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成烃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世界上特别是中国未成熟石油的普遍存在,突破了干酪根热降解成烃的理论模式。研究表明,沉积岩中可溶和不溶有机质,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参与了油气的生成。在成岩作用阶段,干酪根不产烃,未成熟石油来自可溶类脂物的直接降解成烃作用;干酪根的热降解成烃作用主要发生在深成作用阶段早期(Ro=0.5%~1.2%),产生正常原油;后期是以缩合焦沥青裂解产生高成熟轻质油及油裂解成气为主的湿气阶段(Ro=1.2%~2.0%)。提出了一种新的可溶和不溶有机质共同参与成烃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腹部城川1井(0─4500m)酸解烃、热解烃及部分层段抽提烃的系统研究,结合剖面上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及产油气层的分布,讨论了油气垂向微渗漏在浅层沉积层中留下的可识别的地球化学痕迹。该井浅层0─1020m井段,有机碳含量低,在0.06%─0.3%之间,平均为0.11%,t(max)值小于400℃,有机质处于未成熟热演化阶段,岩性发育以红色、砖红色粉砂岩和浅灰色砂质泥岩和粉砂岩为主,这样一套沉积组合显然不利于有机质转化成烃。但与其下伏相邻成熟层段相比,S1/TOC,S1/(S1十S2)和C(2+)/TOC均异常偏大,饱和烃的OEP值为1.11─1.13,饱/芳值为5.2─6.4,显示了不具有奇偶优势的成熟烃的特征;经丙烯均一化之后,浅层甲烷和重烃异常并未消失,表明有深部热成因气态烃的加入。盆地内断裂不发育,则通过岩石中微裂隙和孔隙系统的油气微渗漏是深部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式。由此可见,油气垂向微渗漏在浅层沉积层中留下了可识别的地球化学痕迹。  相似文献   

