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玉争辉、新玉斗艳.这是记者在日前开幕的“江苏玉器精品展”上的所见所闻。该展中既有商代、西周的古玉,也有清代的精美玉,更有获得大奖的现代玉器,荟萃了几百件古往今来的玉器佳作,涵盖了中国玉器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也向世人展示了江苏民间古玉与现代玉作的风采。  相似文献   

2.
根据古玉器与现代仿古玉器在琢磨加工工具、工艺流程衣保存环境上的差异,通过对玉器的玉料,加工痕迹,制作特点,沁色、包浆等特征的观察分析,达到由肉眼判定真伪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东周时期为"吴头楚尾",处于吴越文化及楚文化两大文化圈的交汇地带。以江西省为中心,分析了江西及其邻省东周玉器的工艺特征,了解了吴越玉器及楚地玉器的艺术风格和发展脉络。通过玉觽、玉璜及玉璧三种玉器的对比发现,东周时江西的玉器制造受吴越文化及楚文化的共同影响;同为南方玉文化代表的吴越玉器与楚地玉器不断的交流融合,但仍同中存异:前者细密纤巧,写实与写意相互交映;后者气势张扬,为富于动感的写实风格。  相似文献   

4.
从考古论证自商周以来玉器制品传入湖南,到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已用于礼器了,制作已达到成熟阶段,到西汉时玉器用于装饰品已经达到十分精美的程度了,价值连城的“和氏壁”来自楚地有可能就是当今湖南。湖南宝玉石资源丰富多彩,有待开发发展。  相似文献   

5.
古代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的鉴定是古玉断代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古玉鉴定的难点。现代古玉器鉴定研究是在古代玉器鉴赏古籍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更多依据考古发掘出土的标准器或参考相同时代其它器物进行的。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均属于软玉的次生色,成因较复杂,近些年古玉研究者通过科学检测手段对这3种玉色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以我国古代软玉为研究范围,在总结历代软玉皮色、沁色和染色的相关特征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矿物学理论及科学仪器检测手段在软玉皮色、沁色和染色鉴定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局工贸总公司珠宝玉器项目的发展业绩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经济效益连年攀升,并获得了“江西玉器第一家”的美称。  相似文献   

7.
局工贸总公司万寿玉器在成为江西省珠宝首饰业的十大著名品牌后,近期又在省珠宝协会首次特种器牌评审中获得“江西玉器第一家”称号,南昌亨得利获得“江西黄金饰品第一家”称号。4月29日,省珠宝协会在核工宾馆举行隆重授牌仪式,庆祝万寿玉器和南昌亨得利两家企业分别成为江西省玉器和黄金业的“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8.
《地质科学译丛》2014,(1):69-69
袁嘉骐现任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美术师。20世纪70年代拜北京玉器厂著名艺人王树森、王德龄为师学习琢玉技艺,后又考入湖北美术学院深造,他熔传统艺术精华与现代雕塑语汇为一炉,形成鲜明的个人玉雕艺术风格。其作品多次获国家级金奖,主编《玉器专业技术培训大纲》《现代玉器艺术思考》等专著,出版个人玉雕作品集,多次举办个人玉雕作品展。先后荣获国务院政府津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湖北省青年委员,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04年被授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荣誉称号,2006年当选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2013年当选为第五届中国玉石雕大师评委,被聘为中国收藏家协会宝玉石专家委员会、中国商业联合会和阗玉研究会高级顾问及行业专家。他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首开先河创建了个人玉雕艺术馆。  相似文献   

9.
当代玉雕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高峰期:20世纪80年代以及21世纪初直至当下。但整个市场环境的高峰并不一定就能完全和创作高峰划等号。当代玉雕创作的黄金时期,既不属于20世纪80年代的阵营,也不完全重合21世纪初直至当下的范畴,而是在1995-2005年这样一个时间段。这种论断的裁定并非空穴来风,最先因为2012年尚善堂一批台湾回流玉器的出现而得到了印证,这批玉器制作完工的时间是1997-2005年。在随后进一步对台湾回流玉器进行梳理的过程中,2007年一次上海玉展中的台湾玉器作为“回流玉器”的样本浮出水面,将时间范围扩大到了1995-2007年。对比发现,两批作品在材料、工艺、艺术性等各方面都具有相似的特点,并且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乃至于现在也无法超越。基于此,回顾当代玉雕发展历程的诸多细节,甚至将其置于更加广阔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中去探究,最终发现把当代玉雕创作的黄金时期划归在1995-2005年这一时间段是合乎情理的。最为重要的是,它的确以其不可复制的典范性持续影响着之后的创作,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0.
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载誉古今。 我国考古学者根据距今5000年左右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出土的大量玉器研究提出,中国在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还存在着一个玉器时代,表明文明的演变在东亚有着独特方式。玉器时代是中国文明起源时代,这是区别于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玉器市场的繁荣发展,使得玉器优劣并存,导致大量墨绿色“石材”充斥市场,充当翡翠销售.在广东玉器加工批发集散市场上收集了多种墨绿色仿翡翠原料,挑选具有代表性的4件原料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宝石显微镜观察、折射率、密度以及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偏光显微镜薄片鉴定等测试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该4件样品的密度、折射率与翡翠一致,红外反射光谱与绿辉石非常相似,但其结构特征、矿物组成明显区别于翡翠.综合国标判定,该4件样品均为仿翡翠品.笔者提醒,常规宝石学测试和红外光谱测试不易区分此类制品,而加强基础性研究、提高镜下鉴定能力是防范检测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玉器、漆器、剪纸和刺绣被誉为扬州工艺的“四大花旦”,数百件大师作品近日在南京工关大楼亮相。国家级玉器大师沈建元、省级漆器大师陶健、省级剪纸大师张慕莉以及省级刺绣名人曹忠,都到现场进行工艺表演,并与市民互动。  相似文献   

