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地震、重力、地倾斜仪器在结构、原理、被测信号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指出重力、地倾斜仪器的幅频特性高段是环境干扰的入侵通道,认为通过改进系统的动态特性来提高仪器的"噪声免疫力"是解决当前环境干扰问题的重要途径.实际观测资料和理论分析均显示,一个干扰严重的测震台站可能成为一个较好的地倾斜台站.  相似文献   

2.
系统整理分析了2007年6月1日以来的陇南地电场观测资料,对一些影响地电场数据变化的干扰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认为这些干扰主要为地电暴、地电阻率供电、降雨、农田灌溉和雷电干扰等。对观测数据的日变形态和特征进行总结,认为干扰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台阶型、方波型和阶跃型以及高频脉冲和不规则大幅度突跳等。正确识别和排除各类干扰,并正确处理观测资料,对进一步提高观测资料质量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看图识字"法对天水麦积元龙井水位和清水李沟井流量多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研究,认为麦积元龙井水位年动态基本稳定,在未出现较大降雨干扰的情况下,井水位出现弓形或大幅度的升降变化,可视为短临前兆异常;通过降雨与流量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降雨对清水李沟井流量影响较小。当流量出现时间较长的大幅度变化时,认为是短临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4.
西宁地震台前兆观测干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宁地震台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各前兆测项受到的干扰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周边环境以及气压突变和雷电等气象因素未造成干扰,存在的干扰主要是人为干扰和观测技术系统干扰。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分析了泰安台763长周期地震仪日常观测中所记录到的几种主要干扰因素的表现形式和排除方法。认为潮湿、倾斜及线路中的电干扰和人为局部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763地震仪的正常记录,正确的判别和排除这些干扰,对获得好的记录,进而对地震科学研究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对格尔木地震台2008-2012年各前兆测项干扰进行分析,认为环境干扰主要是雷电和气压突变;关闭自流井泄流口、仪器的现场维护或房屋维修、调零和月度标定等引起人为干扰;观测技术系统干扰包括各种原因的重启仪器和开机冲击、供电和仪器设备故障、线路干扰等.  相似文献   

7.
山东地磁台网受宁东高压直流输电干扰预处理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山东地磁台网受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的预处理质量,通过中国地震前兆数据处理系统中相对差值检测和预处理检测功能,对山东地磁台网多年来受宁东高压直流输电干扰预处理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数据预处理,宁东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基本被去除,但仍然存在高压直流输电干扰误判、起止时间错判、干扰幅度计量不精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数据进行复核和校对,应用"缓变台阶"功能重新处理,并加强对H、D分量干扰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福州地震台TJ-2型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州地震台TJ-2型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识别并统计引起数据曲线发生畸变的干扰因素,认为主要有气压、降雨、地下水、雷电、电源干扰等因素。分析各影响因素干扰特征,以便识别体应变观测资料干扰异常。  相似文献   

9.
地电场观测中的工频干扰抑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电场观测中, 由电力系统产生的工频干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电磁环境干扰。 文章在简要概述地电场观测方法的基础上, 对影响地电场观测的工频干扰的产生原因、 干扰方式和影响机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对干扰抑制方法及其特殊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结合实际观测, 对工频干扰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初步讨论。 研究认为,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电力环境日益复杂, 工频干扰对地电场观测的影响日趋严重, 进一步开展抗干扰方法和技术研究, 对促进地电场观测、 应用和发展, 具有比较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同仁地震台前兆测项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2012年青海省地震局同仁地震台各前兆测项所受到的干扰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环境干扰因素主要有西山沟河渗水、气压突变和雷电等;人为干扰因素包括校准、检查、换水、供电线路改造等;观测技术系统干扰因素有供电电源故障、开机和重启仪器、仪器主机(数采)故障等。  相似文献   

11.
主要利用锦州义县地震站"十五"观测以来的数字化地电阻率整点值资料,对观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电阻率观测过程中存在雷电干扰、降雨干扰、观测系统故障、标定干扰等。  相似文献   

12.
长清地震台体应变观测干扰识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清地震台多年来的体应变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对引起数据曲线发生畸变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识别及分类统计,认为造成体应变数据曲线畸变的因素主要有电源干扰、仪器本身问题、气压、降雨、雷电等气象因素干扰。这项工作将对台站人员及时识别干扰、提高数据资料利用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环境干扰事件引起的“形变异常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泰安台形变观测受抽水、灌溉影响及烟台台形变观测受载荷影响的分析,认为同一台站的多套形变固体潮仪器"同步异常"的出现应成为判定异常发生的重要准则;对同一应变过程不同形变仪器的响应量级会有所不同,分量式应变仪对异常反映最有效,其次是伸缩仪。对几次"干扰异常"所揭示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并在形变异常判定科学思路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大同地震台地电阻率NS测向出现年变畸变现象,经现场调查,发现测区有铁丝网干扰。利用NS测向电测深曲线,以水平层状模型反演测区电性结构,计算各层介质影响系数,结果发现,浅层介质影响系数为正,合理解释了大同地电阻率NS测向"夏低冬高"的年变现象。在此基础上,应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和三维影响系数分布,判定测区内铁丝网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分析认为,当前存在的趋势异常变化为地电阻率干扰。  相似文献   

15.
2016年11月-2017年,徐州地震台YRY-4分量钻孔应变曲线出现"漏斗"状向下凹陷的压性变化,从场地环境、观测环境、观测系统进行现场核实,并对异常期间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外界干扰及仪器自身问题,认为此次数据畸变可能反映了地下应力的真实变化,应为地下地质构造发生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6.
GM4型磁通门磁力仪是"十五"项目中地磁学科主要仪器。龙岩台GM4型磁通门磁力仪主要受到来自铁磁性物质和电磁类型的干扰。由已知干扰类型,对记录曲线典型畸变形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可以更好分辨干扰,进行恰当、合理、准确地预处理,保证数据的连续、可靠、精确。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长周期地震观测的理论和我国763长周期台网的观测实践,分析了长周期观测中的环境干扰。认为长周期观测对环境干扰(主要指温、湿度)敏感,但影响长周期仪器正常工作的关键是潮湿,尤其是记录室的潮湿。文章以763台网优秀台站的观测实践为例,认为只要掌握了环境干扰的规律,在防潮问题上采取有效措施,长周期地震观测是完全可以做到仪器工作稳定,管理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8.
用FFT消除地电观测对地磁数据的干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丹地震台地磁观测资料受到地电观测的严重干扰,造成地磁观测资料应用精度下降。本研究采用Fourier变化对地电干扰进行剔除。结果认为:该方法对处理此类干扰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总结陕西地电场观测多次受高压直流输电干扰事件,对干扰影响的变化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认为陕西5个台的地电场观测均受到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干扰源主要来自4条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各台地电场观测受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干扰的程度不同,干扰方式有入地电流干扰和线路合成电场干扰2种;讨论了利用高压直流输电对地电场干扰特征来检测地电场观测系统的稳定性和接线正确性的可行性,提出了判定观测系统故障和地下介质电性参数异常的方法;最后,提出了识别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和应对干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厦门地震台伸缩仪畸变现象分析,认为引起畸变的原因很多,比如仪器故障、电源故障、干扰等。也可能另有其他干扰因素,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观察、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