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北夏季降水的气候及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近50 a东北夏季降水的气候及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夏季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除三江平原地区外东北大部7月降水最多;夏季全区出现较重干旱的概率大于较重雨涝,旱灾更为突出,其中辽西是较重旱涝频发的地区;近50 a夏季降水没有明显变干或变湿的倾向,而是具有阶段性旱涝交替特征,存在27、11 a左右的年代际尺度周期和3~6 a左右的年际尺度周期变化;6月旱灾几率大,易形成6~7月的连续干旱,7月易形成区域性特大涝灾,6月和8月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反位相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北京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的气候特征和2008夏季奥运会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王迎春  葛国庆  陶祖钰 《气象》2003,29(9):23-27
利用1951~2000年北京6、7、8月的逐日最高和最低温度资料,统计分析了北京夏季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的逐月、旬、候的分布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北京夏季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发生概率分别为1/10和1/20,是一个适宜举办奥运会的城市。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和7月份,逐候分布呈双峰型,分别在6月第6候和7月第5候。闷热天气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到8月上旬,逐候分布也呈双峰型,分别在7月第6候和8月第2候。6月份高温天气较多,但闷热天气很少。8月份高温日数非常稀少,但闷热天气日数还有一定数量。每年至少出现一次持续2天的高温天气,另外还非常有可能出现一次持续3天或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0.84次/年)以及一次2天及2天以上的持续闷热天气(0.88次/年)。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的平均持续日数均约为3天。8月中、下旬,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出现的概率都非常小,是最适宜举办夏季奥运会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陕西夏季高温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4年陕西省78个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陕西夏季高温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关中平原和安康盆地出现高温的频数明显多于省内其它地方;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自1961年以来,陕西年高温日数经历了由多到少再多的趋势变化,异常多高温年主要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期,异常少高温年集中在80年代,90年代中后期至今转为多高温时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桃仙机场 1989~1999年 ( 6~8月)雷暴资料的统计分析 ,总结了夏季雷暴的气候特征 ,概括了桃仙机场出现雷暴的 7种天气形势 ,为雷暴预报提供基本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桃仙机场1989——1999年(6-8月)雷暴资料的统计分析,总结了夏季雷暴的气候特征。概括了桃仙机场出现雷暴的7种天气形势,为雷暴预报提供基本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6.
东北夏季低温冷害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1951年—1995年5月—9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东北地区65个测站的夏季低温冷害和严重低温冷害频率,结果表明,低温冷害频率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严重低温冷害的频率却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山区的频率要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大。整个东北地区夏季低温冷害的年份从50年代到90年代在逐渐减少,各省夏季低温冷害出现的次数大体相当,大约为3年—4年一遇,但出现的年份并不完全相同,东北地区夏季低温与“厄尔尼诺”的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7.
利用西北地区均匀分布的126个地面测站,采用REOF和模糊聚类方法对降水的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东北侧是西北地区夏季降水最为敏感的自然区,主要雨季为7~8月,几乎占全年总降水的一半,该区域少雨年的概率大于多雨年,旱年和多雨年交替出现。6月降水在近40a里呈上升趋势,7月降水总体变化不大,8月呈下降趋势,从降水线性趋势来看,整个夏季降水无明显变化。另外,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具有明显的反位相变化关系,近40a来气温呈缓慢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8.
1973—2012年承德市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3—2012年承德市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分析、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承德市雷暴日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承德市雷暴日数呈现出由西向东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大部分地区处于"中雷区",丰宁、滦平、承德市达到"多雷区"级别;全市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9.5d,最多年为55.3d,而最少年为27.6d;1973—2012年承德市雷暴日数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平均10a减少2d左右,并于2006年发生突变;承德市雷暴发生存在明显季节差异,高发期主要集中在夏季,呈单峰型分布,7月雷暴日出现最多;初雷日一般出现在4月上旬,近40a呈显著推迟趋势,终雷日一般出现在10月中旬;雷暴日数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且呈现出4~6a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9.
