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2年 1 0月首都圈地区 ( 3 8 0°~ 41 0°N ,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ML≥ 2 0地震 1 5次 (见表 1 ) ,其中ML≥ 3 0地震有 3次。 1 2日 0 0时 55分大同ML4 0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本月地震活动频次远高于上月 ,能量释放处于中等水平 ,震中主要分布在大同及唐山地区。1 1月共发生ML≥ 2 0地震 1 4次 (见表 1 ) ,无ML≥ 3 0地震。首都圈本月地震活动频次与上月基本相当 ,能量释放低于上月 ,震中主要分布在京西北及唐山地区。表 1  2 0 0 2年 1 0~ 1 1月首都…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8月首都圈地区 ( 3 8.0°~ 41 .0°N,1 1 3 .0°~1 2 0 .0°E)共发生 ML≥ 2 .0地震 1 7次 (见表 1 ) ,ML≥ 3 .0地震有 3次 ,3 0日 2 1时 0 9分发生在滦县的 ML 3 .3地震为本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本月地震活动强度较上两个月有所回升 ,频度与 3月相当 ,能量释放略低于 3月 ,震中分布在首都圈东区和中区基本相当 ;东区小震活动频次略高于中区和西区。本月唐山地区地震能量释放有较明显的增强。表 1  2 0 0 1年 8月首都圈地区 ML≥ 2 .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5月首都圈地区 ( 3 8.0°~ 41 .0°N,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 ML≥ 2 .0地震 9次 ,未发生 ML≥ 3 .0地震。 2 0日 1 9时 2 3分发生在丰南的 ML 2 .8地震为 5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 5月地震活动强度与 4月基本持平 ,频度与 4月相当 ,仍低于 3月 ,能量释放较 4月也有所降低。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区 ,东区小震活动频次高于中区和西区 ,地震频次与能量释放中、西部基本相当。2 0 0 1年 6月首都圈地区共发生 ML≥ 2 .0地震 1 5次 (见表 2 ) ,ML≥ 3 .0地震有 6次 ,2 8…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2000年1月份首都圈地区(38.0°~41.0°N,113.0°~120.0°E)共发生ML≥2.0地震18次,其中ML≥3.0地震2次(见表1),1月17日18时43分发生在唐山的ML 3.8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大同地震余震继续衰减,因此,本月地震频度明显降低.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西部,首都圈中部及东部地区地震频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3年 9月首都圈地区 ( 38 0°~ 4 1 0°N ,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ML≥ 2 0地震 1 2次 (见表 1 ) ,无ML≥ 3 0地震。 1 3日 2 1时 2 8分发生在滦县和 2 3日 2 3时 2 0分发生在定襄ML2 .4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本月地震活动频次略低于上月 ,处于中等略低水平。能量释放处于偏低水平 ,震中主要分布在山西中北部的系舟山山前断裂带南段、山西北部的五台山山前断裂带和太白山山前断裂带以及河北桃园断裂带上的滦县老震区。表 1  2 0 0 3年 9月首都圈地区ML≥ 2 0地震序号…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2年 1月首都圈地区 ( 3 8.0°~ 41 .0°N,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 ML≥ 2 .0地震 1 6次 ,其中 ML≥ 3 .0地震 1次。 3 0日 0 6时 40分发生在唐山( 3 9.7°N,1 1 8.3°E) ML 3 .3地震为本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本月地震活动强度和上个月 ( 2 0 0 1年1 2月 )相比 ,有所回升 ,频度高于去年 1 2月 ,但仍低于去年 1 0月 ,基本与去年 6月、7月、8月和 9月持平 ,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区 (唐山地区 )。表 1  2 0 0 2年 1月首都圈地区 ML≥ 2 .0地震序号…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1 1月首都圈地区 ( 3 8.0°~ 41 .0°N,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 ML≥ 2 .0地震 4次 (见表 1 ) ,1日 0 8时 56分和 2 6日 1 0时 50分发生在陡河及钱营的 ML3 .0地震为本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本月地震活动强度和上两个月相比 ,有明显的下降 ,频度大大低于上几个月 ,能量释放也处于偏低水平。