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互花米草入侵对河口盐沼湿地食物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商栩  管卫兵  张国森  张经 《海洋学报》2009,31(1):132-142
盐沼湿地因其在河口及沿岸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而被普遍关注,近年来互花米草在长江口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入侵及迅速蔓延更是引起了广泛重视。由于对维系本区域湿地生态系统运转的食物网结构的了解仍很有限,从而难以准确评估互花米草入侵后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测定结果的IsoSource软件估算和聚类分析,对长江口盐沼湿地内不同初级生产者的相对营养贡献大小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显示在该湿地食物网中,底栖微藻和本土陆源C3植物是主要的营养来源。入侵C4植物互花米草的营养贡献不显著,在本次研究中仅有堇拟沼螺这一腹足类消费者在夏季较为确定地表现出对源自互花米草的富δ13C的有机质的摄取。随着互花米草的迅速扩散,其在长江口湿地的有机质产出中所占比例还将不断增加,这将可能从营养基础的层面自下而上对该食物网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潮沟既是滨海湿地特有的地貌因子,也是输送水分与盐分的重要通道,对植被的生长与空间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为探究互花米草入侵对盐城滨海湿地潮沟系统演变的影响,本文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分析了1989年至2020年江苏盐城典型淤泥质潮滩湿地互花米草沼泽时空变化过程与潮沟系统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互花米草扩张经历了入侵初期的斑块阶段、中期连续带状分布阶段及现状阶段过程,入侵影响的景观类型也从光滩转变为碱蓬沼泽;(2)互花米草入侵过程对潮沟系统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潮沟平均宽度与长度减小、互花米草内潮沟的数量与分支增多;(3)潮沟系统的变化与互花米草的平均面积、平均周长等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表明互花米草的入侵是潮沟系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互花米草对江苏潮滩沉积和地貌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江苏潮滩面积大,岸滩冲淤动态变化复杂.人工引种互花米草对江苏海岸潮滩沉积地貌演化有较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潮滩沉积速率、物质分布及潮水沟地貌系统的发育等方面.根据定点站位不同年代的高程数据,分析Pethick-Allen模型在江苏潮滩盐沼的适用性;在现场采集柱状样并在室内进行137Cs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前人研究结果,利用P-A模型分析计算江苏潮滩不同时期的沉积速率,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的引种加快了潮滩沉积速率,它使潮滩沉积地貌演化脱离了原来的渐进函数关系.在选择的典型断面上采集表层底质样,在激光粒度仪上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易使细颗粒沉积物沉积,大米草滩和盐蒿滩表层沉积物主要来自潮水沟输送.根据野外调查并结合遥感分析,互花米草滩内潮水沟宽深比小,密度大,水道稳定,有别于光滩或大米草滩的潮水沟形态.  相似文献   

4.
针对卫星遥感技术在对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监测时受分辨率、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限制存在一定局限性且通过单一的影像数据提取互花米草时精度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无人机点云与影像融合的面向对象互花米草提取方法。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获取了该区域的点云和多光谱影像。先将地面滤波后提取的植被点云与多光谱影像进行特征组合优化,然后对融合影像采用FNEA算法进行多尺度分割后采用基于改进的最近邻算法进行面向对象分类,最终得到的互花米草生产者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达到了82.53%和86.43%,较未融合点云的提取精度分别提高了22.34%和7.66%,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从89.54%提升至92.61%,且融合点云后影像能够有效区分两种生长状态的互花米草,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互花米草的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   

5.
