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徐乾清 《水文》2003,23(2):1-7
阐述了防洪成灾的基本认识及防洪减灾对策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中国洪水灾害分布的特征和防洪减灾基本对策的要求,探讨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洪成灾体系,提出了当前防洪成灾研究规划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定义与分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03,14(1):98-103
基于人与洪水的相互关系,将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定义为:通过约束人类自身行为,以改善人与洪水关系,从而达到防洪减灾目的的一种措施,并阐述其内涵;根据这一定义,将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分为四类,即基于洪水物理属性的非工程措施、基于洪水风险的非工程措施、基于管理科学的非工程措施、基于政策与法规的非工程措施,并阐述各类非工程措施所体现的防洪策略思想和要点。指出蓄滞洪区是具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双重属性的防洪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地质环境现状与防洪减灾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长江与湘、资、沅、澧四水的蓄洪调节湖泊。但现今的洞庭湖由于围湖造田、筑堤建垸和被防洪大堤围限而使湖域萎缩,加之长江及“四水”携带的大量泥砂入湖淤积,湖床不断抬高,湖泊调蓄功能下降,地质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4.
GPS技术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原 《水文》1999,(6):63-64,50
用GPS技术进行测量,速度快、精度高,可通过卫星接收信号,不需要测点间的相互通视,具有连续性和全天候的特点,在各种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对河道地形、堤防险工险段、水库大坝、滑坡泥石流进行监测,充分显示其高新技术的优越性。介绍了水文系统利用芬兰贷款引进GPS,配合先进的测深系统和HYPACK软件,对长江流域的河道、湖泊、水库水下地形进行实时监测,现场成图,使拓防洪减灾中得以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朱元甡  刘九夫 《水文》2013,33(2):1-5
分析梳理了防洪减灾风险、风险及其分析、风险管理和治理等概念,指出防洪减灾理念从20世纪早期的"控制洪水"到20世纪后期的"减小洪灾损失"再到21世纪初的"降低洪灾风险"的演变,与防洪减灾形势、社会公共管理水平等密切相关;防洪减灾风险源于洪水时空变化的不确定性、承灾体的不确定性和防灾减灾措施实际效果的不确定性等,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防洪减灾风险管理指采取多方参与方式,在洪灾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针对多种不确定性,综合分析各种风险,力求做出相对科学的决策。在防洪减灾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中,应重视有关人文因素及其不确定性、构建风险分析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21世纪黄河下游防洪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业安  郝守英 《地球科学》1999,24(4):351-354
黄河是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河流,随着人类活动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日趋增强,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发生了重大改变,防洪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黄河水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下游牵断流及小水时间逐年延长,黄河将无有效输沙水量,如果来沙不能控制,现行河道的行洪能力和寿命将始终是中国的忧患。小浪底水库2001年投入运用后,对黄河下游又将强烈堆积。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黄河下游防洪减灾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多年对黄  相似文献   

7.
对未来防洪减灾形势和对策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乾清 《水科学进展》1999,10(3):235-241
简要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江大河的防洪形势。重点指出:河道萎缩,江河泄洪能力下降,行洪水位抬高,城市水灾突出,洪涝矛盾加重和水灾损失急剧增加的特点。探讨了防洪减灾的目标和标准,在进行防洪策略历史回顾的基础上,阐述了防洪减灾对策和基本措施方向。  相似文献   

8.
流域洪灾的形成直接受到地质、地貌条件的制约。洪灾是由洪水引发的,但洪水并不等于洪灾,由暴雨发展为洪水、洪灾是一种外动力地质作用过程。暴雨是一种气象现象,洪水是一种水文现象,而暴雨→洪水→洪灾,则是一种地质过程。因此,地质学在防洪、减灾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地质学原理,长江防洪策略为:①沿江干堤不宜继续加高;②干堤加固应因地(地质、地貌条件)制宜,要考虑到三峡工程可能引起的河流地质作用变化;③启用古河道分流泄洪;④“退田还湖”与“挖泥还湖”相结合;⑤“平垸行洪”与“民垸蓄洪”结合;⑥实施有计划地开提放淤工程,防洪与除渍结合;⑦区段综合治理与全流域系统治理结合。  相似文献   

