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浙江景宁岩体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活动带,受丽水—余姚断裂控制,呈近南北向展布,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和闪长岩。对景宁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1.3±0.3Ma和111.0±0.7Ma。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出富硅、富碱、低镁的特征,铝饱和指数介于1.01~1.09之间,分异指数为84.85~96.35,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显著,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属于典型的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综合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景宁岩体是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圈大规模伸展构造背景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彭游博  宋淑娥  刘锦  张文静  王恩德  赵辰 《地质通报》2017,36(10):1698-1707
宝兴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陆缘活动带东段,岩性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35.0±1.3Ma,属于中三叠世。岩石的K_2O/Na_2O平均值为1.07,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活动陆缘钙碱性岩系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147×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属具中等负Eu异常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型。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合邻区构造演化研究,认为中三叠世研究区在伸展作用下岩石圈进行拆沉,从而形成大规模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3.
尹继元    陈文  肖文交    张斌  蔡克大  孙敬博  张彦  杨静  杨莉  刘新宇  沈泽 《地质通报》2015,34(08):1470-1481
中天山地块发育有大量的暗色岩墙,主要走向为北北西。对中天山暗色岩墙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的年龄为304.8±1.5Ma,表明其形成于晚石炭世。这些暗色岩墙具有较高的SiO2,较低的Mg、Cr、Ni含量。它们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显示俯冲相关特征。上述特征暗示,中天山暗色岩墙可能是由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这一发现表明,准噶尔洋的闭合应该发生在晚石炭世之后。  相似文献   

4.
中天山地块发育有大量的暗色岩墙,主要走向为北北西。对中天山暗色岩墙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的年龄为304.8±1.5Ma,表明其形成于晚石炭世。这些暗色岩墙具有较高的Si O2,较低的Mg、Cr、Ni含量。它们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显示俯冲相关特征。上述特征暗示,中天山暗色岩墙可能是由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这一发现表明,准噶尔洋的闭合应该发生在晚石炭世之后。  相似文献   

5.
安徽铜陵是我国著名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区内广泛出露与成矿作用有着密切关系的中酸性侵入岩,其中,凤凰山岩体是区内出露面积最大的岩体,岩体周围分布着许多重要的铜、金、钼等金属矿床。为了探讨凤凰山岩体的成因及构造意义,本文对该岩体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40.6~144.7 Ma和142.2~143.4 Ma,反映岩体侵位时代为140.6~144.7 Ma。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石英、碱性长石组成,其次含角闪石、黑云母,副矿物为磷灰石、锆石等,岩体内部常见闪长质微粒包体。岩石的铝饱和指数A/CNK1.1,Na_2OK_2O,具Ⅰ型花岗岩特征。岩石的轻稀土元素富集而重稀土元素亏损,Eu呈较弱的负异常,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反映其源岩可能主要为壳幔混合源,形成岩体的岩浆是由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与起源于富集地幔的富碱玄武质岩浆混合后形成。  相似文献   

6.
北淮阳东段山七岩体岩性为石英闪长岩,SiO2、Al2O3含量中等,富碱质,Mg #低,具偏铝质碱性系列岩石特征.稀土元素含量中等,LaN/YbN值和LREE/HREE值均较大,HREE相对于LREE明显亏损,具较弱的Ce负异常,轻稀土相对富集,分馏较明显,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Rb、Ba、K和高场强元素(HFSE) Zr、Hf、Y,明显亏损Nb、Ta、Ti、P、U.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山七岩体206 pb/238U年龄为128.2±3.3Ma,属早白垩世早期.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山七岩体岩浆来源于地壳,受地幔物质混染.  相似文献   

