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华南前汛期降水变率的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华南16个站1951~1996年逐年、月和候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前汛期(4~6月)总降水量及前汛期开始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区前汛期总降水量变化有相当好的一致性.以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基本可划分成6种类型.根据候降水量变化,逐年前汛期开始期大体可分成4类,即:全区偏早(14年);全区偏晚(16年);东部早西部晚(7年)和东部晚西部早(9年).总之,无论是前汛期降水量还是前汛期开始日期都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利用运城市9个气象站1960—2014年逐候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曲线、相关系数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运城市近55 a来年降水量、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时间上,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为-7.94 mm/10 a;PCD年际变化显著,在0.30~0.72,多年平均为0.53;PCP多年平均41.63候,最早与最晚相差13候。空间上,年降水量区域差异明显,由东南向西北递减;PCD从西南向东北递增,有2个大值和2个小值中心,PCP呈现"南早北晚"形势。PCD、PCP与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月最大降水量、候最大降水量和日最大降水量之间都存在正相关,表明汛期降水量、月最大降水量、候最大降水量和日最大降水量越大的年份,PCD值就越大,降水就越集中,出现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就越大;降水集中期出现的越晚。  相似文献   

3.
1高温标准以日极端最高气温≥37℃为一高温日,连续3天≥37℃为一次高温天气过程。统计1952~1997年宝鸡市地面观测站资料,宝鸡最高气温是41.6℃,出现于1973年8月3日,46a中有34a出现过高温,12a无高温;高温天数共116d,高温过程9个;高温连续天数比较少,以2~3d高温为主。2高温的气候特征2.1宝鸡高温主要出现在6、7、8三个月宝鸡高温平均初日是6月17日,平均终日是7月18日,平均高温季节一个月。但是,高温最早初日和最晚终日间隔将近4个月,高温最早是5月8日(1981年)…  相似文献   

4.
通过1971~2000年 6~ 8月大庆市降水量资料统计 ,根据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较集中的特点 ,应用候降水突变划分汛期 ,并对汛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大庆市入汛期逐年滞后 ,出汛期逐年提前 ,汛期缩短 ,与水资源匮乏同步。  相似文献   

5.
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转换期的确定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  李永华 《四川气象》1999,19(2):14-16
提出一种区域旱涝转换期定义方法,并对西南地区东部1961-1995年旱涝转换期进行了划定,结果表明:本文对西南地区东部旱涝转换期定义方法是可行的;在西南地区东部,转换日期最早出现于6月第6候,最晚出现于7月第6候,主要集中于6月第6候、7月第1、2、4候;旱涝转换具有东多西少、南早北迟的特点,部分年份各地旱涝转换日期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大庆市汛期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71~2000年6~8月大庆市降水量资料统计,根据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较集中的特点,应用侯降水突变划分汛期,并对汛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庆市入汛期逐年滞后,出汛期逐年提前,汛期缩短,与水资源匮乏同步。  相似文献   

7.
阳泉市1997年夏季干旱及其成因李润春李素敏(阳泉市气象局045000)11997年夏季阳泉市干旱严重平均而言,阳泉雨季由5月下旬起到9月下旬,汛期由7月上旬到8月下旬,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平均6~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六成以上。1997年从5月...  相似文献   

8.
1大雾过程2002年7~9月,我省共出现3次10站以上大雾过程(表1)。2暴雨过程2002年7~9月,我省共出现6次10站以上的暴雨过程。其中7月20~21日暴雨是汛期结束最后一场暴雨;7月27日暴雨是东风波暴雨;8月7~8日是12号热带低压暴雨。其中星子235mm创历年本月日降水新高(表2)。3强对流天气过程2002年7~9月,我省出现2次较明显的强对流天气过程:(1)7月17日上午到中午,湖口、上饶出现了雷雨大风,庐山、湖口、瑞昌、铜鼓、万载、上饶、井冈山、全南出现了1h强降水。其中9:50左…  相似文献   

9.
张小霞 《广东气象》2000,(Z1):31-33
每年4~6月,广东进入前汛期。5月份是佛山市前汛期降水的相对高峰期。1999年,佛山市前汛期的降水量虽然偏少近3成,但每一次过程都具有汛期的基本特征。现就5月19、26日两次过程作一对比分析,以便进一步了解前汛期降水的一些规律。1 两次天气过程概况 5月18日,北方弱冷空气南移到广西、广东北部,造成广西出现大范围降水,其中融安68.1mm,蒙山56.7mm,广东北部也出现了大雨,并伴有强雷暴。佛山傍晚前后转小北风,只下了阵雨。到下半夜,随着冷空气进一步南下,佛山及以南地区才相继出现大~暴雨(表1…  相似文献   

