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山东省人多地少,矛盾突出。海洋是山东国土的物色和潜在优势。开发海洋渔业资源,变潜在优势为经济优势是缓解矛盾的重要出路之一。本文分析山东省海洋渔业浆优势,开发利用两头和主要问题,探讨进一步合理开发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洋渔业经济韧性与效率协同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增林  朱文超  李博 《地理研究》2022,41(2):406-419
探索韧性和效率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协同演化特征,对中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科学参考价值。以2000—2019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为研究区域,采用熵值-Topsis模型、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度中国海洋渔业经济韧性与效率,并通过哈肯模型刻画二者的协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海洋渔业经济效率作为协同演化的序参量,主导中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海洋经济向高质量转型,韧性作用愈加突显;② 海洋渔业经济韧性与效率协同演化时空差异显著,两极分化格局依旧存在,区域间合作不足,协同演化呈现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单极化向多极化格局演化的趋势;③ 整体上中国海洋渔业经济韧性与效率协同演化呈现正向效应,但政策选择、产业结构等因素使得天津、上海协同演化存在偏向效应,形成海洋渔业经济水平低但协同值高的错配发展;④ 研究期内协同演化呈现波动上升的特征,采用聚类分析将协同演化分为四类,高级协同阶段(0.824~0.964)为山东、福建,较高级协同阶段(0.784~0.823)为天津、上海、浙江及广西,中级协同阶段(0.502~0.771)为辽宁、江苏、广东和海南,初级协同阶段(0.411)为河北。韧性和效率的协同作用表明中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需培育内生动力,在既有产业基础、技术水平下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在维持经济高效运转的前提下,加强经济韧性,推动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4年南非政府提出了名为"费吉萨"(Phakisa)的发展计划,将海洋经济视作未来南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是南非最大贸易合作伙伴,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两国在海洋经济领域迎来了巨大的合作机遇。对南非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在港口运输与临港工业、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领域,南非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基础较好,开发潜力巨大。中国与南非在上述领域存在较强的互补优势和合作的现实需求。结合两国相关海洋产业部门发展情况和现实条件,提出了中国同南非开展海洋经济合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分析对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其目的是量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能力和水平,其核心是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和定量评价模型和方法的建立。文章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共5层的树状指标体系,根据指标间的内在联系选取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大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改善与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是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大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岸海域水环境不断恶化。文章在对大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动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近岸海域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最后提出了大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是海洋经济大省,但并非强省,近10年来浙江海洋经济一直位居全国第4或第5位。海洋经济发展,深受其产业结构及布局影响。以浙江海洋产业结构演化特征为研究内容,运用2001~2010年海洋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分析与演化经济地理学方法探讨浙江海洋产业结构演化的路径依赖、创造与锁定等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1)浙江海洋产业部门立足资源与区位优势趋向于多样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化,但海洋产业科技含量较低、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缓慢;(2)浙江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的演化过程呈现鲜明的资源依赖性和历史路径惯性作用,而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则是内生技术研发与应用发展的典范;(3)浙江部分海洋产业路径锁定解除模式与窗口选择不合时宜,如海洋交通运输业与海洋盐业等。因此,破解浙江海洋产业结构演化过程路径锁定的最佳模式是以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改善集聚海洋人才,形成本土研发创新能力,攻克海洋产业核心技术与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7.
南海经济圈的提出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以海洋为联系纽带的区域经济持续活跃.首次提出南海经济圈的概念,阐述了南海经济圈产生的条件,分析了其构成要素及产生的必然性,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南海可能成为另一个波斯湾或北海油田.南海海岸带的砂矿资源丰富,港口众多,航道发达.区域内各国家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整体发展速度达4.5%,区域经济依存度增强.南海区域各国之间的经济差异性显著,互补性强,次区域经济体日趋活跃,各种经济要素流动性加强,经济圈条件日渐成熟,南海经济圈初显端倪.  相似文献   

8.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讨论比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建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模型,探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构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对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实例应用研究,提出今后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应用结果表明:构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反映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与演变轨迹,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何晓丹  高超  徐皓 《地理教学》2021,(17):54-58
海洋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求,高中地理学科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缺乏海洋通识课程的背景下,挑起了海洋教育的大任.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海洋教育内容有所增多但内容分散、不成系统,加之在高考中不受重视,海洋教育面临挑战.为突破海洋教育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困境,文章基于课标与教材,提出设计渔场研学旅行来落实高中生的海洋教育.该渔场研学以大黄鱼由兴盛到濒危再到重生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在舟山开展,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情境探究,由对大黄鱼的认知上升到对海洋渔业的认知,并从中培育学生的海洋素养,最终落实高中地理海洋教育.  相似文献   

