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四川坪河晶质石墨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古陆块内的米仓山—大巴山基底逆冲带上,是中国重要的晶质石墨矿床之一。为研究其矿床成因,通过野外地质特征调查和矿物特征研究,结合含石墨变质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可知,坪河晶质石墨矿床主要赋存在中元古界火地垭群麻窝子组地层中,矿体在平面、剖面上形态呈层状到不规则透镜状,矿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主要含矿岩石为含石墨片岩,次为含石墨白云质大理岩,矿石平均固定碳含量16.32%;石墨矿物多呈鳞片状,其中大鳞片石墨(>0.15 mm)占37%,中小鳞片石墨(<0.15 mm)占63%;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坪河晶质石墨矿床含石墨变质岩系原岩为泥质粉砂岩,物源为陆源;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显示含石墨片岩变质时代为新元古代(751.6±4.5) Ma;石墨矿δ13C测试平均值为-24.17‰,表明石墨的碳质来源为有机碳。综合推测坪河晶质石墨矿床成因为有机成因的区域变质矿床。  相似文献   

2.
康滇地轴中段攀枝花大田地区石墨矿赋存于古元古界康定群变质岩层中,含矿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薄片鉴定石墨呈鳞片状,大鳞片石墨(>100目或>0.147mm)占比76.69%。主量元素分析矿段SiO_(2)含量比非矿段平均高14.73%,反映含矿段原岩石英含量更高。碳同位素分析δ^(13)C值在-19.5‰~-21.9‰之间,平均值-20.73‰,指示石墨为有机碳成因。赋矿岩石原岩恢复为一套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碎屑岩。认为大田石墨矿床属有机成因的区域变质型大鳞片晶质石墨矿,混合岩化作用有利于石墨片径增大。  相似文献   

3.
四川尖山晶质石墨矿床大地构造位于扬子陆块区上扬子古陆块米仓山—大巴山基底逆冲带之米仓山基底逆冲带,是我国重要的晶质石墨矿床之一。为确定尖山晶质石墨矿床炭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类型,通过石墨矿C同位素测试,结合野外地质特征调查和矿物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尖山石墨矿床主要赋存在中元古界火地垭群麻窝子组中,矿区出露的吕梁期侵入岩体与麻窝子组呈侵入接触关系。石墨矿体主要赋存在麻窝子组白云岩内的构造角砾岩中,含矿岩石以含石墨构造角砾岩为主,含石墨片岩和含石墨白云质大理岩次之。石墨矿物多呈鳞片集合体状或不规则细脉状,大多数鳞片片径<0.15 mm。矿石固定碳质量分数在2.39%~17.72%之间,平均值为8.40%。石墨矿δ13C测试值在-15.01‰~-19.96‰之间,平均值为-17.42‰,表明石墨炭质来源为有机碳。综合推测尖山石墨矿床为有机成因的接触变质-区域变质叠加复合型晶质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4.
西峡龙王庙石墨矿床位于北秦岭朱阳关—柳泉铺石墨成矿带东部南支,矿体赋存于古元古界秦岭群中深区域变质岩系中,原岩属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夹中基性火山岩沉积建造。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局部为透镜状产出。矿石构造主要为鳞片状,少量浸染状及块状。矿石主要由含石墨(条带)方解大理岩组成。主量元素整体表现为低Si、低Al、低碱、高CaO、高烧失量的特点,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Rb、U、Th、La、Sm富集,高场强不相容元素Ba、Nb、Ti亏损。Sr/Ba比值为0.55~3.30,平均值2.07。Rb/Sr比值为0.02~1.15,平均值0.28。∑REE含量偏高,REE的分异程度高,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Eu和Ce负异常明显,表明石墨矿变质岩系的原岩可能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海构造环境。综合分析认为,西峡龙王庙晶质石墨矿床为有机成因的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矿床后期叠加热变质及构造改造的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5.