7.
湖南南岳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分布于湖南衡山的南岳岩体,侵位于新元古代冷家溪群中,为复式岩体。通过锆石U-Pb年龄测定,其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15.5±1.5)Ma,主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其中部分小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40.6±0.8)Ma。晚三叠世花岗岩由三个岩石单元组成,第一期细中粒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二期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三期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早白垩世花岗岩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晚三叠世花岗岩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早白垩世花岗岩属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REE中等(92.88×10-6~296.56×10-6),Eu均为弱负异常(δEu=0.28~0.87),其中早白垩世花岗岩Eu亏损更大;ISr值较大(0.7093~0.7189);低εNd(-8.04~-11.38), 高T2DM(1.63 ~1.90 Ga)。综合研究表明,南岳花岗岩石为壳源含白云母过铝花岗岩类(MPG),为华南前寒武系基底重熔而成,晚三叠世花岗岩有少量下地壳或地幔物质加入;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应为碰撞造山作用晚期或结束时期,是陆内碰撞造山作用增温减压体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铜山岩体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岩浆岩主带中的含矿岩体之一,其形成年龄及岩石成因尚缺乏研究.该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组成,与铜矿化关系密切.SHRIMP锆石的U-Pb测年结果显示,石英二长斑岩的形成年龄为145.1土1.2Ma,侵位于晚侏罗世的燕山运动中期.岩石的化学成分均显示富硅(SiO2=6...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的交接部位。本文通过对辽北开原地区房木花岗斑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并进一步探讨了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的起始时间。用LA-ICP-MS技术测定了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同位素,获得其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17±1)Ma,表明花岗斑岩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具有高硅、富碱、贫镁和钙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和高场强元素(Th、Ta、Nb),亏损Sr、Ba、P、Ti元素,稀土配分曲线均呈现右倾海鸥型,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显示研究区花岗斑岩为A型(A1亚型)花岗岩,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的后造山伸展环境,其岩浆源于地幔物质上涌而导致的地壳物质重熔。研究区在(156±1)Ma之前,属于挤压造山环境,表明研究区岩石圈减薄时间应处于156~117 Ma之间。  相似文献   

10.
安徽金寨岩体为一钾长花岗岩体,位于大别造山带北淮阳构造带,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岩体侵位年龄为129.7±1.5Ma,属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岩体周边发现有数个铅锌多金属矿点,与区域岩浆作用及其矿化一致。岩体富硅(SiO_2=72.47%~77.80%)、富碱(K_2O+Na_2O=7.48%~8.16%)、贫钙(CaO=0.15%~1.47%);稀土配分曲线呈现"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18~0.40);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具有较高的Ga(21.68×10~(-6)~24.12×10~(-6))、Zr(127.68×10~(-6)~196.75×10~(-6))、Nb(33.31×10~(-6)~60.53×10~(-6))和Y(14.57×10~(-6)~27.51×10~(-6))含量,较低的Sr(8.15×10~(-6)~138.52×10~(-6))、Ba(23.04×10~(-6)~332.63×10~(-6))含量,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Ba、Sr、P、和Ti的负异常。以上特征表明金寨钾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可能是下地壳源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金寨钾长花岗岩是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下的板内A1型花岗岩,不是形成于非造山大地构造背景下的碱性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
为加深对华南地区东部白垩纪构造演化及壳幔作用的认识,对浙江省治岭头地区发育的玄武岩进行了U-Pb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分析。玄武岩呈块状构造,斑状结构,斑晶以斜长石、角闪石为主。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年龄为101±1 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整体具有富碱、高K2O/Na2O、高K2O+Na2O值和高Al2O3含量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等)及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Hf等),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整体右倾,具有微弱的正Eu异常,应属于钾玄岩系列。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Th/La、Th/Ce、Lu/Yb等值更接近于幔源岩浆的比值;(87Sr/86Sr)i=0.70729~0.71029, εNd(t)值及εHf(t)值范围分别为-19.7~-11.8和-9.7~-0.8,指示玄武岩源区具有EMⅠ富集地幔的特征,地壳物质亦有少量参与。结合华南地区晚中生代基性岩浆时空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随着古太平洋板块的持续后撤作用,华南地区早白垩世为弧后扩张环境,由俯冲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交代地幔形成的EMⅠ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喷出地表形成了治岭头地区的玄武岩。  相似文献   

