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南汉中碑坝地区是扬子克拉通少数可能存在太古宙结晶基底的地区之一。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表明,后河“群”主要岩石类型之一的TTG片麻岩形成时代约为2400Ma,其REE和岩石化学特征与新太古代TTG片麻岩类似;混合岩类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表明其原岩或源岩的形成时代约为2700Ma的新太古代,在岩石化学成分上与钾质花岗岩或闪长质岩石相当,与太古宙高级区新太古代典型钾质花岗岩相近似;区内斜长角闪岩形成于2200Ma,与区内混合岩化作用发生的时代稍早或基本一致;局部存在的变流纹岩与火地垭群铁船山组双峰火山岩属同一岩浆作用过程在区内不同区段的体现;后河“群”各类基底岩石有基本同一的Rb-Sr等时线年龄(1201Ma±240Ma),反映了元古宙中晚期构造热事件对早期各类岩石Rb-Sr同位素体系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南秦岭佛坪片麻岩系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佛坪片麻岩系是秦岭造山带核部所出露的众多古老块体之一,笔者利用锆石U-Pb法测得1853~2284Ma年龄数据,是目前该区所获最老年龄资料,可能接近于其成岩时代。其地质意义在于:①证实佛坪片麻岩成岩时代为早元古代;②424±5Ma、300±17Ma和212.8土9.4Ma的年龄信息表明加里东-印支期构造热事件对佛坪片麻岩有重大影响,③所获213.2~1447Ma等大量表面年龄数据是片麻岩长期演化过程中多次地质作用综合后的混合年龄。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东部中太古代碎屑岩浆锆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黑龙江省东部牡丹江市以东八面通杂岩(原黑龙江群)的黑云花岗片麻岩中发现了早期旋回的碎屑岩浆锆石,采用锆石单颗粒双带源逐层蒸发-沉积法,测得该锆石的结晶时代为2871±8Ma,属中太古代晚期。这是迄今发现的该区最古老地质记录。由此推测,文献中所说的佳木斯地块南部可能曾经发育中太古代结晶基底,黑龙江省东部地壳形成过程中曾经遭受了中太古代晚期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CCSD—MH,终孔深度5158.0m)位于南苏鲁东海县的毛北地区。锆石微区矿物包体的激光拉曼测试和阴极发光图象分析结果表明,主孔(CCSD—MH)副片麻岩中的锆石显示明显的光学环带,即具有含低压矿物包体的继承性碎屑锆石的核、含标志性超高压矿物柯石英的变质增生幔以及含石英等(或无任何矿物包体)变质退变边。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副片麻岩锆石微区记录了三组具有实际意义的年代学信息。其中锆石核部记录了659~313Ma的继承性碎屑锆石年龄,标志着原岩碎屑锆石来源的复杂性,沉积原岩的形成时代应属于古生代(〈313Ma),  相似文献   

5.
浙西南早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年代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用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获得的浙西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花岗质岩石的年龄为:下际二长花岗岩1975±80Ma,里庄二长花岗岩1870±36Ma,田后花岗闪长岩1832±80Ma,三枝树混合岩1963±44Ma。这些年龄数据证实本区基底岩石在1875±100Ma时期经历了一次广泛强烈的岩浆热事件,表明八都群(麻源群)岩石的形成应早于2.0Ga。三枝树地区“鹤溪群”中混合岩年龄为1863±44Ma,斜长角闪岩全岩矿物Sm-Nd等时线年龄为2071±48Ma,表明景宁三枝树地区变质岩的时代应为早元古代,并非原来所属“鹤溪群”划归的晚古生代,这套变质岩可能是浙闽变质基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东秦岭陡岭群变质杂岩Sm-Nd、Rb-Sr、40Ar/39Ar、207Pb/206Pb年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沈洁  张宗清  刘敦一 《地球学报》1997,18(3):248-254
本文用单颗粒锆石逐级蒸发207Pb/206Pb、SmNd、RbSr、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东秦岭陡岭群变质杂岩的形成时代、变质时期和构造归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陡岭群变质杂岩形成于早元古代,年龄为2000Ma左右,在其形成后遭受了多期变质作用。片麻岩SmNd等时年龄1878±256Ma(εNd(t)=+2.8±2.6)代表了SmNd同位素系统重新发生均一化作用的时间。主期变质作用发生在833±17Ma(角闪石40Ar/39Ar高温坪年龄);另一期变质作用发生于422±16Ma(片麻岩Rb  相似文献   

