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推功我国事件地层学研究,广泛交流工作成果及经验,讨论有关理论及方法,探讨今后工作方向,活跃我国地层学领域的学术气氛,促进地质学多学科交叉渗透,经过酝酿协商,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决定于1988年10月中旬,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一次全国性的事件地层学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2.
《地质论评》1989,35(1):96
1988年10月10日—13日在武汉市中国地质大学召开了有153名代表参加的《全国事件地层学讨论会》。讨论会紧紧围绕事件地层学及与之相关的地质事件进行交流讨论。着重探讨了①几条重大事件地层界线,②事件地层学在区调找矿、及恢复构造古地理等方面的应用,③各类地质事件在地层对比中的应用,例如她外撞击事件,生物演化与绝灭、海平面升降变化、古气候变化、火山喷发、缺氧事件及构造事件等。  相似文献   

3.
事件地层学——一个新的挑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吴瑞棠 《地质论评》1986,32(4):405-411
“事件地层学”是最近迅速发展起来的,是当前国际上地层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向。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及天文地质学等领域的许多学者,十分关注并积极开展事件地层学研究。近年来,新技术如深海钻探及中子活化分析等在地层中的应用,相关学科的渗透,以及新灾变论的兴起等,是促使事件地层学迅速发展的基本因素。它对解决“系”的界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古生物学会成立大会”和“古生物学地层学研究和发展方向学术讨论会”,三月五日至十日在武汉地质学院举行。来自湖北省和全国其他省市90多个单位从事地层古生物工作的武汉地质学院校友及特邀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地质矿产部、中国古生物学会和兄弟省古生物学会都派代表光临。大会由学部委员、武汉地质学院前院长王鸿祯教授主持。大会共收到论文及摘要110多篇,在会上宣读了60多篇。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生物和应用的角度,对国际盛行的多重地层划分“界线层型”提出质疑。认为“界线层型”划分的人为性很大,不利于在生产、科研中推广使用。主张采用以自然界线来统一划分地层的观点。根据近年来对事件地层学的研究成果,论证了以地质事件为基础的自然地层界线的理论性和普遍性以及在构造地质和层控矿床等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呼吁地质界积极开展事件地层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肖劲东  辛建荣 《地质论评》1985,31(4):377-379
3月5日至10日,湖北省古生物学会成立大会和古生物学地层学研究及发展方向学术讨论会在武汉地质学院召开。会议由湖北省古生物学会和武汉地质学院共同组织。湖北省古生物学会代表,全国九十多个单位从事地层古生物研究的武汉地质学院校友应邀参  相似文献   

7.
<正> 全国首届现代古生物学及地层学研究生学术讨论会是根据中国科学院教育局90年51号文件精神,并在院教育局的指导和大力资助下,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人教处—研究生会筹备,于1990年11月16日—19日在南京召开。会议收到论文和论文摘要42篇,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及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地质所、兰州地质所、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贵阳地球化学所、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国家教委所属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保定师专;地矿部长春地质学  相似文献   

8.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事件地层学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传统的二叠-三叠系界线,是以喜马拉雅山的Otoceras层的底作为三叠系底界(Die-ner 1912)。70年代以来,国际上提出了多种方案(Waterhouse 1973,1976;Kozur 1977;Newell 1978),我国80年代出现了分歧意见(李子舜、姚建新1984;李子舜、詹立培等1986)。1986年在意大利举行的“西特提斯南阿尔卑斯的二叠系及二叠-三叠系界线国际  相似文献   

9.
从近年来我国地层学的可喜进展谈地层学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冥相 《地层学杂志》2002,26(2):139-145,150
“乐平统”作为国际二叠系年代地层系统的最上一个统的全球对比标准 ,是我国学者金玉研究员为首的研究集体多年艰辛研究的结果 ;几乎同时 ,以陈旭研究员为首的科研集体以详尽的资料和全面系统的工作 ,在我国浙江黄泥塘剖面建立了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的全球层型剖面点——中国第一个“金钉子”剖面。这两项成就 ,是我国学者在上一世纪对地层学的显著贡献之一 ,从他们精雕细刻的剖面资料和详尽系统的研究成果中 ,可以研读出对“地层时代对比”这一博大精深的理论课题的工作方法 ,由此而诱发出对地层学方法论的探讨 ,从而对某些下结论还为时过早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地区晚第三纪海陆事件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6月2日至8日分别在南京及山东临朐举行。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46项(IGCP—246)的一次学术活动,也是我国第一次专门的晚第三纪学术活动。会议由IGCP—246项目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临朐县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出席会议的中外代表70多人,收到论文摘要40余篇,其中有29篇分别在南京及山东临朐两地会议上报告。会场上还展览、陈列了部分论文、图片及实物、标本等。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5月17日)前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基本布局,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地层是地球发展历史过程中分布最广、时代跨度最大、意义最为重大的地质记录。地层学是地质科学奠基性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构成地壳的所有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的特征和属性,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单位,并建立它们之间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地层学经历了初创、统一地层、多重地层划分等阶段,目前正朝着建立全球标准年代地层系统和从区域地层对比逐渐扩展到全球地层对比的方向发展。地层学在地球科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方  相似文献   

