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稀土对外贸易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美贸易摩擦到“科技冷战”以来,被誉为“高科技命脉”的稀土,日益成为国际博弈的前沿领域。在此背景下,厘清中国稀土进出口贸易流动态势、把握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中的地位变动,对中国资源安全格局的整体优化和科技自立自强的长久维持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稀土进出口贸易数据、相关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指标及联合国投票数据,借助相互依存指数、地缘亲和度模型、GIS空间技术以及负二项面板回归等手段,探讨了中国稀土产品对外贸易格局的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中国稀土贸易存在较大波动,出口额远大于进口额,整体呈现“升—降—升”发展态势。② 中国稀土进口市场高度集中且路径依赖增强,出口市场逐步多元且路径依赖减弱。中国主要出口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中、下游产品,进口具有较低附加值的上游矿物类产品。③ 中国在全球稀土贸易相互依存格局中的优势地位整体强化。中国与多数友好型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呈现优化态势,但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分歧型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呈现恶化态势。④ 国家主体属性、国家间邻近性以及中国的贸易政策、贸易环境等对中国稀土对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部边境旅游开发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莉 《热带地理》2005,25(2):181-184
边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旅游形式。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加快两部边境旅游的发展,对推动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振兴西部边境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以及国际经贸合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了西部边境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提出了西部边境旅游开发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梁启章  齐清文  梁迅 《地理学报》2015,70(8):1351-1360
世界地图的编辑出版一直被认为是文明国家的标志之一。在《中国近代地图志》世界地图篇的编写基础上,首先系统地梳理了明清两代近600年间(公元1368-1911年)的25余种代表性世界地图,着重地分析了这些世界地图的历史背景,探讨了明清世界地图特色、贡献和作用。主要结论为:① 中国古代文明与经济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自然成就了先于西方完成世界地图之创举;② 受制于多个皇权实施“闭关锁国”保守政策,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呈现出集中于5个相对开放繁荣时段轨迹,即“自主传统、中西融合、康乾盛世、自主创新和近代化发展”时段;③ 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具有5个鲜明的成就与特色,即“先于西方成图、资料积累丰富、传统制图优势、图文并茂模式、中西融合先河”;④ 诠释了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在传播世界地理知识与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总之,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Urban-rural transform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re issues at the forefront of research on the topic of the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in the field of geography, as well as important practical problems facing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and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 Center for Regional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part of the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under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as established in 2005. The Center has laid solid foundations for integrating research in the areas of agricultural geography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major achievements in rural geographical research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decade, analyze innovative developments in relevant theories and methods, and suggest prospect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studies of urban-rural transformation and rural geograph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rural geography studies of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 as major national policy development, outputs of result and decision making support; new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achieved in such major research projects as geographical integrated theory, land remediation projects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rojects, new urbanization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actively expanding the frontiers of rural geography and pushing forward theoretical innovations in land and resource projects; and, with China's development goals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achieving modernization in mind, future innovative developments i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geography should aim to make research more strategic, systematic, scientific and security-oriented, with attention given to promoting systematic scientific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global rural geography.  相似文献   

5.
移民对中国在美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瑛  李芬英  马斌 《地理科学》2018,38(9):1483-1490
基于中国对美国各州的移民和直接投资数据,运用重心模型分析得出:美国华人移民的人口重心和集聚重心均向东北方向移动,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重心变化区域也位于美国东、中部地区,二者在空间上的重叠性和耦合性日益增强。进而运用灰色关联法实证华人移民对中国在美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处于中等水平,且影响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采自中国、法国、比利时等国43块黄土样品进行实验室处理后,分析对比了它们在碳酸盐含量、粒度组成、重矿物组成及粘土矿物成分方面的共同特性及差异性。结果表明,中国黄土碳酸盐含量稳定,西欧不同类型的黄土碳酸盐含量差别很大。在粒度组成上,欧亚黄土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但西欧不同层位的黄土粒度组成呈有规律变化。对西欧重矿物的分析可以追溯黄土的物质来源,粘土矿物含量在欧亚不同黄土中也有差别。比较结果说明,欧洲的黄土堆积受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气候波动影响较大,中国黄土在堆积期间始终处在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地理学贡献与责任使命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城镇化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城镇化不仅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而且决定着世界城镇化的进程。近35 a来中国地理学家对中国城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首次提出了城镇化的概念,推动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率先将Northam提出的城镇化发展三阶段论修正为四阶段论;提出了中国城镇化发展合理进程并被《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采用;研制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综合区划,构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合理格局;率先研制了城镇化发展质量定量测度方法与系统,为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较早发布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通用模式和差异模式;首次提出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圈理论与技术图谱。中国地理学家在城镇化这一多学科研究的重大领域中经常扮演着组织者角色,并担当重任,主要是:综合分析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国际经验,探索城镇化发展的驱动机制与基本规律,辨析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差异模式,揭示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模拟预警城镇化发展的多种情景与风险,选择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的可持续之路。今后一段时间内,创新国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理论,优化“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格局,揭示中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理及规律,研制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与引导政策,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地理学使命。  相似文献   

8.
