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平原主要低产田之一。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造利用砂姜黑土增产潜力很大。目前,国内对砂姜黑土的研究已从单纯土壤学或土壤地理学的观点发展到按生态学理论进行综合性研究。近十年来,砂姜黑土集中分布的安徽和河南省的农科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定点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我所和项城县有关部门自1982年开始,对周口地区的砂姜黑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项城县黄夏庄进行了定点试验研究。本文仅就项城县砂姜黑土进行概略分区。企图探讨县内砂姜黑土的区域差异并据此提出分区治理与区域资源开发意见。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黄淮海平原,面积约81300余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8%。其间有耕地7107万亩,占河南省总耕地面积的74%。其中能灌面积约有1/2,且人口稠密,劳力充足,是我省农牧业的主要集中地带,也是今后发展农牧业的重要基地。但这里降水量不多、蒸发旺盛,一旦雨泽失时,就会造成对农作物供水不足。供水的丰欠问题,是这里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研究这里的农业供水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益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利用效益变化与驱动因素分析对于合理利用耕地、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利用效益的最大化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测度耕地利用效益的指标体系和模型,分析了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益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耕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长较快,生态环境效益保持稳定。耕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主要因为农业生产投入,生态环境效益的改善源于农村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投资。当前耕地利用主要是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生态环境效益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耕地资源演变形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着重从国家基建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农民个人建房用地,农业结构用调地和灾害段地等多方面分析河南省耕地减少的原因,其目的是找出河南省耕地面积动态变化的特征,为今后保持耕地资源总量动态平衡,保证耕地有增无减以及为政府为耕地资源保护决策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地矛盾将日益尖锐。郑州市1987年耕地面积480万亩,人均仅为0.96亩,在人多地少的河南省属最低水平。因此,必须从长远考虑,一方面坚持控制人口,另一方面切实保护耕地,认真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 ,且是全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 5 0年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在耕地和耕种面积不断减少、人口逐年增加的情况下 ,农产品总产量仍有较大的发展。从 1983年开始由粮食调入省发展成为调出省 ,平均每年调出 10 0万t。与此同时 ,林、牧、渔产品产量也有较大的增长 ,农业生产结构和地区布局等方面也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尽管如此 ,影响河南农业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还很多 ,比如 ,人增地减、人均耕地过少 ,自然灾害频繁、抗灾能力比较弱 ,水资源不足 ,农业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等等。在这一形势下 ,…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是全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 50年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在耕地和耕种面积不断减少、人口逐年增加的情况下 ,农产品总产量仍有较大的发展。粮食生产总量在持续跨越 1 0 0 0万吨 (1 951年 )、 2 0 0 0万吨 (1 976年 )和 3 0 0 0万吨 (1 989年 )三个台阶的基础上 ,1 996年达到 3 83 9.9万吨 ,4 8年平均年递增 3 .5%。 1 983年开始由粮食调入省发展成为调出省 ,平均每年调出 1 0 0万吨。尽管如此 ,影响河南农业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还很多 ,比如 ,人增地减、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不足、农业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等等。在这…  相似文献   

