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北京降水缺测资料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嘉佑  张镡 《气象》1996,22(7):6-11
利用1941-1980年北京降水量资料进行了缺测降水量资料恢复的研究,并单月序列使用非线性函数作降水量正态化的变换,然后用预测残差最小逐步回归及对多月序列使用各月降水量变换序列,各月降水量变换序列与各月气温混合序列为因子作缺测资料恢复和用各月缺测资料前后实测资料作简单内插恢复等三种方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以降水和气温作混合因子使用残差最小逐步回归模型有最好的可性。还使用该方案对1841-1950年缺  相似文献   

2.
北京相当暴雨日数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北京99年6~8月的逐日降水资料和274年6~8月总降水量资料, 分析了相当暴雨日数与总降水量及旱涝等级的相关性,给出相当暴雨日数与总降 水量的定量关系式,建立了北京274年汛期相当暴雨日数资料序列。分析表明: 相当暴雨日数概念的引入,可以把汛期总降水量中暴雨过程降水与非暴雨过程降 水分开,证实汛期旱涝变化只取决于暴雨过程的总次数和强度;相当暴雨日数是 一个气候统计量,有与总降水量一致的周期变化,但其年际变率和3.5年周期比 总降水量更显著,其概率分布满足泊松分布;与旱涝等级比较,相当暴雨日数与 总降水量的相关性更好,且有利于研究形成汛期旱涝灾害的暴雨过程特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统计方法结合气象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对1910—2010年洞庭湖区逐月降水量观测资料进行均一化处理,并利用洞庭湖周边气象台站资料对洞庭湖区1951年以前缺测的降水资料进行插补,构成完整均一的降水序列。在此基础上,构建洞庭湖区近百年降水序列并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10—2010年洞庭湖区年及春、夏、秋三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显著,冬季降水量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年降水量存在准3、6、8 a和20 a等多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小波分析显示,近百年洞庭湖区年降水量和冬季降水量均存在显著增多的突变。  相似文献   

4.
河南光、温、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河南省117个站1971-2000年整编资料和1961-1990年整编资料做比较,分析了河南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全省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冬,春,秋季全省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偏,降水量偏少;夏季全省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四季和年日照时数普遍偏少。  相似文献   

5.
范金松  陈开喜 《气象科学》1997,17(3):237-245
本文对近百年来(1905-1994年)南京实测降水量资料序列和降水的其他统计特征作了详尽的诊断分析,得到如下十分有益的气候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6.
选取最优概率分布函数有助于提高气象要素重现期极值计算的可靠性。基于广州气象站1908—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构建年最大日降水量序列,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广州市年最大日降水量的变化特征,选取皮尔逊-Ⅲ型、对数正态、指数和耿贝尔-Ⅰ分布4种分布函数拟合广州市年最大日降水量序列,并按ω2检验、似然比检验等方法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近56年来,广州市年最大日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4—9月日最大降水量出现次数较多,6个月的出现次数占全年的93. 6%,其中,前汛期出现次数大于后汛期的。对数正态分布确定为广州市年最大日降水量拟合最优分布函数。对数正态分布估算的广州市50 a一遇的年最大日降水量是240. 1 mm,100 a一遇的是266. 1 mm,150 a一遇估算的是281. 4 mm。观测资料表明,广州平均1. 8 a出现一次150 mm以上的日降水量,而该降水量的估算重现期是1. 9 a,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历史气候资料迁站资料的均一化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青海省气象台站迁移引起的历史气候资料序列不均一问题,通过建立参考序列的方法,对1961年以来有过迁站记录台站迁站年份以前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以及月降水量历史序列作了订正处理,并将全省2003年以前人工观测资料与2004年以后自动粘资料的上述要素做了衔接,以使气候资料序列能够真实反映气候变化的客观事实,为气候业务和科研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全球陆地降水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英国东安哥拉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Hulme博士最新的1900-1998年的全球降水量资料是目前年代最长的,对此格点资料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季风区是降水变化率最大的地方,还给出了从该资料中读取全球几个著名的季风区降水量的方法;指出了所读资料的可靠程度;计算与分析了近百年全球陆面1月、7月降水序列,指出7月份降水无明显趋势,1月份降水有弱的上升趋势,序列中存在明显的2-7a、13a和20a左右的周期,为进一步使用该资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用降水量和无雨日数判别广州季节性干旱