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郭永锐  张捷  卢韶婧  吴荣华 《地理科学》2014,(11):1307-1312
以中国31个省域作为研究单元,以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作为入境旅游经济的衡量指标,运用ESTDA框架,通过ESDA、LISA时间路径和时空跃迁等方法,从时空耦合的视角对中国2001~2011年省域入境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存在弱正相关,表现为一种弱积聚格局,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东部沿海旅游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更加动态的局部空间结构,而中西部旅游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更加稳定的局部空间结构;湖北省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具有最大的波动性,而浙江省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具有最大的稳定性;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化具有较强的空间整合性,出现协同高增长趋势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出现协同低增长趋势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的局部区域结构和空间自相关性非常稳定,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或锁定特征。  相似文献   

2.
吕海萍  池仁勇  化祥雨 《地理科学》2017,37(11):1649-1658
以中国31个省域为空间样本,运用趋势面、引力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研究中国创新资源协同空间联系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构建创新资源协同势能与区域经济增长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探讨创新资源协同空间联系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4年中国各省域创新资源协同状况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创新资源协同空间联系呈现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空间网络结构分布格局变化显著:从简单雏形逐渐发育为“鸡爪型”、多核心复杂化的“网络型”空间结构;创新资源协同势能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主要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资源协同空间联系对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可以通过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空间溢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与经济韧性指数分析1991—2020年中国29个省域经济效率和经济韧性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耦合度和Tobit面板模型揭示二者的耦合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省域经济效率呈波动上升态势,经济韧性指数在2008年出现极低值,其余年份在0值上下小幅波动,二者的空间格局变化显著,中高值区均为先扩大后缩小,二者的协同发展状态有所减弱;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耦合度始终处于拮抗时期且呈小幅下降趋势,表现为东部地区>全国>中、西部地区,东西差异特征逐渐明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水平、经济结构、信息化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和劳动技能水平对经济效率和经济韧性的耦合度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效应,各因素作用方向和结果与地区经济发展所处阶段有关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4.
李建新  梁曼  吴巍 《热带地理》2022,(8):1253-1263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冷热点分析法,对21世纪以来中国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水平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尺度,2000—2019年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水平总体呈现较为平稳的时间序列关系,两者间的耦合协调类型由中度失调衰退型迈入勉强协调发展型;2)区域尺度,4个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仅东部地区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整体由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到中部地区依次降低;3)省域尺度,沿海省域的耦合协调水平总体高于内陆省域,但部分中西部产业转移承接大省的耦合协调度增速较高;4)市域尺度,耦合协调度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广大中西部内陆地区,沿海―内陆梯度分异规律明显。  相似文献   

5.
王学义  熊升银 《地理科学》2020,40(2):220-228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构建包含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绿色发展、稳定开放、人口发展的五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中国及各省域1987~2017年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利用ESDA法对其时空特征进行探索,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2012年后很多省域增速明显,但地区间发展差距较大。反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5个维度中,人口发展较好;经济结构优化稳步推进;绿色发展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但正成为主导转变的核心动力之一;经济稳定开放能力平稳上升;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较差,但在呈波动中略上升。空间分异明显,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总体呈现出以东部地区为核心、逐步向内陆腹地区域梯度递减的趋势。呈现出较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上主要形成高高和低低集聚类型,存在较明显的交互影响关系。据此提出几点促进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1994—2012年安徽省各地市货运总量和GDP数据为基础,采用重心模型、地理联系率、地理集中指数分析物流和经济空间演变规律,揭示物流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特征,并根据耦合指数识别不同区域的耦合差异。在省域尺度下,无论是重心变迁轨迹还是地理联系率,都表现出物流与经济在时空上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二者重心演变路径在空间上具有相似性,重心间距离呈现出扩大—减小—扩大的变化过程,且物流重心在时间上滞后于经济重心,移动距离和幅度大于经济重心,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地理联系率都在99以上,这也表明全省物流与经济发展在时空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在地级市尺度下,物流与经济的地理集中度呈现出空间相关性且趋于增强,区域的不平衡性趋于缓和;基于物流和经济耦合指数可将省域内17个地市划分为经济超前于物流型、经济物流协调型、经济滞后于物流型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Theil指数分解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地市入境、国内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两者的高度空间集中性都具有总体下降的趋势,且其时空演变过程以东部地带内的差异和变化为主要来源;入境旅游经济较之国内旅游经济具更强的空间极化特征及更慢的差异缩小趋势,入境旅游经济的空间极化格局以点状高度集中分布为主要特征,国内旅游经济的空间极化格局主要呈轴状延伸趋势;在缩小东、中、西部地市间社会经济差异的作用上,前者并不明显,后者的空间经济效应相对明显,但作用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经济下行和疫情冲击双重压力下,探究省域旅游绿色发展水平有助于旅游复苏,实现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该文在界定旅游绿色发展内涵机理的基础上,从社会协调效益、经济发展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角度构建旅游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TOPSIS法测度中国省域旅游绿色发展水平,采用ArcGIS软件分析省域旅游绿色发展水平空间格局,运用莫兰指数探讨旅游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并分析各省域旅游绿色发展水平的收敛性和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域旅游绿色发展水平极差和标准差随时间变化而减小,说明中国省域旅游绿色发展水平差异呈缩小趋势,东中西三大区域绝大多数年份旅游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旅游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级明显,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旅游绿色发展水平级别高,西藏、新疆等省域旅游绿色发展水平较低;Moran′s