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氧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无脊椎动物是重要的经济水产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者。抗氧化酶系统在其环境适应性以及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海洋无脊椎动物主要抗氧化酶类的种类、结构、环境适应性、酶学、基因和蛋白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海洋无脊椎动物抗氧化酶的相关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双壳贝类参与免疫防御的体液因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贝类免疫学是新兴学科无脊椎动物免疫学中的一个分支 ,近年来受到了极大关注 ,其中有两个重要的理由 :其一 ,对贝类免疫性的了解 ,将有助于人们采取措施与贝类病害抗争 ,就有可能预防扇贝、牡蛎、贻贝等重要养殖贝类的细菌性、病毒性以及寄生虫病 ;其二 ,在探索动物免疫的起源与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关双壳贝类参与免疫防御的体液因子方面的研究 ,国内研究报道较少 [1~6],国外已对参与异物清除、异已识别和免疫调节等方面的体液因子,如水解酶、氧化酶、凝集素、单核因子和神经内分泌激素及其受体等开展了大量研究 ,本文就此作一…  相似文献   

3.
水生无脊椎动物凝集素研究概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无脊椎动物体内不存在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因而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如凝集素、溶菌酶、溶血素、补体等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凝集素在无脊椎动物血液中的重要作用是起选择凝集作用,是免疫防御的重要体液因子之一。除血清中有凝集素存在外,在水生动物的皮肤粘液、体液、血细胞和受精卵、未受精卵及胚胎中皆发现存在凝集素。作者从研究简史、检测方法、物理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和功能等几方面对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凝集素研究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4.
海洋无脊椎动物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抗体,没有免疫记忆,只能靠非特异性免疫系统防御和抵抗病原体的感染.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是海洋无脊椎动物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员,而酚氧化酶作为该系统末端的一种含铜金属酶,则通过催化黑化反应在海洋无脊椎动物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本文结合作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综合本领域的大量参考文献对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和酚氧化酶的免疫学功能、激活机制、生化性质与酶性质以及基因与分子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大部分无脊椎动物缺乏基于经典抗体和记忆细胞的适应性免疫, 因而天然免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防御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可变剪接正是产生天然免疫多样性和特异性的重要途径。牡蛎(Crassostrea)是全球范围内的大宗养殖贝类和我国产量最高的海水养殖贝类, 理解其天然免疫系统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对牡蛎病害防治和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不同病原诱导以及诱导后不同时间的转录组进行生物信息分析, 系统地研究了长牡蛎天然免疫应激反应的可变剪接事件。发现在弧菌诱导下可变剪接事件的总数显著增加, 表明弧菌的感染会诱导长牡蛎可变剪接事件的产生。对病原诱导后可变剪接体的组成类型及表达量显著变化的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 表明免疫系统相关功能被显著富集, 病原感染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病原感染后可变剪接体的组成类型和表达量均不一致, 表明长牡蛎免疫系统可通过可变剪接产生免疫响应的特异性和多样性。研究结果为长牡蛎等无脊椎动物天然免疫多样性和特异性提供了典型实例, 也为长牡蛎病害防御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抗菌肽和抗菌肽基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物在生存过程中,不停地同快速繁殖的病原微生物作斗争。高等哺乳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巧妙而又复杂的免疫系统,它包括参与免疫应答的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对于种类繁多的无脊椎动物,其免疫系统远没有哺乳动物的复杂,它们的免疫机制还不甚清楚。近十几年的研究表明,抗菌肽在无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无脊椎动物没有B或T淋巴细胞,体液因子中也没有免疫球蛋白存在,在消灭入侵的细菌时,抗菌肽是绝对重要的,溶菌酶只是起清扫的作用[1]。目前,在从昆虫到哺乳动物中发现了多类在起源上无关的抗菌肽,…  相似文献   