首都圈地区 ML≥ 2 .0地震频次少于华北地区 ML≥ 3 .0地震频次的现象 ,2 0 0 1年第一次出现 ,以往是否有此现象待查。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区 (唐山地区 )。表 1  2 0 0 1年 …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1 2月首都圈地区 ( 3 8.0°~ 41 .0°N,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 ML≥ 2 .0地震 1 3次 (见表 1 ) ,其中 ML≥ 3 .0地震 1次。 2 8日 0 6时 3 6分发生在滦县 ( 3 9.8°N,1 1 8.7°E)的 ML 4.2地震为本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本月地震活动强度和上个月相比 ,有明显的回升 ,频度大大高于上月 ,但仍低于前几个月 (如 9月、1 0月等 ) ,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区 (唐山地区 )。表 1  2 0 0 1年 12月首都圈地区 ML≥ 2 .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1月首都圈地区 (38.0°~ 41 .0°N,1 1 3.0°~ 1 2 0 .0°E)共发生 ML≥ 2 .0地震 1 3次 (见表 1 ) ,其中 ML≥ 4.0地震 1次 ,即 1月 3日 0 5时31分发生在丰南的 ML 4.0地震 ,该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与 2 0 0 0年 1 2月相比持平 ,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部。能量释放东部地区较强 ,如果不考虑余震 ,首都圈 3个地区 (东、中和西部 )发震频次基本相等表 1  2 0 0 1年 1月首都圈地区 ML≥ 2 .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λE…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9月首都圈地区 ( 3 8.0°~ 41 .0°N,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 ML≥ 2 .0地震 1 6次 (见表 1 ) ,其中 ML≥ 3 .0地震有 3次 ,1 9日 1 6时 0 7分发生在渤海的 ML≥ 4.7有感地震为本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本月地震活动强度和上 2个月相当 ,频度与 3月相当 ,能量释放比 3月略高。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区 (唐山与渤海地区 ) ,东区小震活动频次高于中区和西区 ,本月唐山地区和渤海海域地震能量释放有较明显的增强。表 1  2 0 0 1年 9月首都圈地区 ML≥ 2 .0地震序号发 …  相似文献   

11.
黄雪香  丁鉴海 《地震》1996,16(1):33-38
经多年预报实践表明,中国地磁图中的等变线变化图象与我国的构造活动、强震活动,在时间、空间上都有一定联系。某年代地磁等变线变化的轴线及有关区域往往是我国本年代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可利用中国地磁等变线图来推测十年尺度我国强震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系统分析了北京及其邻区多年积累的震例资料, 提出该区的地下流体异常分为趋势上升型中期异常、 转折型中短期异常、 突发型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等类型。 运用“同一化”思路、 从属函数、 剩余曲线及原始曲线均方差等异常判定方法, 提取了中等以上地震, 特别是5级以上地震的中、 短、 临异常实例。 通过对流体异常特征的统计分析, 给出了北京及邻近地区的中期、 中短期、 短期和短临异常的时间分布特征, 并对地震前各阶段异常的超前时间进行了总结, 该时间可作为发震时间的预测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可为该区的震情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区域性形变场与近期强震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1998-2000年期间水准和GPS测量给出的北京地区区域性形变场的背景值及其与定点断层形变观测值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地区的大面积垂直形变速率及速率梯度值在华北地区的通常 数值之下,也低于若干大地震前的相应异常特征值;(2)该区由GPS方法显示的大面积水平形变速率也属于较低水平;(3)定点观测的断层形变速率(垂直向和水平向)与区域性的背景值相当;(4)根据大面积形变场的 断层形变异常水平,预计近期(1-3年内)北京地区不会发生较强地震。  相似文献   

14.