朱士光 《地理研究》1984,3(2):82-91
本文将建国以来我国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工作划分成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前期、七十年代后期迄今两个阶段,从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农牧业发展及分布区域的变化、土地利用方式与黄河下游安危的关系、植被变迁、黄土侵蚀地貌成因、河湖水系变化、沙漠变迁等七个方面介绍了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意义,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的生态屏障,西部地区由于其严重的生态退化、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而倍受广泛的关注。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生态恢复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央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政策,为该地区注入大量经济援助和许多项目资助。许多研究论文强调了西部生态恢复对中国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少有研究论文关注影响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冲突分析。本文分析了在目标和利益驱动下的主要冲突类型,这些冲突相互作用而且极易被忽视。为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建议多方位的冲突管理必须实施。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西部边疆五省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快其发展对于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西部边疆五省区具有显著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同时,它们在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所面临的一系列共同的问题,又严重阻碍了其发展步伐.因此,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制订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扬长避短、进一步加快其发展,是西部边疆五省区应认真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70年长江口海面变化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西庆 《地理学报》1990,45(4):387-398
近70年来年平均海面趋势(已消去人为地面沉降)是上升的。其速率为10cm/世纪,与近百年来全球性海面上升速率相一致,而同期高潮位的上升速率为25cm/世纪,明显大于年平均海面的上升率。区域性的沉积基底构造下降在海面上升中所占的比重不超过1/3。1952年以来长江口海面变化亦是上升的,它是本世纪以来海面上升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后的重整与国际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规模的重整和广泛的国际化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两个主要特征。作者首先从企业组织结构、生产能力与品种结构、规模经济和空间分布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近二十年来中国汽车工业重整的效果及所形成的行业特征;其次根据利用的外资和技术的来源以及涉及的技术形态分析了其国际化的程度及在世界汽车工业中的位置;最后总结了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在散乱的格局和跨国公司竞争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规律的理论认知与地理学贡献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城市群是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高度一体化和同城化的城市群体,城市群形成发育过程是一个各城市之间由竞争变为竞合的漫长自然过程,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中国正处在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已进入21世纪引领全球城市群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城市群研究与建设的经验模式正在被全球城市群建设所效仿和借鉴。本文从理论上梳理并提出了城市群形成发育遵循的自然规律,包括城市群形成发育的阶段性规律、城市群多尺度空间集约利用传导规律、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组合规律、城市群自然生长的育树成林规律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梯度爬升规律。地理学家遵循这些发展规律,从学术理论、技术方法、决策支持和规划实践等方面为中国城市群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主要包括提出并科学界定了城市群概念,提出了城市群空间范围的识别标准,创建了城市群空间集约拓展与布局仿真决策支持技术链,研制了城市群空间集约拓展与布局仿真决策支持系统软件链,提出了中国城市群空间组织的“5+9+6”新格局,研制出国内第一部《城市群规划技术规程》,编制完成了全国多数城市群发展规划,转化为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未来中国城市群的发展与研究中,地理学家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大,地理学家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使命,应责无旁贷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引用大数据、智能决策支持技术等新手段解决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一如既往地为城市群发展吸纳众智、献计献策,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引进海外华人华侨"资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海外华人华侨“资源”已经对中国西部开发发挥作用,以下三个方面是进一步引进华人华侨“资源”开发西部的主要方向:一是以其浓厚乡情为引导,在教育,扶贫,救灾等方面继续做突出贡献:二是发挥新移民中的高层次人才对其家乡如川,渝等地的高科技领域中的开拓作用。三是原籍北西部海外华人华侨也已经在西部投资办企业,作者认为,凭借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只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进一步引进原籍非西部地区海外华人华侨“资源”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5.