7.
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在变成附着成体之前,有一个浮游幼体阶段。幼体的浮游生活短则几分钟。长达数月。一般来说,海洋无脊椎动物幼体的附着变态主要由外界环境因子和内源性因子控制,特别是外界环境因子对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幼体附着和变态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鱼类,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的一个类群,其漫长的演化历史一直是众多的生物学家感兴趣的问题。鱼类的出现,标志着从低等、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一个质的飞跃;鱼类的发展、演化又提出了脊椎动物进化的明显谱系。一切高等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甚至我们人类自身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研究古生物通常以化石材料为根据。科学家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的绝对年龄,并划分成不同的地质年代。这些地质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古生  相似文献   

9.
虾类免疫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无脊椎动物免疫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甲壳动物免疫学是其中的一个分支[1]。自60年代后期以来 ,瑞典、美国、日本等国学者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及专著 ,对甲壳动物免疫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近十余年来 ,甲壳动物免疫学发展较快 ,正在逐渐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分支 ,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其中虾类免疫学发展最快。鉴于目前虾类病害防治不理想的现状 ,可以认为虾类免疫学的研究是最终战胜虾类病害的重要基础。本文力图对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作一概述。1免疫系统的研究1.1免疫应答的淋巴器官和组织虾类免疫应答的主要组织和器官为淋巴…  相似文献   

10.
免疫促进剂主要是促进鱼的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它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二种,但免疫促进剂更多地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它主要通过活化鱼自身的免疫机能从而达到防御效果,具有作用广泛、安全性高等特点。免疫促进剂可激活鱼的嗜中性粒细胞及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杀伤作用、趋化作用,激活淋巴细胞并使其分泌淋巴因子以协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刺激抗体产生和补体生成等。巨噬细胞的主要功能包括分解各种异物并与之相互作用、刺激和增进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作为免疫应答的调节者,在各种刺激的作用下,巨噬细胞的形态、生化和功能上发生一系列较大的改变,从而使其吞噬能力、粘附能力、扩散能力及抗微生物和细胞毒等能力都有明显的增强。  相似文献   

11.
江苏盐城东台互花米草滩涂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2005年8月至2006年4月,对盐城东台互花米草盐滩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18种,个体总数为2651个,且分布与互花米草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互花米草的生长影响了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组成,促进了物种个体数的增加,而对其多样性的影响不明显.另外季节也是影响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组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C型凝集素是指一类依赖钙离子的糖结合蛋白,是凝集素家族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个家族,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当外界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C型凝集素便可迅速识别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在先天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C型凝集素一直是免疫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从结构特征、表达图式和免疫功能等方面对代表性海洋生物的C型凝集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期待可以为深入探讨海洋生物C型凝集素的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鱼类,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的一个类群,其漫长的演化历史一直是众多的生物学家感兴趣的问题。鱼类的出现,标志着从低等、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一个质的飞跃;鱼类的发展、演化又提出了脊椎动物进化的明显谱系。一切高等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甚至我们人类自身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研究古生物通常以化石材料为根据。科学家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的绝对年龄,并划分成不同的地质年代。这些地质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古生物,记录了当时的环境条件和生  相似文献   

