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阳活动对印度夏季风降水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夏季风降水在南亚气候系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对它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结合Scargle周期图和小波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871-2004年间该降水变化的周期性.结果表明,该降水变化非常复杂,其周期性波动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进一步考察了印度夏季风降水与太阳活动的可能关联后,作者认为太阳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印度的夏季风降水.  相似文献   

2.
由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预测El Nino事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分析了地球自转、大气角动量和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与El Nio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由快向慢转变,即表示年际变化的△LOD1的数值由极小逐渐增加并转变为正值约半年后,El Nio的初期开始出现。此期间大气角动量的年际变化也呈现从小到大的过程。通过分析新的地球自转变化测值,预测2001年将出现El Nio。结果还表明El Nio可能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之前创建的行星会合指数运动学方程,发现太阳质心具有平均准22年向太阳系质心靠近(有时近似重合)的轨道运动周期.在整个太阳系角动量守恒的前提下,推出太阳自转角动量和太阳绕转角动量之和守恒.二者角动量转换造成太阳自转角动量变化和太阳绕转角动量变化具有互为反向的准22年变化规律.太阳自转角速度变化(dω/dt)图像与太阳黑子磁性指数图像具有一致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从物理机制上对太阳活动周相位变化和太阳活动强弱变化进行解释,这为预测太阳活动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本研究为太阳活动替代性指标指代的双世纪周期和2403年哈尔斯塔(Hallstatt)周期规律找到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4.
将1951~2004年期间的12次El Nino事件分为强、中等、较弱和弱4类,结果发现,强和较弱El Nino衰减进入La Nina,但是中等和弱El Nino衰减进入平常态.因此,El Nino的衰减结果与自身强度之间存在密切的非线性关系.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负异常信号自西太平洋向中东太平洋的东传主导了强El Nino事件向La Nina的转变过程,其具体动力过程类似于西太平洋振子理论.热带西北太平洋(WNP)大气异常反气旋在强El Nino位相转变中起核心作用,它的维持和缓慢东移是赤道东风异常维持和发展的原因,而后者通过激发Kelvin波导致了ENSO从El Nino向La Nina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种资料研究了太阳活动11年周期对全球气温、风场、海表温度(SST)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第21、22太阳活动周,中低纬对流层顶以上大气温度变化具有类似太阳黑子变化的11年左右周期,相对于太阳黑子数,气温变化具有1~2年的延迟性;相对于太阳活动低年,200~10 hPa大气在太阳活动高年整层增温,以赤道低纬地区...  相似文献   

6.
降雨对乌什台地倾斜观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辉  华天元  尚乌生 《内陆地震》2000,14(4):345-349
通过分析降雨对地震台水平摆倾斜仪观测资料的影响,发现在春秋两季,当降雨量达到一定累计值时,便可能对顷斜量产生一定影响,但冬存季节的降雨对倾斜量一般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针对多元数据的中心对称性检验和中心估计问题所提出的新方法.方法中的检验统计量是基于经验特征函数并使用了两个特殊的权重函数的权重积分,具有简单和封闭的形式,并易于计算.基于这一新的检验统计量,进一步又能导出相应的具有渐近正态性的最小距离估计量作为中心估计量.与传统的中心估计量相比,新的估计量在稳健性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我们将这一新的基于经验特征函数加权积分的中心估计法用于研究太阳黑子相对数、黑子面积和太阳总辐射流量这三个太阳活动的主要参数,以期寻找大量观测时点中更能代表太阳活动变化特征的时期数据序列.通过与均值法和中位数法的比较,新方法一方面能够在太阳活动变化剧烈的时期体现出其在稳健性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又能够在其他时期基本保持和均值法相近的有效性.新的数据序列与东北地区雪盖面积变化的相干分析表明,在多个不同频段二者均存在着相干关系,说明太阳活动对雪盖变化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对照太阳活动持续性预报技术(CH) , 统计了世界警报处的技术( W) 、北京天文台七十年代技术(B7) 和九十年代技术(B9) 同时期的短期预报效果提出了评价预报技术效果的Q 指数, 它综合反映了报准的正效果和误报的负效果利用Q 指数, 对上述典型预报技术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评价; 并据之提出了改进预报技术的具体科学途径特别指出, 短期预报技术思路应做重要转变: 太阳活动持续性预报技术应作为改进后技术的基本成分; 把现在直接预报太阳活动的水平, 转变为预报太阳活动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1954—2019年6个完整太阳活动周内云南省及周边MS 5.0及以上中强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太阳黑子活动对地震活动有一定影响,49.6%的地震集中在太阳活动下降年(尤其是双周期下降年),发生在双周期的地震占全部震例的63.0%,在极小年及极小年附近,年均发震频次高于其他阶段。  相似文献   