同德鳞片石墨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拥有超过500×104t鳞片石墨资源储量,是攀西地区石墨成矿带中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鳞片石墨矿床之一.研究表明:矿石中SiO2含量为55.65%~61.68%,SiO2/Al2O3比值4.59~5.42,Ni/Co比值6.23~12.88,富集Ba、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Zr、Hf、Th、U等高场强元素,ΣREE为149.13×10-6~195.37×10-6,具有弱的Ce负异常和Eu负异常,代表了缺氧的海相沉积环境.通过镜下片度测定与统计,石墨片径0.08~0.9 mm,主要分布于0.15~0.4 mm(大于100目),占比53%,属于中—大鳞片石墨.碳同位素δ13CV-PDB值介于-25.0‰~-23.5‰,表明碳质来源于有机物.碳质经过沉积并通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石墨后,岩浆岩的侵入带来的热量将使石墨进一步富集并形成大的石墨鳞片.基于前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系统的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从石墨矿石矿物、矿化特征角度研究石墨矿床类型及显晶质石墨矿床成矿模式。研究发现石墨矿物晶体具有多期生长连晶特征,形成复合板状晶体;深变质阶段的混合岩化和大理岩的透辉透闪石化是石墨矿床热液交代阶段的主要矿化蚀变;石墨矿石分为硅酸盐岩型、碳酸盐岩及蚀变碳酸盐岩型石墨矿石;石墨矿床类型为热变质隐晶质土状石墨、浅变质显晶质微晶石墨和深变质大鳞片石墨;成矿模式是成矿物质碳富集-无定型有机碳形成石墨晶核-碳硅有机热液富集再结晶。  相似文献   

7.
妥拉海河石墨矿床是在青海省发现的首个超大型大鳞片晶质石墨矿。该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东昆仑中段,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下岩组的片麻岩、钙质片麻岩、石英片岩和大理岩中,属于典型的片麻岩型石墨矿床。为探讨其矿床成因,本文对含矿地层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含矿的石墨片麻岩、石墨石英片岩稀土元素总量为82.95×10-6~154.86×10-6,轻稀土富集,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和Ce弱负异常,显示了原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浅海缺氧沉积环境。赋矿的变质岩原岩为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岩、杂砂岩和钙硅酸盐岩,物质来源主要是陆源碎屑,少量为浅海的碳酸盐岩。矿石中石墨片麻岩和大理岩的δ13C同位素组成指示石墨的碳质来源于生物有机碳,而大理岩的碳质来源为无机碳。妥拉海河石墨矿床是形成于古元古代的区域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新发现的商南湘河晶质石墨矿位于秦岭-大别新元古—中生代造山带,赋存于新太古界—古元古界陡岭岩群湘河片麻岩中,目前圈定晶质石墨矿体33条,初步估算晶质石墨矿物量达超大型规模。笔者在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矿石矿物赋存状态及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对找矿标志进行总结。研究表明:含矿岩性主要为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为富含碳质的细碎屑岩,石墨中的碳质来源主要为生物有机碳,矿床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后期热液变质及构造改造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9.
穆棱县光义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本臣 《吉林地质》2005,24(4):47-53
穆棱县光义石墨矿为中型矿床,本文概述了该矿床的矿区地质特征,含矿层位,含矿变质岩,矿体规模,矿石类型,矿物及化学成份等.认为光义石墨矿碳质来源为生物有机碳,其成因类型属沉积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独路石墨矿位于泰山一沂山断隆泰山凸起东端,矿床赋存于新太古代泰山岩群雁翎关组之中。矿床内发育6个石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石类型主要为含石墨黑云变粒岩型,石墨矿石属鳞片状晶质石墨矿,石墨矿物片径细小。矿石样品固定碳含量一般为6%~8%,在省内属较高品位。原岩为富含有机质的杂砂岩——沉积凝灰岩,经中低压变质相系变质作用形成石墨矿,属沉积变质成因。找矿标志明显,外围及深部找矿前景良好。独路石墨矿的发现填补了鲁西地区石墨矿空白。  相似文献   

11.
大河坝石墨矿是川北米仓山南缘石墨矿带新发现的大型显晶质石墨矿床。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石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含矿岩层为副变质岩,矿区石墨矿体原岩沉积于缺氧的还原环境,原岩为一套含碳质黏土质细—粉砂岩及含碳质泥灰岩组合。微量元素特征指示矿体原岩由近海陆源碎屑物沉积形成,沉积水体主要为盐度较低的、混合不均匀的淡水—半咸水。矿石ΣREE平均值为150×10-6,与泥灰岩相近;δCe值平均为0.91,呈弱负异常,δEu值平均为0.67,呈负异常,具滨海潮坪相沉积特征。含矿岩石δ13C值为-21.4‰~-19.0‰,平均为-19.86‰,表明成矿碳质来源主要为有机碳,并混合了部分无机碳。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其变质作用可能包括多次区域变质作用并叠加了混合岩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云南牟定县戌街石墨矿矿体形态多呈层状、似层状,主要赋存于前震旦系苴林群普登组第二段第三层(Pt p2-3)中,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石工业类型为细鳞片晶质石墨矿,矿床成因属区域(沉积)变质型矿床,地层层位和特征变质矿物组合是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乌腊德石墨矿床是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新发现的晶质石墨矿床,矿体赋存于古元古代白沙河组条带状大理岩层内,呈带状、似层状,局部呈透镜状产出。对该矿床进行地球化学特征、碳同位素研究,并讨论了其成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石墨大理岩主量元素整体表现为低硅、低碱、高钙、高烧失量的特点,微量元素显示Ba、Rb、Th、Sr、P相对富集,K、Zr、Ti相对亏损,稀土总量较低,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点,具中等负Eu异常,微弱负Ce异常,其成矿原岩为一套浅水环境下沉积的灰岩地层,成岩环境为缺氧的还原环境,沉积时水体介质为咸水。乌腊德矿区大理岩围岩的δ13CPDB为+1.4‰~+3.3‰,与海洋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分布区间一致,石墨单矿物的δ13CPDB为-5.8‰~-5.4‰。综合研究认为,区内三叠纪石英闪长岩为石墨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热力学条件,使得大理岩脱碳反应形成的CO2与早期变质作用形成的晶质石墨和有机沉积物脱挥发分形成的CH4发生反应后,沿构造裂隙进一步迁移并集中,形成区域变质-热液改造型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14.