张艳梅 《贵州气象》2006,30(4):11-13
利用六盘水市1961-2000年近40 a夏季(6-8)月降水资料,采用小波分析、二项式系数加权滑动平均等方法,对六盘水地区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夏季降水近40 a来呈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降水存在显著的12~14 a、准6 a、2~4 a左右的振荡周期;近40 a来降水变化的能量主要集中在较小时间尺度的演变上。  相似文献   

10.
任广成  王冰 《干旱气象》2007,25(1):25-31
利用1951-2005年若羌、且末及和田3个代表站55 a气温和北半球500 hPa高度及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南疆地区夏季高温年的气候变化,并对其形成进行海温场背景分析。发现南疆地区夏季高温的形成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变化相联系。前期10月和2月相关的北半球副高特征指数对南疆地区夏季温度有很好的指示性;南疆地区夏季高温年发生的前期1月份开始,即在北太平洋建立西南海区高东北海区低的海温距平分布型,这种分布型持续到5月份结束。但这2个海区前期海温的异常变化不同,表现为:1-2月份西南海区海温变化幅度小,东北海区海温变化幅度大。3-5月份则西南海区海温变化幅度大,东北海区海温变化幅度小。  相似文献   

11.
舟山市高温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1954~2000年舟山市定海观测站6~9月气温资料,分析了舟山市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并通过谐波分析发现高温天气年际振荡的周期性。发现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位置与高温天气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其他一些因子正是通过影响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位置,从而影响高温天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异常高温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我国和世界范围内,部分地区出现了盛夏异常高温天气。本文主要从环流特征和南京近百年气温资料,以江苏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异常高温成因,作了天气和气候的分析。经研究分析,造成2003年异常高温时段的副热带高压形势是符合历史同期出现高温天气的环流特征的。唯2003年高温时段的副热带高压的强度较历史同期显著偏强。从气候方面分析,2003年盛夏南京地区出现的高温天气仍未突破近百年来出现高温年的历史纪录。就南京地区而言,无论是7月下旬~8月上旬的持续高温,还是8月中旬紧接而来的低温冷夏天气,都显示出大气环流的演变特征和历史同期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近40 a重庆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毅  何金海  王黎娟 《气象科学》2005,25(5):490-498
利用重庆地区34个测站,1960-2000年6~8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小波分析及突变分析等方法,对重庆地区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既有整体一致的性质,也存在南部和北部及东部和西部相反变化的差异,并且可以把整个重庆地区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降水分布型:渝西北区、渝东北区、渝东南区及渝西南区。各分布型代表站资料反映出近40a来,重庆地区夏季降水有增加趋势,并且存在着22a、14a、及2~4a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76,自引:3,他引:76  
孙力  安刚  丁立  沈柏竹 《气象学报》2000,58(1):70-82
利用中国东北三省 69个测站 ,1 961~ 1 995年 6~ 8月降水量资料 ,采用 EOF、REOF、小波分析及突变分析等方法 ,对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既有整体一致的性质 ,也存在着南部和北部及东部和西部相反变化的差异 ,并且可以把整个东北地区划分为 7个主要的降水异常型 :辽东半岛型、西部平原型、中南部型、东部山区型、三江平原型、辽西型和东北北部型。近 90 a来 ,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主要呈多雨、少雨或是波动等阶段性变化 ,没有明显的变干或是变湿倾向。各异常型代表站资料反映出近 35~ 45a中 ,东北地区 1 960年代中期至 1 980年代初降水的减少比较明显 ,具有突变性质 ,1 980年代总体上讲降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1 990年代处于旱涝交替出现的波动状态。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主要有 34,2 2 ,1 1 a以及 2~ 4a左右的周期变化 ,但各异常区所盛行的主要周期以及同一异常区在不同年代所盛行的主要周期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5.
