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地缘战略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国土面积辽阔,海、路疆界漫长,周边邻国众多。这种地理特点为中国的安全提供了足够的战略纵深和广阔的地缘战略空间,同时也为中国的安全增加了许多复杂的因素和难度。本文从政治地理学角度,将我国周边漫长的边界分为三条地缘线:即北—西北线地缘、西南线地缘和东南线地缘。通过对三条地缘线安全环境的演化分析,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东—南线地缘将是影响我国安全的热线地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地缘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关系是国际地缘政治、国际关系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俄乌冲突是典型的大国影响下的主权国家地缘战略选择所引发的地缘冲突问题。俄乌冲突涉及到两国的地理区位、历史渊源以及地缘博弈等复杂问题,这正是地理学,尤其是地缘政治学对解析地缘环境变化与地缘冲突的独特视角。本文借鉴“战略三角”理论建立对俄乌冲突的理论分析框架,聚焦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地缘政治渊源和地缘战略的逻辑,系统梳理了俄乌之间的政治关系、文化渊源,探讨了乌克兰的地缘环境与地缘战略选择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从地缘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融合互鉴的视角阐述俄乌冲突的地缘政治生成逻辑,以期为大国博弈与小国安全提供新的理论认知和实践剖析。 相似文献
3.
在系统分析亚太地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变迁以及各国亚太战略变化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面向21 世纪中国实现国家安全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战略。文章分析提出了构建中国跨世纪地缘安全框架的四条建议:(1) 大力推进世界地缘格局的多极化进程,实现全球地缘格局的相对均衡;(2) 推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国际合作,确保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3) 构建合理的国内区域经济格局,这是提高国际地缘安全的国内地缘保证;(4) 纵深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地缘地理学学科构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一体化、全球化及多极化的趋势加强.国际社会对地缘关系与地缘化等问题的关注愈发明显。地缘的思想已经引入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但是从地理学角度对地缘问题作出总体、全面的把握尚属罕见。在国内外对地缘关系问题的研究已具规模的前提下.笔者在近年对地缘学的探讨与研究的基础上,首次从地理学思想出发.提出构建研究地缘相关问题的新学科——地缘地理学。地缘地理学的构建不仅在理论上有其现实意义.而且有其重大实践价值.这一新学科对于地理学及其相关分支学科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地缘地理学做出了初步的界定.并探讨了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领域及学科框架体系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理论建构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首先提出地缘介质概念,论证了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及其传导权力的效率差异,并阐明不同地缘介质的地缘功能,然后以乌克兰为案例,揭示地缘行为体挖掘并利用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进行权力施动的空间实践及其产生的地缘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地处地缘战略交汇区的乌克兰,其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显著,这为地缘行为体在乌克兰进行权力施动提供了空间中介。2)乌克兰地理环境中各介质要素的地缘功能及其对地缘行为体权力传导的效率差异明显。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具有地缘安全功能,自然资源的地缘经济功能强大,政党和民族的地缘政治功能较强,语言和宗教的地缘文化功能较为凸显。自然资源、政党、民族、宗教的介质属性较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介质属性在逐渐减弱。3)不同地缘行为体(利益集团)争相利用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进行权力的空间施动,使其在乌克兰的地缘位势此消彼长,致使乌克兰地缘环境激烈震荡。从地缘介质的视角探索权力施动的空间实践及其效应,对提升中国在周边的地缘影响力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南半岛是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之一,是东南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的缅甸、老挝、越南与中国有接壤。在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中南半岛作为我国“三环外交”中第一环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中国与中南半岛具有区域合作、国家安全等诸方面的地缘战略考虑。 相似文献
7.
中国崛起的国际地缘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围堵与反围堵是世界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常态。本文立足于结构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原理,运用地理学的空间相互作用和区位选择等理论,探讨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权力一利益半径外延的必然性、与本文为竞争利益空间而发生的全球性战略互动,以及由此诱发的周边地缘风险。作者指出,由于区域的非均质性,中国向外实现战略突破时只能依循非均衡路径,即集中优势资源在空间阻滞效应较弱、"投资"回报较高的局部地区率先实现突破,并以此为"极轴"向其他地区辐射战略影响。在全球层面上,由于综合国力的结构性缺陷,目前中国宜把战略资源优先投放到"低政治"领域,运用渗透性较强的经济手段,争取尽快在非洲、拉美与西欧等地获取必要的战略立足点;而在区域层面上,中国应追求在"高政治"领域有所建树,选择与中国在地理上接近、文化亲缘性较强、战略互信度较高的国家进行对外拓展,如:巴基斯坦、缅甸、蒙古、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地缘战略。 相似文献
8.
9.
