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N03—N深层积累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期试验资料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系统中施肥、作物、降水、耕作措施以及土壤类型和特性对产生土壤NO3-N深层积累的影响。分析发现,氮肥的过量施用和400—800mm降水量偏低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NO3—N积累在100—300cm土层的主要因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NO3—N深层积累显著增加;氮磷配施有助于降低其积累量。不同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也是影响NO3—N深层积累的因素,作物之间的轮作方式会有效降低NO3—N深层积累;休闲期种植合理植物可有效降低NO3—N深层积累。NO3—N深层积累主要产生在质地较重的土壤上,带正电荷粘土矿物对NO3—N吸附是导致热带土壤中NO3—N积累的主要因素。深入研究深层积累NO3—N的生物有效性、迁移变化机理、与作物根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土壤性状和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中NO3-N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空间分析平台的反距离权重法插值获取中国北方典型大武岩溶水源地年内和年际地下水中NO_3-N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获取2009年地下水中NO_3-N浓度与地下水脆弱性各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经分析可知:(1)综合以往研究资料,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中NO_3-N演化过程分为恶化初期、恶化中末期和恢复阶段,且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过程要滞后于地下水水动力过程的演化;(2)年内地下水中NO_3-N浓度的变化主要受到降水的影响,年际间地下水中NO_3-N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很容易受到地下水系统动态因子的影响,包括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变的下垫面条件;因此,人类活动朝着优化地下水环境的方向努力,可促进岩溶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的铵态氮(NH4+)是土壤中最重要的一种活性氮的形态之一:不仅是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氮素营养,也是土壤氮素气态损失的共同的源--NH3挥发和硝化反硝化释放的NO2均是从NH4+开始.  相似文献   

4.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供水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供水评价是流域水资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供水评价的内涵,重新讨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供水的评价指标,通过引入灌溉用水和作物产量的关系和模糊数学的概念,提出了对农业灌溉供水的模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可靠性、扩展干旱半干旱地区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关系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目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对地下水的生态价值考虑不够,是造成地下水资源评价可靠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生态价值的概念,围绕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标,构建了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体系。方法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系统的观点和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质水量并重、地下水资源与其相关生态环境统一评价的3个原则;通过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集中参数型模型、分布参数型模型和基于地下水变化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4个模型,加上引进水量、水位与水质3个约束条件,以及开发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的平台,对地下水资源、调蓄能力与生态环境效益进行整体评价与预警。方法体系注重了地下水的资源和生态的双重属性,强调地下水资源与相关生态环境整体评价和预警的一体化,突出了模型体系与GIS技术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相关生态环境评价的有效集成。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NO_3~–-N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一个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在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所采集样品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浅层地下水NO_3~–-N分布极不均匀,NO_3~–-N含量大于20 mg/L的地下水分布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2.1%,广泛分布于古城镇以南的区域。少数井点地下水NO_3~–-N含量已大于100 mg/L,最高达304.6 mg/L,已发展成为硝酸型地下水。通过采用水质解析法和化学平衡法分析地下水NO_3~–-N污染来源,揭示了人类污水灌溉、粪便堆放、化肥施用等活动对托克托县地下水NO_3~–-N污染有重要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有数据表明我国1 000 m以浅低阶煤层含气量普遍偏低,而深层低阶煤试采效果显示较好。基于Langmuir方程开展了低阶煤高温高压环境下等温吸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褐煤吸附量约占长焰煤、气煤吸附量的1/3,吸附能力最弱,随着煤阶的升高,吸附量逐渐增大;实验发现低阶煤在55℃、12 MPa以下吸附量随温度、压力增大而增加较快,并建立了基于煤阶-温度-压力条件下的深层低阶煤饱和吸附模型;煤层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吸附量呈现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递减的过程,即深层煤层吸附量存在吸附临界深度带,为1 400~1 700 m。1 400 m以浅吸附量受压力正效应大于温度负效应,吸附量随埋深增加而增加,临界深度带内吸附量达到极限,不再增加,1 700 m以深温度负效应大于压力正效应,吸附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实验结果为深层低阶煤层气资源评价及开发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郭建军  殷琨  刘大金 《世界地质》2005,24(4):388-391
为提高水泥土强度,通过对影响深层搅拌桩水泥土强度(水泥掺入比、水泥土养护龄期、水泥强度等级、土体自身物理力学性质,外掺剂以及施工工艺等)诸因素进行探讨,对各参数的取值进行优化。当水泥土的掺入比在7%~15%,养护龄期90d,加入外掺剂,且施工采用复搅法和喷搅法时,水泥土强度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欧洲资源卫星1号和2号获取的重轨干涉测量雷达数据,首先进行干涉测量数据相关性估测,并结合干涉测量数据的振幅信息,开展新疆喀什试验区地表土地类型的识别与分类,区分和识别出裸土、盐碱地、灌丛、裸岩/戈壁、沼泽和水体 6类土地类型。最后通过对不同土地类型的后向散射特性和相关性的分析,探讨了干涉测量数据相关性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河北省围场地区的SPOT-6和OLI,ETM+作为数据源,依据该区80余天的气象条件,分别利用降雨前3景、降雨后3景遥感数据提取了蚀变遥感信息、岩石类型、环形构造、线性构造等遥感地质信息,并实测雨前雨后不同岩石类型的波谱.认为降雨后获取的遥感数据源能够有效反映研究区遥感地质信息.工作区线性纹理发育,降水能提高地物含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