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一次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煤炭是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长期保持在70%左右。目前探明的煤炭储量超过1万亿吨,但精查储量仅840亿吨,而可供大中型矿井利用的大致只有300亿-400亿吨。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我国能源消耗、能源构成、新型清洁能源的发展情况,发现未来煤炭还将是我国主体能源,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不会改变,中国还没有可以替代煤炭能源地位的新能源,煤炭在中国能源体系的基石地位不可撼动。但是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建立绿色矿山理念,全面实现真正的绿色矿山、绿色煤电,走上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一、六省能源资源及其特点 (一)能源资源及构成 本区常规能源资源总量为135.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58.6%,水能占41.0%,油、气为0.4%(表1)。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能源生产现状在“六五”期间,能源生产平均每年递增6%.到1985年能源生产总量为85538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量为8.7亿吨,石油为12479万吨,天然气128.6亿米~3,发电量为4073亿度.每人平均消费能源0.7吨标准煤/年,低于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1.6吨标准煤/年的水平,若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我国能源以煤为主,而苏、美以油、气为主(见表).如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无大变化,预计到2000年将需原煤14亿吨;至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国煤地质与勘探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煤炭资源量49000余亿t,实际探明储量6000余亿t,其中可供建并使用的精查储量390亿t。由于油气资源有限,加上近年煤炭在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方面取得进展,21世纪初可望成为廉价、洁净和可靠的能源,在能源构成中重居领先地位。煤炭在中国化石能源资源中约占95%,在能源构成中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煤田地质工作直加速东部勘探,突出西部找水,提高勘探程度和煤矿地质研究精度,为煤炭开发、洁净煤技术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6.
1我国煤炭矿山机械现状(1)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新建煤矿3亿吨左右,其中投产2亿吨。对煤炭行业的工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整合、改造、关闭小煤矿,同时适度加快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炭为主。中国能源研究会预测到2000年煤炭在消费构成中还将占到77%。但是,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和依靠仍占重要位置。随着经济的发展,还可能增加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石油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生产构成和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将会保持在20%左右。据《中国地质报》报导(1990.3.9):“我国规划到2000年原油年产量为2亿t;天然气年产量300亿m~3。1989~2000年需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25亿t,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1.49万亿m~3。”即1989~2000年期间,每年要新增石  相似文献   

8.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我国煤炭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蓬勃发展,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年总产量超过11亿吨。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煤炭主要被用于工业,居民供热及热电厂。目前乃至今后30年,中国以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来替代煤的余地并不大,高煤产量和高煤耗量的状况将会持续到下世纪中叶。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强化现有煤矿开采和开发新煤田。安全及环境保护是任何增产规划的核心,我国煤矿要满足经济日益增长的需要,必须逐步建设新的高产高效矿井并提高现有矿井的生产能力。但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煤炭生产的最大…  相似文献   

9.
我部新时期的地质找矿任务,已转入以区测、普查、能源、水资源、贵金属与非金属为重点。煤、铀、石油,地热的勘探与开发工作,已大规模展开。煤已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动力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到2000年,煤的年产量将要达到12亿吨以上,因此,在能源地质工作中,今后一个时期,煤将居于首位。大规模展开煤田地质和钻探工作,为煤炭储量、开采量翻番,为煤矿建井工程提供可靠的依据,已成为地质、钻探工作者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人们更加重视煤炭资源,煤炭将有可能重新成为世界的主要能源。全世界煤炭资源丰富,其储量超过了125600亿t,可采储量约6875亿t。我国远在西汉时期就开始开发煤炭,煤炭地质资源储量丰富。1986年年产量为8.83亿t,居世界第二位。建国以来我国能源一直以煤炭为主,是实现四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能源结构"富煤、贫油、少气",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我国原煤产量38.5亿t,煤炭消费总量28.04亿t,均实现连续三年增长。煤炭消费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依然在57%以上,煤炭将一直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本文通过总结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经济、环保、安全、智能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部署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一个极其庞杂的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文化的空间系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城市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1949年我国仅有城市69个,至1988年,已达434个.在前110位各级城市中,有产煤炭为主的所谓能源城市20个左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以煤炭作为第一能源.因此,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城  相似文献   

