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广州市城市植被景观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树龙  李贞 《热带地理》2000,20(2):121-124
城市植被是城市的绿色生命线,对改善和美化城市景观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言路在分析广州市植被景观现状的基础之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具体情况和考虑研究的可操作性,选取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分离度和破碎度四个指标,从景观的类型多术性、格局多样性和斑块多样性三个方面,对广州市城市植被景观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城市植被景观类型多样性降低,景观类型趋于单一;景观斑块多样性增大,嵌  相似文献   

2.
1988~2002年开封市景观动态变化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采用分维数、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和边界密度等指数,分析了1988~2002年开封市景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斑块数增加,由1988年的28784个增加到2002年的32311个;景观破碎度增大;景观形状趋于复杂。(2)建设用地、水域和城市绿地面积增加;耕地(主要是水浇地)、未利用土地和园地等面积减小。(3)建设用地的空间质心向西南方向转移,城市绿地的空间质心向东北方向转移,水域空间质心向东南方向转移。(4)在景观斑块之间,高密度建设用地转移很少,保持较高的稳定性;低密度建设用地主要转为高密度建设用地;而旱地、水浇地等耕地主要转变为低密度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主要转移为旱地、城市绿地和水域。人类活动和黄河同时控制着开封城市发展方向、发展策略和景观类型之间的转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城市景观的正负生态系统服务测算及空间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梦桃  周忠学 《地理学报》2016,71(7):1215-1230
综合测评城市景观的复合(正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评价不同城市景观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贡献,对优化、调控在城市化影响下的景观转换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基于研究区的TM遥感影像和Erdas、ArcGIS 10.1软件对西安市建成区2013年城市景观的复合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测算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① 西安城市景观产生的负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远高于正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净生态系统服务达-12.71×108元;在城市化过程中,随着自然景观向半人工景观、人工景观的转变,导致景观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急剧下降,负向生态系统服务占主导,87.81%的土地复合生态系统服务为负值,仅有12.19%的土地复合生态系统服务为正值,以建筑用地为主体的城市景观体系必然会导致生态系统服务的下降。② 西安市城市景观的总正向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整体呈现为研究区中心值低于四周,沿行道绿地、公园绿地等景观形成格网状、斑块状分布的高值区;总负向生态系统服务整体上呈现中心值高于四周,高值区较集聚,自然景观和半人工景观是维系城市正向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景观类型。③ 城市景观的空间分布基本上决定了复合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大格局,西安市各城市景观类型的空间组合与镶嵌状况,使得生态系统服务正负值呈斑块状、棋盘状交错分布的格局。愈向城市外围,复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越高;城中林地、绿地和水域分布的地方是复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网状高值区。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黄河素以善淤、善决、善徙而闻名于世,也塑造了黄泛平原上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其中以古城镇水域景观尤为著名。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黄泛平原上古城镇水域景观的形成原因进行初步探析,在对黄泛平原上古城镇的护城河-环城湖、城内坑塘和旧城湖等水域景观的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历史地理成因作了综合研究,指出了自然成因、城墙和护城堤的修建、人与自然的共同作用三方面成因,并对历史时期黄泛平原古城镇水域景观的演变过程与分布规律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积极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城市面貌景观最直接的一面。城市道路的绿化,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水平,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因此,道路绿化在城市大环境绿化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道路绿化的主体是植物,合理选择植物,科学和艺术地配置是实现道路绿化、美化功能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东段山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RS和GIS技术为主要手段,分析了祁连山东段地区1994-2008年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脆弱性。结果表明:(1)与1994年相比,森林、草地、冰雪带、水域4种景观要素的面积分别减少了5.0%、2.0%、2.2%、2.0%,而灌木和裸地的面积则分别增加了6.8%、5.0%;灌木、草地、冰雪带和裸地景观要素的平均斑块面积分别增加了49.0%、19.0%、1.1%、436.6%,森林和水域平均斑块面积分别减小了9.6%和4.1%。(2)森林、草地、冰雪带、水域4种景观要素的平均最邻近距离增加,聚集度降低,各景观要素内部斑块之间聚集度减小。灌木与森林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邻接长度增加了3 867 km,裸地与其他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邻接长度增加了5 589 km,嵌缀在其他各种景观要素中的裸地小斑块逐渐融合成大斑块。