13.
为配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出土文物研究,运用宝玉石学、岩石学和物理谱学的理论与资料,采用肉眼观察、宝石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反射法)、激光拉曼光谱(散射法)、X射线衍射法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无损测试方法对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的13件出土玉器样品进行了玉质特征鉴定。结果显示,有11件出土玉器样品为透闪石质软玉,2件出土玉器样品为粉砂岩类岩石。同时,还揭示了11件透闪石质软玉玉器的外观特征差异与其玉石成分和质地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宝玉石鉴定方法、偏光显微镜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江苏省溧阳县小梅岭玉矿的软玉样品进行了测试研究,并与良渚文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软玉类玉器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溧阳软玉样品和庄桥坟遗址出土软玉类玉器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但后者的w(FeOT)明显高于前者的。庄桥坟遗址出土玉器样品的δEu普遍高于溧阳软玉样品的,大部分为负异常,为轻稀土亏损型,微量元素种类多;溧阳软玉样品的δEu为负异常,为轻稀土富集型,微量元素种类少,说明两种样品应不属于同一产地或同一成因性质。良渚文化庄桥坟遗址出土玉器样品的化学成分与溧阳软玉样品的不同,这与当今考古界普遍认为良渚文化玉器来源于溧阳软玉的观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考古出土玉器极其丰富,时跨6千余年。通过对出土玉器数量、种类、形制、工艺和出土地层的研究、考证以及相关问题的探索,讨论了上海地区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兴衰和地理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市场识玉     
汪哲 《上海国土资源》2004,(2):62-64,33
如何鉴别不同产地的软玉和怎样判别古玉和现代雕琢的玉器,历来是玉文化爱好者困惑而又必须掌握的知识。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与玉文化教学经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不同产地软玉的肉眼鉴别特征和新玉与老玉所留下的不同雕琢痕迹。  相似文献   

17.
薛家岗遗址出土古玉器的材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观察,采用比重法、硬度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激光拉曼光谱法等无损仪器检测法对122件薛家岗出土玉器进行了玉种鉴定,探讨了玉器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特征,并提出了出土古玉器的保护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肉眼鉴别风化严重的古玉器,误判几率较大;彻底排除玉器内空气的影响,比重法分析可准确判定严重受沁古玉器的物相组成;古玉器内部与表层在颜色、致密度等存在差异,但主要物相组成相同。  相似文献   

18.
和田玉的名称、文化、玉质和矿床类型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田玉是我国的传统玉石,有悠久的历史.和田玉有丰富的玉文化内涵,开拓了玉石之路,是我国历代宫廷玉器的主要玉料,为中国玉器的辉煌做出了贡献.和田玉属于透闪石玉,其玉质有其特点.矿床属中酸性侵入岩与白云石大理岩的接触交代型,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软玉"提出距今约一百多年历史,尚存在一定问题,建议采用透闪石玉取代"软玉".  相似文献   

19.
王荣  冯敏  金普军  俞斐  王昌燧 《岩矿测试》2007,26(2):133-137
利用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现代测试技术分析研究了一件先秦时期青铜器上的镶嵌玉。镶嵌玉表面覆盖的锈蚀产物分析表明,在长期的埋藏过程中,镶嵌玉除受到土壤、地下水等外部环境因素侵蚀外,还受到镶嵌本体——青铜器锈蚀产物侵蚀;通过对镶嵌玉周边以及黏结面的残留物分析,探讨了先秦时期玉器镶嵌铜器的结合工艺。  相似文献   

20.
辽宁后仙峪蛇纹岩玉石地质特征及开发前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营口后仙峪产出的蛇纹岩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学和玉石学等方面的初步研究显示,其主体矿物是利蛇纹石,化学成分贫硅富铁,加之其结构构造的多样性,使之玉器显著不同于传统的岫玉玉器.其凝重的质感、神秘的色彩等品质对人类文化有着独特的承载能力,是一种具有很大开发潜能的玉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