3.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与锆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008~010mol/LHCl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Zr(Ⅳ)与5′_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_NSF)发生显色反应,形成1∶4的桔红色络合物,λmax=540nm,ε为146×105L·mol-1·cm-1,Zr(Ⅳ)含量在0~05mg/L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氧化铝及陶瓷釉料中锆的测定,结果与ICP_AES法相符,RSD(n=5)在13%~37%。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碳同位素部分反序与乙烷碳同位素特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建京  吉利明 《沉积学报》1999,17(12):811-814
通过煤系源岩热模拟烃类气地球化学研究,结合源岩自然演化形成天色气的研究,认为煤原岩在热演经进行中,随化程度增高δ^13C1值从轻变重,δ^13C2变化较小,在低演化阶段一般为-28‰±(Ro=0.45%~0.56%),当源岩进入生烃门限阶段δ^13C2值一般为-26‰~23‰左右。且随热演化程度增高进一步变重,但一般不大于-20‰。烃类气碳同位素系列4 部分反序现象,不仅仅是不同成因天然气混源特征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我国扬子地台中部奥陶纪几丁虫生物地层及其壳壁光性特征和反射率的研究,联系华南及塔里木盆地有关的资料,系统总结了我国奥陶纪、志留纪几丁虫生物组合序列的划分及其对比,探讨了几丁虫的光性特征。指出几丁虫在所切光面上具有各向同性的光性特征,只有反射率而无双反射率;在相同成熟度情况下,几丁虫的随机油浸反射率较笔石高,而较虫牙和疑源类低。通过对几丁虫反射率与同层或邻近层位中所测Ica、笔石反射率,尤其是分散有机质红外光谱分析所获等效镜质组反射率的对比说明,几丁虫的随机反射率R0为104%~170%,>17%~31%和>31%~41%时,分别相当等效镜质组反射率(R0,eq)09%~135%,>135%~22%和22%~30%,依次指示含几丁虫母岩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过成熟早期和过成熟晚期阶段。尽管这个对应关系还需要在今后研究中去进一步证实,但至少说明,几丁虫反射率随有机成熟度增加而增加,对于不含镜质组的晚志留世以前地层来讲,它们可以作为有机质成熟度的指示。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台北部奥陶纪露头层序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以河北唐山、北京西山和河北曲阳剖面为重点,首次动用运用多学科的方法对华北地台北部奥陶纪露头层序地层进行综合研究。完善了研究程序,建立了层序地层划分对比标准和区内相分布格架。研究中将副层序直接用于野外分层;将副层序归纳为代表6种沉积相的21个模型;识别了三类层序界面,即SB1面、间断型SB2面和相转换型SB2面;进行地层多级沉积旋回或分,包括2个二级旋回,6-7个三级旋回(每个旋回时限约67Ma),22—26个四级旋回(每个旋回时限约15—18Ma)及155—185个五级旋回(每个旋回时限约021-026Ma);取得多项系统成果。区域相分布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表明,区内奥陶纪台地环境的演变分为3个阶段:藻礁缓坡-台盆阶段,潮滩缓坡-台盆阶段和泻湖潮滩-缓坡阶段。3个沉积模式分别代表这3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武当地块基性岩墙群与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的 Sr、 Nd、 Pb 同位素特征反映它们具相同的混合地幔源区。前者的(87 Sr/86 Sr)i= 06905~07061, ε N d (t) = - 19~50, Δ208 Pb/204 Pb= 3549~19026, Δ207 Pb/204 Pb= 4~85, Th/ Ta 低, La/ Yb 变化大;后者的(87 Sr/86 Sr)i= 06487~07075,ε N d(t)= 011~394, Δ208 Pb/204 Pb= - 8158~21995, Δ207 Pb/204 Pb= 444~1668, Th/ Ta 和 La/ Yb 较高。这指示它们的源区以岩石圈亏损地幔和第2 类富集地幔为主要混合组分, 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曾遭受地壳物质的混染。结合它们具大陆拉斑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 代表同源异相裂谷环境的产物推断, 南秦岭基底陆块在新元古代时曾发生过一次重要裂解作用, 并向早古生代秦岭洋盆转变。  相似文献   

8.
光度法测定痕量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周之荣 《岩矿测试》1997,16(4):303-306
基于痕量Ti(Ⅳ)在稀H2SO4介质中对EDTA还原Cr2O2-7褪色反应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Ti(Ⅳ)的光度法。测定范围为24~24μg/L,检出限为106×10-7g/LTi(Ⅳ)。结合萃取分离富集技术,方法用于测定人发及茶叶样品中的痕量Ti(Ⅳ),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加标回收率在95%~100%,RSD(n=6)为11%~20%。  相似文献   

9.
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与铁显色反应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付佩玉  曹伟 《岩矿测试》1997,16(1):51-53
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pH为70~74的Na2B4O7KH2PO4缓冲溶液体系中,铁与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_PF)形成1∶3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0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5×105L·mol-1·cm-1,铁质量浓度在0~032mg/L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经硅质砂岩、石灰岩、石膏标样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RSD(n=5)小于31%。  相似文献   

10.
偶氮胂Ⅲ光度法测定微量铬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华均  曲波 《岩矿测试》1996,15(3):210-212
研究了铬(Ⅲ)与偶氮胂Ⅲ(ASAⅢ)的显色反应。在pH28的邻苯二甲酸氢钾HCl缓冲溶液中,铬(Ⅲ)与ASA(Ⅲ)形成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600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501×104L·mol-1·cm-1,配合物组成比为1∶1,铬的质量浓度在0~060mg/L内符合比耳定律。结合离子交换分离,应用该法测定了煤飞灰、茶叶和水样中铬的含量,结果与二苯碳酰二肼法相符  相似文献   

