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品拍卖会的槌声,追赶着陈逸飞、启功等艺术京们尚未远去的背影。书法家、国学大师启功刚刚逝世其作品已成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追捧对象。3日在杭州举行的西泠印社拍卖会上,启功先生一张1942年的《高岩古寺图)拍得66万元,创下他单件作品拍卖的最高记录。启功遗作升值,似乎已在人们意料之中。6月30日启功先生逝世后,京城几家拍卖公司都纷纷表  相似文献   

2.
致读者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在老一辈科学家热情指导和学术界同仁提携下与大家见面了。承蒙国土研究的倡导者、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理事长于光远先生为本刊题辞,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黄秉维先生为本刊创刊撰文,书法家启功先生为本刊题名,更使我们倍受鼓午。在此,谨向所有热诚关怀和帮助我们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大阶梯,云南高原位于第二阶梯上。在这红土、彩云之乡,有一位从事地理研究和教育已50年、专门从事云南地理研究已45年的慈祥的老人。他,就是年届古稀的自然地理学家陈永森教授。陈教授1933年出生于山东兖州,他在故乡读完小学和中学后,以优异的成绩于1953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这所位于中国经济、文化尤为发达的上海的高等学府,名师云集,学风浓厚,创造和传播着科学和文明。在胡焕镛、李春芬、严钦尚和陈吉余等知名教授的教导下,他苦读4年,为从事地理研究和地理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8年,已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一…  相似文献   

4.
李玉海 《地理研究》1984,3(1):41-46
竺可桢副院长是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者,在我国地理学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在纪念他逝世十周年之际,我们广大地理工作者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他对发展我国地理科学所做出的丰功伟绩。竺可桢教授早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农学院和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回国后在高等学府教授地理学和气象学,成为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启蒙者和播种者。  相似文献   

5.
李老离开我们一年了,我们作为他的学生,对他的爱国主义和献身于我国沙漠事业的革命精神,犹历历在目,今天我们更加怀念他。  相似文献   

6.
纪念吴尚时教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昭璇 《地理研究》1985,4(2):73-78
吴尚时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之一,去年是他诞生(1904)八十周年,他逝世于1947年,距今已有三十多年了,广东地理学会开会纪念他,笔者特撰文介绍他的生平事蹟。  相似文献   

7.
刘沛林 《地理学报》2011,66(12):1584
2010年12月下旬,我在香港浸会大学访问期间,在该校的学术成果展台上,无意中看到了著名学者薛凤旋教授的新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12月),经打听,得知薛教授于2007年底从香港大学卸任后,受聘于香港浸会大学,创立了该校当代中国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于是,我便慕名前往该所拜访了薛凤旋教授。当我说明来意并提出想先睹为快他的新著后,薛教授大方地向我赠送了他的大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我在回湖南的列车上,迫不及待地拜读了该书的大部分内容,我读过多本关于中国城市史或中国城市发展史的著作,但我觉得不同于以往看到的主题相近的其它任何著作,该书主要是通过研究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脉络来揭示中国文明的演变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容闳,原名光照,号纯甫,1828年出生于广东香山 (今中山县)的南屏镇,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7岁赴澳门学习,1847年远涉重洋赴美留学,1854年 毕业于耶鲁大学,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留美毕业 生。 “以西方之学术,灌溉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 富强之境。”1855年,带着满腔爱国救国热忱回国后的 容闳,怀揣教育救国的理想四处奔走,但却处处碰壁。 1857年,他一面在上海译书,一面通过一些社会 名流结交清朝达官。这时,太平军早已攻克南京,改南 京为天京,正式建都。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玕曾久居香 港,…  相似文献   

9.
1967年底我们写信给竺副院长,向他请教有关地理所气候学和物候学研究问题。竺老于1968年1月5日在他办公室接见我们。1970年11月26日竺老又来函约我们于11月29日到他家里谈农业气候和物候学问题。这样,我们先后有两次机会倾听竺老对地理学、气候学和物候学研究问题的意见。两次谈话的方式略有不同,第一次是我们主动求见竺老的,所以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第二次是竺老约见我们的,因此先由竺老询问当时气候室和地理所的研究工作情况,我们一一作了汇报,然后竺老谈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的水文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郭敬辉同志于1985年4月5日溘然长逝。他的逝世是我国地理学界和水文学界的一大损失。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对他表示沉重悼念。  相似文献   

