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修订的WOFOST模型,结合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以及江苏省冬小麦的实际情况,在冬小麦灌浆期进行了升温胁迫和干旱胁迫模拟,研究了江苏省冬小麦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业气象灾害损失,并检验了WOFOST模型对复合胁迫的模拟能力.利用江苏省徐州、淮安和常州三个站点2008—2017年气象、土壤和冬小麦产量等资料,基于WOFOST作物模型,从地上部分的干物重和干物质分配两个角度探讨升温胁迫和干旱胁迫以及二者的复合胁迫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升温和干旱复合胁迫严重影响冬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升温(1℃、2℃、3℃)胁迫、干旱(轻度、中度、重度)胁迫以及二者复合胁迫均导致冬小麦减产率不同程度增大,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不同程度降低,复合胁迫的影响程度大于单一胁迫.升温对江苏南部冬小麦减产程度最大,籽粒干物质积累受阻最为严重;干旱对江苏中部冬小麦产量影响最为严重,籽粒干物质积累程度由南到北递减;复合胁迫下,减产率多表现为由南至北递增,而干物质积累程度递减.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气候变化对大豆生育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河南省林州市和泛区农业气象观测站1993—2013年及正阳县农业气象观测站1993—2008年的大豆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标准化处理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南省气候变化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河南省大豆播种期有逐渐提前的趋势,全生育期日数和各生育期间隔日数有增加的趋势;从北到南,播种期、出苗期和开花期逐渐提前,成熟期有所延长;大豆生育期日数有延长的趋势,南部的趋势比北部的明显。从北到南,各生育期同期降水量增多的趋势逐渐明显,日照时数减少的趋势逐渐减弱,平均气温增长的趋势逐渐减弱。河南省北部地区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的变化对大豆生育期有较大的影响,中部地区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变化对大豆生育期有较大的影响,南部地区平均气温是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大豆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内蒙古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占重要地位,除阿盟大部地区、锡盟牧区及乌海外,其他盟市广泛种植,主要栽培区集中在东部四盟(市)。2000年全区播种面积79.4万hm^2,占全区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8%、豆类总播种面积的70%。年总产量8.6亿kg。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增强紫外辐射4种处理的大豆田间试验资料分析,得出增强紫外辐射使大豆光合作用减弱,植株变矮,干物重减轻,生育期延长;经测定还得出增强紫外辐射使大豆蒸腾速率降低,气孔阻力增大。这些变化还随紫外辐射强度增强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160站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以及吉林省大豆生育期资料,从对农作物生育期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的东北冷涡活动入手,统计1981-2018年夏季(5-9月)东北冷涡活动气候学特征,初步分析吉林省大豆近年来生育期情况及其对东北冷涡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东北冷涡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且较为频繁的系统,平均寿命5d左右,夏季(5-9月)冷涡活动占比三分之一以上,主要活动集中在120-125°E、45-50°N区域;冷涡活动6月最多、8月最少。中涡对东北地区环流影响最显著,有利于鄂霍次克海地区高度场增强,中高纬度环流经向特征明显,偏北冷空气向南输送;东北地区高度场以负距平为主,有利于北太平洋气流向东北地区输送。东北冷涡天数偏多时,吉林省大豆播种-开花期气温偏低、降水偏多、生育期间隔天数延长。从平均气温影响看,播种-出苗期榆树主要受北涡影响,延吉主要受中涡影响;出苗-开花期延吉同时受北涡和中涡影响;出苗-开花期的间隔日数,榆树和桦甸主要受北涡影响。此外,榆树和延吉的降水量在播种-出苗期间主要受中涡影响,出苗-开花期间主要受北涡影响。  相似文献   

7.
1引言大豆是克东县主栽品种,年播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0%以上。近几年来,对大豆的栽培技术投入增加,科学技术普及率已到千家万户,生产措施不断完善,新品种逐年引进,产量一年高于一年,已成为克东县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但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年际的热量、降水变化较大,大豆的产量高低相差较大。通过对大豆在不同地块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进行观测,在诸多的气象要素中,降水、热量等气象条件对大豆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积温不断升高,有效积温不断增加,大豆产量明显增长。但是,7月份出现旱涝现象对大豆产量影响非常明显。2热量条件对大豆的…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研究WOFOST模型在河南省冬麦区的适用性,以河南省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1—2014年冬小麦观测资料、历史气象资料和土壤资料为依据,对WOFOST模型进行逐站调参和验证,分别建立了30个站的冬小麦模型参数。其中1991—2010年为模型调参年份,2011—2014年为模型验证年份。各站开花期和成熟期调参模拟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分别小于5%和3%,验证误差分别为3.7%和2.9%。除潢川和固始外,模型对其余各站产量模拟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全省各站均小于20.0%,验证误差全省平均为15.2%,大部分站点观测值和模拟值相关系数r通过了显著检验。利用调参后的模型模拟2011—2014年冬小麦生长动态变化可知,模拟地上部总干物重与实测单株干物重、模拟LAI与单株叶面积有较一致的变化趋势,拟合度较高。因此,WOFOST模型对河南省冬小麦主要发育阶段、产量及干物质积累模拟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开展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对制定农业政策以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开发的WOFOST模型,利用太谷2000年和2001年的数据对WOFOST模型进行验证,确定该模型在山西太谷地区的适用性。文章分析了太谷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假定以1985年-2007年的变暖趋势增温,假设其它条件不变,从而构建了100年内每10a的时间间隔的气象情形。以这些气象情形驱动验证好的模型模拟100年内每10a的时间间隔气候变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气温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是单一的,未来冬小麦的产量是波动变化的。  相似文献   

