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圆尾斗鱼的繁殖、生长和对蚊幼虫的摄食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伟  易伯鲁 《海洋与湖沼》1991,22(2):181-186
圆尾斗鱼Macropodus chinensis(Bloch)是鲈形目攀鲈科中的一种小型淡水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湖沼、沟渠等静止水体中。它可大量摄食蚊幼虫,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蚊幼虫的孳生,防治以蚊为中间寄主的传染疾病的目的。由于这种鱼可行气呼吸,在环境接近干涸情况下,也能生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掌握圆尾斗的生物学特性,并说明它在消灭以蚊为传播媒介的疾病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Mian状黄姑鱼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实验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万树  吴鼎勋 《台湾海峡》1999,18(3):320-324
本实验研究了温度、盐度、PH对Mian状黄姑鱼胚胎发育和前期仔鱼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Mian状黄姑鱼受精卵孵化的温度范围为15 ̄30℃,最适孵化温度为25 ̄30℃;孵化盐度范围来15 ̄45,最适孵化盐度范围为15 ̄25;PH值在5.00 ̄8.99范围内,受精卵孵化率没有显著的差异。Mian状黄姑鱼前期仔鱼存活的适合温度为15 ̄30℃,最适温度为25℃;适合工为15 ̄35;适合PH值为5.99 ̄1  相似文献   

3.
鮸状黄姑鱼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实验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了温度、盐度、 pH对鮸状黄姑鱼胚胎发育和前期仔鱼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鮸状黄姑鱼受精卵孵化的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孵化温度为25~30℃;孵化盐度范围为15~45,最适孵化公度范围为15~25;pH值在5.00~8.99范围内,受精卵孵化率没有显著的差异。鮸状黄姑鱼前期仔鱼存活的适合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适合盐度为15~35;适合pH值为5.99~10.01。  相似文献   

4.
卵胎生硬骨鱼褐菖You胚胎及仔鱼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海峡》2002,21(1):45-52
  相似文献   

5.
盐度对花尾胡椒鲷胚胎和仔鱼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将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的水体中进行孵化。结果表明,当盐度≤26.47时,花尾胡椒鲷受精卵沉于水底;当盐度≥30.12时,花尾胡椒鲷受精卵浮于水面。以孵化率和畸形率为指标,花尾胡相应 鲷胚胎发育的适宜盐度范围为11.20~45.17,最适盐度范围为26.47~37.95。初孵仔鱼在盐度≤20.99的水中沉入水底,盐度≥26.47则上浮。本文还报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分布广泛的小型珊瑚礁鱼——双棘刺尻鱼(Centropyge bispinosa)的胚胎发育和仔鱼早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双棘刺尻鱼在关灯(日落)后10~20 min产出配子,其受精卵呈透明圆球状,卵直径为638.5±5.7 μm, 卵内存在单一油滴,直径为179.9±10.3 μm,油滴内部占据空间最多的是卵黄。在24.5 ℃的水温下受精后16 h 30 min孵化。初孵仔鱼体长为1 161.3±55.2 μm,大量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无口和消化道,眼睛无色素沉淀,不具备主动游泳的能力。孵化后第1天其体长快速发育至2 241.7±54.2 μm,卵黄大部分被吸收,躯干上出现较大的色素细胞。孵化后第2天仔鱼体长发育速度减缓,增长至2 476.4±12.7 μm,但是同时重要器官如消化道、肛门发育完成,卵黄几乎全部被吸收。孵化后第3天,体长几乎没有增长,但是眼睛完成色素沉淀开始发挥功能,口部也发育完成,开始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有能力对猎物和捕食者做出反应。本研究为国内首次报道双棘刺尻鱼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为未来进一步开展该鱼的人工繁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星斑裸颊鲷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发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星斑裸颊鲷(Lethrinus nebulosusForska.l)的胚胎发育过程做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并跟踪了孵化仔鱼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星斑裸颊鲷受精卵为浮性卵,卵径0.761 mm±0.019 mm,在水温27℃±1℃,盐度30~32的条件下,受精后约16.5 h孵化;在水温25℃±1℃,盐度30~32的条件下,受精后约17.83 h孵化。初孵仔鱼全长1.739~1.772 mm,仔鱼孵出2 d后开口,卵黄囊与油球已基本消耗完毕,大部分仔鱼开始摄食L-S型轮虫,开始由内源营养期向外源营养期过渡。同时发现在不同温度下,胚胎发育的时间、初孵仔鱼的大小、生长速度及卵黄囊的大小均不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菊黄东方纯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情况.其结果表明:在水温20~21℃、盐度20~30、pH值8.0~8.3的条件下,受精卵受精后2h为2细胞期、15h为囊胚期、30h为原肠期、55h为胚体期、152h孵出仔鱼;孵出仔鱼在水温19~28℃、盐度20~30、pH8.0~8.3条件下,孵化后5d开口、18d进入稚鱼期、40d进入幼鱼期.此外,对胚胎及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进行较详细描述、测量并给出示意图.  相似文献   

