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震中拗陷与地震形变带提供了震源区大小的信息。活断层现代粘滑破裂段与破裂方向对潜在震源区的圈定非常要紧。壳内低速层是潜在震源区的背景层。按照地震活动的重复性,上述五点可作为潜在震源区的地质地貌标志。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在地震活动中等或较弱、而又没有发现古地震遗迹的地区(辽东半岛属于这类地区),如何利用断层活动性资料评价该区的地震危险性和确定潜在震源区的问题,并取得以下结果:1.该区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基本与晚更新世有过活动的断层有关;2.研究区活断层据其运动特性划分为以粘滑为主、蠕滑为主和粘滑、蠕滑兼有三类。6级地震发生在粘滑断层段;3.利用晚更新世活断层长度和个别断层的位移量估算了一些断层可能的最大震级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攀西地区活断层长期滑动速率及历史上最大地震震级上限,把攀西地区的活断层划分为A、B、C三级,并对区内几条主要活断层的近代活动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指出第四纪断裂活动沿断裂带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是有明显的分段性和不均匀性,断裂上的位移是以一种地震构造上的脉冲形式出现的,地震与晚更新世、全新世和现代断裂活动在空间上和成因上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郯庐断裂带的活断层分段与潜在震源区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们在一些工程地震工作中,认为活断层分段在潜在震源区判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科学的、有依据的潜在震源区当能客观地反映构造活动特性和地震活动参数。活断层分段,应给出潜在震源区的边界条件及某些参数。应强调活断展与障碍构造的演化和发育,强调活断层自身的风格和特点:如不同的构造类型;断裂几何学、力学和运动学特点,活动量和活动速率;活动时代;横断层的存在及历史强震和古地震的活动等等。以郯庐断裂为例,在实际工作中,把断层进行四级划分可达到和满足潜在震源区的需要,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天山主要活断层的分段及其在地震区划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山地区活动断裂不同地段的几何形态、运动方式、地震活动特征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活断层分段的标准和几种用于活断层分段的地震活动性指标:给出了活断层分段的标志点特征,并对新疆天山地区13条活断层进行了分段,讨论了分段结果在地震区划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活断层分段使潜在震源区的划分更准确、恰当,使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更能反映出地震活动的时空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6.
川滇地区是我国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地区之一.本文基于对特大强震的风险性考虑,使用全球地震模型OpenQuake软件,建立了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新模型.首先根据构造特征划分多个震源分区,并整理出这些震源分区内断层活动特征与滑动速率;基于震源分区和断层模型,使用GPS应变率转换成的锥形古登堡-里克特关系作为整个区域的地震积累率,并允许超过历史最大震级的特大地震的出现,结合活动断层滑动速率所积累的地震发生率,给出震源分区内断层地震源和背景地震源的地震发生率的比率分配关系;在活动断层分段上,保留了大型断裂或其主要部分,没有根据小的阶区来对断层进行详细分段,以便分配特大地震发生率;并使用地震率平滑方法分配背景地震发生率.最后在OpenQuake中加入地震动预测方程,计算出了川滇地区的PGA分布图,为区域地震危险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搜集了目前攀西地区的发震构造特征和历史地震研究资料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攀西地区的大震和强震发生的地质、地震和地球物理场条件。根据地震的发生条件,以及近几年来对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新方法和新认识,对攀西地区的潜在震源区作了划分,并将结果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中的相应方案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传统断层自主剖分技术进行地震断层滑动对地质形变的测绘研究时,未考虑走滑位移量、倾滑位移量和张开位移量对地质形变测绘研究的影响,无法对差异断层转动角下的地质形变情况实施有效测绘,提出基于矩形位错模型的地质形变的测绘研究方法,采用矩形断层位错模型通过点源位错公式,获取地震断层滑动时地质形变的走滑位移量、倾滑位移量和张开位移量;基于地震矩形断层三维滑动对地表产生的位移进行测绘时,获取各位移量同地面形成的三维位移场,采用二维高斯-勒让德求积计算断层三维位移场转动形成的地表位移,实现地质形变的测绘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对不同矩形断层转动角下的地质变形情况进行准确测绘,实际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柏美祥 《内陆地震》1992,6(2):206-216
地震构造系潜在震源区的蕴震及发震构造,也是地震所产生的断层和形变带,受活断层及活动褶皱控制。 新疆主要的地震构造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碰撞的喜马拉雅碰撞带的后陆,多在碰撞期后形成。这些碰撞期后构造就是新疆主要的地震构造,分布于羌塘板块、冈底斯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相互碰撞地段,即塔里木盆地南北缘、准噶尔盆地南缘及东北缘、伊犁盆地两侧、塔什库尔干谷地、布伦口各地以及鲸鱼湖盆地南缘。 从新疆历史地震断层或形变带的时间及空间分布来看,其活动顺序为:1716年特克斯活断层→1812年喀什河活断层→1842年巴里坤洛包泉活断层→1895年塔什库尔干活断层→1902年托特拱拜孜—阿尔帕勒克活断层→1906年准噶尔盆地南缘活断层→1914年鄯善碱泉子活断层→1924年阿尔金活断层→1931年可可托海—二台活断层→1985年卡兹克阿尔特活断层,反映了地震构造活动的新生性及迁移性。7—8级地震迁移距离为120—1340km,平均为640km。这些地震构造一般都发生过多次古地震,其平均复现期为千年左右。由布伦口活断层、策勒活断层、木孜塔格—鲸鱼湖活断层及霍尔果斯—吐谷里活断层上古地震断层的发现,拜城、库尔勒、吐鲁番和木垒古地震遗迹的展布,以及地震迁移规律等表明,今后十年北天山、南天山  相似文献   

