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珊珊  高歌  任福民  刘秋锋  孙家民 《气象》2008,34(3):100-105
采用热带气旋降水的客观分离方法和实时的热带气旋路径、强度以及同期的气象观测资料建立了热带气旋实时监测与评估系统.系统主要包括热带气旋实时资料接收,热带气旋降水客观分离,热带气旋降水资源评估和对社会经济影响估算以及图形显示等功能.通过降水客观分离方法技术的引入和业务系统的自动化实现,大大提高了对热带气旋影响评估的时效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影响普宁市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丽玲  黄卫 《广东气象》2010,32(5):26-28
统计分析普宁市1959~2008年的热带气旋相关资料得出:1)近50年普宁市受热带气旋影响的频率为3.18个/年,严重影响频率为1.98个/年,是热带气象灾害出现的高频区;2)热带气旋给普宁市带来的灾害以强降水为主,大风天气相对较弱势;3)近50年来影响普宁市的热带气旋呈减少的趋势;4)影响普宁的热带气旋中最多是在汕头以东区域登陆,占总数的48.4%。而严重影响普宁的热带气旋主要是在汕头-海丰登陆;造成6级以上大风或暴雨以上降水的,占该区域登陆并影响普宁的热带气旋的76.9%。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普宁市的气候变化进行分析,并从热量资源和降水资源人手,分析对普宁市农业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水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头市严重缺水,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依赖黄河水和地下水,对自然降水尚未开始资源化开发利用。降水是可再生的原生淡水资源,依托气象科技开发降水资源,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如果包头市27691km2土地上的自然降水、特别是山区降水能够得到综合开发利用,水循环将趋向良性,生态包头将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5.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水资源包括大气水、土壤水和地表水、地下水,其中大气降水是陆地上水资源的根本来源。陕西省大部分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300m3,为全国人均的1/2,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8,水资源非常紧缺,近...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利用1961~2002年东北地区80个测站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得到各测站的月蒸发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以此分析了东北地区大气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为东多西少分布,东西部区域降水资源差异显著,西部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严重匮乏;全区可利用降水资源呈下降趋势,西部半干旱地区在已有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利用降水量仍呈下降趋势,在东部山区其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这将对整个东北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降水资源是重要的农业气候资源。如何恰当、可靠地对降水资源作出评价,这关系到怎样合理、充分地利用降水资源的问题。以往的评价方法,一般都是仅考虑降水的平均值和各级降水量值的保证率,这是一种静态的评价方法。这种静态评价方法不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降水资源。在文献中,初步揭示了用降水趋势值代替平均值作评价的优点,但这仅考虑降水的长周期波动,没有考虑到短期周期波动。本文根据宜山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综合考虑长短周期波动,并运用统计决策方法对降水资源作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8.
用2002年3个热带气旋登陆广东的过程中自动站的降水资料, 对TRMM准全球、准实时的3 h降水估测资料进行了检验, 表明该资料与地面3 h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 可以反映出热带气旋3 h降水变化的特征。利用该资料分析了这3个热带气旋登陆过程中不同半径、不同方向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并分析了不同热带气旋之间降水差异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研究发现, 3个热带气旋登陆过程中心附近降水沿半径方向存在收缩和扩展的变化, 除了低层水汽输送的变化和地形对降水造成影响之外, “北冕”和“黄蜂”都发现热带气旋外围降水加强会导致其中心附近降水减弱, 这与以往的观测及研究成果类似。  相似文献   