(3)景观类型脆弱度指数与破碎度指数之间显著正相关,分维数倒数、分离度指数和沙化敏感性指数与景观类型脆弱度指数呈弱度正相关。祁连山东段地区森林和草地退化,面积萎缩、水域干涸,裸地面积增加,各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趋于简单,景观破碎化增加。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景观破碎化是祁连山东段地区景观格局和景观脆弱性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城市景观特色丧失、千城一面等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症结.随着经济发展,城市风貌与景观特色已广受关注.针对城市景观乱象,在总结国内外城市景观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城市景观调查、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保护、重视乡土植物景观保护与利用以及加强环境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等思路,探讨了构建符合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时代精神、结合城市自然环境特征、切合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文化生活状况的城市景观评价与控制体系,指出通过坚持城市景观特色的继承与发展进行有效地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南四湖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从水域景观、生物景观、人文景观、民俗特色、历史文化遗迹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了南四湖生态旅游主题定位开发思路和核心景区建设,并分析了开展生态旅游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兰州市景观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艳兴  潘竟虎 《中国沙漠》2016,36(2):556-563
利用兰州市2000年和201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从景观结构、景观类型及景观异质性3个方面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借助主成分分析及景观格局指标对保持景观格局稳定性影响能力构建了景观格局稳定性模型,并对研究区景观格局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近10年来兰州市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景观类型间的转换较为频繁,且表现为明显的单向转换特征。(2)整体景观格局稳定性呈现降低趋势;各县区景观格局稳定性存在差异,榆中县永登县和皋兰县稳定性变化不大,稳定性较高的为红古区,其次是西固区、安宁区,稳定性最差的为七里河区和城关区。(3)稳定性较高的景观类型为水域及草地,稳定性较差的景观类型为建设用地。兰州市应着力提升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合理规划建设用地,保护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水域及草地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山地面积十分广阔,山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重庆市是中国典型的山地城市,山地在城市建设中,既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限制条件,也是城市形态的重要塑造条件。而南岸区中由长江水域至南山东山脊线这一区域则具有很强的山地城市代表性,具有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历史文化悠久等诸多特征。近年来研究区的城市建设优化与山水环境的联系愈加紧密,但由于山地城市的特殊环境,海拔与地形地貌条件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影响条件。故本文以此区域为例,以遥感数据与实地踏勘数据为主,结合政府数据与学者研究,通过GIS、ENVI等软件进行相关探究。首先,从景观梯度与城市建设两个方面出发,对城市景观梯度特征进行梳理,并分析各城市地段的发展状况。进而分析各梯度景观特征与各城市地段的耦合关系。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维护山地生态和谐、重建山地特色文化、打造独特山地美学三项主要优化措施,希望能为研究区及相似的山地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现代化的实现,作者试图找出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并选取了世界银行公布数据的三个指标,代入自己设计的简便公式,测得中国与韩国、希腊的经济差距为26年(以2000年基准)。于是作者将发达国家分为一般发达国家和高度发达国家,把发展中国家分为一般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的发达国家。作者预计2020年中国将达到发展中的发达国家水平。并预测中国将在2007年经济总量超英国;中国与英国的人均水平差距约为34年。中国与美国经济总量的差距约为35年,中美之间的人均水平差距约为44年,动态差距将在50年以上。结论,中国在2030年将可达到一般发达国家水平,即可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论环境教育及其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环境教育虽然列入中国的基本国策,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城市灾害的发生都是由于城市环境遭到破坏而造成的,开展环境教育能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城市灾害的发生,是城市灾害研究的基础内容。本文提出开展环境教育对城市防灾的重要性和环境教育的普及途径,并讨论了环境教育对灾害发生的影响及其社会效应,为城市防灾及减灾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疆阿克苏河流域年径流时序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阿克苏河是塔里木河的主要支流,依据阿克苏河流域内5个代表站的40余年年径流实测资料,选取多种径流统计参数,分析流域范围内不同径流补给来源的径流年内分配规律和多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克苏河流域径流补给具有垂直地带性和多样化特点,径流时序特征与径流的补给来源有密切关系;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集中程度高;而径流的多年变化变差系数小,丰、枯频率密度近似正态分布,无特大丰水年和枯水年,径流量多年变化趋势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应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华北典型流域水循环机理的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华北水问题日益严重,而水循环机理研究尚显得薄弱。