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华北地区的共轭地震构造带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采用小地震活动图象和4.0级(Ms)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资料的构造分析方法,得到一幅华北地区震源构造在地面的投影分布图,它显示4条NNE-NE向和1条NWW-NW向地震构造带交切成的共轭剪切构造格架。每条地震构造带又由一系列共轭剪切构造组成。由发生在带内的5个大震序列共轭破裂特征发现,共轭地震构造的孕震与控震作用是地震构造带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帕米尔北缘弧形推覆构造带东段由强烈活动的艾卡尔特弧形活动褶皱-逆断裂带与卡兹克阿尔特弧形活动褶皱-逆断裂带南、北两条巨型边缘弧形构造带及其间的推覆构造构成。每个弧形带分别由多个不同级别的、相对独立的次级弧形构造组成。每个弧形构造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的逆冲推覆席体,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但同时又具有自相似性特征。独立地震破裂区或形变带与独立活动的弧形推覆构造可能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据地层及其时代,岩相古地理,基性-眼基性岩及蛇绿岩套,花岗岩类,古生物地理区系,古地磁,地球物理,遥感影像及韧性变形变质带等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康古尔塔格-黄山深断裂带为晚古生代双向俯冲对接碰撞带。其南为塔里木板块,早古生代为库都克奇克-沙泉子俯冲带;泥盆纪北移至康古尔塔格-黄山一带,经泥盆-石炭纪拉张,双向俯冲、对接碰撞,二叠纪固结-裂解演化,两者间为觉罗塔格岛弧增生带,其北为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南缘大南湖岛弧带,有基性-超基性岩、火山岩和中酸性斑(玢)岩及铜镍、金和铜钼矿分布,中酸性斑(玢)岩及铜钼矿呈对称分布,进而建立区域构造-造浆-成矿模式,进行战略性和战术性成矿预测,千万吨资源量的赤湖-土屋斑岩型Cu,Mo(Ag)矿的发现,验证了这种模式和预测的正确性,对地质构造研究及找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伊通地堑上地幔剪切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研究糜棱岩型幔源包体的变形显微构造、位错亚构造及组构特征,确定它是上地幔剪切带的代表物质。该带形成温度为729~828℃、压力为1.10~1.38GPa、差异应力为97~150MPa、应变速率为IO ̄(-14)~1O ̄(-12)s ̄(-1)、等效粘滞度为10~1000EPa·s和深度为37~45km。这是一种与地幔底辟作用有关的规模较小的缓倾斜剪切带,也是应变集中带,能导致上地幔地震波速各向异性,并与地震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华北东南部介休-新乡-溧阳北西向新生地震构造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杰  王若柏 《地震地质》1997,19(2):30-134
根据华北地区东南部的地震活动、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等资料,对介休-新乡-溧阳北西向地震带的地震地质条件作了分析。此地震带具有统一的现代区域构造应力背景,是华北东南部的一条现代地壳剪切破裂带;沿此带发育由一系列晚第三纪以来继承性活动的和新产生的北西向断裂组成的活动断裂带,它斜穿不同的构造单元是一条新生地震构造带  相似文献   

6.
布托别山金矿带为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田的西矿带,其构造作用主要经历三期:早期,区域右旋剪切形成一类规模较大的同斜、紧闭、倾竖型褶皱;中期,左旋剪切形成一套由“B”型转换成“A·B”过渡系列柔性褶皱;晚期,在左旋剪切条件下,产生滑壁理群和微观变形,并叠加于前两期构造之上,构成一条特别醒目的NNW向脆-韧性剪切带,金矿化体严格受这一剪切带控制。  相似文献   