7.
从呼和浩特北哈拉沁沟内二道洼群上部的黑云角门变粒岩(片岩)中取样,采用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获得了2372±14Ma(2σ).2185±47Ma(2σ)和2096±38Ma(2σ)三组年龄数据,表明二道洼群属早元古代产物,结合地质情况和其它间接年龄数据,推断二道洼群的下限年龄应略大于2370Ma,早元古时期遭受了两次变形变质作用,褶皱回返不晚于1875Ma。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抱板群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抱板群的最新研究,自下而上建立两个岩石地层单位,即戈枕村组、峨文岭组。戈枕村组由片麻岩类变粒岩组成,厚度大于2381m,具混合岩化。该组测得锆石一致曲线上交点年龄(1824±77)Ma,混合岩脉体RbSr等时线年龄(1637±31)Ma,推测形成于1600~1800Ma之间,相当于长城纪早期。峨文岭组以各类片岩为主,其次是石英岩和变粒岩,无混合岩化作用。侵入该组的变质花岗岩体,测定3个锆石UPb一致曲线年龄分别为(1456±66)、1441、(1364±25.67)Ma;另一件锆石蒸发法207Pb/206Pb峰值年龄为(1407±20)Ma。以上数据表明其形成年龄为1600~1400Ma,相当于长城纪晚期  相似文献   

9.
冀西北麻粒岩是我国北方麻粒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年龄对探讨我国地壳早期演化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报道了采自赤城伙房村和崇礼上新营变质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和Sm-Nd同位素年龄。赤城伙房村变质岩年龄为2513±55(2σ)Ma,INd=0.50944±5(2σ),εNd(t)=+1.2±0.5;崇礼上新营变质岩年龄为2667±90(2σ)Ma,INd=0.50930±8(2σ),εNd(t)=+2.4±0.7。冀西北变质岩可能存在两个系列,其原岩分别形成于2900~2800Ma和2700~2600Ma。该区最早地壳可能形成于2932±84(σ)Ma  相似文献   

10.
安徽大别、苏北和山东胶南是世界上第三个发现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地区。在关于苏鲁皖超高压变质带大地构造背景的学术讨论中,其时代问题成为当前争论的焦点。本文用锆石U-Pb法得到碧溪岭榴辉岩体谐和图上交点年龄2774.5±24Ma以及t(~(207)Pb/~(206)Tb)平均表面年龄2662Ma,提供了榴辉岩的原岩和超高压变质作用可能形成于晚太古代的信息;并用多硅白云母Ar-Ar法测得661.7±13Ma的退变质年龄,也表明本区榴辉岩可能是前寒武纪的产物;此外,还测得围岩大别群斜长片麻岩中的白云母以及榴辉岩中晚期交代的普通角闪石的Ar-A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92.55±3.85和230.70±4.61Ma,代表后榴辉岩(posteclogite)的印支期区域动力变质作用改造年龄。笔者对已报道的榴辉岩Sm-Nd年龄的地质意义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含石榴子石Sm-Nd矿物等时线定年法潜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浙江诸暨陈蔡地区发育一套副变质岩层,由中深度变质的片麻岩、片岩和大理岩组成,与双溪坞群为断层接触,其地质时代多被视为与江山-绍兴断裂带南东侧的华夏地块古老变质基底相同。陈蔡岩群地处江绍断裂带北东端,变质和变形较深,前人将其划归为华夏古陆的小块体,地层时代曾与福建古元古代麻源岩群或浙江八都岩群和江西中元古代铁砂街组对比。在陈蔡岩群下吴宅组含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及含榴黑云斜长片麻岩中获得大量的锆石,具有典型的核、幔、边结构,核部年龄集中在新元古代,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48±10Ma和845±9Ma,锆石后期增生边部年龄多为加里东期的年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31.4±7.8Ma。陈蔡岩群斜长片麻岩获得的锆石核部较单一的U-Pb年龄,反映出陈蔡岩群下吴宅组夕线石所代表的泥质成分所含的锆石单一,其锆石核部年龄应代表陈蔡岩群下吴宅组的原岩年龄;同时,认为陈蔡岩群既不能与福建古元古代的麻源岩群对比,也不能与江西地区中元古代铁砂街组对比。其原岩为稍晚于双溪坞群(905~877Ma)的新元古代地层(848~845Ma),从年代上倾向于江南造山带范畴。该年龄对江山-绍兴断裂带变质地层的区域对比和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激光显微探针39Ar/40Ar测年方法的两个应用研究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文  张思红  邵建国 《地球学报》1997,18(Z1):102-104
作者用激光显微探针39Ar/40Ar测年技术测定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南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和粤西云开片麻岩中多期矿物的年龄,从而确定出形成这些多期矿物的地质事件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对新疆中天山东段桑树园子一带侵入中元古界星星峡群中的花岗质片麻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质片麻岩原岩形成时代为(475.7±1.6) Ma,属早奥陶世岩浆活动产物,同时锆石25个测点中未发现有任何前寒武纪的残存锆石或时代信息.结合造岩矿物组合特征,认为其原岩为中-酸性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花岗质片麻岩SiO2含量为62.45%~66.52%,K2O/Na2O变化于1.74~1.99,A/CNK值介于0.94~0.95,具高钾和弱过铝质的特征.稀土分布曲线呈右倾轻稀土富集型,弱的负铕异常,δEu值为0.69~0.76.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K等,亏损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及Ti和P,具Ⅰ型花岗岩特征.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花岗质片麻岩原岩可能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大陆边缘弧构造环境.结合岩石的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桑树园子花岗质片麻岩原岩可能是以干沟蛇绿岩为代表的中天山北缘古大洋向南俯冲的弧岩浆岩记录.  相似文献   

