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绝大多数金矿床的形成或多或少都与热液活动有关。成矿过程中伴随流体的运移和演化,流体与围岩会不断发生水-岩反应并导致金物质在适合的构造空间堆积成矿,同时在流体途经区留下蚀变产物。这一过程中形成的蚀变矿物特征和矿物组合能够指示成矿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是找矿的重要信息。这一能够标识成矿过程的矿物学特征统称为矿物标型特征。基于与金矿矿化关系密切的常见矿物蚀变现象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并以矿物标型特征参数(如载金矿物黄铁矿热电性特征、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和蚀变岩磁化率特征等)为基础,通过蚀变矿物分带和矿物学填图,可以建立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进而指导找矿勘查。本文通过对多个矿床实例的总结分析,认为以矿物标型特征为主要参数的矿物学填图是有效缩小找矿靶区或进行深部预测的找矿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4.
张荞金矿是新近发现的金矿床。金矿形成经历了加里东期伸展滑覆及印支期的逆冲推覆阶段,就位于构造蚀变剪切带中药减质变玄武岩内。矿体走向NW,长15-40m,最长达395m,厚5m左右。矿石具典型的糜棱结构,浸染状、脉状、块状构造;金矿物呈细粒或微粒包体赋存于黄铁矿中,并以成矿中期的黄铁矿含Au最高(可达3-4×10-3)。含铬绢云母化、硅化、钾化、黄铁矿化为其主要依变,蚀变且具水平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   

5.
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围岩蚀变及元素分带综合找矿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为例,讨论该矿床的围岩蚀变类型及蚀变分带特征、指示元素垂向分带序列,建立了石板沟金矿的综合找矿模型,对深部的含矿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摘要:胶东绿岩型金矿分布在绿岩带中,容矿围岩为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等。控矿构造为NWW向脆韧性断裂带,带内岩石含金平均高达588×10-9,矿体轴向组分分带自上而下为:AsZnSbPb—BiAuAgCu—SnCoNiMo序列;由矿体到围岩水平组分分带表现为对称分布:CuAs—Bi—AuAgPbZn—Bi—AsCu。并利用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对胶东绿岩型金矿找矿做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8.
大瑶山地区金矿围岩退色蚀变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启连 《广西地质》2002,15(3):33-36
大瑶山地区是广西著名的金成矿带之一。金矿化常伴随围岩退色蚀变,两者具有共同的成因机制,在空间上关系密切,退色蚀变是金矿化最后阶段的产物,其规模可能与矿化强度有关,并具有独特的宏观外貌,对找矿有指导意义,正确认识退色蚀变的成因机制,有助于提高金矿的找矿效率。  相似文献   

9.
10.
11.
青海五龙沟金矿田两期蚀变作用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五龙沟金矿田是东昆仑造山带中段最重要的金矿集中区,区内金矿床主要受岩金沟、萤石沟-红旗沟、三道梁-苦水泉3条含金构造带控制。研究表明,矿田内存在两期蚀变矿化作用,早期是受线性断裂构造带控制的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作用,晚期是受多方向裂隙控制并与富含浸染状黄铁矿杂岩体有关的多金属矿化蚀变作用。晚期与含浸染状黄铁矿高侵位杂岩体有关的蚀变和多金属矿化吞食破坏了稍早形成的金矿床(体)。金矿找矿方向是沿线性断裂构造带,而且没有多方向裂隙穿插,特别是没有富含黄铁矿未变形花岗岩出露的部位,才有可能具有金矿化。  相似文献   

12.
元岭金矿蚀变破碎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元岭金矿三条蚀为破碎带一般地质特征,微量元素特征的对比研究,并借鉴邻近矿区蚀变破碎带的矿化特征,本文阐明了元岭蚀变破碎带矿化的有利构造部位,总结了蚀变破碎带特征与矿化强度之间的关系,指出蚀变破碎带的矿化蚀为元素为中低温组合,矿化蚀变愈强则参与元素的种类愈多,数量愈大,围岩性质对矿化蚀变有一定的影响,围岩中的易迁移亲铜元素的亲硫铁族元素对矿化有利,据此,为进一步成矿预测,评价蚀变破碎含矿性提供  相似文献   