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80年来,十分重视野外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研究所建立了4个野外观测研究网络,引领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成立了2个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数据中心,1个数据出版系统并于2016年加入了世界数据系统;拥有2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站,1个中国科学院野外研究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野外观测研究平台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本文回顾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中国物候观测网和禹城站、拉萨站、千烟洲站以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和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的发展历程。地理资源所台站(网络)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引领了中国野外观测研究事业的发展,支撑了地理学、生态学等重要科学成果产出,科技支撑能力和示范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华北平原、青藏高原以及南方山地丘陵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地球系统科学、野外台站、资源环境等学科和领域最大的科学数据汇聚中心,数据共享服务成效显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在未来发展中,地理资源所将充分发挥野外台站(网络)综合中心作用,强化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物候等观测研究网络的能力建设,稳步提升野外观测研究站条件保障能力和科学数据中心的数据汇聚能力、分析挖掘能力以及共享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和引领中国科学数据的共享,在科学研究和支撑国家需求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西地理思想的差异及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有独持的地理学的理论与成就,西方科学家称之为“东方文化生态”。其中,”天人合一”的地理观;天、地、生、人各系统之间的整体、有机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特点。深入发掘中国古代的地理学思想,对当今建立开放、复杂的地理巨系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Patent transfer has been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he nations and regions to acquire external technology, and also a direct research object to depi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technology flow. Therefore, based on traceable patent transfer data, this article has established a dual-pipelin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ransnational-domestic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the global and local(glocal)perspective, and combines social networks, GIS spatial ana...  相似文献   

18.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旅游目的地研究述评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多元和综合属性,其研究内容往往呈现跨学科的属性,涵盖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进化论和复杂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强调历史过程和空间异质性的演化经济地理学,因其超越原有的单线逻辑的叙事而受到旅游研究者的关注。作为旅游目的地研究的新范式和新理论,演化经济地理学被应用于旅游目的地的演化路径和演化动力机制,并为其提供了“结构—过程”分析视角。而另一方面,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及演变,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有着较大区别,只有在充分立足于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实际状况和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的旅游目的地理论体系,探索更为多元化的旅游研究方法。加强与政治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结合能够为中国的旅游实践提供较为宏观尺度的政策分析视角,进而有助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加强中微观层面的多尺度耦合机制和多元主体行为研究,将有助于探索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下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对外援助是一国地缘政治与经济的重要承载,是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手段。中国对外援助的空间演化体现了大国崛起时代背景下中国国际地位和世界责任的变迁过程。然而,现有研究较少从发展地理学视角研究中国的对外援助问题。本文研究了中国对外援助的部门特征、时代特征与区域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对外援助的地区和部门分布与受援国需求紧密相关,“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对外援助分配影响显著;中国对不同部门的援助资金主要流向了特定受援地区,且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对外援助重心逐渐由东南向西北偏移,体现了中国对外援助战略倾向的转变;中国对外援助遵循“南南合作”的援助理念,属于东亚援助模式;国内学者应加强发展地理学领域内对外援助相关问题的理论构建与认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选取1990—2018年博物馆名录,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1990—2018年中国博物馆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18年博物馆数量呈整体加速发展态势,东西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博物馆数量密集,且发展速度较快,中西部地区数量稀疏,且发展较为缓慢。2)中国博物馆空间上不断集聚,并呈现出“单核”向“多核”模式演化的分布格局。3)中国博物馆重心居于东部,重心移动轨迹呈“Z”形移动。4)中国博物馆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过程,形成“东热西冷”格局,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博物馆的热点地区,新疆和西藏始终处于冷点区域。5)博物馆的空间分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受经济、社会、政策和文化教育的影响。其中,政策和文化教育因素是博物馆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因素次之,经济因素是一般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