10.
根据CRRES卫星上MICS离子成分探测器的观测资料以及前人有关AMPTE卫星的观测数据,研究了地磁活动和太阳活动性对环电流成分以及各种环电流离子的最大通量位置的影响. 观测表明相对于地磁平静时期,在地磁活动的活跃时期,环电流中O+、He++和He+离子的数密度和能量密度占环电流总数密度和总能量密度的份额增加,相反H+离子所占的比例却明显减少. 太阳活动极大年时环电流中H+离子丰度比极小年时低,而O+和He++离子的丰度却比太阳活动极小年时高. 卫星数据观测还表明,在地球磁暴期间,环电流中O+离子和He+离子的最大通量位置会随着地磁的活动径向移动,平均来看太阳活动极大年的能量粒子最大数密度位置距离地球比极小年时约小0.5RE (RE 为地球半径).  相似文献   

11.
据 2 0 0 1年 8月 2 3日《长春晚报》报道 ,最近上海天文台预测 ,厄尔尼诺事件将在今年年末发生 .笔者在1999年就曾预报 2 0 0 0~ 2 0 0 1年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并在 2 0 0 1年进一步预测其发生时间在 2 0 0 1年末[1~ 3 ] .当太阳、地球和月球大致成一线 ,月球处于近地点 ,地球处于春分、秋分或近日点 ,地球扁率发生最大变化 ,是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行星冲日 ,亦称为特殊天象组合期 ,地球自转异常减慢[2~ 8] ,会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起强化作用 .关于潮汐对地球气候影响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地壳、地幔排液排…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本世纪以来的厄尔尼诺年和日食资料,发现了高纬(包括极区)日食与厄尔尼诺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通过定义年日食一厄尔厄诺系数R1和累积日食一厄尔尼诺系数R2后,可以发现当某年的R1≥9或R2≥10.5级时,则当年必为厄尔尼诺年,反之亦然.本文还提出了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一动力机制,并预测2000年将是一个强厄尔尼诺年.  相似文献   

13.
日食一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比较本世纪以来的厄尔尼诺年和日食资料,发现了高纬(包括极区)日食与厄尔尼诺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通过定义年日食一厄尔厄诺系数R1和累积日食一厄尔尼诺系数R2后,可以发现当某年的R1≥9或R2≥10.5级时,则当年必为厄尔尼诺年,反之亦然.本文还提出了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一动力机制,并预测2000年将是一个强厄尔尼诺年.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西北地震学报》2 0 0 1年第 4期发表了笔者的文章《2 0 0 1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以来[1] ,全球气候异常越来越显著 .近期研究发现 ,近地潮与日月大潮的叠加有 6~ 8个月的准周期变化 ,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间与强潮汐时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1991年 5月~ 1992年 8月 ,1993年 4月~ 1994年 1月 ,1994年 10月~1995年 6月 ,1997年 4月~ 1998年 6月 ,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间都在近地潮与日月大潮叠加的强潮汐时段 (见表 1) .表 1  1991年 3月~ 1997年 5月的厄尔尼诺天文条件近地点时间日期时间农历日 日食月食潮汐强度极端气候变化199…  相似文献   

15.
日地系统学中, 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研究, 导致了自然灾害预测与太阳活动预测之间关系的探讨本文比较了太阳活动预测与自然灾害预测, 指出它们在目的、用户、观测资料的特征、预报方法以及面临的问题几方面的差异; 介绍了自然灾害预测与太阳活动预测的几点可能的关系; 简单讨论了衡量预报水平的指标问题最后列出了第23 黑子周特征值的一些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95-1990年3个太阳黑子周期期间不同纬度台站的ES层的临界频率f0ES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太阳活动对ES层的强度与出现率的影响,主要结果为:f0ES的年平均值在白天与太阳活动呈强正相关,在夜间呈负相关. 同样,ES的出现率的年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也是白天呈正相关,夜间呈负相关. 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白天ES层临界频率与太阳活动的正相关性的主要贡献来自于常规E层与太阳活动的强烈相关性. 消除了背景E层电子密度的作用后,ES层的强度在白天与太阳活动呈微弱的正相关,在夜间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有比较规则的周日变化或半日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一、一般情况 1989年7月31日到9月9目,在新乡、临潼和乌鲁木齐三点对VLF Omega信号相位变化进行了同时接收。与此同时,乌鲁木齐天文站的太阳色球观测和乌鲁木齐电离层垂测站的电离层探测也同时进行。在这期间,三个VLF信号观测点上同时有记录的太阳活动事件有36次。其中最大的发生在8月15日、16日和17日。特别是8月16日的太阳耀斑造成电离层垂测站的频高图近四个小时内没有回波。  相似文献   

18.
电离层突发E层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5-1990年3个太阳黑子周期期间不同纬度台站的ES层的临界频率f0ES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太阳活动对ES层的强度与出现率的影响,主要结果为:f0ES的年平均值在白天与太阳活动呈强正相关,在夜间呈负相关. 同样,ES的出现率的年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也是白天呈正相关,夜间呈负相关. 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白天ES层临界频率与太阳活动的正相关性的主要贡献来自于常规E层与太阳活动的强烈相关性. 消除了背景E层电子密度的作用后,ES层的强度在白天与太阳活动呈微弱的正相关,在夜间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有比较规则的周日变化或半日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