9.
环境因子对海产鱼类受精卵及早期仔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任何一种海产鱼类要实现大规模人工养殖,皆有赖于高质量鱼苗的充分供应。对于鱼类早期生活习性的掌握,是鱼苗稳产的关键。了解环境因子对海产鱼类受精卵、早期仔鱼发育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主动控制饲养条件,创造最佳饲养环境。常见的影响海水鱼类早期发育的环境因素包括:(1)盐度;(2)光照;(3)溶解氧量;(4)温度;(5)pH值;(6)其他因素。评价一种因素对鱼类早期发育影响的指标包括:(1)孵化率、孵化期;(2)早期仔鱼的体长;(3)卵黄囊的体积及吸收效率;(4)一定时期内仔鱼的成活率及体长、体重。各种因素对不同种类的海水鱼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不…  相似文献   

10.
卵胎生硬骨鱼褐菖鮋胚胎及仔鱼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菖鮋(Sebastiscus marmoratus)胚胎和早期仔鱼在卵巢中发育.胚胎发育的营养靠自身卵黄提供.定期从褐菖鱼由雌鱼体内取出正在发育的胚胎或仔鱼,结合体外培育方法观察胚胎及仔鱼的发育特点.从受精卵发育至孵化,胚胎发育期可划分为18期.仔鱼孵出后继续在母体卵巢腔内发育,直至仔鱼开口后离开母体.因此,雌鱼怀胎期长达12d[(15±1)℃].产出的仔鱼大部分器官已建成,卵黄囊即将耗尽,不久开始摄食.实验表明,胚胎和仔鱼在体外培育可以正常发育,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发育速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描述中国对虾心脏形态及超微结构。1.心脏存在第四对心孔,心脏壁由心外膜与心肌层组成,心孔的瓣膜处无心外膜,心肌束从不同方向穿越心脏而形成三维网状结构。2.心肌内膜系统由肌质网、横管系和Tz管系组成;肌节A带、I带和H带分明,Z线清晰,二联体或三联体出现在H带处。3.心脏神经包括自主系统及背神经系统,前者由神经节干及其分支组成,神经节干包含5个大神经细胞和4个小神经细胞;后者由一对背神经及其合成的一支背神经干组成。  相似文献   

12.
以海捕中国对虾亲虾(1992年4月捕)为材料,对其血淋巴中的抗菌、溶菌活力及酚氧化酶活力进行测定,并研究经注射大肠杆菌、海洋弧菌及酵母聚糖等刺激物以后,其活性的变化规律等。结果表明,适当的免疫刺激可提高对虾自身的抗病能力、为免疫药物的研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超微结构、分类及计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中国对虾循环血细胞的超微结构、分类和计数。血细胞分成三类:(1)透明细胞,不含电子致密颗粒;(2)小颗粒细胞,含小的电子致密颗粒;(3)大颗粒细胞,含大的电子致密颗粒。循环血细胞总量平均值为10320个细胞/mm~3。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等分别占循环血细胞总量的25.32%、61.79%和12.89%。  相似文献   

14.
提出1、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镰刀菌病在鳃、甲壳和附肢上的症状;2、在肌肉、中肠腺等组织器官形成的病灶;3、切片的染色观察。指出镰刀菌寄生在鳃组织破坏虾的呼吸功能,是镰刀菌病引起中国对虾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95年7-9月,以养殖中国对虾为材料,实验室用弧菌菌悬液注射感染对虾,血甭中测得一定量的酚氧化酶(PO)。正常状态下对虾血清中PO活力变化不大,而濒死对虾血清中PO活力变化较大。较低浓度的菌悬液能有效地提高PO活力,促使有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这在实践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褐菖鲉仔、稚鱼生长特性及其关键变态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1991~1994年间褐菖YouSebastiscus marmoratus人工苗种培育中仔、稚鱼生物学测定资料及其关键变态期出现时间、特征等资料,研究了日龄与褐菖You仔、稚鱼生长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褐菖You仔、稚鱼阶段的关键变态期的出现规律及其生长参数间的关系,探讨了褐褐菖You仔、稚鱼关键变态期的发生机理及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海水中Ca2+,Mg2+, K+含量对黑鲷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 ̄1993年,用不同Ca^2+,Mg^2+和K+含量的人工配制海水,孵化黑鲷(Sparus macroephalus Basilewsky)受精卵,培育前期仔鱼。实验揭示了:在没有Ca^2+的海水中不能孵出仔鱼,在没有Mg^2+的海水中能孵出少量畸形仔鱼;低K^+对黑鲷受精卵孵化无明显影响,但对早期仔鱼的影响明显。针对咸淡水域海水鱼类育苗的特点,提出了调配海水中适宜的Mg^2+/Ca^2+  相似文献   

18.
首次报道从越冬期中国对虾病虾上分离鉴定出4种镰刀菌: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测定了其生长速度,并对孢子萌发进行了观察。通过注射、创伤、菌浴三种方法进行人工感染,得到与自然病虾相同的症状,又能重新分离出同样的镰刀菌。其中尖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禾谷镰刀菌首次从患病的对虾上分离到:  相似文献   

19.
20.
用透射电镜观察中国对虾肝小管。指出肝小管管壁由六种细胞(胚细胞、纤维细胞、疱状细胞、吸收细胞、侏儒细胞、肌上皮细胞)组成。描述六种细胞的超微结构,并根据各种细胞的结构特点,探讨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