12.
浙西开化地区皖浙边界断裂带西侧浅变质岩系中发育了一套以流纹岩为主的酸性火山岩。两个流纹岩样品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别给出了785±5 Ma和781±10 Ma的结果,显示为南华裂谷期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流纹岩富硅偏碱,铝饱和指数A/CNK大于1.11,显示过铝质特点;稀土元素总量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具中等Eu负异常;相对富集Rb、Th、U、Pb等强不相容元素,而相对亏损亲石元素Ba、Sr、Nb、Ta,Zr含量较高。与壳源花岗质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在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中显示为板内火山岩。结合地质背景分析,认为其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可能与华南地幔柱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华南东部浙闽沿海一带普遍发育有大量晚中生代花岗质岩体及其中的暗色包体,这些岩体被认为是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本文对浙东天台地区白鹤岩体中的寄主花岗岩及其中发育的暗色包体分别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其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0.4±1.2)Ma和(120.6±1.1)Ma,属浙东燕山期侵入活动集中的早白垩世中晚期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寄主花岗岩为高硅、富碱、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具有较强的Eu负异常,富集Rb、Th、U、K,并有Sr、Ba、P、Ti、Nb、Ta等元素的亏损,岩石成因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暗色包体多为低硅、富钠、偏铝质低钾拉斑玄武系列岩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并具有弱的Eu正异常。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现出不同物质来源(壳幔混源)花岗岩类岩石的特点。综合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浙东地区早白垩世I型花岗岩及其暗色包体是在燕山期弧后碰撞伸展引张的构造背景下,由底侵的幔源岩浆与其诱发熔融的深部壳源岩浆经混合后,经过一定程度的分异演化,最后定位于浅成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比利亚谷铅锌银矿位于海拉尔—根河中生代火山盆地北西缘地区。该矿床赋存于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岩中,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主矿体呈脉状产出。赋矿围岩流纹质火山角砾熔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成岩时代为(159.2±1.8)Ma,并依据赋矿围岩与成矿的关系推测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矿床赋矿围岩流纹质火山角砾熔岩和流纹岩的主量元素具有富硅(68.31%~77.18%)、富钾(3.39%~4.28%)、低钠(0.14%~0.18%)、高铝(11.74%~14.93%)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REE总量较低(93.65×10~(-6)98.94×10~(-6)),以轻稀土相对富集、轻稀土和重稀土分异明显、弱的Ce负异常和Eu负异常为特征;结合岩石具有亏损Sr、高度富集轻稀土等特征认为火山岩产于板内,与其有关的岩浆可能来源于上地幔,并混染了壳源物质。综合本次研究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初步认为矿床形成于鄂霍次克板块剪刀式闭合时期的拉张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赛什塘-日龙沟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田位于东昆仑与西秦岭的交接部位,分布有大量中酸性侵入体,与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日龙沟锡多金属矿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该岩体形成于中三叠世(230.7±1.5Ma),属于相对贫硅(SiO2含量为62.24%~63.67%)、偏碱(碱度率AR为1.73~1.88)、过铝(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2.37~2.70之间)的花岗闪长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111×10-6~164×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9.83~16.95)的右倾曲线,(La/Yb)N介于16.5~34.32之间,Eu、Gd具有弱负异常(δEu=0.79~0.98,δGd=0.73~0.81),而Tb具有弱正异常(δTb=1.23~1.28)。微量元素显示,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Nb、Ta、Dy、Y、Ho、Yb、Lu等高场强元素亏损。岩相学特征显示,岩体主要由斜长石、黑云母、石英及角闪石组成;镜下可见2组斜长石及包含结构。综合判断认为,日龙沟花岗闪长岩体属I型花岗岩,可能是二叠系中性火山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初步认为赛什塘-日龙沟矿田具有2期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赛什塘-日龙沟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田位于东昆仑与西秦岭的交接部位,分布有大量中酸性侵入体,与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日龙沟锡多金属矿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该岩体形成于中三叠世(230.7±1.5Ma),属于相对贫硅(Si O2含量为62.24%~63.67%)、偏碱(碱度率AR为1.73~1.88)、过铝(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2.37~2.70之间)的花岗闪长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111×10-6~164×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9.83~16.95)的右倾曲线,(La/Yb)N介于16.5~34.32之间,Eu、Gd具有弱负异常(δEu=0.79~0.98,δGd=0.73~0.81),而Tb具有弱正异常(δTb=1.23~1.28)。微量元素显示,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Nb、Ta、Dy、Y、Ho、Yb、Lu等高场强元素亏损。岩相学特征显示,岩体主要由斜长石、黑云母、石英及角闪石组成;镜下可见2组斜长石及包含结构。综合判断认为,日龙沟花岗闪长岩体属I型花岗岩,可能是二叠系中性火山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初步认为赛什塘-日龙沟矿田具有2期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南祁连喀克图蒙克山科克岩体的构造属性,对南祁连喀克图蒙克山中奥陶世科克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和定年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主体岩性为正长花岗岩,具有高SiO_2(68.41%~73.10%)、高Al_2O_3(13.03%~14.35%)的特征,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和重稀土元素,发育明显的负Eu异常,反映岩石经历了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类型与壳源花岗岩相似;构造成因分类图解表明,这些花岗岩属同碰撞环境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461±2.7Ma,时代为中奥陶世,表明该岩体的源岩为壳源或壳幔混合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该岩体为同碰撞作用的产物,佐证了南祁连地块在奥陶纪处于挤压状态,对进一步研究南祁连造山带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黑龙江宝清地区七一林场正长花岗岩岩体、干涸沟口二长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和U-Pb锆石测年,结果表明,正长花岗岩与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523.3±2.4Ma和523.3±2.3Ma,属于早寒武世。地球化学的研究显示,岩石具有准铝质-过铝质钙碱性碱性和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点,高硅、高铝、富碱。属于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型;δEu=0.38~1.73,平均值为1.05,根据Eu的正负异常,将宝清地区的花岗岩分为2类,正Eu异常型花岗岩和负Eu异常型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P、Ti。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与年代学特征,在早古代以前佳木斯-兴凯地块可能属于同一个大陆——冈瓦纳大陆,在泛非运动主峰期之后,由于陆块的碰撞,形成大量的早古生代花岗质岩石。  相似文献   