10.
周硕愚  施顺英 《地震学报》1997,19(6):559-565
根据精密水准重复测量和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应用地壳形变图象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唐山地震震源区及其周围地区震前22年至震后9年间地壳形变场的时空演化过程.地壳不稳定区先出现在外围,由外向内扩展包围震源区,震源区出现不稳定但不失稳;经过短暂稳定,又出现由外向内的第2次不稳定过程,导致震源失稳.失稳前出现的形变空区与地震空区及断层闭锁区其空间分布重叠,出现时间略有先后;震源区断层出现临界预滑动后地震发生.地壳形变场演化过程与应力场数值模拟等研究结果能相互印证,支持以坚固体为核的孕震系统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活断层的地质研究及其在工程安全性评价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断层是导致多种地质灾害,特别是地震、崩塌、滑坡、地表断错的重要根源,对工程设施具有重大的破坏作用。因此,活断层的研究就成为地震危险及工程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为确保工程安全,加强对工程活断层评价是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着重讨论了三个问题(一)工程评价中的活断层含义:工程评价中的活断层是指晚更新世(10万年)以来,特别是全新世(1万年)以来有过位移活动,且在未来工程使用期内仍有可能活动的断层,这类断层往往是沿袭先存断层面发生突然错动或缓慢蠕动使上覆第四纪新沉积物及其它地物标志发生相对位移。(二)活断层的地质研究包括(1)断层出露的位置、规模及其活动时代;(2)断层运动性质及活动方式;(3)断层几何配置;(4)断层滑动速率;(5)断层活动的分段性;(6)断层活动潜在地震能力的判定;(7)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断层可能位错量的预测等7个方面。(三)活断层在工程安全性评价中的意义: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大型工程设施将愈来愈多,如超高建筑,大型桥梁、隧道,大中型水库、核电站、高速公路、地下铁道、国际机场、重要广播、电视发射台、重要通讯枢纽,大型化工厂等。为确保工程的安全,活断层对工程的影响和破坏作用是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地面形变的观测研究1966年邢台地震的震源过程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完整的形式给出拉梅常数不相等情形的半无限弹性介质中任意倾角的矩形滑动断层引起的地震位移场解析表示式。以一些数值结果说明介质的泊松比、断层面的倾角、上界和下界对地面的地震位移场的影响。在比较1966年邢台地震的地形变资料和计算得到的各种走向、倾向、倾角、断层面长度、宽度、震源深度和错距的单个的矩形滑动断层引起的地面位移之后指出,简单的滑动断层错动模式不能同时很好地解释观测到的邢台地震的水平和垂直形变。为了解释观测结果,提出了一个复合的断层模式。这个复合断层模式由六个简单的矩形滑动断层构成。运用网格尝试法,得到了基本上符合观测到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场的震源参数。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北部活动地块内部的活断层定量资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定义了祁连山活动地块的边界,列表给出了近十几年来在青藏高原北部活动地块内部的活断层定量资料。其内容主要包括:活断层的编号、名称、产状、主要的地质地貌标志、活动年代、断层分段、断层滑动速率、古地震及其年代、地震破裂带的主要特征等。这些资料表明:青藏高原北部活动地块的8级大地震集中在它的边界活断层上,断层的滑动速率都在5~12mm/a左右;7级左右的地震发生在其内部规模较小的断层上,断层的滑动速率都在1~3mm/a左右;青藏高原北部活动地块内部的活断层,可以将该活动地块划分为几个次级地块,这些次级活动地块以变形为主,没有发生旋转;我们的结果支持青藏高原"连续变形"的假说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新疆独山子台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对独山子山前断层的活动速率、活动特征及区域应力场进行了分析,结合震源机制解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同时应用"速率累加"分析方法进行了异常提取.结果显示:①独山子一安集海断裂垂直位移年平均变化量为0.106 mm,沿基线方向的水平位移年平均变化量为0.189 mm,沿断层走向的水平走滑年平均变化量为-0.883 mm,断层活动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逆冲分量;②1993~2007年独山子断层的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在339.85°~346.78°之间,平均为344.23°;③乌苏5.1级地震前,独山子台的形变记录曲线有较明显的速率异常变化与同震形变波动.  相似文献   

