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本体的样品类型匹配算法,针对大洋调查过程中,在航次结束后现场样品分配情况和样品申请情况的统计对应问题,实现了分配样品类型和申请样品类型数据的自动化匹配。算法首先将分配样品类型和申请样品类型与样品类型本体的概念进行对应,然后利用本体中的Is-a关系和同义词关系来计算最终的匹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了较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鞭毛虫的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鞭毛虫样品制备中的难点,以Bodomorpha minima,Hollande 1942为材料,对一类个体微小的异养性鞭毛虫的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做了初步探讨。以载玻片为载体,0.1%的多聚赖氨酸为粘附剂,2%的戊二醛为固定剂,采用临界点法干燥,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扫描电镜照片。该技术可简化样品制备步骤,减少样品损失,对于其他原生动物样品和游离细胞样品扫描电镜的制备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海沉积物中轻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东海大陆架、冲绳海槽及长江表层沉积物中的轻矿物进行了研究。调查区范围为121°-129°E,32°-26°30′N。长江采样区段为芜湖——长江口。共分析了124个样品,其中长江样品11个,东海大陆架样品100个,冲绳海槽样品13个。使用的样品粒级为0.1-0.25毫米。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洋样品馆是承担我国深海样品接收整理、安全保存、共享利用等相关事务的专门机构,收入保存了我国深海资源勘查以来采集的大量珍贵的大洋样品,并通过共享服务的方式为科学家提供样品,科学家借助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方法对样品进行研究,取得了众多创新性的科学认识.但是,科学家却无法全面了解既往航次调查样品信息,无法实时掌握样品馆藏情...  相似文献   

5.
采用9种保存方法分2个温度梯度,对待测倍性的日本对虾幼体样品进行处理,通过对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不同样品直方图进行比较,筛选出一种较为理想的用于倍性检测的对虾样品的保存方法。结果表明:新鲜样品在分散液中捣碎,加入一定量的二甲基亚砜(DMSD)后可在-20℃下保存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6.
海洋科学调查样品(以下简称海洋样品)是海洋科学调查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一种特殊载体的历史记录.文章从海洋样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阐述了海洋样品所具备的档案历史记录属性和再利用属性;海洋样品是与海洋科学调查档案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一般"实物档案"之间存在本质区别,海洋样品的档案属性可为实施海洋样品国家所有、依法统一管理提供有力的凭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冲绳海槽北部柱状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布和组成特征。样品中正烷烃显示出明显的双峰分布,其中高分子正烷烃显示出明显的奇数碳优势;低分子的正烷烃显示出偶数碳优势,其丰度最大值位于C16和C18处。该柱状沉积物中120~140cm层样品(样品S10-7)中沥青、正烷烃以及脂肪酸的含量都要远高于其他层位样品,且该层位样品中正十八烷酸质量比(16.915μg/g)要高于其他层位样品1~2个数量级。S10-7样品中3个成熟度参数也高于其他样品,预示该层位样品受到明显的热蚀变。S10-7样品中有机质的分布和组成情况预示该柱状沉积物样品周围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热液区。本研究旨在揭示该柱状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同时评估该区热液活动的可能性。本研究的开展可为该区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及热液活动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讨对虾白斑综合症(White Spot Syndrome WSS)与虾池中桡足类之间的关系,于2003年5~10月份,在暴发过对虾白斑综合症的池塘中采集桡足类样品共128个,并从冬季底泥样品分离出桡足类休眠卵样品20个,以及此种休眠卵孵化得来的桡足类幼体样品5个。利用PCR斑点杂交法以及巢式PCR法检测样品中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携带情况。结果表明,5~10月份桡足类样品中均能检测到阳性样品,总的阳性率为56.3%;其中,5月份样品阳性率为37.5%,6,8,9,10月份各取样1次,每次样品中的阳性率均在60%以上。在20例桡足类休眠卵样品中有1例为阳性,阳性率为5%;并且实验室中孵化此种休眠卵得来的桡足类幼体样品中检测到阳性,阳性率为40%。本研究初步表明,桡足类是WSSV的携带者或传播媒介之一,且冬季池塘底泥中携带WSSV的桡足类休眠卵可萌发出带病毒的桡足类。  相似文献   