福建罗源湾海滩互花米草盐沼中18种金属元素的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钦佩  谢民  仲崇信 《海洋科学》1989,13(6):23-27
本文对福建罗源湾可湖海滩互花米草盐沼中的18种金属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罗源湾可湖海滩的环境质量基本是好的,并探讨了开发利用互花米草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互花米草对福建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环境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泉州湾淤泥质海岸湿地分布广泛,互花米草分布面积较大.利用小型电磁式流速仪进行流速观测,结果显示,水流由光滩湿地进入互花米草湿地后速度迅速减小,但随着互花米草带宽度地增加,减小程度逐渐变小且不显著.利用PVC管采集短柱状样并现场以一定间隔分样,进行粒度分析、TOC和TN分析及重金属分析结果显示,光滩湿地沉积物颗粒较粗,互花米草湿地边缘沉积物颗粒粗细均有且分选较差,密集互花米草湿地内沉积物粒径较细且分选较好,红树林湿地内沉积物颗粒最细且分选最好;稀疏互花米草湿地作为盐沼发育演化的青年阶段,对C、N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红树林则对C、N的富集能力最弱,人类的排污活动增加了海岸湿地沉积物中的TOC含量;互花米草的存在拦截和吸附了陆源污染物,并使重金属富集在互花米草湿地沉积物中.  相似文献   

7.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本地种,在环太平洋沿岸被认为是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作为本地种,被誉为“生态系统工程师”;作为外来物种,其入侵特性亦引起相关领域的高度关注。为加深对互花米草相关研究的认知,探索未来研究重点方向,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发表于1972—2020年的互花米草英文文献为基础数据,使用VOSviewer软件定量分析互花米草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72—2020年互花米草领域的发文数量与被引频次均不断上升,2004年后呈快速发展态势;研究领域涉及的学科有生态学、环境科学以及海洋与淡水生物等;美洲、亚洲、欧洲与大洋洲等区域发表论文较多,其中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最强,中国其次;互花米草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于其对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生理生态和种间相互作用等,未来的研究趋势则集中于其对蓝碳的贡献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对我国沿海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静态采样箱法,研究了互花米草入侵滩涂和临近未入侵滩涂在二甲基硫(DMS)、氧化亚氮(N2O)气体通量上的差异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显示,互花米草滩DMS和N2O释放量均显著高于临近光滩、盐蒿滩和芦苇滩.该两种气体释放量同植被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效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DMS气体通量还与植被地上生物量有关,但两种气体通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无直接相关性.研究说明互花米草生物入侵不仅改变了生态系统结构,还能通过改变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进而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
互花米草是出于保滩护岸的目的被引入中国的,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滨海湿地重要的植被,对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目前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介绍了互花米草的基本特征和在中国的引种扩散过程;从生物学条件、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角度分析其在中国的扩散原因;探讨互花米草在中国滨海湿地的生态功能,评价其对滨海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总体等方面的影响;综诉当前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相应的对策。提出对互花米草生态功能的评价要因时因地进行,关于其生态效益、控制措施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及邻区的风暴潮沉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河三角洲及邻区具有形成风暴潮灾的环境和条件。风暴潮作用在河口淤积区、蚀退型海岸和相对稳定型海岸会形成不同的地貌现象,其沉积物也会因不同的岸段而有差别。本区风暴潮沉积有别于其它的沉积物。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动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996年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动物定性调查结果,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动物物种多样性;以定量调查结果研究了潮间带动物多样度以及与均度、单纯度的关系。研究表明:该区共鉴出潮间带动物193种,隶属于13个门15个纲40个目94个科;潮间带动物多样度为0~1.70,均度为1~1.00,单纯度为0.22~1.00;多样度与均度呈正相关,与单纯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河河口三角洲风暴潮灾害特点及其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河口三角洲地区是风暴潮灾害的多发地区,研究该地区风暴潮的成因及其特点,是有效预防风暴潮灾害的基础。