7.
俯冲带的负浮力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Murnaghan-Birch状态方程,计算了密度P、热膨胀系数av、定压比热cp等物性参数在上地幔温压条件下的分布,给出了热传导系数k在上地幔温压条件下的分布.采用准动力学计算方案,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板块不同俯冲速度、角度、不同厚度及不同俯冲深度情况下俯冲带的温度分布和密度分布.计算了不同俯冲模型下俯冲带的负浮力及其对岩石层板块形成的等效应力,发现负浮力在俯冲过程中是变化的,俯冲速度和板块厚度对其有明显的影响,在稳定俯冲状态,负浮力约为(1.5-2.3)×1013Nm-1,等效张应力约为0.25-0.29Gpa.  相似文献   

8.
浙东南碰撞造山带的岩石磁组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东南碰撞造山带龙泉等地的岩石磁组构测试,显示了普遍具优势取向的最小磁化率主轴方向,由此所揭示的NW-SE方向的主压应力与侏罗纪以后该地区的推覆构造所揭示的主压应力方向一致.结合已发表的邻近地区的古地磁、同位素年龄等资料,认为该地区应属中生代碰撞造山带,龙泉群的变质年龄也与此相当.  相似文献   

9.
西太平洋俯冲带的研究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42,自引:13,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西太平洋俯冲带的分布及特征、西太平洋Wadati-Benioff带的形态及俯冲带上的应力状态及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结了地震层析成像结果;计算了俯冲板块在地幔中引起的P波速度异常,提出了俯冲板块与660km间断面相互作用的4种可能;研究了俯冲板块物理性质的变化、俯冲板块产生的负浮力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需要开展俯冲带对东亚大陆构造运动和演化的影响、俯冲带相互关系及演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陈杰  胡军 《地震地质》1997,19(4):301-312
帕米尔北缘弧形推覆构造带东段由强烈活动的艾卡尔特弧形活动褶皱-逆断裂带与卡兹克阿尔特征弧形活动褶皱-逆断裂带南,北两条巨型边缘形构造带及其间的推覆构造构成,每个弧形带分别由多个不同级别的,相对独立的次级弧形构造组成,每个弧形构造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的逆冲推断席体,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但同时又具有相似性特征,独立地震破裂区或形变带与独立活动的弧形推覆构造可能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第五缝合带的发现与论证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开展了对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的多学科综合性科学考察.本文根据这次考察的大量资料,论证了青藏高原第五缝合带的存在.考察资料表明,在西昆仑山存在一个被称作原特提斯的海洋,这个洋是在劳亚大陆南部基底上破裂、扩张并形成于震旦纪至奥陶纪时期(大约800-450Ma).原特提斯海洋闭合于加里东造山运动,并形成现在所见的库地-苏巴什缝合带的残迹,即青藏高原第五缝合带,从而完善了青藏高原的地质历史和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2.
用宽频带辐射能量检验地震能量标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宽频带辐射能量的能量-频度关系,并试图以此对地震能量标度性假说进行重新检验.结果表明,宽频带辐射能量与其他震级标度之间似乎并不存在一个理想的能量-震级关系,然而至少对所研究的日本和阿拉斯加地区而言,直接针对宽频带辐射能量的频度统计可以得到更好的标度性.  相似文献   