15.
喜马拉雅地区的地震活动与近期地壳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穿越条件的限制,用地面地质方法研究喜马拉雅地区的近期地壳运动有许多困难,但是地震活动与地震波特点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我们对1897年以来80年间喜马拉雅地区的地震,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1.根据地震活动与震源机制资料研究断层的现代活动方式。2.用零矢量方法确定地块运动位移矢量的方向。3.根据地震矩估算地壳滑动速率。最后,根据这三方面的工作成果,对这一地区的近期地壳运动模式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川滇地块的震源力学机制、运动速率和活动方式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 4 4 2次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川滇次级地块应力场的优势方向。使用 771次 3级左右地震的滑动角λ参数统计确定震源断层的错动方式 ,并用中强地震P波初动解的N轴仰角的统计分布结果得到的震源断层错动或滑动型式去佐证。拟合中强地震的矩张量速率式 ,计算了川滇次级地块各地震构造区的年均滑动速率 ,并进行比较。根据 1980— 2 0 0 1年川青地块、雅江地块和滇中地块边界断裂带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定期复测结果 ,分析了水平和垂向年均形变速率。川滇地块间的运动是不均匀的。川青地块的运动方向为SEE。雅江地块压应力场优势方向为SSE ,相对川青地块的运动速率更大。滇中地块承袭雅江地块的运动方向 ,略偏东。密支那滇西地块压应力场有 2组优势方向 ,存在向NE方向的推挤和SSE方向的逃逸 ,活动速率大  相似文献   

17.
断层崖地貌年龄确定——古地震研究的新动向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别可能产生地震的断层,在评价地震灾害和危险性以及进行地震预报研究方面早已成为众所周知的课题.由于活断层具有发生大地震的潜在能力,因而无论从地震活动性或工程稳定性都在推动活断层研究的发展.对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区而言,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主要困难在于不了解潜在的破坏性地震的复发间隔.由于过去的地震事件常以断层作用的形式被保留下来,因而近期在通过地质现象识别古地震事件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在良好的条件下并能较准确地确定事件的复发间隔以及断层的平均滑动速率.研究古地震的方法大体可分地质方法和地貌方法两类.在活断层地震活动性的地质研究方面,广泛应用探槽技术和年代测定研究断层的活动史及其相应的古地震史,能满意地揭露所在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Sieh在圣安德列斯断层巴雷特溪上的研究具有令人鼓舞的代表性.在地表出现由于地震事件所形成的断层崖时,它们提供了古地  相似文献   

18.
在潜在震源区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中,地震活动性分析和构造条件的类比一直是比较重要的方法,但对活断层资料的应用却显得不够充分。本文通过对活断层所能提供的各种信息所做的分析和讨论,阐述了在判定潜在震源区中活断层资料在三个方面所起的作用。1、潜在震源区范围的确定;2、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的确定;3、大震复发周期的判定。  相似文献   

19.
黄县弧形断裂探测、活动性鉴定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通过地质雷达探测、工程探测、地震地质调查、断裂断错和上覆第四纪地层年代测试等,确定了黄县弧形断裂的空间分布、运动性质、活动时代、垂直位移和滑动速率,鉴定了断裂的活动性,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这些成果已在胶东北部沿海地区工程项目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山东内陆部分潜在震源区划分与调整、山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判定研究中得到应用。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其它活动断层探测和断裂活动性鉴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现今地壳变形资料在地震区划中应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本刚  周庆 《中国地震》2005,21(2):155-164
采用汾渭地震带中段1996~2001年时段内的GPS观测数据,计算了地壳运动速度场,处理得到区内各测点相对水平运动矢量。采用均匀弹性体变形模型,计算了变形单元的主应变速率参数;引入地壳变形累积地震矩率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其地震带内地震活动趋势和潜在震源区内大震复发间隔估计的应用问题。结果表明,汾渭地震带中段的地震矩累积速率为4.22×1017Nma,大大高于当前活动期的平均地震矩释放速率,处于地震应变累积阶段,未来地震活动性应比目前有所增强。对定襄潜在震源区和霍州潜在震源区的大震复发间隔估计结果也与采用活断层资料获得的结果相近。说明采用该估算方法具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特别是对于那些历史地震记录相对短暂或活动构造研究程度较低地区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