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南盛夏两次大暴雨天气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分析济南盛夏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发现它们的环流形势存在历史相似;高低空急流的强弱、冷空气的路径对地面气旋的移动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暴雨的产生与特定大尺度背景下中尺度系统的出现有关;抬升作用、水汽输送、层结不稳定是生成大暴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6月12日夜间和2008年5月27日夜间贵州南部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西高东低、东北低涡稳定维持的有利环流形势下,700 hPa巴塘低涡东移是造成贵州西南部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巴塘低涡和低空西南急流在贵州东南部维持对贵州西南部暴雨起重要作用,同时不稳定能量在贵州南部积聚为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相对于后一过程,前一过程在贵州水汽辐合区更大,其大雨量级以上降水范围更广;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生成发展是两次局地大暴雨发生发展的可能触发原因,暴雨中心位于辐合线南侧暖区中;前一过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强且位置偏西(西脊点到达110°E),南支槽东移有利于引导700 hPa低涡移动,弱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形成能量锋锋生,引起低涡强烈发展、涡旋环流增强,而后一过程副高偏弱且位置偏南、偏东,500 hPa上无高原槽影响,以及地面贵州南部为低压控制且无冷空气影响,是前一过程比后一过程降水强度更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对莎车县2004年4月28日至5月2日大降水的环流形势分析、欧洲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本站要素曲线图分析、T213预报产品稳定度及物理量场特征分析,总结本县大降水过程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4.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及雷达卫星资料等对2015年6月1日至3日发生在贵州的一次暖区持续性区域大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低层高湿高能环境和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有利于暖区降水效率的提高和强对流天气的产生;降水易发生在低空急流左侧和热低压东部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叠加区内,而强雷暴易发生在地面辐合线和850h Pa切变线之间的热低压第一象限里;垂直速度和涡度剖面图说明了暖区上升气流的强盛发展及其倾斜性,副高西伸北抬的同时地面辐合线却有所南压,二者反位相进退有利于斜升气流的维持;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表明低层风速风向的辐合触发局地对流单体不断发生发展,降水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列车效应",而回波剖面显示该暖区降水回波具有热带降水回波的特征;卫星云图显示对流云团发展成长条状,整个过程表现出对流云团发展具有后向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2005年8月5~7日昌吉发生的暴雨过程天气系统,重点总结了这次过程中昌吉地区暴雨天气的特点,力求寻找出一些预报着眼点,为预报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卫星云图和雷达数据,对2017年7月6日白天到夜间发生在山东省枣庄市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这次降水发生在低槽东进过程中,副高和日本海高压的维持少动对上游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副高边缘中的低空或超低空急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是大暴雨发生的基本条件;地形原因导致的地面辐合线以及急流北部冷空气的入侵,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造成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云团移动中产生的"列车效应",更有利于大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张孝成 《四川气象》1995,15(3):51-52
彭州地区一次大暴雨天气分析张孝成(彭州市气象局邮码611930)1引言暴雨的产生有着多种天气尺度的大气环流影响,但是川西的暴雨一般却同中纬度西风带上的系统关系比较直接.本文试以彭州地区。1990年7月12日的大暴雨天气过程(也是该地1990年以来最大...  相似文献   

9.
副高边缘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物理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1~4日副高边缘四川省达州市连续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进行了重点分析。分析结果表明K指数和假相当位温垂直梯度变化与暴雨对应关系较好,850hPa比湿能很好的反映低层大气水汽含量情况,可以为暴雨预报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副高边缘偏南气流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垂直螺旋度与暴雨中心位置和强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副高边缘西南气流使得垂直涡度增大,系统斜压性加强,有利于暴雨产生。   相似文献   

10.
思南县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绍洪  于锋 《贵州气象》1999,23(6):13-15
1998年7月21日08时至22日08时,由于受西南涡,切变线,高空槽以及低空急流等系统的共同影响,贵州省思南县出现了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产生这次过程的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分析,初步揭示了该天气过程发生,发展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晓霞  刘厚赞  张国平 《气象》1997,23(8):43-45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及能量方法分析了1995年8月21-23是鲁南和山东半财区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暴雨产生在低层高能舌准饱能舌,准饱和及对流不稳定的区域;500hPa正涡度舌与850hPa暖切变及需所了旋中心相配合,产生较强的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大暴雨。  相似文献   

12.
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向东 《广西气象》2006,27(A01):46-46,53
利用各种常规资料,分析2005年6月21-22日发生在贵港市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的特征,初步探讨此次连续性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王建波 《山东气象》1998,18(3):55-57
本文通过一次大暴雨过程电视节目编导实例,阐述了编导工作的职能、程序和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2008年7月5~6日发生在肇东地区的一场大暴雨的原因。主要是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雷达探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环流形式上水汽条件到卫星云图的定量估测以及雷达回波显示和回波移动,我们得出了这次降水的主要影响因子和特征。特别是卫星云图定量估测降水的使用,在这次降水过程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2006年7月2—3日发生在鲁南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发现:这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低层切变线和黄淮气旋,中低空西南风急流为暴雨输送了充足的水汽和热量,低层增暖增湿促使层结不稳定加剧,而弱冷空气的侵入,对暖湿空气具有抬升作用,可触发对流发展和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大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各种常规资料,分析2005年6月21-22日发生在贵港市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的特征,初步探讨此次连续性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北海夏季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6月25日受0806号热带风暴风神登陆后的台风槽影响,我市连续四天出现了中雨以上量级的降水。受西南季风、高空槽和850hpa低涡切变及台风环流影响,广西自北到南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雨。这次风暴的残余环流衍变对我市的影响时间较长,6月29日北海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本文通过地面和高空常规资料对此次大暴雨进行天气形势分析和物理量诊断,寻找暴雨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克州地区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03年5月26日夜间到28日发生在克州地区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了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冷空气、T213-700hPa湿度场和850hPa偏东风场、降水的物理条件,找出造成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2008年5月3日发生在驻马店市正阳县的大暴雨过程中的环流形势、稳定度及多普勒雷达产品的分析发现:驻马店地区K指数=38 ℃、SI=-2.0 ℃、Δθse=3.8 ℃,大气层结极不稳定,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不稳定能量;500 hPa低槽和700、850 hPa切变线及地面冷空气入侵,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产生了大暴雨.利用多普勒雷达回波产品,可确定雨区及其移动方向;利用径向速度资料,可确定辐合带;利用风廓线资料,可确定温度平流、垂直风切变及冷空气入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