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州市1951-2006年实测日降水量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对使用降水量和无雨日数判别广州季节性干旱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各季降水量和无雨日数序列之间都存在显著的反相变化关系,以冬季最显著、夏季最差;对日雨量较大的季节如春、夏季,用无雨日数判别季节干旱现象要比降水量更合适些,而对其它季节则2种指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对乌苏市降水量长短序列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年限长度的降水量资料序列,在水资源量的计算和设计洪水频率计算中,会产生不同的计算结果,资料序列长度的代表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就变化趋势及影响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在应用中予以订正,以确保水资源评价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月和年降水量正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7~2008年(共52年)河南省48个气象站月、年降水量资料,利用标准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检验方法,对降水量的正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大多数气象站的月和年降水量不服从正态分布,但对降水量序列进行开平方或开立方处理后,降水量序列的正态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半数台站的年降水量原始序列服从正态分布。对各站偏态系数进行平均,可以发现,所有站月序列的偏态系数均为原序列的最大,立方根序列的偏态系数最小。原序列均为正偏,平方根序列以正偏为主,立方根序列则以负偏为主。所有站月原序列的峰度系数均为正数,平方根或立方根的峰度系数则正负相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常规探空资料、雷达高扫回波资料,推算卫星云图上降水云区对应云顶温度范围的方法,并对[1]中用数字化卫星云图资料估算0—6小时降水量的方法作了改进。实际应用证明,改进后的预报方法大大降低了短时大到暴雨预报的空报率,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现代降水量实测资料和历史旱涝等级资料,通过相关统计分析方法重建了海河流域1800—2012年间的夏季(6—9月)降水量序列.介绍了定量重建历史降水量的方法及其可行性、合理性,并对重建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800—2012年海河流域平均夏季降水量始终处于波动变化之中,且经历了13次降水量的转变;20世纪夏季降水量总体上较19世纪呈现出减少趋势,近100年和近60年期间夏季降水量的减少趋势更加明显;19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90年代是1800年以来最湿润的阶段,而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是整个时期夏季降水量的最低值;近200多年,海河流域夏季降水量变化存在2~8、10~15、22、25~30、35和55 a左右的准周期,但20世纪长周期波动具有逐渐变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用谱分析作月降水趋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林宝 《气象》1985,11(5):15-16
一、谱的计算和周期提取 把包头1951年1月—1973年12月共276个月的降水量资料,组成一个月降水量3级距平的时间序列。正距平编码 1,负距平编码-1,正常编码0。经这样处理后的降水量资料序列,满足时间序列平稳性的统计要求。如设时问序列x(t)对时间t的相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51-2000年夏季(6-8)月嫩江、松花江流域39个基本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降水和暴雨的天气气候特征,利用NCAR/NCEP的再分析资料讨论了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并分析了降水量出现异常时的环流状况。结论指出:嫩江、松花江流域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基本上是呈南北的带状分布,历年的分布中以嫩江和第二松花江流域的差别较大,逐年变化的起伏比较大,但有较明显的阶段性;暴雨日的空间分布与季降水量分布基本一致,集中出现在7、8月,以7月下旬最多,其次是7月中旬和8月上旬;第二松花江流域暴雨日出现的机会要比嫩江和干流流域都多,7月中间以前基本上是嫩江流域大于干流流域,7月下旬开始干流流域明显大于嫩江流域;850hPa高度候平均图表明,影响嫩江、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的环流系统为西风带阻塞形势下的低值系统和东亚夏季风,包括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两支;当这两个系统发展强盛时,该流域暴雨日出现较多,降水量偏多。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81-2010年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降水观测资料,基于二阶求导和尖顶突变模型等方法,分别对短历时降水序列和过程降水序列进行时间突变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的最大小时累积降水量在时间上的突变点分别为12.0 h、6.1 h;过程降水持续时间突变点分别为10.0 d、4.4 d,不同持续时间最大降水量占过程总降水量的百分比及最大降水量在时间序列上的突变点分别为10.0 d、4.6 d和10.0 d、4.9d。建立的湖南省极端降水过程客观监测指标为:连续1-6 h、12 h最大降水量,连续1-5 d、10 d最大降水量和过程累积降水量及降水持续时间。指标的适用性通过与农作物因洪涝灾害的受灾率、成灾率及单位面积粮食减产量的相关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7.
