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山地环境系统研究新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地球系统科学概念开始出现,同时期全球变化研究迅速展开,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并获得广泛认同,这些都为山地环境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当前,全球山地环境系统研究面临两大问题:山地环境变化和山区发展挑战.国际上围绕山地环境系统研究,逐渐形成若干清晰的主题,包括山地构造地貌和山地气候地貌,山地灾害在山地环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山地(及流域)环境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山地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与适应等.对于我国山地研究来说,核心科学问题是:我国山地环境系统是如何响应不同时间尺度全球变化和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构筑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和支撑战略?对此核心问题的全面深入研究,将有望使我国山地环境研究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层次,并占据国际山地研究领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为此,我们提出,以我国山地环境大断面研究为抓手,以梯度格局、系统关联和区域差异等为研究切入点,在山地环境系统的格局、干扰、过程、响应和适应研究等方面有所突破,促成我国山地环境系统研究新框架的形成,为世界山地研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北过渡带研究的十大科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岭-淮河一线在60 a前被科学地确定为中国南北分界线。此后中国地学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分界线的具体位置和划分指标改进问题;随着数据的积累和认识的加深,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科学问题。2017年启动的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南北过渡带综合科学考察”将秦岭-大巴山定义为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拟全面系统地调查和研究其自然地理要素与资源问题,从而实现中国南北分界线研究的全面深化和突破。秦岭-大巴山具有多维地带性结构,表现出高度的过渡性、复杂性、多样性和敏感性。目前面临和需要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包括:① 南北分界线与南北过渡带的关系?② 暖温带与亚热带划分指标如何改进?③ 植被-土壤在南北方向上的渐变序列及其形成机理?④ 全球变化与地区关键生物气候指标空间变动的关系?⑤ 秦巴山地的多维地带性结构如何分解与综合?⑥ 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特有性的格局与机理?⑦ 秦巴山地东西向廊道效应?⑧ 秦巴山地的区域环境效应及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⑨ 秦巴山地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特殊意义?⑩ 西秦岭的地理结构与华夏文明起源的关系?这些问题既是过去研究工作和认识的总结,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希望这样的归纳和梳理对于中国南北过渡带和南北分界线的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为中国自然地理学理论发展、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研究,甚至为华夏文明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框架。  相似文献   

3.
山地科学的重点问题与学科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面临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山区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后备地将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山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山地灾害防治以及山区国土整治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科学的指引.从山地的概念和属性人手,论述了山地科学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讨论了山地科学与山地学的联系与区别,构画了山地科学的学科框架,提出山地科学近期应关注的5个重点领域:1.山地环境演变过程与作用机理;2.山地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3.山区城乡关联发展模式;4.山地自然灾害形成机理与减灾途经;5.数字山地与虚拟现实技术.加强山地基础科学问题和分支学科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地理科学,并为山区资源和环境的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气候变化下背景下,山区水循环加剧、水文过程和水资源变化更加复杂,客观认识变化环境下山区流域的水循环规律及其与气候、植被、土壤的相互作用机理,是全球变化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同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从森林空间异质性结构对生态系统蒸散发、土壤水分、水量平衡和水碳关系的影响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目前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结果。此外,针对复杂山地条件下生态系统水循环研究,提出了未来山地水文学重要的研究方向:系统开展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系统下各连续体介质相关研究工作;开展生态水文过程多尺度综合研究;开展能够准确模拟山地水文过程的模型模拟工作。  相似文献   

5.
文化间性理论要义及其在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全球本土化和本土全球化进程中,文化间性理论是一种思考文化多样性的新范式和处理文化差异的新智慧。文章通过对文化间性理论综述,认为:文化间性理论认知文化间现象,揭示了文化间关系问题实质并倡导文化间性主义的文化政治实践;辩证地看待文化多样性和多样性之中固有的差异性和同一性、关联性和互动性的间性特质,为如何与差异的他者在多元文化世界中共存确立准则;文化间性理论在社会文化地理学中的文化间状况、空间(地方)思想、种族(族群)地理、本土地理、认同地理和文化间城市等领域具有跨学科思想的理论洞见而值得思想借鉴。文化间性理论开拓了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更大的学术空间,拓展文化间关系在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新维度和广阔视野。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全球本土化和本土全球化进程中,文化间性理论是一种思考文化多样性的新范式和处理文化差异的新智慧。文章通过对文化间性理论综述,认为:文化间性理论认知文化间现象,揭示了文化间关系问题实质并倡导文化间性主义的文化政治实践;辩证地看待文化多样性和多样性之中固有的差异性和同一性、关联性和互动性的间性特质,为如何与差异的他者在多元文化世界中共存确立准则;文化间性理论在社会文化地理学中的文化间状况、空间(地方)思想、种族(族群)地理、本土地理、认同地理和文化间城市等领域具有跨学科思想的理论洞见而值得思想借鉴。文化间性理论开拓了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更大的学术空间,拓展文化间关系在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新维度和广阔视野。  相似文献   