10.
高留喜  张飒 《山东气象》1998,18(3):42-44
1天气概述1998年夏季(6—8月)我省的天气气候特点是:气温接近常年;降水偏多且降水时段相对集中。汛期7月1日开始。全省季平均气温为254℃,比常年偏高02℃。全省季平均降水量为5039mm,比常年偏多576mm(偏多129%)。但降水时...  相似文献   

11.
郭军  熊明明  黄鹤 《山东气象》2019,39(2):58-67
使用2007—2017年京津冀地区156个气象站暖季(5—9月)逐小时降水观测数据,根据地形将研究区域分为6个分区,分析各分区降水量季节内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京津冀的多雨区主要位于沿燕山南麓到太行山,存在多个降雨中心。2)各分区降水量季节内特征总体表现为单峰型,即7月降水量最大,7月第3候至8月第4候是主汛期,8月降水量次之,5月最少。3)降水呈夜间多,白天少的特点,7月初之前的前汛期降水多发生在16—21时;主汛期降水呈双峰型,峰值在17—22时,次峰值出现在00—07时;8月中旬以后的后汛期多夜间降水,峰值多出现在00—08时。4)高原山区多短历时降水,长历时累计降水对季节降水贡献率大值区位于平原地区,而持续性降水贡献率大值位于太行山区和燕山迎风坡的西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张家口市崇礼1960-2014年逐日降水和天气现象资料,分析了雪季与冬奥会赛期(2月4-20日)的降雪特征。结果显示:崇礼最早降雪初日为10月13日,最迟降雪终日为4月30日,初、终雪日多年平均为11月2日和4月6日;雪季长度最长和最短分别为190 d和123 d,多年平均为156 d。雪季间最长连续无降雪时段多出现在12月末到1月下旬。冬奥会赛期前的11月上旬降雪日数少,但降雪量较大;此后各旬降雪日数、雪量差异不大。2月4-20日间平均4~5 d出现一次降雪,且主要为中小雪,出现大雪的概率极低。这些结果为冬奥会赛场充分利用降雪资源、制定赛事计划和赛事期间的气象条件预测及预报等保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对西南雨季开始早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慧  高辉 《大气科学》2017,41(4):702-712
基于中国气象局西南雨季监测标准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台站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南雨季开始日期的气候特征及和索马里、孟加拉湾越赤道气流的关系,发现西南雨季的气候平均开始时间约为5月第4候,且在2000年前后有从偏晚向偏早转变的趋势。统计诊断分析表明,在东半球低层的几支越赤道气流中,只有索马里和孟加拉湾越赤道气流的强弱会影响到雨季开始早晚和雨量大小,且都对应于急流强雨季早、急流弱雨季晚的特征,但在月尺度上前者的作用更强。急流通道中心经向风和赤道印度洋纬向风对雨季的超前相关及逐日变率合成分析表明,索马里地区经向风速在雨季爆发前十日开始为正的日较差,即十日前经向风持续增强,并在约七日至五日前作用最为显著,从而对西南雨季起到触发作用。在这一触发过程中,索马里急流的超前影响要早于孟加拉湾越赤道气流。受上游越赤道气流影响,赤道印度洋西风和孟加拉湾西南气流也会增强,为西南地区提供充沛的水汽。  相似文献   

14.
基于REOF分析的广东前汛期降水趋势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燕  叶萌 《广东气象》2007,29(4):11-14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对广东48站前汛期降水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客观分区,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区域平均前汛期降水的长期演变趋势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广东省前汛期降水量场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即粤东区、粤中区、粤西北区以及雷州半岛区。该4区前汛期降水量线性趋势不显著,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除雷州半岛区降水持续减少外,其余各区出现明显增加。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粤东区和粤中区旱涝发生更为频繁。  相似文献   

