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建设占用耕地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亟需寻求有效的耕地占补途径。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农村经济需要更加有力的投资拉动,新农村建设也需要找到更加高效的着力点。村庄整治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村庄整治建设及其后续的土地整理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利用格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城乡一体化理念指导下开展村庄整治建设,有利于高效配置城乡土地资源,缓解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的矛盾,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区域)间的高效流动,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此,探索总结村庄整治建设的优化模式和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三亚市为例,提出了统筹城乡视角下村庄整治建设需要遵循的8项原则:依据村庄发展演变的主导驱动力差异,提出三亚市村庄整治建设的4种模式,即城镇扩展模式、项目带动模式、中心村集聚模式和移民拆建模式。为推动各种模式顺利实施,从农村产业培育和农民就业、多元融资渠道以及土地利用机制创新3个方面探讨了村庄整治建设的长效机制,旨在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村庄整治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   总被引:120,自引:11,他引:109  
刘彦随  刘玉  翟荣新 《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农村空心化是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特殊形态.研究农村空心化是乡村地理学的天然职能,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地理学研究农村空心化问题,主要着眼于乡村地域系统综合性、动态性和区域性视角,侧重梳理并规范农村空心化现象描述与空间模式构建、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空心化效应与响应机制、整治潜力类型与优化调控等农村空心化命题研究;提炼并发展空心村演进的生命周期、代际演替空间型式、农村空心化动力学机制和农村空心化调控"三整合"等基础理论:结合农村聚落空间格局和聚落演进的影响要素分析,提出我国农村空心化调控的重点与研究主题:基于山东禹城市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了禹城市空心化村庄整治的基本准则、发展理念与规划方案.通过实施空心村整治示范工程,重点研究空心化村庄整治引领新农村建设、耕地红线保障和城乡土地统筹配置"三位一体"目标的机制、政策与模式.  相似文献   

3.
宗会明  谷艳博  桂林 《热带地理》2012,32(6):652-657
统筹城乡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学术界对其研究方兴未艾,但统筹城乡发展与规划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使规划管理与实践工作面临诸多问题.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为案例分析了近几年来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在产业规划、社会政策及城乡规划调整方面的管理政策和举措,并对这些举措的实施对农村地区的战略定位、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合理评价.研究发现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的各项规划政策内容丰富,在城乡经济,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规划体系等方面都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但其管理和操作过程属于一种“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市场力量和公众参与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在一定程度制约了重庆统筹城乡模式推广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城乡统筹空间格局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统一的城乡统筹指标体系基础上,分析了江苏全省13个地级市域自1990年以来城乡统筹的空间演变动态.经分析表明:(1)城乡统筹的演变具有阶段性,全省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呈现下降走势,但新世纪有所改善.(2)城乡统筹空间演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全省13个地级市域的城乡统筹度呈现一直上升、一直下降与起伏变化3种类型.(3)全省整体的城乡统筹空间布局从"L"型过渡到反"L"型,并逐步演化为当前的"哑铃"型空间格局.(4)区域政府的发展政策、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乡村内部经济的不断增长、外来投资的地区倾向以及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愈益成为区域城乡统筹空间变动的因子.  相似文献   

5.
刘洁敏  吕斌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0):1266-1274
针对当前国内研究区域城乡统筹水平定量测评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如未能区分整体发展指标和协调发展指标,截面和时序数据难以同时体现,以及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集成数据导致的“黑箱子”效应等问题,本文建立了涵盖城乡整体发展水平指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指标及时间指标的三维坐标系统,并通过转化为二维“九宫格”坐标系统的方法,提出一种包含时序数据和截面数据的城乡统筹水平综合评估的方法论,定量地测评一个区域内各城市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的城乡统筹演化特征。本文将城乡统筹水平分为经济、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4个方向,对川渝19市2006-2011年间城乡统筹演化特征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川渝19市在城乡经济和公共服务统筹方面整体差距缩小且成效显著,而在产业和基础设施统筹方面城乡差距仍在拉大;成渝二市的整体成效远超过区域内其他城市。上述研究成果可对川渝19市优化城乡统筹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工具,亦可为国内其他地区城乡统筹成效的测评方法提供指导与示范。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科的简要历程,分析了相关研究进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社会影响,展望了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领域创新研究任务及科学命题.未来中国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基地化与乡村发展的城镇化、产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战略导向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贾铠阳  乔伟峰  胡晓亮  黄贤金 《地理学报》2022,77(12):2954-2971
城乡中国转型过程中村镇呈现异质化发展态势。然而当前研究较多关注了村镇物质空间演变特征,忽视了其背后社会经济形态变迁对村镇建设格局的形塑作用。本文以提炼不同发展路径下的县域村镇建设格局演化模式特征为目标,首先从“社会过程—空间形式”视角,剖析村镇建设格局演化路径分化逻辑,并梳理其分化历程;其次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比分析2009—2018年江苏省3个典型县域的村镇建设格局演化差异;最后将其归纳为具有一定普适意义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村镇建设格局演化是典型的空间生产过程,在城乡中国转型过程中,生产方式的转变引致村镇建设格局演化路径呈现多元分化;由于要素集聚与疏散的空间需求不同,不同发展路径下的县域村镇建设格局演化时空特征、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具有显著差异。基于案例比较分析,本文总结出具有差异化演化态势及动力机制的3类演化模式,分别为城乡两极分化的农业生产型、城镇多中心扩张的工业生产型、村庄走向分野的生态消费型,并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因地制宜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1年5月9-10日,"中国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郑州成功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120余名正式代表,河南省委农办、河南新乡市、济源市、郑州市上街区、周口市郸城县等政府部门代表,以及科学时报、河南日报、河南卫视等媒体记者出席了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  相似文献   

9.
自21世纪以来,衡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同时关注村级集体经济自身发展的“内力”和政府社会提供的“外力”,从资源开发、资本运营和工业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远的探索,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资本资源,也给衡阳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然而,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相比,衡阳村级集体经济远非完美,衡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基于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置于同一研究框架当中这一思路,针对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参考国内其他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探索,提出了充分发挥的优势资源,促进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精英治理,提高民主管理等发展路径;并提出创新非农业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以区位条件为基础,应用GIS空间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频率直方图法对江西省鄱阳县农村居民点进行区位评价,以此为依据得出不同区位条件下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模式,为鄱阳县及类似区域农村居民点规划与整理、发展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鄱阳县南部区位条件评价等级高于北部,随着等级的降低,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及面积均减少。结合农村居民点区位评价结果及当地实际,将鄱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划分为城镇化发展模式、改造发展模式、内部挖潜模式、迁村并点模式、整体迁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