13.
青海五龙沟金矿区蚀变矿物光谱特征与找矿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近红外光谱仪对五龙沟金矿区主要蚀变矿物进行了光谱测试,获得该矿区主要蚀变矿物的光谱数据;同时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详细的镜下鉴定,并将镜下鉴定结果与野外实测光谱曲线进行对比分析,检查其对五龙沟金矿体矿化蚀变快速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蚀变分带与矿体吻合较好,对矿化分带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也为该区的金矿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皖东地区毛山金矿蚀变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山金矿属于中小规模金矿山。通过对矿体两侧的黄铁绢英岩进行热分析与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以及对绢云母的热分析及其化学成分研究,认为水热蚀变、硅化及矿化程度均较高,成矿热液可能来自矿区南部和深部,该地区是寻找隐伏矿体的靶区。黄铁绢英岩中出现微细石膏,反映在成矿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氧化阶段,是出现富矿的显示。进而提出乳白色石英脉中出现石膏晶体是寻找金矿化的新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蚀变岩型金矿物化探找矿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尽快找到更多蚀变岩型金矿,本文从胶东、河南及广东的典型矿例的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出发,结合所使用过且取得了明显效果的物化探方法,初步提出了找蚀变岩型金矿的物化探方法的配合及其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
于春  杨仲可 《江苏地质》2020,44(3):271-277
浙江永嘉下龙矿区属火山岩型金属矿床。分析下龙矿区银金地质特征和蚀变分带,发现矿区蚀变垂直分带有一定的规律性,自上而下分为绿泥石蚀变带、石英-绢云母-黄铁矿蚀变带、黄铁矿-绿泥石-碳酸盐蚀变带3个带,其中石英-绢云母-黄铁矿蚀变带蚀变在空间分布上与金银矿体分布一致,成因上与成矿密切相关,是该区良好的直接找矿标志。成矿作用与金银丰度较高的西山头组控矿层位、构造、潜火山岩侵入密切相关,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火山热液蚀变型矿床。研究其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可为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围岩蚀变是由于含矿热液与围岩化学成分不同及物化条件的不平衡而引起的热液对围岩的交代作用。围岩蚀变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含矿热液中物质组份的带入与带出、热液性质的变化规律以及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和沉淀富集的规律。通过对乌拉山矿区金矿围岩蚀变特征的研究,对于帮助我们确定找矿标志、指导野外普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亨亮 《福建地质》2008,27(2):137-141
蚀变围岩是在热液作用影响下,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岩石。这种蚀变常见于热液矿床的周围,因此,研究蚀变围岩对于热液矿床成因、成矿过程元素迁移和富集规律、指导找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红豆山铜矿床是南澜沧江带新发现的矿床之一。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和系统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发现该矿床蚀变类型主要以钾长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为主,其次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且在空间上呈现一定规律,各蚀变带具有明显的叠加现象。依据区内岩石蚀变矿物组合等特点,自断裂带→上盘围岩,共出现4个典型蚀变带,依次为碎裂岩化带→长英岩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带→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带→弱长英岩化安山岩带。矿(化)体主要分布在长英岩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带和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带。由斑岩脉中心至边缘发育钾化带→硅化带→青磐岩化带→绢云母化带,斑岩旁侧围岩中发育放射状石英—方解石—黄铜矿脉。  相似文献   

20.
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床后生蚀变矿物分带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主要产在侏罗系直罗组地层中。直罗组地层可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又分为上、下两个亚段 ,其中下亚段主要为容矿的灰色砂岩 ;上亚段主要为灰绿色砂岩、泥岩 ;上段为杂色的中细砂岩、泥岩。笔者通过对直罗组砂岩的镜下观察研究 ,在垂向上确立了岩石的后生蚀变分带 :直罗组下段下亚段为灰色 灰白色砂岩 (含矿段 )的绿化 (Ⅰ ) (主要为长石的绿帘石化 ) 碳酸盐化带 ;上亚段为灰绿色砂岩的绿化 (Ⅱ ) (主要为黑云母绿泥石化 ,也有长石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 ) 粘土化 碳酸盐化带 ;直罗组上段杂色细砂岩的褐铁矿化 粘土化 碳酸盐化带。主要的后生蚀变作用发生在灰绿色的砂岩中。砂岩呈现灰绿色的原因主要在于含较多绿色黑云母 ,而非绿泥石 ,其本质原因在于矿物中Fe2 含量较高。砂岩层中的后生蚀变现象与铀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