在对风暴潮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各类风暴潮的特点,并提出预防风暴潮灾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入侵对三沙湾光滩、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影响,分别于2013年10月和2014年9月在三沙湾选择了2条互花米草断面、2条红树林断面和1条光滩进行底栖生物生态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时空差异、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经鉴定,该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共68种,隶属于7门40科,其中短拟沼螺(Assiminea brevicula)为互花米草区优势物种;宁波泥蟹(Ilyoplaxningpoensis)为光滩的优势物种;巴林虫(Barantollasp.)为红树林区优势物种。对各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组成进行双因素无重复方差分析(two-way ANOVA),结果显示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差异极显著(P<0.01),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后,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稍有下降,但是互花米草入侵光滩后,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有所增加;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栖息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利用大型底栖动物的ABC曲线分析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显示光滩群落结构稳定,互花米草入侵...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潮上带和潮间带不同生境微塑料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持久性污染物之一,对海洋生态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危害。河口三角洲作为典型的滨海盐沼湿地,属生态敏感地带,是海洋和陆地两大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选取黄河三角洲潮上带和潮间带盐沼裸斑、翅碱蓬、柽柳、芦苇和潮沟五种典型生境开展土壤微塑料进行采样调查并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潮上带及潮间带土壤中塑料的整体丰度范围在7~147个/kg,相比世界范围内其他滨海地区属于中等水平,其中翅碱蓬区是微塑料平均丰度最高的区域。整体而言,在各材质中,聚乙烯材质微塑料的检出比例最大,达29.53%;而在各形状中,碎片状微塑料占比最大,达38.88%,其次是颗粒状微塑料,占比37.09%,二者比例接近,为研究区微塑料的主要形态。潮汐作用对微塑料的分布有重要影响,微塑料在距离海岸较近的样点丰度较低,而在高潮线附近明显聚集,同时在植被覆盖区微塑料丰度也明显升高。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强度较低,但仍面临着来自原位风化降解、潮汐风力搬运等多种潜在来源的微塑料污染。综上,对河口湿地微塑料污染的治理与防护,对于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表层土壤和植被进行了碳氮同位素调查,发现本区植物的碳氮同位素值域变化幅度较大,生态系统以喜湿的C3植被类型为主,也生长C4植物。植物的碳、氮同位素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表层土壤中碳氮同位素组成存在着弱负相关关系,反映本区表层土壤中有机质有多种来源。土壤Corg/N比值差异很大,大部分地区土壤Corg/N比值大于12,指示土壤有机质来源以黄河流域有机质为主,当地植被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6.
2008年4月和7月于黄河三角洲南部潮间带进行了大面站调查,采用DAPI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计数法测定了沉积物中异养细菌数量,研究其分布特征,探讨满足其生长繁殖需要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潮间带沉积物中异养细菌丰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0~31.9×105 cells/g dw(平均值为11.81×105 cell...  相似文献   

17.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苏北废黄河三角洲近岸冬夏两季的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分析结果,研究了沉积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分布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空间上由岸向海、由北侧至南侧,沉积物粒度呈变粗的趋势;时间上,沉积物粒径冬季粗于夏季。沉积物分选普遍较差,偏态为正偏,峰态尖锐。受季节性风的影响,冬季沉积动力环境比夏季复杂,沉积物粒度参数变化幅度较夏季大,冬季样品粒度参数等值线梯度明显大于夏季。在粒级-标准偏差曲线上,高峰值在52.55~88.39μm,为敏感粒级。研究区在潮流和季风驱动的风浪作用下,沉积环境具有波-流联合作用复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7年黄河三角洲综合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152个钻孔与土力学中的分层总和计算法,对研究区域由沉积物自重压实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沉积物自重压实影响,总沉降量最小157 mm,最大1 398 mm,平均值669 mm,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大的趋势。软土层是自重压实沉降的主要贡献层,其占到沉积物压实沉降总量的65%。与研究区内水准监测数据对比显示,沉降量估算结果是合理可靠的。根据对比结果进一步估算了沉积物压实固结分量对地面沉降总量的贡献比,最小值为2.1%,最大值为15.0%,平均值为4.0%,沉积物自重压实固结对今后区域的地面沉降仍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孤东海域沉积物及水动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黄河三角洲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取样、水文泥沙观测和风浪资料推算,分析沉积物特征和运移趋势,并通过水动力条件(潮流和波浪)探讨沉积物起动和输移特征。结果表明,孤东海域沉积物多为粉砂类物质,由内向外逐渐变细,分选变差,丁坝的修建对周围粒径分布影响明显;沉积物运移趋势受风成余流、岸线轮廓和丁坝工程修建的影响,不同区域表现为不同的输移方向;研究区水动力表现为波浪掀沙、潮流输沙的特征,由于潮流较小,不足以引起泥沙的起动,泥沙起动主要由波浪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