I值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特征且具有空间离散性倾向,省域收敛值变化趋势逐步缩小且呈σ收敛性;各省域旅游绿色发展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具有差异性。围绕省域旅游绿色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性特征,提出中国省域旅游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相关对策,以期丰富旅游绿色发展水平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创业知识溢出理论和创业生态系统理论,以739家中国创业板企业为依据,借助赫芬达尔指数、区位基尼系数和ZINB模型,研究了中国高成长性创业企业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其区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在时空分布上,中国高成长性创业企业发展呈现出稳步推进趋势,其发展过程因受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影响而表现出“M”状波动性;空间格局呈分散与集聚并存、集聚为主的特征,并且集聚程度因行业大类而异。(2)在时空格局演变方面,中国高成长性创业企业总体由沿海向内陆推进,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并且总体呈现出集聚向分散转化,但仍以高度集聚为主的时空分布格局。(3)中国高成长性创业企业的形成不是随机的,科学技术支出比例、集聚经济水平、风险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和信息化水平等5个新型区位因素,均对创业板企业的产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依次减弱,证明良好的区域创业生态系统在高成长性创业企业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旅行社业效率的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2003~2009年中国区域旅行社业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旅行社业综合效率总体上呈现出增长的态势,纯技术效率是综合效率变化的主导因素,中国区域旅行社业全要素生产率也表现为增长的态势;中国区域旅行社业效率呈现出东西部高、中部低走势,且中部和东西部差距较大,东部和西部差距较小;在变化趋势方面,东、中、西部地区在旅行社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均得到很大的提高,其增长主要得益于三大地区在技术进步方面的突出表现,但在综合效率方面均表现出弱改善的趋势;从效率类型来看,双高类型的省份主要分布东部地区,其他3个类型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且中国各省旅行社业效率之间的差异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从各省旅行社业效率的变化趋势来看,2003~2009年,大部分省份旅行社业综合效率保持增长的态势,少数省份处于下降的趋势,在旅行社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除新疆外,其余省份全部保持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空间分布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国平  陈晓玲 《地理学报》2007,62(10):1051-1062
采用分布动态方法(MEDD), 从省区经济增长空间分布的形状和流动性两方面考察1978-2004 年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空间分布的动态演进, 结果表明, 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布形态经历多极化-收敛-双峰状的变化过程, 其中, 俱乐部收敛省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差距由扩大到再次缩小, 俱乐部间的发展差距由缩小到再次扩大, 说明收敛俱乐部间的经济差距在扩大。1990 年后, 地区经济增长的活跃性提高; 转移概率矩阵、无条件和空间条件动态随机核估计及密度等高线图显示空间相互作用影响着省区经济增长未来的空间分布, 空间因素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邻地区经济增长互相依赖, 因地理位置临近所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促使了相似经济水平地区的空间聚集。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格局演变与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荣天  焦华富 《地理研究》2014,33(12):2251-2262
以中国省域单元为例,在界定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内涵基础之上,从结构、效益、效率及管理四维度构建城镇土地利用绩效评价体系,利用改进熵值法测度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并运用空间统计模型、R/S分析法及PCA模型,对2000-2012年中国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格局时空演变及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① 2000年以来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差异较显著;绩效演变呈现出东西方向递增,南北方向倒“U”型分布格局。② 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全局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正自相关,呈现绩效高(低)—高(低)集聚模式;局部Ⅰ绩效热点区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的京津及江浙沪,且不断向珠三角演化,Ⅱ绩效次热区主要集中在中原城市群、华北、华中及华南地区,Ⅲ绩效次冷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及东北地区,而Ⅳ绩效冷点区主要集中在西部的藏疆蒙甘青地区,形成稳定“L”型塌陷形态;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未来绩效值将呈现出继续增长的演化态势,且增长显著区分布在京津及长三角地区。③ 城镇化、产业升级、科技发展及市场化综合驱动转型期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格局演变。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静态和动态计量方法分析2006~2015年海洋经济对沿海省(市、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识别差异动因。研究发现:海洋经济对中国省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地影响,其中天津、上海、福建、山东、广东、海南海洋经济总量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域海洋产业对区域经济影响度分异呈现省际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不断缩小,且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引起省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海洋经济相关因素中,海洋第二产业、海洋进出口贸易额等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即拉大差异),且海洋第二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相关发现有助于中国沿海省(市、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4.