9.
对公开发表的有关北极海域铁锰结核和结壳的分布区域、化学成分,矿物类型以及年代学等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后发现,目前已知的浅水铁锰样品主要分布在喀拉海和楚科奇海域内,而深水铁锰样品主要位于楚科奇海台、加拿大海盆、门捷列夫海岭和阿尔法海岭内。深水铁锰样品主要为水生成因,除Mn外,主要有用金属含量均远高于浅水样品,且多种金属与全球重要结核和结壳成矿带内的样品含量相当,展示出一定的资源潜力。深水铁锰样品生长时间长达1 500万a,对应着中新世弗拉姆海峡开启,北冰洋开始与北大西洋进行深水交换时期。浅水铁锰样品主要为成岩成因,周边陆源非金属物质的供给量较大,资源潜力低。  相似文献   

10.
对海水中无机混合元素标准样品进行了研究和制备。样品采用高纯试剂重量法制备,以人工海水为样品介质,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对样品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研究;多家实验室协作分析定值后数理统计确定标准值,并进行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表明,海水中无机混合元素标准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可用于海水污染监测的仪器较准、分析方法的评价与验证、实验分析的质量控制和能力验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企鹅珍珠贝主要经济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6个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表明各经济性状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效果为软体部重(0.726)〉壳长(0.146)〉壳高(0.107)〉闭壳肌重(0.058)〉壳宽(0.049),壳长、壳高、闭壳肌重和壳宽对...  相似文献   

12.
随机选取5月龄、10月龄、15月龄的青蛤(Cyclina sinensis)混合家系各220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壳长(SL)、壳高(SH)、壳宽(SW)和活体质量(W),并采用相关性、通径和决定系数的统计分析探讨青蛤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效力。结果表明:各性状与活体质量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5月龄、10月龄和15月龄相关系数最大的均为壳高;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对不同月龄的活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的均是壳高、其次壳宽、最后壳长;5月龄和15月龄的壳高和壳宽共同决定系数最大,分别为0.269和0.262, 10月龄的壳高决定系数最大为0.338。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别建立5月龄、10月龄、15月龄青蛤活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是:W5=–0.564+0.061SH+0.051SW,R2=0.933;W10=–2.585+0.040SL+0.149SH+0.101SW,R2=0.934;W15=–7.359+0.123SL+0.210SH+0.273SW,R2=0.957。本研究结果可为青蛤高产新品系阶段选优和良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长牡蛎F3 代快速生长选育群体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型拟合方法研究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F3代快速生长选育群体不同时期各生长性状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长牡蛎幼虫期壳高(SH)、壳长(SL)对日龄(t)的回归遵循Logistic模型,生长方程分别为SH=455.612/(1+9.500e-0.142t),R2=0.999;SL=462.476/(1+8.026e-0.108t),R2=0.996。幼虫期壳高与壳长成直线相关,回归方程为SL=0.76SH+18.82,R2=0.994。长牡蛎养成期各生长性状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壳高(SH)、壳长(SL)、壳宽(SW)和总质量(TW)对月龄(X)的多项式回归方程分别为SH=-0.0297X4+1.0365X3-12.0220X2+57.6500X-68.9260,R2=0.985;SL=-0.0173X4+0.5893X3-6.5702X2+30.2420X-34.4150,R2=0.986;SW=-0.0068X4+0.2620X3-3.2806X2+16.9170X-22.1410,R2=0.956;TW=-0.0219X4+0.8234X3-10.1680X2+50.7040X-85.4110,R2=0.972。壳高、壳长、壳宽与总质量均呈幂函数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SH=23.645TW0.3213,R2=0.998;SL=12.337TW0.3776,R2=0.995;SW=6.611TW0.3589,R2=0.981。  相似文献   