12.
华南玻璃陨石的原生层位及其事件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华南大玻璃陨石分布于广西、广东和海南。根据广东西部和海南岛实测的两类含玻璃陨石的地层剖面——第四系北海组与湛江组界线附近的连续剖面和与湛江组顶部剥蚀面相当的原始台地剖面。玻璃陨石从产状来看可分为埋藏的原生撒落型、暴露的原生撒落型和次生搬运型等几类,赋存的原生层位是北海组中-下部的组内剥蚀面,而不是北海组与湛江组的界面;发现了玻璃陨石及其层位附近的某些元素异常以及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早期存在的环境事件与灾变,指出将华南玻璃陨石事件与华北黄土和南海深海盆沉积中的微玻璃陨石进行准确地层对比的必要性,并从玻璃陨石的研究中引入事件地层学及其与全球变化关联研究的新思路。谨以此文深切悼念我国第四纪地质及第四纪冰川地质的优秀科学家吴锡浩先生。   相似文献   

13.
Aptian综合年代地层事件:定量地层学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发表的年代地层数据都是以Ma形式出现,以关键物种的首现面和末现面来界定的。一般而言,这些年龄是在用某种方法确定的某两个层的年龄基础上通过插值获得的,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估计值,而不是可以检验的科学结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评价的、剖面重现的、标本重现的而且插值方法是经过严格检验的数据库。图形对比技术正是一个有用的方法,它可以综合众多剖面的分散分布的事件,并可以验证这些事件的顺序和年代。图形对比技术是一个定量的、非统计的方法,可以判别两个剖面之间存在的同时代关系。物种时限和非生物事件投点到X/Y图解上,时限可以通过对比线综合到单个的时间尺度上。其他剖面的数据通过重复以上过程把每个剖面的数据综合进来。获得的时限通过评价有这些物种出现的图形解而得到验证。Aptian阶(约124~112 Ma)时期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用来确定Aptian阶的许多关键生物事件和年代地层事件并不都出现在同一个剖面。因此,这些事件的相对年龄始终是不确定的,也不是相关的。两个事件被提出来用于界定Aptian 阶的底界,包括菊石Deshayesites tuarkyricus 和磁极性带CM0。然而这两个事件标准地层剖面相隔600 km。图形对比显示这两次事件出现在7 万年间隔内。通过这一方法,来自23 条Barremian Aptian Albian  相似文献   

14.
5月6~9日在合肥召开的全国第四届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近年来这几个学科研究的新进展,本刊在上一期中已有简要报导,为了相互交流信息,互通情报,本期又刊登了会议纪要,下面再摘登四个分会场的代表在大会闭幕式上所作的学科总结发言。这4个分会场分别由叶大年(矿物学)、周新民(岩石学)、杜乐天(地球化学)和朱炳泉(地球化学,侧重同位素地球化学)向大会作了发言。现将他们的发言稿略加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左右。由于山区具有多种自然地质灾害发生和发展的自然地质条件,因而在山区开发中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防治就成为工程地质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工程经济活动的(?)展,尤其是近年年来陆续发生了大型滑坡,如盐(?)河滑坡(1980)、四川盆地暴雨滑坡(1981)、长江云阳鸡扒子滑坡(1982)、甘肃东乡酒勒山滑坡  相似文献   

16.
毕孔彰  艾惠珍 《地质论评》1980,26(3):275-276
全国铁矿科学讨论会是在国家科委地质专业组的主持下,由地质部、冶金都、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于1979年12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250人。富铁矿科研项目协调小组副组长邹家尤同志致开幕词,组长程裕淇同志作了《四年来富铁矿地质科研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会议经过8天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左右。由于山区具有多种自然地质灾害发生和发展的自然地质条件,因而在山区开发中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防治就成为工程地质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工程经济活动的(?)展,尤其是近年年来陆续发生了大型滑坡,如盐(?)河滑坡(1980)、四川盆地暴雨滑坡(1981)、长江云阳鸡扒子滑坡(1982)、甘肃东乡酒勒山滑坡  相似文献   

18.
层序地层学发展的若干重要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地球科学的"环境化"和"社会化",层序地层学研究重点及前沿正发生转移,主要表现在其不断向下列诸方向发展:①层序生物地层学;②成岩层序地层学;③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④高频层序地层学;⑤应用层序地层学;⑥模拟层序地层学和⑦勘查层序地层学。  相似文献   

19.
<正> 中法两国地学科学家于1982年5月10日至12日在桂林举行了“第二次喜马拉雅山地质科学讨论会”。中方与会代表有李廷栋、叶连俊等28人,法国代表有奥贝尔(G.Aubert)、阿莱格尔(C.J.Al-legre)等13人。在会上肖序常等14位中国科学家、阿莱格尔等11位法国科学家宣读了论文,并进行了无拘束的讨论,从而为阐明喜马拉雅山地质构造特征、地壳与上地幔结构以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张守信 《地质科学》2004,39(3):452-456
近10年内,中国地层学史上发生过两件大事:一是“历史优先律事件”,表现为全国地层委员会具体组织并由其副主任程裕淇主编的《中国地层典》,对优先权法则不执行以出版为基础的“出版优先律”而执行不论发表与否仅以“尊重原始命名者”为基础的“历史优先律”;二是“优先律双重标准事件”,在全国地层委员会颁布的《中国地层指南》(修订版)内对优先律搞双重标准。这两个事件均表现对“优先权法则”国际共识内涵的偏离,偏离了以出版为基础的“出版优先律”。尤其不应该的是,当人们对“历史优先律”提出异议后,全国地层委员会不但不及时纠正“历史优先律”的片面观点,相反地却在修订中国地层命名法时,为了给“历史优先律”合法化创造条件,竟然在《中国地层指南》(修订版)内,对优先权搞双重标准。“历史优先律事件”和“优先律双重标准事件”破坏了地层命名法的标准性,颠倒了中国地层命名史,干扰了中国地层名称的管理,是全国地层委员会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