10.
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海洋经济地理学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地理学分支,作者分析了海洋经济地理学产生发展的背景,并阐释了其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地域范围.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在海岸带管理、海洋产业发展与布局研究、海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沿海城市经济研究、海洋地缘政治与经济研究、滨海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多学科集成研究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作者提出海洋经济地理学是一个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将集中在海洋经济地理理论研究、海洋经济地理方法研究、海洋经济地理与其他经济学科的相互渗透研究、海洋经济地理尺度研究、海陆经济一体化研究、海洋软科学研究及现有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Inshore artisanal fishing in Malta is under intense spatial competition as the coastal zone is fragmented by multiple uses and designations including maritime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industrial fisheries, aquaculture, tourism and recreation. This research, adopting a grounded visualization methodology, explains how the artisanal fishing sector has undergone and been affected by ‘spatial squeezing’. Our results show that artisanal fishermen have been forced to give up fishing grounds or co-exist with other uses to the point where the ability to fish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hallenging. These difficulties might escalate with the advent of the 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 which encompass nearly half of the inshore fishing zones. Since there does not seem to be effective MPA consultation mechanisms that elicit the real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value of artisanal fishing grounds, fishermen feel threatened, alienated and disempowered. This study urges for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to spatial marine planning and accentuates the need of realizing the dependency of the artisanal sector on the inshore zon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ervation measures, such that the prolonged existence of the coastal fishing communities is not jeopardized.  相似文献   

12.
大连市文化企业的空间分布变化与区位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丽  韩增林 《地理科学》2020,40(4):665-673
基于大连市2000年、2008年和2016年文化企业数据,以街道为空间尺度,运用全局自相关、热点区分析、负二项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大连市文化企业空间分布变化与区位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 大连市文化企业空间布局整体呈现明显的“市中心”偏好,2000-2016年文化企业空间扩散现象明显,但核心城区的集聚程度却不断提高,最终呈现出“两心一带”的分布格局。② 大连市的南部地区一直是全市文化企业的热点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圈层特性。在研究时段内热点区域面积减少,但是热点集聚中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③ 生产型文化企业仍高度集聚于传统中心城区,消费型文化企业则向城区边缘和新区扩散,形成多中心集聚的分布格局。④ 在街道空间尺度下,区位要素和集聚要素对文化企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政策要素的影响不显著。与消费型文化企业相比,生产型文化企业对集聚效益、文化资源和商务环境等因素更敏感。  相似文献   

13.
基于WSBM模型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海洋经济脆弱性内涵,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和“暴露度-敏感性-应对能力”模型,从压力、敏感性、应对能力3个方面构建海洋经济脆弱性测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考虑了松弛变量权重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WSBM)对2000~2011年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海洋经济脆弱性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了海洋经济脆弱性的动态演变,结果基本显示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的分布格局。其中微度脆弱地区为天津市、大连市、东营市、烟台市;轻度脆弱地区为秦皇岛市、丹东市、盘锦市、葫芦岛市、威海市、日照市;中度脆弱地区为青岛市、潍坊市、滨州市;高度脆弱地区为唐山市、沧州市、锦州市、营口市。同时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降低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洋经济转型成效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海洋经济转型的内涵,构建包括6个分维度在内的中国海洋经济转型成效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和灰理论组合赋权综合评价法,对2001-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转型成效进行测度研究,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结果进行时空格局演变分析,结论如下:① 从全国层面来看,2001-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转型整体集中在中低值区域,2010年以来,各区域转型均取得明显成效,海洋经济转型差距逐渐缩小,但整体差距仍然存在。② 从6 个分维度层面来看,海洋经济发展度稳步提高,但空间格局没有显著变化;海洋经济转型度、发展条件支撑度、资源集约利用度、生态环境响应度在空间上呈正向变化趋势,转型成效较为明显;海洋产业就业度呈反向变化趋势,说明转型对海洋产业就业存在挤出效应,对海洋产业就业产生重要影响。③ 中国海洋经济转型的时空格局演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及腹地经济差异等。未来影响各省份海洋经济转型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家政策、科技水平、海洋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洋经济省际空间差异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我国的海洋经济在空间分布上是由沿海具有海岸带、海岛与广阔海域的11个省(市、区)组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国家经济的重大举措,从而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海洋经济强省的规划。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既可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又能吸纳劳动力缓解我国的就业问题,又为我国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相关条件,使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得到提升和快速发展。在研究中应用分析区域空间差异的定量方法、对各省(市、区)海洋产业以及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等的空间集聚与扩散程度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海洋经济形成的机制与规律,并提出了关于我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动态评价与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康  周晓静  苏子晓  张华 《地理科学》2016,36(8):1172-1179
运用基于多智能体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模型,对2003~2012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不含港澳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化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投影方向上看,捕捞技术、捕捞强度和渔业产业结构等,逐渐上升为影响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重要因子;从时空格局上看,上海的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属于高水平区板块,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和广西属于中等水平区板块,辽宁、山东、福建、广东和海南属于低水平区板块;从总体上看,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呈现不可持续性,具体表现为时间演化可持续,空间演化不可持续,时空演化呈现出不可持续的两极分化趋势。未来高水平区板块应保持原来的发展模式,中等水平区板块的可持续利用路径选择是保中争高,低等水平区板块的可持续利用路径选择是追中攀高。  相似文献   