11.
李莹  何保  滕寿仁  邓颖 《矿物岩石》2019,39(1):74-81
为探讨辽宁大台沟铁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形成环境,选取典型铁矿石5块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大台沟铁矿床保存有明显的化学沉积特征,化学成分主要由Fe_2O_3,FeO和SiO_2组成(Fe_2O_3+FeO+SiO_2=87.33%~96%),其他组分(MnO,MgO,CaO,Na_2O,K_2O,TiO_2,P_2O_5,Al_2O_3)含量较低;页岩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为稀土总量低(ΣREE平均为19.65×10-6),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且具有一定的Eu(Eu/Eu~*=1.52~2.72),Y(Y/Y~*=1.18~1.52),La(La/La~*=1.17~2.26)的正异常,弱的Ce(Ce/Ce~*=0.79~0.92)异常;Y/Ho值平均34.19接近于海水的分布范围;Sr/Ba值平均1.79,属于火山岩和海相沉积物;Ti/V值平均38.84,属于火山建造。这些特征表明:该矿床的形成可能与海相火山沉积物有关,属于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范围;成矿物质来源于热水和海水的混合作用;矿床形成于相对于缺氧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南秦岭古生代热水沉积盆地与热水沉积成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地块北部被动边缘的南秦岭古生代沉积盆地中,发育一套自早古生代—中生代以来的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沉积建造,形成规模巨大独具特色的以铅锌金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伸展构造体制下形成的裂陷或断陷型盆地中,正常水成沉积与热水沉积同盆共存。正常水成沉积中叠加的热水沉积是一个"突发事件或灾变事件",具有特殊的物质组成和产态。通过对区内沉积成矿盆地的识别、分级,二级沉积盆地中边缘部位常发育多个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它受控于沉积盆地中的同生断裂,具有沉积岩相、热水沉积岩组合、显著成矿作用及物化探异常广布的特点。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是矿床定位的构造空间,四级热水沉积洼地为矿体(矿层)的容纳空间。区内热水沉积岩主要为重晶石(毒重石)岩、硅质岩、钠长石岩和铁碳酸盐岩类,铅锌重晶石等矿产多产于热水沉积岩中或上盘。热水沉积形成一般由早期的热水喷发交代→主期热水喷流→晚期热水喷气演变。早期的热水喷发交代往往沿矿液喷发通道,形成网脉状、角砾状矿化;主期热水喷流主要形成多金属及热水喷流相,形成块状、条带状、层纹状矿石或热水沉积岩;晚期热水喷气主要形成浸染状矿石和热水喷气岩石。  相似文献   

13.
陕西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尽管秦岭泥盆系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作用均与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有关,柞山地区却有别于凤太地区,具有独特的铜矿成矿背景。本文通过对矿床的岩、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浸染状贫铜矿石和近矿围岩的稀土组成和配分曲线基本一致,表明浸染状贫铜矿石代表了泥盆纪时期热水沉积事件所形成的含少量硫化物的热水沉积岩初步富集的产物,泥盆纪时期形成了穆家庄铜矿的初始矿源层。嗣岩中的层纹状硅质岩可能代表了泥盆纪时期的热水沉积岩性质。块状富矿石的稀土组成代表了广泛的陆陆碰撞造山运动所产生的流体热液作用的结果,它既就地改造了初始矿源层,而且从异地可能带来了部分成矿物质,在合适的构造部位改造富集成矿。穆家庄铜矿的成因为改造型的。  相似文献   

14.
长坑矿田金,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差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梁华英 《地质论评》1998,44(2):194-199
长坑矿田金、银矿体主要产于下石炭统与上三叠统不整合面之下的硅质岩中,金、银矿体分离。金矿体主要为浸染状,富集As、Sb、Hg;银矿体主要为脉状,富集Cu、Pb、Zn。金矿体铅同位素组成与寒武纪—石炭纪地层及硅质岩的相同,银矿体铅同位素组成与金矿体的不同。金、银矿体的氢、氧、碳同位素组成也明显不同。银矿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70.4Ma。据上述特征,笔者认为长坑金、银矿床是不同成矿作用形成的,金矿主要是热水沉积形成,银矿主要是燕山期晚期改造形成。  相似文献   

