到过这三极的科学家.对于极地的科学考察,刘嘉麒有句名言:这是强国的象征,强人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山地冰川最多的区域青藏高原冰川2009年起将实现动态监测。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已基于我国发射的风云3号卫星数据建立起青藏高原典型大冰川遥感监测平台,近期即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青藏高原冰川展开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4.
正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归口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管理,是青藏高原环境地质勘查和地质灾害治理的主力军。2010年玉树"4·14"地震发生后,这支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队伍,始终活跃在玉树大地上,在灾后重建战役中,以特有的专业技能和优良的传统作风,诠释着自己崇高的使命。在今年初省上召开的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获先进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15.
《青海国土经略》2007,(4):I0006-I0006
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青海连接"河西走廊"旅游线的必经之地,历史上曾为"丝绸之路"的辅道,也是青海省的  相似文献   

16.
青海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海拔湖泊,去青藏高原不游青海湖,就等于去北京不到故宫、八达岭.去青海湖,可以满足我们感官上的好奇,让我们深思,体验好多过去没有注意的东西和情感.  相似文献   

17.
从大地构造、预测成矿,到地震预测,再到固热能,他的每项研究,念兹在兹的是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至于功名利禄,并不是他要考虑的事。潜心研究青藏高原大半辈子,因为李德威深信:"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藏高原的理论创新将引领正在孕育之中的地学革命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神话,一个民族对自然、对世界、对自身最原始、最朴素的理解和想象。天化万象、地生万物,在远古先人的认知中,再没有比天地更大的力量,天地有灵的观念自然应运而生。在古语中,"神祇"一词便分别指天神和地神。"天神曰灵,地神曰祇","祇,地祇也"。从封土为社的天然祭坛,到举国公祭的皇天后土,再到遍布城乡的土地公庙,记录着古老农耕民族对黄土地的原始记忆。  相似文献   

19.
<正>毛里求斯不仅有"迷"一般的历史,还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奇观——七彩土。毛里求斯是西南印度洋中远离非洲大陆的一个岛国,是由毛里求斯主岛和周边许多小岛组成的,主岛南北长61千米,东西宽47千米,其首都路易港坐落在该主岛的西北角。这些年随着参加大洋科学考察航次,笔者已经多次在毛里求斯登船出发或靠港返回国内。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竟然没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增温明显,相关研究多集中于青藏高原冰雪动态,很少关注冰雪消融后岩漠的变化。岩漠通过地气相互作用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本文通过梳理青藏高原冰雪、冰雪消融区、岩漠动态变化遥感监测方法体系,着重分析了各遥感数据来源及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并对基于遥感技术条件下青藏高原冰雪动态监测、冰雪消融区岩漠动态变化监测的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技术进行了总结。目前,青藏高原冰雪动态变化遥感监测数据来源多样、研究方法成熟,而冰雪消融区岩漠动态变化遥感监测尚未形成系统研究。在人为干扰不明显背景下,青藏高原冰雪消融区岩漠的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作为对冰雪变化遥感监测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