7.
山地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垂直格局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璐  苏志尧  陈北光 《山地学报》2005,23(6):736-743
山地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垂直格局研究是揭示植被地带性分布式样的重要手段,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山地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变化模式、山地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垂直带谱和山地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等。目前对于山地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格局变化模式尚无统一认识,但大致可概括为5类变化模式。垂直带谱研究从最初的单因子单目标已逐步过渡到单因子多目标,最后到多因子多目标。研究深度也从根据样地资料的简单描述和分析,发展为山地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机理假说的提出与证实,尚未见有关山地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垂直格局机理的报道。山地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垂直格局研究方法可分为取样方法和测度方法两大类。常用的取样方法有梯度格局法(或连续样带取样法)和典型群落随机取样法,其中最小取样面积的确定尤为关键。就山地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垂直格局测度和分析而言,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测度和单元统计分析(回归、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较为常见,随着分析手段的不断创新,植被数量分类和排序等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山地环境研究发展趋势与前沿领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钟祥浩 《山地学报》2006,24(5):525-530
对国内外山地环境研究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并对国外山地环境研究发展特点和国内山地环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对山地环境概念和山地环境系统特点做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山地环境研究的前沿领域:①山地表层环境过程及其变化的综合模型研究;②山地环境演化动力学研究;③山地环境脆弱性与山地环境保育研究;④山地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对开展这四个领域研究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稿约     
《山地学报》2012,(1):29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对山地资源需求压力的加大,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特别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山地灾害损失加重。为使山地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在建设21世纪新山区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提出本刊近期选题的重点领域如下:①山地环境演变过程与机理。主要内容:山地主要自然过程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与机制,山地环境  相似文献   

10.
适宜的山地旅游模式对山地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理论理性层面,在基于旅游者物理和心理时间角度划分旅游模式以及分析慢旅游与山地旅游融合发展逻辑基础上,创新地界定了慢山内涵与核心构念,并对慢山实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基于旅游物理和心理时间角度可划分出快游观光、快游享乐、慢游猎奇、慢游旅居四种旅游模式。其中慢游旅居的"慢山"是山地旅游的适宜性选择;(2)慢山是"快游"向"慢游"文化转向的一种方向。其本质是为满足旅游者综合性体验需求和期望,充分利用山地高梯度效应和大空间以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和综合体验时间,实现旅游者对生命本性的超越,多产业融合、多群体参与而打造的自由、个性、闲适、精致的山地优质旅游地和健康生活目的地;(3)全漫空间、慢度时间、距离与在场、陌生化与地方感是慢山的核心构念;(4)慢山的实现是在快节奏生活方式和山地真善美文化理想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在旅游体验的功能性补偿中,一改"快山"体验缺憾状况,实现旅游者人体、人格、人性的平衡,实现人与山地之间心与物的统一。研究不仅有助于山地旅游新模式的建立并助力"两山"的塑造,而且对优质、高质量旅游发展要求的理解提供了进一步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山地水文循环是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地独特的地形特征、日趋变化的社会经济与新技术(遥感观测和信息科学)发展使得山地水文循环研究成为当前乃至未来水文学关注的热点。山地较大的垂直梯度浓缩了水平自然带的自然地理和生态学特征,具有多样的环境敏感性,因此山地水文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响应比平坦地区更为剧烈。明晰山地水文过程对区域防洪减灾、制定全球变化背景下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文模型是研究水循环的重要工具,但山地产汇流机制的复杂性以及实测水文资料匮乏等一系列问题极大限制了山地水文模拟与预测工作。本文首先系统地从数据获取、参数计算、模型结构、建模理论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山地水文模拟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经验模型、概念模型及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我国山地水文模拟中的应用进展,之后从山地水文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与垂直变异性、驱动力、数据不确定性、强烈的人为扰动等方面对当前山地水文模拟中面临的挑战与难点进行了论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前沿的归纳,从多过程耦合机理研究、山地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大数据背景下多源数据获取与同化研究等方面对我国未来山地水文模拟的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4月21-26日,全球变化背景下山地发展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untain Development in a Context of Global Change with Special Focus on the Himalayas)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市顺利举行。山区易发生地震、山体滑坡、洪水与泥石流、雪崩等灾害。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对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服务功能产生了明显影响,还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山区人类社会安全。喜马拉雅山区多处常年冰雪覆盖,被誉为"世界第三极"、"亚洲水塔",地位重要且生  相似文献   

