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UTC闰秒通知     
2005年12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1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国家授时中心的协调世界时尺度UTC(NTSC)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UTC(NTSCMC),以及BPL、BPM、BPC长短波授时信号和低频时码信号中的UTC时号都将实施跳秒。跳秒前后UTC秒信号所标志的时刻依次为:2005年12月31日23h59m59sUTC2005年12月31日23h59m60sUTC2006年1月1日00h00m00sUTC对于上述计时系统而言,调整后直至再次调整前,TA(k)与UTC(k)的秒的整数差值为33s,即:TA(k)-UTC(k)=+33s INTERNATIONALEARTHROTATIO…  相似文献   

2.
UTC闰秒通知     
2005年12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1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国家授时中心的协调世界时尺度UTC(NTSC)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UTC(NTSC MC),以及BPL、BPM、BPC长短波授时信号和低频时码信号中的UTC时号都将实施跳秒。跳秒前后UTC秒信号所标志的时刻依次为:2005年12月31日23h59m59sUTC2005年12月31日23h59m60sUTC2006年1月1日00h00m00sUTC对于上述计时系统而言,调整后直至再次调整前,TA(k)与UTC(k)的秒的整数差值为33s,即:TA(k)-UTC(k)=+33s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  相似文献   

3.
UTC闰秒通知     
2005年12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1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国家授时中心的协调世界时尺度UTC(NTSC)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UTC(NTSC MC),以及BPL、BPM、BPC长短波授时信号和低频时码信号中的UTC时号都将实施跳秒。跳秒前后UTC秒信号所标志的时刻依次为:2005年12月31日23h59m59sUTC2005年12月31日23h59m60sUTC2006年1月1日00h00m00sUTC对于上述计时系统而言,调整后直至再次调整前,TA(k)与UTC(k)的秒的整数差值为33s,即:TA(k)-UTC(k)=+33s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  相似文献   

4.
UTC闰秒通知     
2005年12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1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国家授时中心的协调世界时尺度UTC(NTSC)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UTC(NTSC MC),以及BPL、BPM、BPC长短波授时信号和低频时码信号中的UTC时号都将实施跳秒。跳秒前后UTC秒信号所标志的时刻依次为:2005年12月31日23h59m59sUTC2005年12月31日23h59m60sUTC2006年1月1日00h00m00sUTC对于上述计时系统而言,调整后直至再次调整前,TA(k)与UTC(k)的秒的整数差值为33s,即:TA(k)-UTC(k)=+33s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  相似文献   

5.
不准确!严格说,一天是24小时,而。地球自转一圈则是23小时56分4秒(忽略地球自转长期变慢等因素),它们并不相等。“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即为地球的自转周期,等于遥远(因而在天空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的恒星两次经过上中天时的时间间隔(在同一地点观测)。而我们平常所用的公历中的一天(即24小时)是基于太阳的视运动而定义的,  相似文献   

6.
UTC闰秒通知     
<正>2015年6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1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和国家授时中心的协调世界时)UTC(NTSC,以及)BPL、BPM、BPC长短波授时信号和低频时码信号中的UTC时号都将实施跳秒。跳秒前后UTC秒信号所标志的时刻依次为:2015年6月30日23h 59m 59s UTC2015年6月30日23h 59m 60s UTC2015年7月1日0h 0m 0s UTC对于上述计时系统而言,本次调整后直至再次调整前,TA(k)与UTC(k)的秒的整数差值  相似文献   

7.
UTC闰秒通知     
正2016年12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1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和国家授时中心的协调世界时)UTC(NTSC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UTC(NTSC MC,以及)BPL、BPM、BPC长短波授时信号和低频时码信号中的UTC时号都将实施跳秒。跳秒前后UTC秒信号所标志的时刻依次为:2016年12月31日23h 59m 59s UTC 2016年12月31日23h 59m 60s UTC 2017年1月1日00h 00m 00s UTC  相似文献   

8.
远在两世纪以前,地球自转的均匀性,已经开始被怀疑了。问题的答案,在最近十余年间纔逐渐得到明确。如所周知,时间的单位——平太阳秒—即以地球自转周期作为基础来确定的。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也就影响到各门与时间有关的科学,特别是天文学和物理学。一.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十八世纪中叶,由于天文观测精确度的提高,月球运动的观测值与理论值之间发现了不符合的现象。即观测所得的月黄经常较根据天体力学计算所得的  相似文献   

9.
UTC闰秒通知     
正2016年12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1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和国家授时中心的协调世界时UTC(NTSC)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UTC(NTSC MC),以及BPL、BPM、BPC长短波授时信号和低频时码信号中的UTC时号都将实施跳秒。跳秒前后UTC秒信号所标志的时刻依次为:2016年12月31日23h 59m 59s UTC  相似文献   

10.
UTC闰秒通知     
正2016年12月末,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将引入1正跳秒。届时,我国综合原子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UTC(JATC)和国家授时中心的协调世界时UTC(NTSC)及其所控制的实时时间UTC(NTSC MC),以及BPL、BPM、BPC长短波授时信号和低频时码信号中的UTC时号都将实施跳秒。跳秒前后UTC秒信号所标志的时刻依次为:2016年12月31日23h 59m 59s UTC2016年12月31日23h 59m 60s UTC  相似文献   