14.
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太古代深沟片麻杂岩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深沟片麻杂岩是由新太古代阜平期表壳岩组合、灰色片麻岩及古元古代红色片麻岩组成的杂岩体。表壳岩组合为变火山-沉积岩、灰色片麻岩为太古宙TTG岩浆岩组合,红色片麻岩为深沟变质核杂岩同构造侵入的“I”型花岗岩。深沟片麻杂岩组成内核,古元古界兴地塔格岩群组成滑脱系,古元古界南辛格尔塔格岩组组成盖层,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深沟变质核杂岩构造。灰色片麻岩、表壳岩组合的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2830.2±79.7)Ma,红色片麻岩锆石U-Pb年龄(2059±14)Ma。  相似文献   

15.
扬子地台西缘结晶基底的时代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对扬子地台西缘结晶基底变质地层以及岩浆片麻岩中变质地层残片或包裹体中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在康定地区辉长–闪长质片麻岩中,表壳岩包体—糜棱岩化的长英质片岩和宝兴地区黑云斜长角闪岩的年龄分别为816±8.6 Ma和826±13 Ma,代表了它们的原岩——酸性火山岩和火山凝灰岩的形成年龄;泸定地区变质岩层中长英质糜棱岩和斜长角闪岩的年龄分别为816±9 Ma和818±8 Ma,代表了中性火山岩和基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茨达地区斜长角闪岩和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年龄分别为830±7 Ma和827±10 Ma,代表了其原岩火山–沉积建造的形成时代。以上数据表明,所谓的结晶基底都是新元古代的产物,在形成时间上与盐边群、盐井群等褶皱基底的相一致,只是变质程度上略有差异。因此该区并不存在古老(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16.
扼要介绍了笔者近期在南天山大地构造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①发现晚志留世单笔石化石;②根据黑云母透闪石石英片岩等606Ma的Rb-Sr等时线年龄,确认了库尔干前寒武纪构造窗;③根据蛇绿混杂岩硅质岩中放射虫化石时代和辉长岩斜长石单矿物(40)Ar/(39)Ar法高温坪年龄333.51±8.77Ma,确认南天山存在晚古生代蛇绿岩。  相似文献   

17.
冀北红旗营子群不整合于太古界褶皱变质基底岩系之上,对其时代归属尚存在不同认识。通过对使用不同方法和测定对象所获得的30余件同位素年龄数据,结合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单颗粒碎屑锆石U-Pb法2450(2434±23)Ma,代表红旗营子群生成的最大下限年龄;而变质锆石及花岗岩中的锆石U-Pb年龄均在2000(1978—2026)Ma,是该群的上限年龄。根据以上结论,冀北红旗营子群形成的时限为2450—2000Ma,因此将其归属于早元古代。  相似文献   

18.
西藏察隅地区古元古代德玛拉岩群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察隅地区出露一套由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及大理岩等组成的中深变质岩系。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及原岩建造的研究,并采用构造-岩层-事件方法的分析与对比,新建立了墨色同岩组和蛇躲岩组两个岩石地层单位,统称为德玛拉岩群。依据SmNd法年龄2145-2264Ma将其时代确定为古元古代。该 群与印度马德拉斯和斯里兰卡形成于2300-2100Ma的孔达岩系十分相似,可能是冈瓦纳古  相似文献   

19.
吕梁地区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的年代框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耿元生  李惠民 《地质学报》2000,74(3):216-223
通过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初步建立的吕梁山地区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的年代格架是:界河口群形成在2600~2400Ma期间。吕梁群近周峪组火山岩形成在2360~2350Ma期间,2124Ma时野鸡山群白龙山组火山喷发。赤坚岭杂岩约在2150Ma时侵位,随后发生了钾质花岗岩的侵入(2031Ma左右),界河口群和吕梁山群都爱到这次构造热事件的影响。芦芽山紫苏花岗岩在1800Ma左右侵位。  相似文献   

20.
多种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综合研究表明,扬子克拉通北缘中段基底岩系后河群和西乡群变质地层的原岩形成时代并非早期推测或报道的新元古代.后河群斜长角闪岩原岩的形成时代应为古元古代,并有太古宙岩石存在的可能.后河群混合岩化变质作用发生于2141Ma.西乡群底部白勉峡组属古元古代,而中上部孙家河组为中元古代末期.普遍存在的700~800Ma的K-Ar和Rb-Sr年龄反映了区内于晋宁期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