10.
未来气候变化对鲁南地区春大豆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桂林  连加胜  谢考现 《气象科技》1998,(3):63-封底,16
文章采用春大豆生产潜力的宏观动态模拟模型,对山东省鲁南地区春大豆的生产潜力进行估算,并分析了在未来气候条件下,大豆生产潜力的变化情况。文章除了考虑温度、降水、CO2等因子之外,还考虑了紫外线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综合研究状况表明:在未来气候条件下,山东省鲁南地区春大豆的生产潜力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模拟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条件关系的机理研究,建立了模拟冬小麦发育阶段和各器官生物量变化的动态模式。其中包括3个环境要素子模式,分别计算温度、辐射和水分,5个生物学过程子模式,分别模拟冬小麦的发育、光合、呼吸、同化物分配和叶面积系数。用镇江和海安共8个播期的实测资料对模式进行验证,并对模式进行了初步数值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乌鲁木齐市国家基准气象站463站的逐日平均、逐日最低和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市1976-2017年气温变化趋势和对四季的影响。结果表明:乌市气温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年平均气温的线性增温速率为0.50℃/10a,1997年出现了最暖年,1976年以来最暖的10 a均出现在20世纪末至今;年平均最低气温升温趋势最为明显,倾向率为0.77℃/10a,上升速率约是年平均最高气温的2.5倍;气温上升导致春季和夏季的开始日期提前明显、秋季和冬季开始日期有推后的趋势,使得夏季明显延长,延长率为5.9d/10a,近42a来共增加25d,其他季节则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其中冬季缩短最为明显,缩短率为-3.6d/10a,近42a来共缩短了15d;各季节开始日期不仅与年平均气温相关性很好,且开春期、入夏期分别与3月和6月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入秋期与入冬期分别与9月和11月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夏季和冬季的长度也与年平均气温显著相关,当年平均气温每上升1℃时,夏季将延长6d,而冬季则会缩短7 d。  相似文献   

13.
李显信 《广西气象》1997,18(3):21-22
藤稔葡萄属“两高一优”农业。通过引种栽培,表现出结果早、丰产、效益好的特点,其气候适应性也较强,但仍存在着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在栽培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气温对大樱桃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有“春果第一枝”雅称的大樱桃,其生长发育、产量及果品质量除由地区、果树的品种、健壮的树体等决定外,其外部环境──气温对其影响也至关重要。低温或持续高温,不仅影响到果品的产量,也严重地影响其质量。因此在生产上,要配置亲合力较强的授粉品种、采取保护地栽培措施等,可有效地减少不良气象条件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主要气象因子在唐河县的变化规律和对金花梨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金花梨在遭受灾害性天气影响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金花梨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主要气象因子在唐河县的变化规律和对金花梨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金花梨在遭受灾害性天气影响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金花梨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变暖影响着以流域径流要素为主导的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变化。长江流域未来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对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意义重大。为探究全球升温1.5℃和2.0℃对长江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使用基于偏差校正的气候模式集合数据驱动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比较两种升温情景下径流量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基于偏差校正的气候模式集合数据可以较好地代表长江流域历史时期(1976—2005年)的年平均降水和年平均蒸散发情势。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与参数区域化方法相结合能较好地模拟长江流域各子流域的月径流量。升温1.5℃时,无论是年径流量还是季节径流量均呈上升趋势,与历史时期相比,50%以上三级子流域的增幅超过5%;升温2.0℃时,增幅超过8%。这表明升温2.0℃情景下长江流域水资源量将进一步增加。相对于历史时期,升温1.5℃与2.0℃情景下长江流域北部降水量增幅较大;径流量增幅分布格局基本与降水量一致。汉江流域是全流域径流量增幅最显著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与评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 ,采用模拟模式及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玉米生长期的农业气象条件及其对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11-2013年中国气象局固城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冬小麦种植试验,利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湿度、根长密度、株高、绿叶面积和产量等资料,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河北固城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2012年固城站冬小麦0-50 cm土壤相对湿度>50%为冬小麦适宜土壤湿度。2012-2013年固城站冬小麦各生育期0-80 cm土壤相对湿度<55%时,尽管80-120 cm土壤相对湿度为55%-80%,但冬小麦根系和产量构成要素均较小。冬小麦各生育期0-80 cm土壤相对湿度为55%-70%时,冬小麦根系总量最多,则冬小麦生长发育最好,产量构成要素均较好,总产量最高。冬小麦各生育期0-120 cm土壤相对湿度<55%时,冬小麦根系总量最小,且根系集中分布的深度也较浅,总产量最小。冬小麦各生育期0-120 cm土壤相对湿度>80%时,冬小麦根系总量较多,但总体产量比0-80 cm土壤相对湿度为55%-70%时低。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指标,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出影响2010年冬小麦产量构成的有利气象因素是:底墒水充足,各生育阶段降水分布适宜,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在分(蘖)一越冬开始期平均气温偏低,冬前积温不足,不利于晚播小麦分集成穗.春季低温冷害对小麦小花分化有一定影响,但幼穗分化时间长,灌浆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灌浆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