13.
日本俯冲带与IBM俯冲带位于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三者的交汇地带,是典型的"俯冲工厂"地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利用震源分布资料与卫星重力数据对日本俯冲带与IBM俯冲带进行了研究.通过空间重力异常反映了俯冲带地区的区域构造形态,在此基础上基于艾利模式计算了均衡异常以反映地壳均衡特征.利用震源分布资料,分别从垂直俯冲带走向与沿俯冲带走向划定了横截剖面(cross-sections)进行了地震提取,讨论了俯冲带地区的Wadati-Benioff带形态特征,并借助于俯冲带地震等深线图直观描述了俯冲带的俯冲形态.在日本俯冲带与伊豆—小笠原俯冲带各选取了一条典型剖面进行了重力2.5D反演,研究了俯冲带地区的壳幔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九州—帕劳海脊与IBM岛弧在均衡异常上存在差异,前者已逐渐趋向于地壳均衡.IBM的Wadati-Benioff带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反映出伊豆—小笠原俯冲板片停留在了660km转换带中,而马里亚纳俯冲板片很可能垂直穿过了这一转换带,造成这种南北差异的原因与板块相对运动、岩石圈黏性和年龄差异以及俯冲板片的重力效应等因素有关.在IBM的中部和南部存在板片撕裂现象.日本俯冲带的俯冲洋壳密度随俯冲深度变化较小,洋幔存在一定程度的蛇纹岩化,地幔楔蛇纹岩化作用不典型,海沟处有一范围较小的含水畸变带;伊豆—小笠原俯冲带俯冲洋壳密度随深度增大而明显增大,洋幔蛇纹岩化程度较日本俯冲带低,地幔楔蛇纹岩化作用强烈,板块交汇处存在明显的蛇纹岩底辟.日本俯冲带与IBM俯冲带一线自北向南板片俯冲变陡,两侧板块耦合度降低,与俯冲带两侧的板块运动速率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
康来迅 《地震》1994,(2):45-53
本文根据我省有史以来的地震记录资料讨论了我省强震(Ms≥5)活动的时,空,强分布特征及会宁-武都强震密集带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西天山地区为例,讨论了岩石磁组构造混杂岩带和韧性剪切中的作用和功能。指出岩石磁组构的某些参数能反映混杂岩带的变形类型,磁化率椭球体三个轴的方位在混杂岩基质中分布有规律,而在岩块中没有规律。在韧性剪切带中,磁组构的各向异性度P值绝大部分大于1.1,并有变化。磁面理的产化变化可用来求出韧性剪切带的位移量和变形路径。磁组构的L-F参数图可确定韧性剪切带的类型,最小主磁化率的方位可用来确定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南沿海中,新生代火山旋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东南沿海中、新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带,是环太平洋构造-岩浆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分布总面积约30万km^2,火山活动时间从早三叠世到第四纪。该岩带基底由扬子板块、华夏板块和海南板块等三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组成。该区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可根据其地区差异,构造环境、岩浆源区性质与基底构造背景不同等因素,以主要区域深大断裂为界,划分为浙东-闽东、浙西-赣东北、闽西-赣中、粤东、粤西-桂东南、雷琼  相似文献   

17.
陈社发  邓起东 《地震地质》1994,16(4):404-412
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和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变形特征及发展过程,论证了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是由于其北西侧松潘-甘孜褶皱带中的北东~南西向收缩派生的南东向挤压而逐渐发育起来的。推覆作用是晚三叠世晚期以来自北西往南东逐渐扩展的,属前展式(背驮式)。  相似文献   

18.
王筱荣  王琼 《华南地震》2002,22(3):39-43
分析了昆仑构造带的强震活动后认为,昆仑地震带强震活动在时空分布上具有轮回性、等间距性及由西向东的迁移特点;昆仑地震带强震震级西弱东强,而强震发震频次西高东低;西昆仑构造带帕米尔结点的强震活动对大陆地震活跃幕有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生地震破裂带的识别类型划分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向宏发  张晚霞 《中国地震》1999,15(3):257-267
地质研究表明:地表地质,地貌,深部地球物理场和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等可作为鉴别新生地震破裂带的主要地震地质标志。地质和实验的研究还揭示,新生地震破裂带按其形成和破裂过程可分为预破裂-孤立型,准破裂-断续型和大破裂-贯通型3类。  相似文献   

20.
皇甫岗  王晋南 《地震研究》1993,16(4):384-390
本文对非粘土断层泥带宽度与断层错距在断层(带)发育中期线性相关的实验结果为依据,对滇西北地区断层破碎带宽度(W)与断层错距(D)的关系作了统计分析,目的在于建立一种从断层破碎带几何特征反演断层背景位移的新方法。通过对该区中等发育程度的33条断层48组样本的统计,得到相关性较好的D=18.5W的经验关系式,同时还就这一关系式的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应用D-W关系,确定了直线型的剑川断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