17.
邹玮  孙才志  覃雄合 《地理科学》2017,37(6):859-867
借助Bootstrap-DEA模型综合测算了环渤海地区17个城市海洋经济效率,并结合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坐标方法,定量刻画了2000~2012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考察了影响空间格局演化的重要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基于Bootstrap-DEA模型纠偏后的海洋经济效率更低,但准确性更高;计算得到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总体上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海洋经济效率的城市主要分布于渤海西南沿岸。 从标准差椭圆分布来看,海洋经济效率总体呈现南(偏西)-北(偏东)的空间格局;从重心的移动轨迹来看,效率重心先向渤海西南部海洋经济区移动,再转向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与渤海西部海洋经济区移动,最后转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移动。 针对海洋经济效率空间格局演化驱动机制的分析表明,区位优势对海洋经济效率产生正向影响,海洋产业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海洋经济效率产生负向影响,资源消耗型海洋产业比重过大是导致海洋经济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海岛经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岛是一个特殊的地域单元,拥有其特有的发展模式和路径,近年来随着海洋国土地位的提升,国内外学者对于海岛的研究也随之增多。本文从分析海岛经济的涵义入手,对海岛经济进行了尝试性定义;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海岛经济的发展、演化、转型,海岛经济的发展模式,海岛经济发展中的人地协调及其优化,以及海岛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等4个方面进行综述。总的来看,国内外学者在海岛经济研究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注重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海岛经济各相关产业的研究,尤其在岛屿旅游业发展方面成果最多。国内学者在对海岛渔业、旅游等产业开展研究的基础上,也在海岛经济整体发展,以及海岛经济演化、发展模式、空间分异等研究方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仍存在成果不够丰富、系统性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海岛经济形成、演化机理的阐释,以及海岛经济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成果较少,且不够深入。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海岛经济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张耀光  刘锴  王圣云  刘桓  刘桂春  彭飞  王泽宇  高源  高鹏 《地理科学》2016,36(11):1614-1621
对比中美两国海洋经济总产值(海洋经济增加值)发现, 2011年开始,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海洋经济增加值)(2 849.73×108美元),已超过美国海洋经济增加值(2 779.02×108美元)(实际GDP)。重点分析2005~2012年,中国海洋产业超过美国的演进过程,并以两国共同的6个海洋产业部门为例,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海洋产业发展历程。为了体现中美两国海洋经差异的特征与规律性,应用标准差、变差系数、集中化指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方法,分析了中、美两国在海洋经济总值(海洋经济增加值)、海洋产业与区域海洋经济的差异与特征。  相似文献   

20.
韩增林  仝燕波  王耕 《地理科学》2022,42(7):1166-1175
基于2006—2016年统计数据,以中国11个沿海地区为例,构建了中国海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中国海洋生态安全时空分异的状况,基于标准差椭圆分析了中国海洋生态安全格局重心转移的状况,最后运用Hurst指数进行了中国海洋生态安全演化趋势的研究。结果显示:在2006—2016年,中国海洋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上升的趋势,海洋生态安全指数均值逐年增加,由0.346 2增加到0.421 0,增长率为21.6%。中国海洋生态安全整体具有阶段性。中国海洋生态安全区域差异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在空间格局上,中国海洋生态安全整体状况良好,且大致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南北对称”的空间分布特征。中国海洋生态安全重心变化幅度较小,基本在31°10′N附近南北偏移,呈现以上海为重心的南北偏移,北移的趋势较南移相对明显。在演化趋势上,中国海洋生态安全以很弱的反持续性为主,Hurst指数总体位于?2~2等级,整体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演化趋势呈现空间上的不均衡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