14.
陈雅琦  梁健  郭永军  李永仁 《海洋科学》2022,46(10):122-128
为研究硬壳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Y)、软体质量(Y1)及肥满度(K)的影响,测量硬壳蛤的壳长(X1)、壳宽(X2)、壳高(X3)、体质量(Y)和软体质量(Y1)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变异系数最高,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高(0.970)、壳长与软体质量相关系数最高(0.946)、壳长与肥满度相关系数最高(0.203)。壳宽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0.145)、壳长对软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1.113)、壳长对肥满度直接作用最大(1.752)。形态性状与体质量、软体质量及肥满度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46.359+0.288X1+1.723X2+0.640X3,R2=0.949;Y1=–6.607+0.301X1+0.157X2–0.161X3, R2=0.901; K=3.159+0.173X1+0.008X2–0.179X3, R2=0.072。壳宽是影响硬壳蛤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壳长是影响硬壳蛤软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各性状与肥满度回归关系不显著,个体间肥满度差异大。研究结果可为硬壳蛤选育及苗种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二倍体和三倍体壳体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养殖20月龄的二倍体和三倍体个体各75个,分别测量它们的壳体性状(壳高、壳长和壳宽)和体质量(全湿重和软体重),并进行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二倍体和三倍体的软体重变异系数都最高,绝大多数性状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全湿重和软体重的相关性较高分别为0.866和0.67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壳长、壳高和壳宽对二倍体长牡蛎全湿重的影响相当,其中壳高最大,直接作用系数为0.474,对软体重影响最大的是全湿重,直接作用系数高达0.780;壳宽对三倍体长牡蛎全湿重的影响最大,直接作用系数为0.471,壳高和湿重对软体重的直接作用系数分别为0.348和0.367;对长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全湿重和软体重分别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其r2值均小于0.85,说明存在对质量性状影响较大的其他因素。本研究为不同倍性长牡蛎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青蛤(Cyclina sinensis)贝壳形态性状对软体部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抽取中国及日本海域的1龄青蛤(Cyclina shiensis)245个,分别测量其壳高、壳长、壳宽、韧带长、壳重及软体部重等形态学和生产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讨论了贝壳各形态性状对软体部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蛤的壳高对软体部重相关系数r1y和直接影响通径系数Pi分别达到了0.953和0.938,统计检验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此外,壳高对软体部重的决定系数R12为0.9080,多元回归分析亦显示出青蛤的壳高与软体部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实验结论认为,壳高对青蛤的生产性状影响最大,可以作为青蛤种质选育的重要甄别性状.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扁玉螺的表型形态性状对体重和软体部重的影响。随机抽取2龄扁玉螺100只,分别测定其壳宽、壳高、壳顶至胼胝高、体高、厣长、厣宽、体重、软体部重共8项性状参数,并分别计算了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以及以表型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和软体部重作因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与体重、软体部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宽对体重和软体部重的直接效应均为最大,对二者的决定程度也最高,是影响体重和软体部重的最主要因素;而厣宽、壳顶至胼胝高和体高的直接作用较小,它们主要通过壳宽的间接作用影响体重和软体部重。因此,对壳宽的直接选择可有效地增加体重和软体部重,对壳顶至胼胝高、厣宽和体高的选择也有助于增加扁玉螺的重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相关分析、共线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日本镜蛤(Dosinia japonica)的壳尺寸性状与重量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测量的日本镜蛤的各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的表型相关(P<0.01);共线性分析剔除了与各壳性状存在严重共线性的壳长;通径分析表明,壳高和壳宽是直接影响体重和壳重的主要性状,壳宽和b(壳顶至壳后)是直接影响软体部重和软体部干重的主要性状,而直接影响体积的壳尺寸性状只有壳高;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壳尺寸性状对体积和重量性状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为日本镜蛤的养殖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养殖海域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混合家系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深入认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壳尺寸性状和体重之间的关系,达到通过直观可见形状判断非直观性状,在栉孔扇贝苗种培育中指导种贝挑选工作的目的,本实验将600余只扇贝分别于三个不同纬度养殖环境(山东青岛、山东荣成和辽宁大连)下养殖一年后测量其性状数据,包括壳长、壳高、壳宽、体重,进行壳尺寸性状对体重性状的通径分析。偏回归系数统计表明,除大连海域壳长对体重的偏回归系数为0.266,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它参数对体重均极显著(P0.01),表明大多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都有极显著的共线性关系。对各个海域建立以壳尺寸为自变量,体重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得出通径系数、各性状间的相关性指数以及各参数对体重的决定系数,计算出了不同养殖地点的栉孔扇贝壳尺寸性状和体重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通径分析显示,对青岛海域栉孔扇贝体重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对荣成海域栉孔扇贝体重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而对大连海域栉孔扇贝体重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宽。因此,以体重为目标挑选青岛海域的种贝时,应以壳高为优先选择指标;挑选荣成海域的种贝时,优先选择壳长;挑选大连海域的种贝时,优先选择壳宽。不同养殖海域栉孔扇贝的通径分析为栉孔扇贝亲贝的挑选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砂海螂(Mya arenaria)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建立了利用形态性状估计重量性状的回归方程,以评估砂海螂育种的选择指标。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软体部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对体重和软体部重的直接效应均为最大,其通径系数分别为0.4338和0.3265,是影响体重和软体部重的主要因素。壳宽对体重和软体部重的直接影响效应次之,但壳高对重量性状的影响主要是间接效应。决定系数分析的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上述结果为砂海螂选择育种提供了依据,以壳长作为首选指标,能有效地增加体重和软体部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