14.
神经肽是神经系统最大、最多样化的一类信息分子,可调节动物的各种生理过程和行为.相较于脊椎动物和原口无脊椎动物,棘皮动物神经肽的研究起步较晚,而棘皮动物关键的分类地位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为其神经肽信号系统功能的研究提供了特殊背景.本文从神经肽分子的自身特性出发,对棘皮动物神经肽的作用方式、鉴定方法、功能调节及受体发掘等相关...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2年春季和秋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无脊椎动物的底层拖网资料和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春、秋季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2个季节共捕获无脊椎动物5目14科25种,其中甲壳动物是最主要的无脊椎动物类群。长江口无脊椎动物资源量占优势的种类包括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和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春季和秋季对无脊椎动物资源量贡献最大的种类不同。各站次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的范围在0.31~2.02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范围在0.37~1.92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范围在0.17~0.95之间。春季和秋季长江口无脊椎动物资源量和多样性季节间变异不显著。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参数的多维标度排序(NMDS)分析表明,无脊椎动物样本可以区分为春季组与秋季组2个组群。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春、秋季组群间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极显著。典型对应分析(CCA)表明,表层磷酸盐、底层溶解氧、底层硅酸盐和底层硝酸盐是影响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长江口无脊椎动物季节变异主要体现在种类的季节演替上,营养盐和溶解氧浓度是无脊椎动物种类季节分布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脂类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包括对虾能量的主要来源,脂类在其生长发育的很多重要过程中起作用,如蜕皮和繁殖。虾蟹及鱼类优先使用脂类作为能源,因此,它们的血淋巴脂蛋白水平较高。脂蛋白是对虾体内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其主要作用是:参与组织或细胞间脂类的运输和重分配;参与免疫防御反应过程;能与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影响脂类摄取。  相似文献   

17.
细胞系的构建在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动物(如昆虫)不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研究仍停留在原代培养水平,没有建立起克隆化的永生细胞系。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还介绍了一个基本原理,即海洋无脊椎动物永生细胞系的建立,可以通过捕获细胞的干性而实现。捕获细胞干性的第一条途径是利用转录因子等直接由体细胞制备海洋动物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第二条途径是获取海洋动物的成体干细胞(ASC)。这些细胞在维持机体活性、再生、无性克隆、体内增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当培养条件正确时,海洋无脊椎动物iPS细胞和ASC将会保持其原始状态,利用干细胞自我复制的固有能力、不分化地进行增殖而形成永生细胞系。  相似文献   

18.
先天免疫是宿主抵抗病原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病原的传播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甲壳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仅具有先天免疫,而不具备适应性免疫,其主要依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来实现免疫防御功能,抑制病原体增殖。JAK/STAT途径是调节无脊椎动物免疫反应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从细胞因子受体(Dome)、JAK酪氨酸激酶(JA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调节因子的结构、在宿主体内的表达及发挥的功能等来综述在养殖甲壳动物中JAK/STAT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目前已在对虾、螯虾和蟹等近十种甲壳动物中报道了此通路的元件,而且各元件均具有保守的典型结构域,同类元件在不同种类甲壳生物中的结构有所差异,但是功能基本相似。这些元件均被证实通过调节JAK/STAT通路的信号转导来影响抗病能力。目前仅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鉴定出JAK/STAT信号通路的所有元件,对其他甲壳动物中剩余元件的鉴定仍有必要,并且甲壳动物JAK/STAT信号通路对其他信号通路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通过本文希望能为该通路在甲壳动物中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关于连云港沿岸无脊椎动物的调查,前人曾做过一些工作。鉴于近年来连云港的大力开发建设,致使沿岸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分布都有所变化,因而很有必要把现在连云港沿岸的无脊椎动物作进一步了解。虽然近年来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对连云港的生物资源进行了调查,但据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尚未见到关于无脊椎动物名录的正式报道。本文是根据我校野外实习的实际工作整理而成。计有无脊椎动物100种,隶属于8门14纲。大致可反映近年来连云港沿岸无脊椎动物分布的概况,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烟台海滨潮间带岩岸环境无脊椎动物群落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研究的烟台沿海潮间带岩带环境无脊椎动物群落的最小样方面积为4m3。石沟屯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种的多样性与蛇们岛和雨岱山两地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种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以石沟屯的多样性指数最高(Shannon-WienerIndexH=0.888),生物密度最大(6702个体/m),且石沟屯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结构与崆峒岛和雨岱山的存在明显差异。水体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和风浪的影响是造成所研究的岩岸环境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结构与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所研究的三地无脊椎动物群落都以东方小藤壶为绝对优势种,以东方小藤壶、黑荞麦蛤和短滨螺3个优势种决定着所研究的烟台岩岸环境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外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