15.
华北汛期降水的年代际减少,一直是气候学领域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扼要回顾了华北汛期旱涝研究的最新代表性成果,主要包括华北汛期起讫的客观识别、华北汛期降水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华北汛期降水变化与大气遥相关型的关系,以及华北汛期降水量增多趋势的停滞等。在此基础之上,归纳和总结了该领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如:华北汛期起讫时间的统一性;在华北汛期降水年代际变少的归因分析中,其年际振荡成分衰减的物理原因;华北汛期降水年代际变多趋势停滞的原因;华北汛期降水何时恢复增多等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华南汛期降水异常与大气低频振荡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飞  肖子牛  李泽椿 《气象》2007,33(12):23-30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97年华南地区汛期异常降水低频特征与大气低频振荡的关系。研究表明,1997年华南前汛期和后汛期降水表现为不同的振荡特征;前汛期降水主要以10~20天准双周振荡为主,而后汛期降水的低频特征并不明显。进一步对降水和其它要素的低频振荡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该年华南地区前汛期降水和风场的低频振荡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低频纬向风的传播变化与降水的时间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并且,高、低纬度低频风场同时向华南地区传输,会产生极强的降水。在对大气低频扰动动能的分析中也发现,华南前汛期降水伴随着低频扰动动能在该地区的集中释放。  相似文献   

17.
湖南涝年主汛期降水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1986—2015年湖南逐日降水数据以及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旱涝年主汛期(5—7月)降水低频振荡特征,并利用位相合成方法研究涝年主汛期20~50 d低频环流演变特征。结果发现,湖南地区20~50 d和10~20 d的低频降水方差贡献比都具有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10~20 d的低频振荡在旱涝年中皆较普遍存在,而20~50 d的低频振荡只在涝年普遍存在,20~50 d低频振荡对涝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涝年主汛期20~50 d低频降水进行位相合成发现,在活跃位相(中断位相),夏季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纬向异常接近或者重叠(分离),湖南地区降水偏多(偏少),且两个高压的强度、范围、以及脊线位置和湖南地区主汛期降水关系较密切。南海反气旋(气旋)、河套地区槽(脊)系统以及湖南地区的垂直速度和比湿配合度高,且随位相变化存在明显的周期振荡,其中南海反气旋(气旋)和河套地区槽脊系统配置与湖南低频降水有着高度的时间一致性,湖南地区的低频垂直速度和低频比湿较低频降水有一个位相的超前滞后关系。此外,随着位相的演变,低频南北风高值区皆有明显的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降水的气候模态及雨季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中国东部地面观测气候平均候降水量数据和谐波分析方法,研究了华南、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华北四个区域降水的年变化特征,特别是夏季风降水的阶段性和区域特征,并对构成降水年变化的气候分量进行分析,将各区降水年变化分解为年循环模态、季节模态、季节内振荡和月内振荡四个气候模态。结果表明:不同模态间的相互调制对降水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具有重要影响,年循环是影响雨季的主要模态,季节和季节内振荡模态对决定主汛期起重要作用。基于气候模态划分中国东部雨季和主汛期,方法简单,结果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9.
利用青藏高原气象台站逐日观测资料,采用候雨量稳定通过临界阈值的方法对高原雨季起讫期进行客观定量划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增暖背景下雨季起讫期和雨季降水演变特征,并对比增暖前后高原雨季起讫期及不同等级降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雨季平均开始期为5月第3候、结束期为9月第6候、共持续28候;青藏高原雨季降水集中期为...  相似文献   

20.
党英娜 《山东气象》2018,38(4):136-144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细网格模式(以下简称ECMWF-Thin)产品和模式水平分辨率为9 km的华东区域气象中心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V1.0(以下简称SMS-WARMS)产品,对山东半岛2016—2017年汛期35个暴雨日(26次过程)的暴雨预报能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对于降水强度,ECMWF-Thin预报偏弱导致暴雨和大暴雨漏报率偏高,大暴雨几乎全部漏报,当其预报有50 mm以上降水时出现暴雨的概率达90%以上,SMS-WARMS则预报降水量偏强、空报率较高,SMS-WARMS降水强度量级预报总体优于ECMWF-Thin,24 h预报能力最佳;2)对于强降水开始时间的预报,两家模式均表现为偏晚为主,且偏晚3 h以内的概率较大,在参考其预报结论的基础上可适当提前3 h;3)对于强降水落区,ECMWF-Thin略优于SMS-WARMS,SMS-WARMS对台风暴雨的落区预报较为精准,而其他类型暴雨的落区ECMWF-Thin预报多偏南或偏向西南1°以内,因此预报员需向偏东或东北1°范围内的区域调整;4)对于强降水范围大小的预报,ECMWF-Thin预报暴雨范围偏小的概率较大,而SMS-WARMS预报范围偏大的概率较大,因此需综合考虑两种数值预报结论进行折中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