《贵州气象》2012,36(3)
利用1981—2010年30 a贵州省8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月降水量和月暴雨日数资料,采用合成、方差分析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着重讨论贵州省主汛期6-7月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演变特征,进而对6-7月暴雨日数EOF第一模态的时间序列作小波分析、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分析贵州省6-7月暴雨日数时间序列的短期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30 a贵州省6-7月暴雨日数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一致,并对降水量有主要贡献。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存在3个暴雨多发区和2条暴雨少发带,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暴雨多发区位于省之西南部,大值中心在六枝、晴隆和镇宁附近。暴雨日数时间序列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是偏多时期,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至今是偏少时期。贵州省6-7月暴雨日数EOF第一模态时间序列在20世纪90年代存在显著的3~5 a年际震荡,在1981—2010年间总体变化趋势分为3个时段:1981—1990年、1991—2000年和2001—2010年,呈"降—升—降"变化,没有明显的突变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1—2010年30 a贵州省8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月降水量和月暴雨日数资料,采用合成、方差分析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着重讨论贵州省主汛期6-7月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演变特征,进而对6-7月暴雨日数EOF第一模态的时间序列作小波分析、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分析贵州省6-7月暴雨日数时间序列的短期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30 a贵州省6-7月暴雨日数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一致,并对降水量有主要贡献。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存在3个暴雨多发区和2条暴雨少发带,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暴雨多发区位于省之西南部,大值中心在六枝、晴隆和镇宁附近。暴雨日数时间序列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是偏多时期,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至今是偏少时期。贵州省6-7月暴雨日数EOF第一模态时间序列在20世纪90年代存在显著的3~5 a年际震荡,在1981—2010年间总体变化趋势分为3个时段:1981—1990年、1991—2000年和2001—2010年,呈"降—升—降"变化,没有明显的突变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天山和阿尔泰山长期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基于树轮资料的25条历史气候序列,集成重建了天山和阿尔泰山近150 a的年降水量和夏季气温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世纪上半叶是天山区域极端气候年份频现时期,而阿尔泰山极端气候年份在20世纪上下半叶分布数量相当且在19世纪下半叶相对较少。两个山系极端低值气候年份的一致性更好,且与部分历史记录吻合。天山在过去150 a内大致经历了5个偏干时期和5个偏湿时期,以及3个偏冷时期和3个偏暖时期;阿尔泰山则经历了5个偏干时期和6个偏湿时期,以及4个偏冷时期和4个偏暖时期。此外,除均存在2~6 a左右的变化周期外,天山年降水量重建序列存在27~30 a和38~39 a的变化周期,夏季平均气温重建序列存在10.5 a、53.5 a和63.7 a的变化周期;阿尔泰山夏季均温存在12.6 a的变化周期。分析表明,ENSO对天山和阿尔泰山年降水量有显著影响,而太阳黑子数与阿尔泰山夏季气温呈滞后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近五百年广东降水量序列重建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广州、汕头近五百年旱涝等级资料进行增补,然后利用这些连续的等级序列和广州(88年)、汕头(108年)近百年的降水量(年和雨季降水量)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周期分析,估算出近五百年的年和雨季降水量(具有五年滑动平均意义)。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拟合程度、统计性质还是周期性均令人满意。这是重建广东历史降水量序列的初次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