11.
过去二百多年的观测表明,黄赤交角在以47.″13±0.″03/世纪的速率在减少。但由摄动理论求得黄赤交角变化率为-46.″84/世纪。观测值与理论值之间有-0″.30的差异。青木信仰(Aokj 1967)认为,△ε可能是由于地幔与地核之间耗散性耦合效应所引起的。他采用了最简单的地球模型,设球形地核外面包有一个地幔球壳,他们之间仅存在粘性耦合。Aoki取△ε=-0.″32/世纪,求得粘滞性耦合系数λ=6.8×10~(27)焦耳·秒。这比其他人的估计值大一个数量级。由此求得地球自转速度减速率为6.7×10~(-7)/世纪,比观测到的地球自转减速率10~(-3)/世纪大得多。因此Aokj的理论还难以得到人们的承认。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用现有激光测月资料检测板块运动的可能性。用多站资料,通过解算基线变化来研究板块运动。由于激光测月网形成时间不久,共同观测时段的资料积累不多,凭现有资料尚不足以研究这一问题。利用单站资料解算地球自转参数中的(UT1—UTC),并将各站所得的序列同BIH(国际时间局)的综合解序列(1988年为IERS—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的结果)相比较,间接地检测台站的经度方向运动,精度在厘米量级,与AM_(1-2)模型的预测值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对脉冲星的周期变率P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1)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对每一脉冲星的脉冲周期和周期变率都存在影响,因此,在把地球上所测量的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归算到太阳系质心时,必须考虑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的影响。(2)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对脉冲星的周期影响不大,但对周期变率的影响必须引起注意,特别是对于P较小的脉冲星,这种影响甚至可大于本体的周期变化。(3)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对脉冲星周期变率影响的数值,取决于脉冲星的赤纬和观测台站的纬度;赤纬越大,纬度越高,其值越小。(4)在上、下中天观测,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对脉冲星的周期变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由于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出现,还在洞穴时代的人们便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鸣渐旦,星见而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地球自转看作是一种均匀的周期运动,并以此作为时间计量的标准。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人开始怀疑地球自转的均匀性。1754年德国古典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时间是三个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时间的研究不仅在天文、物理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卫星跟踪、地质勘探、大地测量和数字通讯等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实际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时间的测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根据地球自转周期定义的世界时(UT)和根据地球公转周期定义的历书时(ET),都已经难于满足目前的使用要求。1967年,国际上根据微观的量子跃迁,定义了原子时秒。从此,正式开始了建立原子时间基准的新阶段。目前,在世界各国的授时工作中,都已普遍采用了以原子时(AT)为基础的协调世界时(UTC)。特别是1976年国际天文协  相似文献   

16.
世界时,即格林尼治平太阳时,是表示地球自转速率的一种形式。由于地球自转速率曾被认为是均匀的,因此在1960年以前世界时也曾被认为是一种均匀时。纽康所提出的世界时定义就是以此为基础的。现已证实,地球自转实际上是不均匀的,所以世界时是一种非均匀时,它与原子时或力学时都没有任何理论上的关系,只有通过观测才能对它们进行比较。这样,世界时的定义主要应该表示它与地球自转速率的关系。 1984年1月1日将对天文参考系进行修改。近几年环绕如何修订世界时的定义在国际上展开了讨论。本文拟就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进行探讨,同时提出我们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据有关报道说1998年12月31日的最后一分钟为61秒,即比平时多出一“闰秒”,因而1999年的元旦推迟了1秒钟到来……人们熟悉的是闰年、闰日,至多了解我国农历中还有闰月,可对闰秒一定十分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闰秒?为什么会出现闰秒?《辞海》中称:“闰为余数”,所以闰日是多?..  相似文献   

18.
太阳的视运动和时间系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一次,我们讲到恒星的时角随时间均匀增大,地球每自转一周,时角就会变化24h,所以说测量恒星的时角变化可以作为计量时间的一种方式。恒星的时角每增加24h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恒星日又可划分为恒星小时,恒星分和恒星秒等。恒星时大小上等于春分点的时角。然而恒星时和恒星日并不是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时间单位。  相似文献   

19.
对月球形状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99年,Laplace发现月球的3个主惯量矩,与月球的轨道和自转状态并不相符.有些学者认为,这可能是现在的月球仍保留了早期的"化石"形状.大约在三十多亿年前,月球曾经离地球很近并且转得较快,然后月球逐渐迁移远离地球并且转动得慢了下来.在此迁移的较早时期,月球受到了引潮力和自转离心力的作用,成为一个椭球体.并且很快凝固.所幸的是,固态月球的岩石圈较为稳定,使我们现在仍然能够看到很早时期月球的形状.文中利用月球天平动参数以及引力场系数,计算了椭球体3个主向径a,b,c的长度和月球的平衡潮形状,得到如下3个结论:(1)开始时月球离地球是非常近的,大约在三十亿年前月球可能已经冷却和固化,现在的月球基本上保留了凝结时的形状.(2)证明了液态月球的潮汐形变是月球平衡潮高度的1.934倍.因此用月球引力场推算月球形状时,必需考虑到流体勒夫数hf=1.934的影响.(3)根据月球三个主轴a,6,c的长度之差,推算了月球临凝固时的月地距离为1.7455×1O8m,自转周期为3.652 day.从而推算出月球临凝固时的恒星月长度为8.34day.因此在月球凝结时,月球被锁定在与自转速率比为2:1的共振轨道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太阳绕太阳系质心的角动量变率与黑子数年均值紧密相关 ;在 1 90 0 1 980年 (Zurich黑子数系统较稳定 ) ,当迟滞时间~ 2年 ,相关系数高达 0 .81 ,线性相关置信水平远高于 99.9% .并指出按太阳的回磁效应 ,可由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确定太阳基本磁偶极矩 ;它是太阳磁场演变 (太阳总体活动 )在太阳系内的起因之关键纽带 .推测太阳内大部分物质的自转速度应该非常小 ;直接观测的较差自转 ,仅是表层现象 .本文叙述的基本理论 ,在对地球和其它行星乃至各种旋转天体或星系的磁性进行分析时 ,亦应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