9.
热带气旋是气候模拟关注的重要对象,但是,由于当前的气候系统模式分辨率较低,难以合理再现热带气旋分布特征,因此,动力降尺度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2的模拟结果进行动力降尺度,基于热带气旋路径追踪法,从热带气旋的路径、强度和降水三个方面,检验了动力降尺度在热带气旋模拟能力上的增值。结果表明,动力降尺度结果大幅提升了热带气旋路径频率的模拟,较之全球模式,其与观测的路径频率分布的空间相关系数从0.57提升至0.74;区域模式模拟的热带气旋强度与观测更为一致,全球模式难以模拟40 m s?1以上风速的热带气旋,区域模式能够模拟风速为60 m s?1的热带气旋;在热带气旋降水方面,降尺度后的热带气旋降水贡献率和平均热带气旋降水强度均有所改善,在西北太平洋区域较之全球模式,区域模式将热带气旋降水贡献率和降水强度提高了10%和4.7 mm d?1。动力降尺度后TC(tropical cyclone)的模拟技巧得到提升的区域为西北太平洋区域,但在中国南海区域,技巧提升的不显著甚至有所下降。关于动力降尺度结果在西北太平洋区域的技巧提升,分析表明能够更好体现CISK(Condi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Second Kind)机制是主要原因,区域模式模拟的水汽增多、正涡度增强、上升运动增强而垂直风切变减弱都有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10.
8月,南方大部地区降雨偏多,局部地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而北方大部地区降水偏少,部分地区旱情严重。月平均气温,全国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本月有3个热带气旋活动,其中一个登陆广东沿海。1 天气概况本月降水大体呈南多北少态势,江南、华南等地降水明显偏多。就月降水量而言,南方大部地区有100~300mm,其中,江南东部和中部、华南中部、云南西南部以及四川盆地等部分地区达300~600mm;北方地区除东北大部、华北部分地区、淮河流域及新疆天山一带等地一般有50~150mm、局部地区200mm外,其余大部地区降…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近50年气候变化对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析陕西省近50a气候变化的特点,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及水资源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的区域分布及变化趋势与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趋势相一致,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与中国夏季降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 1 979~ 2 0 0 3年月平均射出长波辐射 (OLR)资料 ,分析了中国夏季江淮多 (少 )雨年的同期及前期热带太平洋地区OLR场分布特征。通过定义和计算OLR对流强度指数 ,探讨对流活动与中国夏季雨型的关系。结果表明 ,夏季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平均对流活动强度与同期江淮地区降水有很好的反相关关系 ,即当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强时 ,江淮地区降水易偏少 ,当对流活动弱时 ,江淮地区降水易偏多。不仅如此 ,前期冬、春季对流活动强度与夏季对流活动强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则可利用前期冬、春季对流活动强度对当年中国夏季降水趋势进行预测和补充订正。因此 ,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强弱对于中国夏季降水预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的气候条件造成了该地区水资源量的补给不足,雨水是本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雨水的多少往往对应着水资源的丰枯变化。根据1961—2005年河北省长系列降水资料,对全区雨水资源进行了时空分布、年内变化分析和多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降水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且平原降水减少速率要远远高于山地。通过雨水资源量的分析得出在一定程度上降水的缺乏形成了河北省水资源的补给量不足,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的状况。河北省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己达到极限,为了缓解水资源的供求矛盾,提出大力开发利用雨水资源是缓解本区水资源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BP-CCA方法并结合当前国际先进气候预测模式结果,探讨了如何建立对西南夏季降水具有较高预测技巧的统计降尺度模型及其可预报性来源。结果表明,将热带区域海表温度作为预测因子的降尺度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亚洲区域和热带区域500 h Pa位势高度作为预测因子的模型。对模型可预报性来源的分析表明,热带区域海表温度作为预测因子的降尺度模型的预测能力年与年之间的差异主要受热带海表温度EOF第二模态的影响。该模态表现为在热带东南印度洋及西太平洋区域有正载荷值,而在热带中东太平洋区域有负载荷中心,其与影响西南夏季降水的菲律宾和海洋大陆西部对流有较好的相关,并且ECMWF和NCEP业务气候预测模式对其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海南热带气旋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整理出海南1962-2004年的热带气旋的降水资料,我们分析了海南省热带气旋降在海南省总降水中的地位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南热带气旋降水平均占年总降水量30%,但呈每10 a 3%的显著线性下降趋势;海南热带气旋降水与年总降水相关显著,年总降水显著偏少的年份,热带气旋降水偏少;热带气旋降水显著偏多的年份,年总降水量偏多;海南热带气旋降水变化的空间特征表现为明显的一致型,时间特征表现明显的周期性:高频的年际变化周期70年代前期以前为3 a周期为主,80年代中期以后以2 a的周期为主;低频的年际变化周期80年代以前以8—9 a为主,80年代以后以准6 a为主;年代际变化则以准17 a的周期为主。  相似文献   

16.
TRMM(TropicalRainfullMeasuringMission——热带降水监测)卫星首次提供了热带森林大火抑制降水的证据。该发现登载在1999年9月15日的GeophysicalResearchLetters上。文中指出,当森林大火产生的烟雾污染云层时,“暖雨”过程消失——在热带地区大多数降水产生于这种过程。研究人员发现,在被烟污染的云中,必须在云顶远高于冻结高度(近5000m)的情况下才会由另外的机制产生降水。目前研究人员对全球降水变化如何影响人类活动(比如说粮食生产)以及全球降水…  相似文献   

17.
利用贵定县1969—2008年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讨论了该县40 a来可利用的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中,贵定5、6月可利用的降水资源是最多的,而12月的可利用降水则为最小。贵定降水和可利用的降水资源主要集中于夏季,各自分别占全年比例的46%和52%。可利用降水系数全年平均为0.4,其中春季最大,为0.46,冬季最小,为0.12。40 a来,贵定平均可利用降水资源的总体趋势以0.5mm/a的线性倾向减少,这与40 a来贵定降水量总体趋势以0.5mm/a线性倾向减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与热带对流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春  康建鹏  吴芃 《气象科学》2004,24(4):448-454
本文利用1979~2001年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包括OLR资料、500h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及850hPa风场,借助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与热带对流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对流活动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即夏季热带对流活动强(弱),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少(多),易出现干旱(洪涝)。热带对流活动异常引起中、低纬度大气环流系统异常,中、低纬度大气环流系统异常向中、高纬度传播,引起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异常,构成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异常。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水资源状况的降水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雨水是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也是影响水资源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水资源和气候降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选取河北省区域较均匀分布的39个代表站、45 a的月降水资料,对降水特征分区域做了初步分析。发现河北省近45 a降水具有总体减少的特性,期间发生过2次突然变干的过程,平原降水减少速率要远远高于山地。这种情况形成了河北省水资源的补给量不足,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的状况,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高效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近50a降水资源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俊伟  周涛 《贵州气象》2005,29(Z1):22-23
介绍了国家气候中心使用的降水资源评估方法,利用贵州省32个代表站1961~2004年年降水量和历年气候灾情资料,对近50a来全省年降水资源的变化和旱涝灾害出现情况做了分析,对年降水资源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贵州年降水资源量20世纪70年代最多,90年代次之,80年代最少,其年降水资源量值低于多年平均值,但各年代总体变化不大,均在正常范围内;贵州省历年有较大干旱灾情出现的频率大于较大洪涝灾情出现频率,且20世纪90年代旱涝灾情同年出现的现象明显,主要原因①近年来各种气象灾情收集记录更详实;②虽然全年降水总量变化不明显,但极端天气出现频繁;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加剧使我贵州气象灾害的承灾能力下降.干旱洪涝对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巨大,防汛抗旱工作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