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戈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3):799-805
为改善传统的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已知入侵行为,对于未知入侵行为的检测存在误警率高、时效性差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算法的地震信息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创建候选地震信息网络特征-混沌变量映射模型,实现变量之间的转化;采用混沌变量迭代演化算法进行地震信息网络特征选择;使用支持向量机对最优特征进行学习,为提高地震信息网络入侵检测精度,利用柯西蜂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参数进行寻优,建立网络入侵检测优化模型。仿真实验证明,基于混沌算法的地震信息网络入侵检测方法能有效实现高检测率、低误报率的入侵检测,具有很高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2.
Oracle复制技术在地震前兆元数据交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十五"中国地震前兆信息网络建设的需要,在全国地震系统中实现地震前兆数据的自动化交换管理.我们分析提取出地震前兆元数据的管理模型并基于Oracle快照复制技术设计和实现了地震前兆元数据的交换管理.本文对Oraele快照复制技术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分析指出了Oracle快照复制技术应用于地震前兆元数据交换的关键点,结合数据管理系统在地震前兆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做了简要讨论.实践证明,基于Oracle快照复制技术实现的地震前兆台网数据管理系统软件完全满足了地震前兆网络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ADO技术建立基于SQL Server6.5地震前兆远程数据库查询管理的几个主要技术环节的设计开发,并给出相应的程序实现。  相似文献   

4.
虚拟化技术在地震信息网络业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VMware公司的虚拟机组件ESX3.5及管理组件Virtual Center2.5,结合现有硬件技术平台,在山东省地震局实现虚拟化技术的实际部署和应用。结果发现,将虚拟化技术应用到地震行业信息网络业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2年 7月华北地区 (3 3 .0°~ 42 .0°N,111.0°~12 5 .0°E)共发生 ML≥ 3 .0地震 9次 (见表 1) ,2 3日 2 0时 48分黄海 (3 5 .6°N,12 2 .3°E) ML 5 .1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远高于上月 ,参考 1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7月处于中等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状态 ,震中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东部。表 1  2 0 0 2年 7月华北地区 ML≥ 3.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λE/°震级ML震 中0 12 0 0 2 - 0 7- 0 8T 0 5- …  相似文献   

6.
1 安徽省地震信息网简介安徽省地震信息网通过 SGI0 2 0 0 ,IRIX6.5,Cisco2 50 9以及微机网络服务器等组成主干网 ,实现了与全国地震信息网的网间互联 ,并允许省内网络用户访问全国地震网 (包括Internet) ;由 PC服务器、Windows NT Server、Switch Hub等通信链路 ,采用 TCP/IP协议、NETBEUI协议 ,将主干网及省局各部门 ,各终端用户 ,联结成省级区域网平台 ;允许省内各地市地震局、各专业地震台站通过电话拨号远程访问 ( PSTN)或当地 Internet线路与省地震局网络中心联网 ;采用 Windows NT4 .0和 Sq1 Server6.5建立了安徽省…  相似文献   

7.
路由器实现VPN连接及地震信息网络VPN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VPN技术和路由器实现VPN连接的建立过程。结合地震信息网络现状,分析了VPN技术应用前景,提出了基于VPN技术整合地震信息网络全国虚拟专网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1999年 1 1月 2 5日澄江发生 5.2级地震 ,2个月后的 2 0 0 0年 1月 2 7日在相邻的丘北 -弥勒地区发生了 5.5级地震 .分析了丘北—弥勒 5.5级地震的区域地震活动背景、地震孕育过程和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 ,为探讨在一次中强地震后如何预报后续地震提供了一个震例 .  相似文献   

9.
介绍嵌入式Web服务器goAhead移植到IPv6网络的方法,并介绍基于goAhead Web Server,实现地震数据采集器参数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基于嵌入式IPv6 Web服务器设计开发的B/S结构的地震数据采集器参数管理系统,可实现仪器工作状态查询和系统参数管理.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0年 1 1月华北地区 (33.0°~ 42 .0°N,1 1 1 .0°~1 2 5 .0°E)共发生 ML≥ 3.0地震 6次 (见表 1 ) ,其中 ML≥ 4.0地震 1次。 1 1月 5日 1 5时 2 6分大同 ML 4.5地震和 1 1月 1 4日 0 3时 1 9分黄海 ML≥ 3.5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与1 0月相比稍有增长 ,震中主要分布在华北东部和西部 ,其他地区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表 1  2 0 0 0年 11月华北地区 ML≥ 3.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λE/°震级 /ML 震 中0 12 0 0 0 - 11- 0 5T1…  相似文献   