11.
明太祖朱元璋因自己出身卑微,当上皇帝后,生怕那些开国元勋"尾大不掉",将长子立为太子,九子、二十六子早死,其余23个儿子都封王建藩。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率兵驻守北方,抵御蒙古;齐王朱等驻于内地各省,监督地方官吏。朱元璋规定,如遇奸臣专权,藩王可以声讨奸臣,甚至可以发兵"清君侧"。他的本意是企图用皇室亲戚来维护皇权,殊不知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2.
刘彦随 《地理学报》2008,63(4):353-358
吴传钧先生1918年4月2日生于苏州。曾就读于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任校长的江苏省立苏州高级中学,受胡先生的熏陶和启发,他确立以地理学为主的研究方向。据先生介绍,在大学一、二年级时,他的兴趣偏向于气候和地形,但到三、四年级时受到  相似文献   

13.
李旭旦先生对我国地理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著名人文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李旭旦教授1911年秋,诞生于江苏省江阴县青场镇一个中医家庭里。青年时就读于著名的南菁中学。1930年夏,以成绩优异由南菁中学保送到南京中央大学地理系学习。在校期间,他艰苦奋发,博览群书,成绩斐然。1934年大学毕业后,留系担任助教。1936年考取中英庚款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两  相似文献   

14.
阙维民 《地理研究》1996,15(4):107-109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他的《论法的精神》是他一生研究的最后结晶,于1748年出版,中译本于1961年分上下两册出版。由于孟德斯鸠在上册第3卷的第14至18章长篇大论地讨论了自然地理环境中气候、土壤要素与法律的关系,从而被后人误认为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中外学者对此误识都曾明确地指出和纠正过,愿此错误不再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5.
《恋地情结》一书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印刷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本书作者为著名华裔地理学家段义孚,现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地理系的荣退教授,也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他的人本主义地理学思想、众多学术贡献与影响使得他的名字蜚声于世界人文地理学界。  相似文献   

16.
清初皇帝顺治是历史上有名的多情种,他爱美人不爱江山,在自己钟爱的妃子去世后,万念俱灰。据民间传说,顺治皇帝因董鄂妃去世而心灰意冷,遁入空门。而董鄂妃究竟是何人?是顺治以一般途径纳入宫中的妃子,还是另有来历?(一)军人之妻说。据《汤若望回忆录》记载,顺治皇帝狂热地爱上了一位满籍军人的夫人,并在这位军人斥责他夫人时,打了此军人一个耳光,于是这位军人积愤致死。皇帝于是把这位军人的夫人收入宫中,并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产下一子,皇帝本预备立他为将来的皇太子。但是这位皇子竟于数星期之后死去,  相似文献   

17.
竺可桢先生对气候变迁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2年,竺可桢先生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著名论文。这是他在文化革命动乱年代发表的唯一的论文,也是他的最后一篇论文,然而却又是他最为光彩影响最大的学术论文之一。竺可桢先生在一九六六年就写成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初稿,并在他参加的罗马尼亚科学院一百周年纪念会上散发。回国后,他又进一步补充、修改。  相似文献   

18.
南高、东大时期的竺可桢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雅风 《地理研究》1987,6(2):57-63
1920—1925年,竺可桢教授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在此,他创办了我国大学的第一个地学系,培养训练了老一辈的许多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繁衍出现代许多地理和气象机构。本文记述了他这一时期的活动,并介绍了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活动等。  相似文献   

19.
1899年,著名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从中药的“龙骨”上发现了商代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后经罗振玉多年留意探寻,直到1908年才知道甲骨文出土地应在河南安阳小屯讨。他曾记述说:“光绪戊申予既访知贞卜文字出土之地为洹滨之小屯。”(1)随着甲骨文搜求的增多,也扩大了罗振玉研究的眼界。1910年他在《殷商贞卜文字考》序文中认为小屯是“武乙之墟”。1914年他进一步地认为小屯即“洹水故墟,旧称 甲。今证之卜辞,则是徙于武乙去帝乙。”(2)罗振玉是第…  相似文献   

20.
凌裕泉 《中国沙漠》1985,5(2):60-60
澳大利亚生物地貌学家贝克利(R.Buckley)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生物地理地貌系,现任澳大利亚阿孟德尔公司的环境科学顾问。多年来,他从事于国民经济开发中风沙地貌与生态环境变化的研究,特别是对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及北部海岸沙丘,进行了长期的考察和深入的研究。他对中国沙漠和沙漠化及其防治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