13.
山东煤炭资源丰富,已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312.3亿吨,保有煤炭资源储量274.1亿吨。其中,基础储量占保有量的2/5,可采、预可采储量占保有量的1/5。煤类以烟煤为主,褐煤、无烟煤以及炼焦用煤、天然焦较少。山东煤炭可采储量偏低,炼焦用煤储量更少。山东省是产煤大省和消费大省,年产量1.5亿吨左右,居全国第七位,调入2.5亿吨;年消费量3.9亿吨左右,占全国1/10。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38.7亿吨,占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的73.2%;消费量35.1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4.2%。在一定时期内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形势下,已设立的煤炭勘查及后续采矿工作仍需推进。山东聚煤期有石炭—二叠纪、中侏罗世坊子期、古近纪五图期三个时期,石炭—二叠纪是最重要的聚煤期。太原组在潟湖及潮汐三角洲远端的部位形成的煤层也较好,局部达可采厚度;山西组河控浅水三角洲在大面积范围内迅速发展,形成了厚度较大、分布面积较广的主采煤层;坊子组及李家崖组聚煤作用发生在盆地水域扩张—盆地萎缩早期,煤聚积由扇三角洲平原及前缘向盆缘方向扩展。随着聚煤期后发生的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期等一系列构造运动,煤层赋存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剥蚀和影响。研究发现,山东及邻区的赋煤构造总体上表现为"掀斜式构造,北断南超",呈"凹凸相间"的构造样式;其赋煤规律是:具有经济意义的煤层通常赋存在"隆起中的凹陷,凸起的边缘、潜凹陷中的地垒、潜凸起中的地堑";创建的覆盖区的找煤模式是"凹中找垒,凸中找堑",鲁中隆起则是断陷盆地,局部在断块凸起的边缘。根据赋煤规律研究成果,新发现了单县煤田和曹县煤田。在此基础上又给出了山东今后的找煤靶区预测,在菏泽及其南北邻区的河南省、聊城、济南、济宁、德州及邻区的河北省以及鲁中的部分地区,优选了6个找煤靶区。  相似文献   

14.
《河南地质》2011,(2):47-47
新疆塔城地区通过积极申报,争取和什托洛盖煤田白砾山-西利克山西区预查、和什托洛盖煤田哈拉阿拉特山北缘煤炭资源调查评价两个国家投资煤炭勘查项目,到2010年底,勘查投入2040万元,预计新增煤炭储量100亿吨。和什托洛盖煤田白砾山-西利克山西区预查项目预计将新增煤炭储量40亿吨;和什托洛盖煤田哈拉阿拉特山北缘煤炭资源调查评价,预计将新增煤炭储量60亿吨。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 ,陕西煤田地质局1 85勘探队根据已有科研成果 ,提出了榆神矿区 2 - 2 煤层可作液化原料用煤的结论性意见。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在能源消费构成中占 75%以上。长期使用煤炭将极大地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诱发温室效应 ,引起酸雨、疾病和农业减产 ,终将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清洁廉价的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洁净煤的应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垂深 2 0 0 0 m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为 5.57万亿 t,而石油只有 33亿 t,常规天然气总资源量 38万亿 m3。我国是一个少油富煤国家 ,如果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能源结构现状的分析研究,指出现阶段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较高,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虽然近年来煤炭消费比重逐步降低,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其主体能源地位难以改变。我国进入新时代后,对能源消费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消费结构亟待调整优化,以适应新时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煤炭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必然对大气、水、土造成污染和消耗,环境天花板是煤炭生产和消费数量的约束边界。我国煤炭生产的环境天花板约为41~43亿t,消费约为34~38亿t。随着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的约束,预测煤炭需求总量大约在2020~2025年达到40亿t左右的峰值。生态文明战略是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必然要求,其包含"生态优先"原则、煤炭"三清洁"发展策略、生产和消费生态环境成本内部化措施、后找煤时期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结构调整。煤可以清洁利用,但不能低碳化利用。煤炭的低速增长或负增长已经成为煤炭工业发展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8.
煤炭资源开发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煤炭生产国,也是第一大煤炭消费国。煤炭资源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一次性能源产量构成中占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煤炭资源极为丰富,保有储量约为2300多亿吨,占全国的1/3.从建国以来到1987年底,山西省累计生产原煤27亿吨,其中外调16.3亿吨.1987年全省煤炭产量达2.31亿吨,占全国的1/4强,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西省境内有中外合资煤矿1个;国家统配煤矿40个;军队办、司法部门办、地方国营煤矿等339个;乡镇煤矿(包括各类集体煤  相似文献   

20.
0 引言 粉煤灰的主要来源是以煤粉为原料的热电厂和城市集中供热锅炉,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粉煤灰的排放量与日俱增.2005年全国的能源消费量达到22.2亿t标准煤,比2000年增长55.2%,其中煤炭消费21.4亿t,增长了近9亿t.火电行业消耗煤炭11.1亿t,产生粉煤灰约3亿t.因此,如何更高效地利用粉煤灰成为近几年来国内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