11.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是信息网络系统重点研究和发展方向,本文阐述了VMware Esxi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和EMC系统在天津地震监测网络系统中的初步集成应用情况,旨在利用低成本的虚拟化技术,实现地震系统中服务器资源共享,提升业务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节能降耗,并为区域中心实现服务器虚拟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史勇军  陈述新  余英  罗刚 《内陆地震》2009,23(2):275-281
论述了新疆数字地震观测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的项目建设概况、目标、内容以及系统建成后的网络管理、数据库、信息应用服务和资源共享等平台的基本功能和发挥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基于IE(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西藏羊八井中子监测器数据发布系统, 具体描述了系统结构和工作界面、 网络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快视图输出界面和数据输出界面运行的流程, 以及这两种输出界面在网络服务器中所涉及到的参数设置和数据库访问, 相关shell文件及快视图生成软件的编制。  相似文献   

14.
建立数字化应力-应变台网管理系统是数字化应力-应变台站改造的需要。该系统建立了台网基本信息库,实现了数字化台站的网上数据报送,统一了数字化台站信函数据报送格式,制定了新评比办法,建立了硬件环境。  相似文献   

15.
依托于中国地震系统“十五”项目建立起来的网络系统和辽宁地区地震观测系统,利用LISS流服务器的数据分发和组建虚拟台网的功能,建立辽宁地震事件快速反应系统,通过自动处理和编程实现短信、电话、网站等多种方式获取和发布地震速报信息。  相似文献   

16.
前兆台网服务器是前兆台网技术系统的核心设备,所以服务器的安装配置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更换服务器后如何能更快更完整地完成整套系统的安装配置更是系统维护人员都要面临的问题。对在更换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解决了很多困扰系统维护人员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高速铁路与国家地震台网信息接入和资源共享方式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组网模式和时延的分析及测试,在遵循目前地震系统信息传输模式的前提下,对于实时波形数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国家中心型或者省局中心型的方式进行共享,用于高铁系统台站的补充,在地震预警发布阶段使用;对于地震速报信息,可以采取国家中心型的方式进行共享,用于地震信息的确认,在地震预警解除阶段使用。为了减小实时数据传输的时延以适应预警需求,应对数据采集器进行升级,并更新相应的流服务器的仪器适配器。  相似文献   

18.
联动应急的工作平台建设是应急处置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包括联动应急的指挥平台和信息平台。指挥平台应坚持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来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各类支援平台、相关的数据库、管理指挥中心、各种保障体系等,其实现方式和途径可以设计为多维交互网络模型。联动应急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从信息接入系统、信息服务系统以及信息交换平台、视讯展示平台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基于WebGIS的区域震害快速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行大规模城乡震害预测工作中,需要使用与传统预测方式不同的新模型及新方法,以便实现震害快速预测及结果共享。利用人口普查数据等基础数据库,根据人口数据及灾害损失的关系模型,基于WebGIS技术,采用三层体系网络架构(由后台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地图服务器)+Web服务器、客户端组成),利用VB+ArcObject服务器组件开发技术,通过动态链接库技术实现了在Ar-cIMS下的地图动态更新、动态预测及动态发布功能,实现了具有B/S结构的震害预测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投入少、数据自动预测、定期更新且易于获取等优点,实现了地震震害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20.
该文编制了一个基于服务器数据库的地脉动参数自动处理系统, 它利用FTP协议每天自动从测震台网中心的服务器中获取地脉动波形, 自动计算各个地脉动参数, 并自动把参数添加到地脉动参数数据库中。 同时编制地脉动参数查询与图形显示系统, 用户可使用IE浏览器查看地脉动参数和绘制变化图形。 初步研究认为, 在海南及邻区显著地震前和地震活动活跃时地脉动参数有一定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