9.
王立芳  袁芳 《地下水》2006,28(5):24-24,69
本文从灾前、灾时、灾后三个环节探讨在新的治水思路下,如何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措施,由防御洪水转向洪水管理.提出要建立水情、灾情、工情评价体系和洪灾保障体系,高度重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田龙 《水文》1997,(5):49-51
减免洪水灾害有工程防洪措施和非工程防洪措施。水文监测预报是非工程防洪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河南“75.8”洪水的反思,论述了导工作的4个重要环节:(1)及时掌握水情信息;(2)准确提供洪水预报;(3)有可靠的通信设施;(4)正确高度洪水。  相似文献   

11.
基于SuperMap的松花江流域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花江流域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组件式GIS-SuperMap为基础,对松花江全流域空间信息进行管理,不仅实现了松花江全流域的污染模拟分析功能,还融合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实现了松花江全流域三维动态模拟功能.松花江流域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防汛辅助决策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晓阳  胡传廉 《水文》2003,23(2):33-36
针对威胁上海的三大水灾,研制暴雨积水模型、风暴潮模型、河网水力模型、灾害评估模型,在GIS基础上建立了上海市防汛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了对处于平原感潮河网的上海市洪涝灾害的实时监测、分析预报、风险评估和网上发布。为分析洪涝形势、制定防汛成灾方案、进行灾情评估以及工程管理,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支持。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模块、关键技术和特色,分析了GIS、水动力学模型在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Authorware的地理信息系统CAI课件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彬  何全军  许惠平 《世界地质》2003,22(4):408-411
CAI作为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已经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多媒体CAI课件最显著的特点是集成性和交互性。而Authorware是目前公认的交互能力最强的多媒体著作工具之一。本文的地理信息系统CAI课件是采用Authorware软件开发完成的。分析了多媒体CAI课件的优点和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在充分结合二者优势的基础上采用原型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CAI课件的设计,介绍了依据张超主编的《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设计CAI课件中实现的内容情况及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CAI课件各种素材使用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探讨我省发展经济与防震减灾的相互关系。提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促进防省防震减灾事业再上新台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王本德  于义彬 《水文》2005,25(1):24-28,45
从防洪系统风险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防洪风险的性质,在洪水风险管理、防洪堤、水库大坝以及其他建筑物工程风险、洪水预报调度风险等诸多方面分析了当前的研究情况,对防洪系统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江防洪决策支持系统——总控管理与人机界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永祥  戴星 《水科学进展》1996,7(4):305-312
以长江防洪决策支持系统为例,讨论了总控系统与人机交互界面软件的开发.介绍了总控管理系统的组成及总控与其它各子系统之间的软件集成技术,并提出了一些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法;描述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处理方法,结合图形用户界面(GUI)技术,简述了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开发方法;讨论了基于电子地图的图形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福建省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现状 ,指出在“数字福建”的总体架构下 ,利用“数字福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新技术、新方法建设防震减灾信息体系 ,可望使福建省防震减灾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张松梅  张庸 《世界地质》1999,18(1):64-66,99
古生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长期的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宝贵 的资料,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GIS在各学科的应用,为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为长期以来所积累的大量数据的分析与再利用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5万三道砬子河—露水河林业局幅内不同层次、不同样式构造形迹的系统调查研究,结合本区1∶5万地质建造构造图及1∶25万和龙市、靖宇县、浑江市和长白县幅的构造格架图,运用GIS技术编制本区构造纲要图。调查研究确定新太古代表壳岩及变质深成侵入体TTG组合至少有3期构造变形特征。在汉阳屯新发现太古代变二长花岗岩推覆至晚元古代南芬组粉砂岩之上。填图结果显示GIS技术具有传统制图方式无法比拟的诸多优势,便于地质信息管理及重复开发、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成果,从城市规划、城市环境、城市灾害、城市土地利用等方面加以总结。同时提出,当前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发展规划决策中必须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结合城市遥感、多元信息复合等相关学科,才能发挥其优势,为政论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