程林 《地质与勘探》2020,56(4):745-758
黄陵断穹核部石墨矿是我国鳞片(晶质)石墨矿的主要产区,对该区石墨矿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该区已有石墨矿研究成果多侧重于矿床地质方面,对矿床成因分析缺乏地球化学支撑。为此,本文从地球化学层面查明石墨矿原岩类型,碳质富集岩相、变质作用和晶质石墨的形成,为矿床成因和成矿作用提供地球化学依据。通过系统采集区内主要石墨矿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根据矿床地球化学原理和分析方法,阐明石墨矿的物质来源,成矿元素集散行为和矿床形成机制。根据主量元素含量和组合,推断石墨的原岩为碳质粉砂质泥岩。微量元素的双重性指示石墨矿的物质有两个来源:中太古代野马洞岩组和中太古代东冲河片麻杂岩。独特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说明物源转化为原岩时存在着强烈的地球化学反应。石墨矿的碳同位素组成支持碳质来自有机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金雨石墨矿是近期新发现的石墨矿床,其位于会理县城南西金雨乡境内,产于古元古界河口群大营山组中段变质岩中,目前在区内共圈定3工业个矿体,矿石为晶质鳞片状石墨。矿床成因为区域变质与热接触变质双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沉积变质(改造)型石墨矿床。大营山组中段三亚段下部石墨石英片岩可作为区内的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锅盔山石墨矿床为近年新发现的超大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对该矿床变质作用特征与过程以及碳质来源的研究仍属空白。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碳同位素组成等研究,对矿区赋矿变质岩进行了原岩恢复,并探讨了岩石变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认为: 该区变质岩变质程度达高角闪岩相,并经历了等温降压退变质作用,矽线石形成于熔体结晶; 原岩为一套具孔达岩系特征的浅海—滨海相碳硅泥岩建造,具太古宙古大陆与元古宙稳定沉积物的双重信息; 成矿物质来源为有机碳,属有机成因。研究成果对在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汤贺军 《地质与勘探》2015,51(3):534-544
新发现的勉县庙坪石墨矿床位于南秦岭勉略缝合带,目前已圈定11条以石墨矿化为主、并伴生钒、钼、钛的矿化带,15条矿化体。该矿床赋存于志留系中统舟曲岩组上岩段炭质板岩及粉砂岩中。本文在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钻孔岩芯化学分析、矿石矿物赋存状态及特征的研究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含矿岩性主要为含石墨黑云母变粒岩,其中伴生的钒与固定碳呈明显的正相关,石墨中的碳质来源为生物有机碳,矿床成因为沉积变质型矿床,具有层控后期热液变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拉拉铜矿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床是我国著名大型富铜矿床,针对该矿床中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拉拉铜矿经历了早期火山喷发成岩成矿和晚期变质成岩成矿作用.条带状矿石中的黄铁矿Co/Ni比值集中于4.92~79.2之间,落入火山成因黄铁矿区,稀土元素分布具有Eu正异常和轻稀土富集的特征,反映矿床具有伴随河口群火山喷流沉积成岩过程的同生沉积成矿作用.脉状矿石中的黄铁矿Co/Ni比值集中于1.10~3.45,落在热液成因黄铁矿区,稀土元素较河口群岩石及其他典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稀土元素更加富集轻稀土元素,稀土含量变化范围更大,显著的负Eu异常,则又说明,矿床形成的主要成矿作用是伴随新元古代晋宁运动而发生的大规模的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