8.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河南省粮食安全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8—2012年的统计数据,结合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河南省总体与17地市耕地压力变化规律及成因。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虽然河南省的人口数量和粮食需求量持续增加,但由于科技进步、农资投入加大使得产量增加从而全省总体耕地压力指数呈波动降低趋势。1998,2005和2012年,郑州、平顶山、三门峡、洛阳和济源耕地压力指数过大,主要原因:(1)复种指数低于全省平均值;(2)受耕地自然条件和农业科技水平限制导致单产水平过低;(3)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省平均值。2003年还有粮食因灾致单产低的因素影响。通过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单产与复种指数、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和耕地保护的政策制度以及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可以有效缓解耕地压力状况。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平原地区是我国历史开发最早、面积最大的农畜产品的主要产区之一。但由于旱、涝、碱等自然灾害影响至今尚存,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是较低的。目前二亿七千万亩耕地中,二亿亩是中、低产田,其中一亿亩为低产田。另外,还有可垦农荒地1000多万亩。说明这个地区,只要不断扩大旱涝保收田的面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潜力是很大的。因而国家决定对这一地区进行重点开发和治理是一项很有远见的重大决策。河南省境的黄淮海平原,总面积为8.1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黄淮海平原的四分之一强,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耕地质量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兴起以及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生产的需要,耕地质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防止耕地退化,维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文章系统地剖析了当前河南省耕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壤养分偏低,城镇和村庄超标侵占优质耕地,工业"三废"和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不合理污染耕地,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加剧了耕地生态环境恶化。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改善耕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科学合理利用耕地和保护耕地,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河北黑龙港地区系指河北省中南部低平原地带。总土地面积37853平方公里,耕地3623万亩,人口1654万,农业生产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但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水资源不足。实行节水型农业,控制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本文试图根据自然资源特点,水资源条件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的支持下,从粮食总产和单产两个维度对2013—2017年河南省耕地产能及其实现程度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耕地产能单产从2013年的12 064.25 kg/hm~2增加到2017年的12 103.57 kg/hm~2,其实现程度相应由93.45%上升到97.54%;2017年,河南省一半地级市的耕地产能单产实现程度超过100%,存在过度利用的问题。(2)耕地产能总产从2013年的9 846.73万t减少到2017年的9 828.79万t,但其实现程度由53.92%上升到59.66%。(3)豫西地区的耕地产能及其实现程度均低于豫东地区,但产能实现程度的增幅相反。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是国家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之一,近年来,农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粮食产量增长到约200亿公斤,预计2011年粮食产量将突破250亿公斤,这是耕地保护和加强耕地质量建设起到的重要作用。目前,自治区耕地面积达到13665.40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9189.97万亩,分别比国家下达我区的耕地保有量指  相似文献   

14.
焦作经济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西背依山西高原,南临黄河,东连广阔的华北大平原。全区包括一市七县,即焦作市、辉县、修武、博爱、沁阳、济源、孟县和温县,总面积共706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54%,山地、丘陵占46%。共有耕地369.3万亩,人口313.3万人。 本区历史发展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劳动人民即在此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开发航运,修建道路,使农业发达,商业昌盛,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区域政治、经济中心。焦作市的前身为修武县的一个镇,1956年建市。解放后全区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业已成为全省重  相似文献   

15.
我国耕地数量灰色预测分析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集成曲线估计模型和灰色数列模型方法,预测2011-2020年的耕地总量.研究表明:2015年耕地面积为11 996.62万hm2,2015-2020年的耕地预测值与耕地红线的差值介于-3.38万~-219.62万hm2;2015-2020年的耕地总量低于耕地红线,政府行为在耕地保护中起关键作用.提出耕地保护措施:国家设立耕地农业发展权和农业发展权转让金制度、建立第三方监督机构,同时赋予农户耕地使用权、发展权和保护权,地方土管部门严把建设占用耕地关、依法管理耕地和用好规划工具等.  相似文献   

16.
<正> 鲁山县地处河南省西部伏牛山东麓,辖22个乡(镇),554个行政村,人口80.7万,总面积24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3万公顷,耕地3.6万公顷,是全省25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之一。1990年确定为河南省科教兴林示范县,1994年被原林业部批准为全国19个科教兴林县之一。多年来,我们强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促进了林业建设的健康发展,林  相似文献   

17.
寻找和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是落实国家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重要措施.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对河南省黄河滩区滩涂的类型、面积和分布现状等进行遥感调查和统计分析,按照行洪安全标准和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得出黄河滩涂中老滩的宜耕区适合作为黄河滩区耕地后备资源的重要结论,为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滩涂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朱连奇 《地理学报》2000,55(5):253-253
河南省是全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耕地和耕种面积不断减少、人口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农产品总产量仍有较大的发展.粮食生产总量在持续跨越1 000万吨(1951年)、2 000万吨(1976年)和3 000万吨(1989年)三个台阶的基础上,1996年达到3 839.9万吨,48年平均年递增3.5%.1983年开始由粮食调入省发展成为调出省,平均每年调出100万吨.尽管如此,影响河南农业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还很多,比如,人增地减、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不足、农业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等等.在这一形势下,原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河南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地理学家李润田教授组织省内有关方面的专家,开展了"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这项富有开拓性的工作,继<河南人口、资源、环境丛书>之后,李润田教授的又一力著<河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由大象出版社(原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河南省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指出实施农业产业化是河南省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快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促进农村经济跃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并对河南省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实施农业产业化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结合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 ,分析了河南省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 ,指出实施农业产业化是河南省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加快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促进农村经济跃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 ,并对河南省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