环境同位素水文学是研究流域水循环过程变化的新的技术途径。它利用水中水分子所含的同位素含量的变化,可以判断大气降水的水蒸气的来源;定量分析坡地的产汇流产生机制,进而研究"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关系;彻底查明流域"四水"转化关系,创新和发展水循环模式。本文主要介绍同位素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日本、斯里兰卡、河北平原等地应用实例,最后,对应用此技术研究华北典型流域水循环,从"大气—土壤—植被"界面水循环机理、坡地径流的产汇流机制、流域水循环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省际经济趋同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本文参照 Coulombe的趋同模型 ,并根据中国的实际作出调整 ,以此分析了我国 1 978~ 1 999年各省区经济的趋同问题。研究结果如下 :各个地区之间存在条件趋同 ,趋同的速度大约为 4.5 % ;在趋同的过程中 ,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都已达到或接近其稳定状态 ,而西部地区则大多在稳定状态值附近波动 ;本文还给出了我国各省相对人均 GDP的稳定状态值 ;实证分析的研究结果指出东部先行优势对长期稳定状态值有巨大影响 ,这说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外资的引进 ,先进的技术 ,区位优势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国在南美洲的地缘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与南美洲地区的合作出现了全局式的跨越发展。南美洲地处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之间,扼控两洋海上交通航线,石油、粮食、矿产等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能源、粮食生产基地和新兴市场,也是中国战略资源重要进口来源地。近年来,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大国对南美洲地区的高度关切与介入,使得该地区地缘环境变得十分复杂。中国与该地区不断深化合作的同时,也要考量其他大国竞争及干预的压力。本文基于大国与南美洲地区的地缘关系现实,分别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地缘军事等角度全面分析了其地缘影响,为解读该地区复杂地缘环境提供了分析思路。研究表明:大国在南美洲施加地缘影响有所不同,表现在所采取的手段与途径各有侧重以及国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地缘政治问题是人文地理学新兴的研究热点。但是,已有研究多基于地理环境要素分析国家的地缘环境或定性讨论地缘战略,很少从双边联系角度定量刻画国家间的地缘关系;现有研究的理论基础也比较薄弱。本文基于地缘政治准则理论,运用1971至2017年联合国投票数据和S分值等方法,从中国与其他国家间关系的历史阶段、友好程度和集团归属三个方面定量分析了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友好程度及其地理分布,并针对中美贸易战的背景指出了中国当前的“朋友”和“敌人”。本文进一步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非政治双边关系及其发展水平对中国地缘政治准则的影响,论证了地理距离、经济、技术等因素对地缘关系的影响。本文的分析结果对于加强政治地理学的量化分析有启发作用,也能够为中国更好地处理国际关系和制定地缘政治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颜俨  姚柳杨  郎亮明  赵敏娟 《地理学报》2019,74(5):1040-1057
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纳入成本效益分析,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实现流域生态资源可持续配置的关键。近年来随着价值评估文献量增加,评估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等研究结论由于存在诸多争议而难以应用于管理实践。首次应用Meta回归分析对中国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进行综合再评估,结果发现:在价值评估研究中研究对象、受访者、测度方法、撰写发表等4个环节的特征对评估价值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石羊河和塔里木河的评估价值显著高于黑河,上游的评估价值显著高于中游和下游,二分式条件价值评估法所评估的价值与选择实验法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条件价值评估法;此外,时间对评估价值呈现显著"衰减效应",每年下降2%~3%,且期刊文献的评估价值显著高于其他文献的评估价值;通过运用n-1数据分割技术,本文将Meta回归方程结果运用到样本外效益转移并对其进行评估,得到的中位数转移误差为27.12%。相较于现有研究,该结果处于可接受范围。因此,本文运用的Meta回归分析适用于中国内陆河流域效益转移政策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19.
由“撤县建区”引起对中国城市郊区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最近一轮的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撤县建区”方案,这一方案引起了笔者对有中国郊区化的思考。在本文中作者主要阐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指出中国的大城市已经进入了郊区化阶段;其次将中外郊区化进行了系统比较;接着论述了郊区化的利与弊,最后,在前文基础上,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市郊区化道路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部沿海地带人地关系状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张雷  刘毅 《地理学报》2004,59(2):311-319
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发动机,东部沿海地区人地关系的演进状态和趋势不仅决定着地区自身而且决定着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取向。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人地关系对应公式进行东部沿海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的总体评价。评价的结果表明:第一,与中西部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的实际紧张状态严峻的多,人地关系演进系数达到了2.13 (表观);第二,在地区人地关系的演进过程中,经济活动和人口集聚起着决定影响,其中尤以经济活动的作用最为关键,其贡献度达到75%;第三,未来人地关系状态的协调和改善主要取决于地区自身资源环境基础的扩展和改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