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子荣  张鹏飞 《地质论评》1995,41(6):537-543
金宝屯盆地是一中生代内陆盆地。含煤地层为上侏罗统协尔苏组,主要由灰绿色、灰色砾岩和砂岩,灰黑色、黑色细砂岩和粉砂岩、泥岩及灰白色中—粗砂岩组成,平均厚110m。区内不同沉积环境,出现在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和盆地的不同部位。下部砾岩段沉积期以冲积扇环境为主;含煤段沉积期为冲积扇-河流-湖泊环境组合;成煤后演化为曲流河环境;上部砂岩砾岩段沉积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聚煤作用发育于盆地中的湖泊分布区,发生于盆地快速沉降之后的整体稳定、缓慢沉降阶段的早期,煤层直接覆于湖相厚层泥岩之上。盆地仅经历了一个快—慢沉降旋回,煤层的形成受控于这种“无振荡聚煤作用”。  相似文献   

2.
《岩土力学》2017,(Z1):225-232
针对在深厚白垩系和侏罗系孔隙砂岩含水层底部开采煤层是否引起上部含水层失水沉降问题,利用轴压恒定、变围压和孔隙水压的三轴压缩排水试验,研究不同粒径孔隙砂岩的轴向应变随孔隙水压降低的变化规律,以推导出一定厚度含水层的底部失水沉降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砂岩内的孔隙水压u降低,岩样会产生轴向压缩变形,并呈非线性增大,且砂岩粒径越大变形越大;(2)砂岩轴向排水变形ε_z与孔隙水压降△u以及初始孔隙水压u0有关,与围压σ3关系不大,且当u0不变、△u越大以及△u不变、u0越小时,所产生的轴向应变ε_z越大;(3)利用ε_z、△u、u0三者间的拟合函数所推导出的砂岩含水层失水沉降计算公式,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进行多含水层失水沉降计算,为含水孔隙砂岩地层失水沉降计算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荔湾3-1气田珠江组深水扇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已钻井取芯段岩相分析,从荔湾3-1气田珠江组深水扇沉积体系中划分出巨厚层和厚层块状砂岩相、厚层正粒序砂岩相、厚层逆粒序砂岩相、平行—板状斜层理砂岩相、滑塌变形砂岩相、薄层砂岩夹层相、薄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相、厚层粉砂岩相、厚层泥岩相和层状深水灰岩相等10种岩相类型和识别出砂岩相组合、泥岩相组合、(粉)砂岩与泥岩互...  相似文献   

4.
平壤柳京饭店基岩变形特性现场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壤柳京饭店是一座正在建设中的摩天大楼,共105层,高323.55m。地基主要由细粒砂岩、粉砂岩及粉砂质粘板岩组成,其中前者占50%以上。现场试验采用一种经过改进的BJ-110钻孔弹模计,用它测定的模量就是真实值,不需要任何修正。测试成果表明细粒砂岩的弹性模量介于6—14GPa,粉砂岩约为21GPa,粉砂质粘板岩小于3GPa。大楼建设过程中曾进行了沉降观测,根据大楼自重及沉降值反算基础的平均变形模量为6GPa,与测量结果对照,两者比较接近。本文还提出了一种估算基础整体变形模量的近似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分析认为天井山平驿铺组主要发育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从平驿铺组油砂储层中识别出临滨亚相,并进一步划分为上临滨、中临滨和下临滨3个微相;得出了平驿铺期龙门山地区持续沉降并接受自西向东方向的古特提斯洋的海侵的初步认识。海侵带来的大量陆源碎屑物质堆积在沉降区,形成了北东向展布、北西—南东分带、北西厚而南东薄的平驿铺组的陆缘碎屑滨岸沉积。储层的物性受沉积相的控制,上临滨微相的储层物性最好,中临滨微相次之,下临滨微相较差。  相似文献   

6.
豫西晚元古代洛峪群沉积作用及环境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洛峪群本身构成一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沉积序列。早期海侵使得洛峪群底部滨岸沉积逐渐被陆棚沉积所超覆,并造成典型的海绿石砂岩凝缩层。随后的海退导致明显的海岸进积,在垂向上形成外陆棚-内陆棚-滨岸/障壁岛-泻湖沉积序列。洛峪群中的硅质碎屑岩沉积主要受风暴控制,形成各种特征的丘状和洼状交错层砂岩以及浅海浊积岩。洛峪群是华北地块南缘中、晚元古代裂谷期的产物,并可能处于裂谷热沉降阶段的后期。  相似文献   