15.
甘肃北山地区红山铁矿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的研究,探讨红山铁矿床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红山铁矿床中广泛发育一套与铁矿体呈共生关系的硅质岩。研究表明,与铁矿密切共生的呈层状和透镜状产出的灰色、紫红色硅质岩总体属于低硅类型的硅质岩。在SiO2-Al2O3判别图解中,SiO2与Al2O3负相关,样品数据点均落入热水沉积区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呈平缓型,与东太平洋热泉水、红海热卤水具有相似的正Eu异常和配分模式,δEu值均大于1,显示热水沉积的特征;硅质岩中的V、Ni、Cu、Ba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具有陆缘海盆热水沉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的研究,探讨红山铁矿床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红山铁矿床中广泛发育一套与铁矿体呈共生关系的硅质岩。研究表明,与铁矿密切共生的呈层状和透镜状产出的灰色、紫红色硅质岩总体属于低硅类型的硅质岩。在SiO2-Al2O3判别图解中,SiO2与Al2O3负相关,样品数据点均落入热水沉积区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呈平缓型,与东太平洋热泉水、红海热卤水具有相似的正Eu异常和配分模式,δEu值均大于1,显示热水沉积的特征;硅质岩中的V、Ni、Cu、Ba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具有陆缘海盆热水沉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黑龙潭-汪家塆金矿床受控于区内北西向断裂带。矿体呈透镜状、脉状和似层状产出。围岩蚀变主要为石英化、绢云母化及黄铁矿化。矿石类型可分为蚀变岩型、蚀变碎裂岩型及石英脉型三种。根据矿石包裹体成分、同位素特征及稀土元素组成的研究,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系来自围岩和七尖峰花岗岩体,属地下热(卤)水混合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8.
金龙山金矿床位于南秦岭造山带的复理石褶冲带中,赋矿围岩为碎屑岩-碳酸盐建造,矿化明显受地层岩性与韧-脆性构造发育程度的控制。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地层岩石、矿石和热液矿物的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和特征参数基本一致,表明成矿流体应主要来自于赋矿地层。铅同位素研究表明,地层岩石、矿石和热液矿物均具有较高的放射性成因的铅同位素组成,且均落入南秦岭造山带的泥盆系范围内,暗示铅也主要来自赋矿地层。对前人已有的碳-氧-硫-氢同位素组成和流体包裹体数据综合分析表明,碳和氧应主要来自海相碳酸盐的溶解作用,硫主要来自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反应;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及δD值向大气降水线"漂移",指示成矿流体以盆地建造水和变质水为主,在晚阶段有大气降水加入。金龙山金矿床与卡林型金矿床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应属于卡林型金矿床,其形成于秦岭造山带陆内造山作用过程中,多层次陆壳叠置加厚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陆内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云南墨江金矿床硅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墨江金矿床厂组中下段硅质岩具有典型的沉积构造,岩石富集∑Fe和As 、Sb、Bi、Ga等微量元素(相对于地壳克拉克值),而相对贫AI2O3;稀土元素以总量(∑REE)低,负铈异常为特征,与热水沉积的硅质岩特征相似。在判别硅质岩形成与作用的一系列主量和微量元素图解上,本区的硅质岩位于热水沉积作用范围,但四十八两山段硅质岩有趋近于正常化学沉积作用。利用硅质岩的氧同位素计算出它的形成温度为128-146℃。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硅质岩的形成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但四十八两山段硅质岩受到正常化学沉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广西古潭重晶石矿床中,与矿体密切伴生的硅质岩呈层状产出,具显微隐晶-细晶质结构、球粒结构,并具明显的层纹状构造及条带状构造,结合硅质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及硅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的综合研究表明,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