王伟光  侯军利  白雪飞 《地理科学》2016,36(9):1293-1300
在构建国有企业创新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基础上,设计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与经济增长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协整和VEC模型,对东北三省国有企业对经济数量增长和经济质量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存在着非同步性,而且这种关系特点也与全国地区的实证结果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王坤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3):18-21,47
采用中国西部1991—2010年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西部制造业的产业集聚、西部开发战略、产业结构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西部省份的产业集聚度的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西部开发战略的后续效应递减,特别是人才匮乏、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水平低等问题凸显;西部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针对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信任作为非正式制度环境的核心构成要素对区域创业活动有复杂而重要的影响。由于社会距离、交往对象的不同,社会信任在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方面差异明显,但现有研究鲜有关注社会信任不同维度对区域创业的影响。论文从普遍信任、亲缘信任、制度信任3个维度构建社会信任框架,利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2012、2014、2016、2018年4期面板数据和企业工商注册信息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在全国尺度,亲缘信任显著提高了区域创业活跃度,而普遍信任、制度信任对区域创业活跃度的作用不明显。(2)交互效应结果显示,普遍信任、亲缘信任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替代效应;普遍信任与政府干预互为补充,政府干预越弱,普遍信任对区域创业的激励作用越强;而制度信任与政府干预表现为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共同促进了区域创业活跃度。(3)分样本异质性检验表明,东部地区创业活跃度对社会信任的依赖度较弱;中西部地区创业活跃度受到普遍信任、亲缘信任的积极影响;政商关系良好城市的创业活跃度受到制度信任的促进作用,创业政策红利得到有效释放;在政商关系普通城市,普遍信任能够显著促进创业,激发创业活力。研究证实了不同维度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17.
技术型新创企业的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符文颖  董诗涵 《地理科学》2019,39(9):1398-1406
在辨析技术型新创企业的概念与分类基础上,从技术型新创企业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区域环境的互动关系出发,梳理技术型新创企业的地理学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型新创企业在空间上更趋于集聚分布,其时空演变并非随机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连续累积性和路径依赖性;区域环境影响技术型新创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并形成了创业知识溢出理论、创业生态系统理论和区域创业系统理论三大代表性理论成果,而技术型新创企业可以提高区域生产和创新效率,开辟区域增长新路径,是区域创新系统实现动态发展、摆脱路径依赖和锁定的重要机制。同时创业企业家作为能动性主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区域软环境进行重塑和变革。最后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与方向。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区位商和增长商指数,对1990—2018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的农业,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比较优势和增长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比较优势看,黑龙江省的农业、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吉林省的畜牧业,以及辽宁省的渔业和畜牧业,在全国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东北三省的玉米、黑龙江省的大豆,及黑龙江和吉林省的牛肉生产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②从增长优势看,1990—2018年,东北三省的种植业经济增速迟缓,而畜牧业经济具有明显的部门增长优势和区域增长优势,且增长优势突出,发展潜力较大。③从空间格局看,东北三省有75%的地级市农业具有比较优势;72%的地级市畜牧业产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部门增长优势,优势突出。尽管东北三省种植业在全国的比较优势较强,但其产值增长速度相对迟缓。为推进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应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淑文  陈勤昌  王凯 《热带地理》2020,40(1):154-163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综合考察2001—2017年中国30个省区(不含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特征,继而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并着重解析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集聚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且区域间差距日渐缩小;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局域空间分布以“H-H”和“L-L”类型为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和区域创新能力是推动本省区及邻近省区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旅游产业集聚显著促进本省区旅游经济增长,对邻近省区则是负向影响,而交通设施条件对本省区旅游经济增长具有负向抑制效应,对邻近省区影响不明显,地区开放程度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