7.
梁兵  刘宏宇 《古地理学报》2014,16(2):179-192
安徽阜阳地区位于周口坳陷东部,古生代属于华北地台克拉通盆地,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发育了一套三角洲聚煤沉积建造。由于频繁海进海退,砂岩、灰岩与泥岩、煤间互沉积,构成“源—储互层式”生储盖组合,易于形成含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在内的多烃类相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通过对沉积盆地演化特征的研究,认为研究区所处盆地存在3种类型的演化模式:区域抬升型、持续沉降型和差异沉降型,反映了印支期之后研究区盆地各构造单元演化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沉积、构造、生烃史等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压喷射注浆处理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喷射注浆处理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实践1工程概况珠江市某厂程控电话楼建成于1992年。建筑物西北端为主楼,高5层17.5m,场地原为小山包的东南坡前缘,平整时即见第三系红色泥质粉砂岩残积层或强风化层;东南端为群楼,高3层10.80m,场地原为一小水塘。...  相似文献   

9.
根据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研究了冀中坳陷廊固凹陷强伸展期(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的沉积格架与断块翘倾运动。作为一个翘倾断块(半地堑)沉积区,廊固凹陷沙三段中亚段沉积充填以湖相细碎屑岩石组合为主,可分:1)砾岩—泥岩互层型,其中砾岩有碳酸盐岩砾和硅质砾等两种亚类;2)砂岩—泥岩互层型;3)泥岩夹砂岩型。古沉积环境重建显示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期的廊固凹陷是一个窄而深的湖泊,发育断层陡崖、轴部和缓坡带等沉积相域以及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等沉积体系,物源主要来自大兴凸起。断块翘倾几何分析表明,廊固凹陷在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期的沉降过程具有书斜式断块特征,最大沉降值至少为 1402m。廊固凹陷西部扇的演化过程与沉降、沉积物供给和大兴断层倾角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安哥拉下刚果盆地吉拉索尔深水油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吉拉索尔油田位于西非安哥拉17号深水区块,水深1200~1400m,距安哥拉海岸150km。1996年发现,2001年产油,是安哥拉投入开发的第一个深水油田。油田面积约140km2,地质储量约为15.5×108bbl,可采储量约7.25×108bbl,为轻质油。油田所在的下刚果盆地主要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热沉降期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相应沉积了裂谷期陆相地层、过渡期蒸发岩层和热沉降期海相地层。主要烃源岩为下白垩统Bucomazi组湖相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适中,为很好的烃源岩。盆地深水区主要储层为上渐新统—中新统河道充填浊积砂岩复合体,砂岩固结差,物性良好。吉拉索尔油田主要由几个河道浊积砂岩复合体叠置组成,其中夹几个薄层席状砂岩,复合体之间被海相泥页岩分隔。上覆第三系泥岩为其主要盖层。  相似文献   

11.
砂岩储层孔隙保存的定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寿建峰  朱国华 《地质科学》1998,33(2):244-250
对北方地区若干盆地的砂岩孔隙发育特征的研究表明,地温场、地质年代和盆地沉降方式对砂岩孔隙的演化和保存有制约作用。地温梯度每增加1℃,砂岩孔隙度平均减小约7%;在地温梯度2-4℃/100m范围内,有效储层的保存深度差异可达2500-3000m.地质年代每增加1Ma,砂岩孔隙度降低约0.018%-0.009%.地层超压可最大保存5%-7%的孔隙度。盆地沉降方式不同引起的孔隙保存量的差异为2%-5%,相应的有效孔隙保存深度的差值约1000m。  相似文献   

12.
潮水盆地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古生代-中新生代叠合盆地,也是中国重要的产煤-油-铀盆地之一。盆地经历了中侏罗世伸展断陷,晚侏罗世挤压抬升阶段;早白垩世拉分断陷,晚白垩世全面抬升阶段;中新世全面沉降,上新世抬升剥蚀阶段。盆地西部铀成矿整体表现为同沉积预富集、叠加后生氧化改造的成矿特点。通过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结合相关资料,分析认为大红山断陷主要找矿目的层为下白垩统庙沟组,断陷南缘强烈抬升区是泥岩型或砂岩型铀成矿的有利区域;跃进山凸起长期处于抬升淋滤状态,是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的有利部位;南部凹陷带长期处于沉降断陷状态,主要形成泥岩型、膏结岩型铀矿化。  相似文献   

13.
鲁克改 《新疆地质》2002,20(2):118-121
分析了准尔盆地东部大井地区中下侏罗统的沉积环境、特征,发育层间氧化带的条件及铀成矿环境,认为八道湾组第一砂岩层、三工河组第一、二、三砂岩层和西山窑组第一砂岩层岩性、岩相及地球化学环境对铀矿成矿有利,发育层间氧化带并有铀矿化及异常出现,是可地浸砂岩铀矿找矿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14.
中扇和外扇区的浊积岩沉积,在整个砂体几何形态、互层状页岩的产状以及砂岩层特征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合并作用(由于互层状页岩被侵蚀,而使砂岩层合并在一起)在这些沉积环境中是极为常见的。 中扇河道沉积在其轴部为中一厚层的、块状或递变状合并砂岩,并具高的砂岩与页岩比;而在河道边缘则常为薄层的生物扰动砂岩、粉砂岩和页岩,并具低的砂岩与页岩比。  相似文献   