13.
稿约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对山地资源需求压力的加大,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特别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山地灾害损失加重。为使山地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国家可持续  相似文献   

14.
世界自然遗产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和财产,而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在生物生态演化上具有显著的突出普遍价值,研究其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对梵净山以及其他类似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全球对比的视角出发,选取10个位于不同大陆且与梵净山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相似性的世界遗产地,并结合世界遗产第Ⅸ条(有关生物生态过程方面)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梵净山的突出普遍价值。对比分析表明,梵净山具有更为复杂的生物生态演化过程;更为重要的南北、东西植物区系的交汇叠置;更为完整与独特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梵净山囊括了亚热带、暖温带、温带与寒温带生物生态特征,是全球中亚热带湿润区从山地丘陵到亚高山山地正在进行的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杰出范例,代表了亚热带湿润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方植物生态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热带亚热带区域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潜在脆弱性,在人类干扰和全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南方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总结和评述了近年来我国南方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几个重点领域,包括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持、群落演替机制、养分循环和碳循环,山地丘陵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湿地环境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入侵机制和温室气体排放,城市植物的环境修复、热岛效应缓解及碳源汇功能等,并展望了我国南方植物生态学研究的未来方向,提出修复和重建大面积的退化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人居环境和人类健康,提高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增强生态安全保障,是今后我国南方植物生态学研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五日在纽约州的新波尔茨芒克山居,召开了关于探讨山地资源开发问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是国际山地协会首次以其组织机构的名义,邀请专家们对山地资源的研究与开发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会议确定了下列专题:(1)对目前山地开发问题的综合评价。(2)估价过去十年在保护山地环境方面的进展。(3)把现有认识如何变为行动的问题。(4)未来开发的决  相似文献   

17.
山地生态学的研究进展、重点领域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山地生态系统的剧烈变化不仅对陆地生态系统格局与功能产生较大影响,而且也显著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明确山地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国际上山地生态学研究进展的全面综述,阐明了现阶段山地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和前沿科学问题.对我国山地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讨论了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作为世界第一山地大国,我国山地生态科学研究应得以重视和发展,以应对全球变化对我国生态和环境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湿地科学》2004,2(1):9-9
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由国家林业局对外合作交流中心、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湿地国际、甘肃省林业厅和全球环境中心(GEC)共同主办、甘肃省林业厅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管理局负责承办的“泥炭地与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研讨会”将于2 0 0 4年7月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 主要议题:①泥炭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现状与面临的威胁;②持续利用泥炭地资源和社区生活的选择;③泥炭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恢复对策和技术;④泥炭地与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等。2 会议议程:①7月7日至9日研讨会,每天2个主题,每个主题由特约发言人主讲后进行会议研…  相似文献   

19.
山地研究     
班6 2004042842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研究进展=Advances of China mountainenvi~tmet~】。罗滴登义,邹捍…//大气科学一2003,27(4)一567一590 中国山地环境气象学是研究中国山地与大气、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近数十年来,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研究进展迅速,1960年以来,大气物理研究所多次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山地综合科学考察,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促进了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的研究,特别是在珠穆朗玛峰、天山托木尔峰和横断山脉山地环境气象、雅鲁藏布大峡谷环境气象研究等方面进展较快.为监测全球环境气象变化,中国气象局在青藏高原上设立…  相似文献   

20.
国际山地研究计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山地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连续推出一系列山地研究计划,包括山地灾害研究计划,其研究的视野和关注的重要问题都显现出非常明确的科学前瞻性,并与山区发展紧密关联,积极促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与综合.同时,高度重视全球变化对山地的影响,以及山地植被生态适应性和格局变化,也特别关注变化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对山地旅游休闲景观资源等的管理.在这些国际长期研究计划中,以阿尔卑斯山研究计划最具代表性,是最早开展山地研究、成果影响力最显著的,是山地研究的典范.面对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透视国际山地研究计划,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其中以中长期的山地研究计划不断推动山地研究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价值的提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