冷战结束以来,北约在安全思想上经历了从原有通过强化军事机器到通过加强协调、消除危机、增进社会稳定等非暴力手段为重点来实现国防安全的转变。从地域空间上讲,通过建立受北约控制的、具有一定空间层次结构的欧亚大西洋安全区等方式完成北约“东扩”乃至全球化。为了消除北约“东扩”给我国地缘政治环境带来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快祖国统一步伐、极大地增强综合国力,在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建立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建立有利于我国国防安全的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中亚国家地缘位置与中国地缘战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亚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缘位置而受到美、俄、中及欧盟等大国的高度重视。中亚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也是中国周边合作的重点地区,更是中国提升安全与能源保障的重要地缘战略依托。基于人文—经济地理学视角,从中亚国家的特点、中亚国家的地缘位置、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地缘关系,以及地缘合作战略等方面,对中亚国家的地缘位置及其与中国的地缘战略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主要结论为:① 中亚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特点的一致性,区域内部发展的差异性,对外部经济的高度依赖性,大国角逐的长期性,以及对中国地缘利益的重要性,是地理学关注和研究中亚地缘问题的主要切入点;② 在全球尺度上,运用柯恩的当代世界地缘政治区划模型,分析中亚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欧亚大陆辖区”、以美国为代表的“海洋辖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辖区”的地缘关系;在区域尺度上,建立一个“同心圆和扇形分布”相结合的模型,分析中亚与相邻国家或地区的地缘关系;③ 中国在中亚地区有着良好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中亚国家对中国也有巨大的地缘需求,这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相互合作的基础;④ 中国未来应逐步成为中亚地缘政治与文化的“参与者”、地缘经济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1.
地缘政治具有多重涵义,本文概括为地缘政治学理论、地缘政治要素和地缘政治活动三个方面。地缘政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和"空权论"等若干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理论。在国家安全战略制定过程中,地缘政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地缘政治理论塑造国家安全战略制定者的思维,地缘政治现实是国家制定对外安全战略的重要依据,地缘政治活动构成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12.
朝鲜半岛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演变及俄罗斯政策走向评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俄罗斯历来重视朝鲜半岛的战略地位,半岛的稳定对其地缘政治经济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俄罗斯不断调整的朝鲜半岛政策,对其形成背景、影响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协调的"双转移"战略背景下广东欠发达山区劳动力转移分析——以梅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协同系数分析方法,以梅州市为例,从产业协调发展角度,分析"双转移"战略背景下欠发达山区劳动力转移特征.分析认为:欠发达山区实施"双转移"战略必须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劳动力转移同步,并加速劳动力转移,"异地迁移、本地转移、异地回流"是产业转移背景下的欠发达山区劳动力转移新模式.提高劳动力转移能力、增强劳... 相似文献
14.
生态脆弱地区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及其对策——以新疆四地州旅游战略规划为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等四地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为例,研究生态脆弱地区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着重分析旅游开发会带来的不良的环境影响,从规划、建设、管理等层面提出一系列的解决对策,以期能为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缘影响力模型的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以钓鱼岛问题背景下的中美博弈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事关国家安全,影响世界格局。通过对地理要素的综合考量构建了地缘影响力模型,并基于博弈论建立了钓鱼岛问题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树,对中美博弈过程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钓鱼岛问题4种博弈走势提出了战略应对参考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中国大陆主导时,各国保持合作将共赢,一旦动武,若美俄地缘战略决策指数不高,形势对中国大陆不利。②当美国地缘战略决策指数较小,俄罗斯较大时,是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战略良机。③中国台湾是中国解决钓鱼岛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要灵活把握与处理。④ 在4种战略博弈形势下,均存在中美战略博弈的纳什均衡,但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有一定概率铤而走险,要保持警惕并做好战略应对。⑤ 博弈分析结果较为客观的反映了钓鱼岛问题的多种战略走向,并与当前相关大国关于钓鱼岛问题的战略基本吻合,印证了地缘影响力模型对地理要素量化的可行性以及大国地缘政治博弈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省怒江州的致贫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认为怒江州贫困的重要因素包括:山高坡陡,耕地量少质差;80%人口居于海拔大于1 400 m山地,长期处于种粮为主的原始农业状态;宜耕地少,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加剧,轮歇种植和陡坡垦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深;交通不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滞后.为此,怒江州要摆脱贫困,必须科学制定脱贫战略,修建山地干线公路,改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山地停止种粮,全面退耕还林还牧;调整产业结构,重建生态环境;建设山区新农村,拓展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7.
18.
湖南省虚拟水战略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象数据对湖南主要农产品的单位虚拟水含量进行计算,根据2003年湖南农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数据,采用动态平衡的方法分析湖南2003年主要农畜产品虚拟水生产和消费的态势.结果表明,湖南为典型的虚拟水输出型省份,为全国的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湖南今后一段时间内要坚持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确保主打水密集型农产品的优势地位以及倡导生态型消费模式,降低人均虚拟水消耗水平.确保其在全国的虚拟水输出大省地位,以便在全球虚拟水战背景下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区畜牧业产业布局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破我国目前畜牧业产业布局的"区域优势布局"理论和实践,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指导思想,以区域协调发展和提高农区畜牧业综合实力为主要原则,根据弗里德曼的"核心一边缘"理论和我国各农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差异性,结合现代畜牧业区域布局的特点,提出按"中心区、发展区和辐射区"发展农区畜牧业产业区域布局战略,并讨论了主要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六安市生态安全关键地段的识别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生态安全关键地段的识别与分析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应用生态因子评分方法和GIS技术对区域生态系统进行敏感性区划,并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得出六安市3个生态安全关键地段:大别山北坡水源涵养地、沿淮行蓄洪湖泊湿地和江淮分水岭易旱区。对这3个关键地段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从生态安全建设的角度提出对策:建立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尽快建立区域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加大科技投入,实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各产业生态安全下的生产经营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