15.
<正> 苏南下二叠统堰桥组分布于宜兴—江阴一线以东地区,厚292—315m,根据岩性特征、沉积旋迴、古生物组合自下而上划为三段:下段为厚层深灰色粉砂岩和泥岩互层,厚110—135m;中段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互层,厚130—160m;上段为灰、浅灰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深灰色泥岩和3—4层砂质灰岩,厚45—80m。我们在苏南煤田勘探过程中,选择苏南东山和沙洲妙桥两个勘探区,在钻孔中系统采集了40余个砂岩样品,对龙潭组底部砂岩(即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及堰桥组中、上段砂岩进行了一系列岩石  相似文献   

16.
喀什凹陷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盛富  曾耀明 《新疆地质》2007,25(3):302-306
运用构造地质学与现代水成铀矿理论,分析喀什凹陷的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并研究构造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认为喀什凹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次级构造单元,经历了中新生代以来的多次扩张拗陷和被动挤压上隆的构造演化过程,为砂岩型铀成矿创造了条件,并决定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改造与保存.晚三叠—中侏罗世扩张拗陷,沉积巨厚含煤碎屑岩建造,形成初始铀源;晚侏罗世挤压上隆,沿山前遭受风化剥蚀,形成古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早白垩—渐新世快速沉降,沉积巨厚层陆相与海相碎屑岩,使古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得以保存;渐新世以来大规模上隆,沿山前快速剥蚀,破坏了早期的铀矿化,铀元素重新分配.表明以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在中下侏罗统含煤碎屑岩建造中不甚发育,或者说不可能形成较大的层间氧化带或铀矿床,而下白垩统则形成了与油气次生还原作用有关的铀矿床,如巴什布拉克矿床.  相似文献   

17.
九曲湾砂岩铜矿位于江南地轴西南缘,为一套中新生代山间坳陷盆地沉积.矿区出露白垩系,由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细砂岩(深色层)与灰紫-灰绿-灰白-浅灰色含砾中、粗砂岩和细砂岩(浅色层)互层组成.深色层多为厚层状,浅色层多为薄层状.两色岩层组成含矿岩系,平均厚567米,自南而北急剧变薄.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或扁豆状赋存于浅色层中.在百余条浅色层中,已发现矿体近40条,空间上呈北北东向展布,边幕式排列(图1).  相似文献   

18.
为查明淮南煤田煤系致密砂岩气赋存,通过测井解释成果分析,深入剖析了淮南煤田煤系砂岩气的含气性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煤田砂岩气主要赋存于二叠系煤系地层的粉砂岩中,不同钻孔显示砂岩气储层层数不等,潘三矿没有砂岩气储层,丁集矿致密砂岩气储层从含气层-气水同层-低产气层-气层的层数从4层到至9层,含气层数及富气差异程度明显,石炭系没有明显含气储层,没有砂岩气赋存;研究区二叠系砂岩气与煤系其它类型成因气存在5种共生组合关系:顶部页岩气向下运移形成砂岩气、底部煤层气向上运移形成砂岩气、顶底部页岩气向中间砂体运移形成砂岩气、顶部煤层气和底部页岩气向中间砂体运移形成砂岩气、底部页岩气向上运移形成砂岩气。  相似文献   

19.
雪峰山中段金矿类型众多,其中,近年来新发现的砂岩层控型金矿分布广、品位富、工业价值大。芙蓉溪群砖墙湾组(Ptfz)长石石英杂砂岩和震旦系长滩组(Zc)含砾长石石英杂砂岩均具明显的控金作用。砂岩层往往大面积发生矿化蚀变,矿体严格受砂岩层控制。在多种蚀变叠加及NW与NE向两组构造交汇部位往往形成"T"状富金矿柱。   相似文献   

20.
吐哈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与盆地动力学演化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吐哈盆地气候、地貌景观、地下水动力学、大地构造及构造、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含矿目的层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认为吐哈盆地北部与南部(艾丁湖斜坡带、了南凹陷、南湖凹陷等)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其根本原因是与盆地南北动力学演化的差异有关。依据盆地构造沉降、构造层序、受板块运动影响等特征,认为盆地构造演化分为5个阶段,其中第三演化阶段(C-T)挤压型前陆盆地沉积阶段奠定了盆地南北构造演化差异的基础,对中新生代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分布影响深远;第四阶段(J-K)弱伸展型断陷盆地阶段为南部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准备了物质基础;第五阶段新生代挤压型前陆盆地阶段(E-Q)为南部地浸砂岩型铀矿形成富集提供了充分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