张淑兰  李献智  丁鉴海 《地震》1999,19(4):399-402
在应用地磁绝对测量预测地震中,为适应我国大陆地磁台距大的状况,充分利用地磁场等变线有规则分布特征,使原来仅限于小台距的差值预报法扩大到大台距,并取得了一定的预报效果,自1996年以来已获得Ms ≥ 6. 0震例6组次,并在震前做了一定程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薄万举  高福旺 《地震》2005,25(3):91-94
地倾斜与孕震地点存在一定的关系, 即强震前地倾斜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有序性。 基于这一结果对张北地震前的地倾斜方向分布进行了研究, 显示张北地震前地倾斜方向确有指向或背向震中的趋势。 文中探讨了确定孕震区的方法, 利用截止到2004年8月的资料, 对华北、 新疆和川滇地区的地倾斜方向进行了研究。 在华北地区目前地倾斜方向线相交的区域有京津唐地区和山西带, 覆盖面积较大且较为分散, 难以勾画出显著的异常区。 在新疆和川滇地区也未发现类似张北地震前地倾斜方向线集中到同一区域的现象, 故认为截止到2004年8月, 上述区域不具备强震前地倾斜异常空间配套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及其调制比的时空展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析并定义了云南地区1970~2001年中强地震连发,发现中强地震连发的时空展布具有空间分布按一定方向有规律迁移,时间分布集中于5~11个月的特点。利用小震调制比分析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的孕震演变,结果发现小震调制比的异常特性:空间上中强震连发前2~0.5a的时段内小震调制比出现8个平方度以上的异常面积元,异常面积元集中的地区为未来中强震连发的主体区域,时间上中强震连发前1~3a出现小震调制比R。的高值异常。并用花岗岩块体受压实验结果初步探讨了中强地震连发及其调制比时空展布特征的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东南沿海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特点,研究粤闽交界及其近海地区(N 22.80°~24.00°、E116.50°~118.00°)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此区域:1具备中强地震活动的构造背景;2现代小地震呈北东方向密集成带分布在南澎列岛附近,与北东向滨海断裂的方向一致;3 6级以上地震序列类型多属主余型;4 1971年有小震记录以来,一直存在背景性的ML2级左右地震活动;ML4级以上地震活动成丛分布特征明显;中等地震(ML4~5级)的发生与本区小震活动增强之间无明显关联;当出现年平均b值低于平均值、且较上一年b值下降幅度≥0.5时,可能预示本区进入ML4级地震活跃时段,东南沿海地震带在未来1~2年内可能有中强或以上地震发生;ML4.5级以上地震前,应变能释放曲线存在加速变化。  相似文献   

18.
强震等震线、 余震区形状与地震构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渭宾  蒋国芳 《地震》2010,30(4):32-39
本文通过对川滇和华北地区不同地震构造环境中, 1966年以来强震的等震线长宽比、 余震区长度的对比研究, 认为强震等震线的长宽比、 余震区长度都与地震构造环境和震级相关。 对于强震等震线的长宽比和余震区长度, 地震构造环境和震级的影响相同的是, 都与发震断裂是否位于活动地块边界, 位于哪一级活动地块边界, 是与边界方向一致的大断裂, 还是配套小断裂等有关。 最重要的是与活动断层的规模, 尤其是与发震断裂的长度有关, 也与震级有关。 不同的是, 强震等震线的长宽比明显受地表覆盖层的影响, 而余震区长度与地表覆盖层关系不明显, 似乎与震源破裂面长度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9.
起伏加剧是相态突变前的一种临界现象,本文应用这一观点探讨了强地震前小震活动频次和地下流体、气体、地应力等前兆变化的起伏加剧现象,并得到以下初步结果: 1.临近强地震前较大范围内超过平均日活动水平的小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具有有序性,即出现穿过未来大震区的小地震活动条带,条带的交汇区为未来大震区。2.强地震前的小震高频次活动日大多与外因出现时间同步,目前发现的外因有塑望、节气、中强以上磁暴以及大气压力下降等。这种小震的高频次活动一般出现在震前当天至一个月时间内。3.前兆的起伏时间和小震频次的起伏时间大致同步。它们在成因上有联系。  相似文献   

20.
磁暴活动与云南新一轮地震活跃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通海地磁台记录的磁暴(K指数≥5)年频次分析发现,磁暴活动的周期有强弱之分,与云南省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对比分析看到,磁暴活动较强的周期时段与云南地震的活跃期相对应,磁暴活动较弱的周期时段与云南地震活动平静期相对应.目前,云南地震平静期已持续15年,即将进入第Ⅴ活跃期,大震发生的危险逐日增强.磁暴发生的数目和太阳活动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