高温危险性评价是高温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作。基于过去60年(1961—2020年)的日最高温度数据,选择高温日数、最高温度、高温强度三个指标,逐站点使用核密度函数估算三个高温指标的概率密度函数,计算了四个重现期(即五年一遇、十年一遇、二十年一遇和五十年一遇)下的三个指标的取值,进而通过K-means非监督聚类得到各指标下的高温危险性等级分布图,然后将各指标叠加,对我国不同气候区的综合高温危险性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1)从高温日数来看,发生高温可能性最大的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华中、华南地区的交界部分;(2)从最高温度来看,发生高温可能性最大的区域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华北地区,华中地区的最高温度在不同重现期下的增强最显著;(3)从高温强度来看,发生高温可能性最大的区域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内不同区域的高温强度差异较大,需局部防范高温灾害;(4)随着重现期年限的增长,不同高温指标值均明显增长,高值区域面积逐渐增加。全国高温综合高危险性等级地区主要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华北地区南部、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北部,其余气候区少量...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利用长江流域107个站1958~2002年逐年夏季降水量资料,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区域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主要有3种空间振荡型、7个降水变化敏感区域。其中长江三角洲、鄱阳湖平原、湘江-赣江上游区域夏季降水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加率分别为25.8mm/10a、69.4mm/10a、31.0mm/10a,信度水平在95%以上;岷江流域则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少率为40.7mm/10a,信度水平在99%以上;岷江流域和汉水-长江三峡在1980年代降水最多,而其它区域在1990年代降水最多。夏季降水量江汉-洞庭湖平原在1985年、鄱阳湖平原在1994年、长江三角洲和汉水-长江三峡在1974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而岷江流域则在1963年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各个区域都存在明显的年际或年代际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7.
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 采用EOF分解、滑动t检验、相关系数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初夏降水及其前兆信号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黑龙江全省初夏降水距平的空间分布以总体一致型为主, 此外, 还呈现东西反向型。总体一致型模态时间系数在1993年前后有明显的突变点。分析突变点前后降水主成分与500hPa位势高度、200 hPa纬向风、850 hPa矢量风以及前期海温的关系, 发现在突变前后影响初夏降水的同期主要系统均为东北冷涡和高空西风急流轴, 但冬季(北半球, 下同)澳大利亚周边海温对初夏降水的影响在突变前后存在明显变化。突变前在澳洲西北部, 暖海温造成东亚南高北低环流, 东北冷涡强, 高空急流偏北; 突变后在澳洲东北部, 冷海温导致东亚“+, -, +”波列, 东北冷涡弱, 高空急流偏南。   相似文献   

18.
西藏降水量、气温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40a逐日降水与气温资料,分析了西藏地区降水量、气温的年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讨论了气温与降水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西藏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气温是影响西藏地区降水量的重要因子之一。绝大多数月份的月平均降水量与前期气温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可作为月平均降水量预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华南地区近40年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利用1951-1994年华南地区15个站的月降水量资料,探讨了这一地区近40年来降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华南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和周期性,50年代和70年代及90年代前期降水相对偏多,60年代和80年代降水相对偏少。近40年来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呈抛物线型,总的来持,前20年少,后20年略有增多。(2)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振动,年和汛期降水的主周期为7-11年,前汛斯和后汛期  相似文献   

20.
江淮梅雨特征及其与北太平洋海温的SVD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江淮地区1954~2001年48年梅雨量资料,采用谐波分析、EOF、合成分析和SVD分解等方法讨论了江淮梅雨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江淮梅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存在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影响江淮梅雨的海温关键区是北太平洋西风飘流区,关键影响时段是当年的1~3月;当年1~3月北太平洋西风飘流区海温异常偏高,同年江淮大部地区梅雨量异常偏多,反之亦然.SVD分解结果与合成分析的结果相吻合,通过0.05的Monte-Carlo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