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76年5月29日云南省西部山区龙陵县发生了两次7级以上强烈地震,其震中烈度为九度和九度强。由于震前作了预报,并采取了相应预防措施,使死亡人数不到震区总人口的千分之零点五。本文介绍了这次地震及灾害概况、地震预报所经历的过程、震前采取的各项防震措施、震后的救灾应急对策。本文在上述概述中和最后几点启示中均着重指出,在山区发生强烈地震容易造成崩塌、滑坡、甚至泥石流等严重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2.
3.
地震社会治安保卫对策是对因地震而引起的社会治安问题所采取的有效的防范措施和社会治安管理办法。本文在“引言”中论述了研究地震社会治安保卫对策的目的和制定对策的原则。在“地震前后社会治安情况及原因”一节中,概述了地震预报意见发布后和发生地震前后出现的社会治安问题及原因。在“地震社会治安特点”一节中,以我国几次强震前后出现的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为基础,归纳出地震社会治安的四个特点。在“抗震救灾社会治安对策”一节中,根据地震前后可能出现的各类社会治安问题,按地震预报的不同阶段,分别提出了震前、临震前、以及震后应急和震后较长时期的社会治安对策。各阶段对策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唐山开滦煤矿抗震救灾的经验和教训为基础,初步探讨了矿山地震灾害的特点、矿山地震灾害与天然地震的关系,同时提出了矿山地震灾害的震前预防、震后救灾和震后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5.
群测群防是预测预防震害的重要工作对策,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地震群测群防的本来含义是群众性地震预测预防工作,它仅是地区性地震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后来逐渐成为整个地区性地震工作的代名词。本文在介绍群测群防工作发展概况中包括其沿革和现状,以及这支队伍包含的几方面力量;在介绍它对地震对策的作用中,阐述了在地震预测预报对策中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影响、临震前措施和发震后措施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各级人民政府在地震对策中的职能;尔后阐述了它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提高预测预防的科技水平,配合专业队伍做好地震工作,减轻震害损失,保障社会经济效益;最后指出它的任务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合理布局地震观测网点,协助搞好防震抗震和工程地震,开展地震社会学研究工作,宣传地震和防震抗震知识。 相似文献
6.
地震生活对策系指地震事件发生之前和之后涉及到的日常生活、经济生活、民政等工作,以及所采取的一系列物资保障、措施和办法。其主要内容涉及食、喝、衣、用、住、行等方面的生活物资及其保障;孤、老、幼、残的社会救济和鳏、寡新组家庭安置等问题;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系的生命线工程(饮用水管线、交通运输网络工程等);以及震后商品物资的调拨储运供销及其相互间运筹安排和货币流通出现反常现象及商品动态等。本文包括四个部分:生活物资保障在地震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生活物资保障要适应地震特点的要求;及时地实施地震生活对策(这是本文的主要部分,又分为震前生活对策、震后紧急生活对策和震后生活对策);以及加强地震生活物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地震谣言和地震误传事件的某些特点及其对策作了概括分析研究和探讨。文章从含义、产生原因与背景、传播途径和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地震谣言和地震误传各自的特点及其异同;并对它们的相应对策作了阐述,包括:既要有科学根据,又要注意政策性,及时进行公开辟谣;调动地方各级地震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地震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切实执行抗震加固计划;本着“内紧外松”的精神严守地震趋势会商的机密;特别应根据有关规定严禁泄露或擅自发布未经批准发布的地震预测预报意见;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和地震预报的准确率;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地震社会学有关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本文另附地震谣言和地震误传事件的典型调查报告摘要六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引言中,主要从过去震害经验说明抗震对策对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意义。尔后分别论证了应根据建筑物地震破坏机理,采取相应工程抗震对策;较详细地讨论了采用定数法和概率法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定地震危险性的可信度,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设防标准规范;讨论了抗震对策,并提出若干具体方法和措施;指出城市和乡镇抗震对策对建设抗震城市和发展乡镇经济的重要作用,并分别提出制订城市和乡镇的抗震对策的意见;讨论了桥梁和大坝等重大工程的工程抗震对策及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在结语中指出了抗震对策和科研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中国地震对策组织体制的特点和作用。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十分重视地震对策工作。我国地震对策包括地震预报对策、抗御地震对策和震害救灾对策。因此,中国地震对策组织体制也由相应的三部分组成。中国地震对策按组织体制划分为政府对策和非政府对策,前者是国务院和地方两级政府的对策;后者是政府以外的与对策有关的各部门的对策。国务院的对策为国家级对策,以战略性对策为主;其他为部门对策,以战术性对策为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抗震救灾经验为基础,参考国外有关文献,较系统地提出了震区的卫生对策。本文在简叙了实施正确的地震卫生对策的重要意义及其基本原则后,分五个部分作了概述:一、地震伤亡和疾病的特点,包括宏观特征,伤情简析和继发性疾病灾害;二、抗震救灾卫生保障工作,包括任务、组织和实施,强调了统一领导下的划区负责、分级救治,依靠群众,军民联合,各工种的协同作战,本节附图2幅;三、地震伤分级救治的技术原则,指出了地震伤救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医学基本原则和各级救治机构的任务范围;四、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突出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五、抗震救灾药材供应管理,叙述了药材的储备、供应、管理的原则、体制和方法,并提出制订各种药材装备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1.
地震次生灾害一般指地震强烈震动后,以震动的直接或间接破坏后果为导因而引起的一系列其他灾害。在地震灾害中,次生灾害是极其普遍的、严重的。目前,地震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毒气、细菌和放射性污染,“盲目避震”造成的摔、挤、踩等伤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水灾,海啸等。随着城市生产力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出现,如高层建筑的“玻璃雨”灾害,信息储存系统的“记忆毁灭”灾害等。本文在总结我国一些地震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参考国外一些地震资料,按城市地震次生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地震水灾和地震海啸灾害四个部分,概括分析了各种次生灾害的成因及特点,阐述了震前预防、震时紧急处理、震后救治的各项对策。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的3次地震谣言、误传和恐震心理事件的介绍及分析,阐明了其发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并提出了加强今后工作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二、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九五”调整建设规划──建设中国第三代地震地下流体综合监测网的设想70年代末到80年代后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第二代水位水化观测网已相继建成,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地温观测网在我国某些地震重点监测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