19.
浙东南石平川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平川钾长花岗岩体位于浙江沿海火山岩带的中南部,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02.5±1.2 Ma(MSDW=2.1),形成于早白垩世末期。岩相学及化学成分显示其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具有高硅富钾和铝低铁、镁、磷和钛特征,SiO2含量为74.79%~77.79%,K2O为4.26%~7.97%,铝指数A/CNK=0.98~1.10,属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富集Rb、Th、U和K,亏损Sr、Ba、Nb、P和Ti,REE具有中等负Eu异常(Eu/Eu*=0.33~0.50),总体呈现LREE富集的右倾“V”型配分模式。岩石\[n(87Sr)/n(86Sr)\]i值为0.70801~0.71012(t=102.5Ma),εNd(t)值为-8.63~-8.76,显示壳—幔混合成因特征。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平川岩体为高演化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显示石平川岩体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的特征,侵位于早白垩世末期的张性构造环境,其形成可能与印度板块北向漂移所导致的古太平洋板块碰撞弧后引张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20.
浙东地区岩浆岩广泛分布,受区域构造控制较明显,总体沿北东向余姚-丽水断裂带分布。本文对东园花岗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东园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和少量花岗岩组成,主岩体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35.6±0.7 Ma(MSWD=0.97,2σ),花岗岩为238.1±0.8 Ma(MSWD=1.3,2σ),均属中三叠世产物。二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钙碱性花岗岩,具高硅(62.94%~75.29%)、富碱(Na_2O+K_2O=8.17%~9.34%)且富钾(K_2O=4.54%~5.63%)的特征,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较强的Eu正异常(δEu=0.94~2.43),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P、Ti,而相对富集Th、Hf,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相对贫Ba。岩体属高(-中等)分异I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具弧属性的加厚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于同碰撞向后碰撞阶段转变的大地构造环境,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作用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