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魁香 《地震研究》2003,26(2):112-119
在北纬 2 1°~ 2 6° ,东经 119°~ 12 3°内 ,依据板块运动、地体构造界线、活动断层分析和强震震中分布四个因素 ,绘制台湾地区的地震地体构造区分图 ;将台湾地区分成东西两个地震区 ;E1~E4、W1~W4等共八个地震带。根据强震幕式分析、地震活动性水平分析、地震频次与缺震异常分析和空区与条带分析四个地震趋势分析步骤 ,分析 2 0 0 1年和 2 0 0 2年台湾地区的中强地震趋势。实际地震结果表明 ,这种地震趋势分析方法在台湾地区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冯浩  孟玉梅 《地震》2001,21(2):109-111
应广大读者要求 ,我们定期公布全球 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 4级以上中强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 :发震时间为北京时 ( BJT) ;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 ,以供查阅时参考 ;震源深度 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 ;震级 MS为面波震级 ,ML 为近震震级 ,MW为矩震级 (取自美国 PDE报告 )。表 1 世界地震目录 (2 0 0 0年 1 0~ 1 2月 ,M≥ 7.0 )编号 发震时间 月 -日 -时 :分 :秒 震中位置 φ/ (°)    λ/ (°) 深度/ km…  相似文献   

3.
冯浩  孟玉梅 《地震》2001,21(4):153-154
应广大读者要求 ,我们定期公布全球 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 4级以上中强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 :发震时间为北京时 (BJT) ;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 ,以供查阅时参考 ;震源深度 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 ;震级 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 (取自美国 PDE报告 )。表 1 世界地震目录 (2 0 0 1年 4~ 6月 ,M≥ 7.0 )编号发震时间月 -日 -时 :分 :秒震中位置φ/(°)λ/(°)深度/km震  级MS MW地  区1 0…  相似文献   

4.
冯浩  高艳玲 《地震》2003,23(3):137-138
应广大读者要求 ,我们定期公布全球 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 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 :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 ;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 ,以供查阅时参考 ;震源深度 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 ;震级MS 为面波震级、ML 为近震震级、MW 为矩震级 (取自美国PDE报告 )。表 1 世界地震目录 (2 0 0 3年 1~ 3月 ,M ≥ 7.0 )编号 发震时间 月 日 时 :分 :秒 震中位置 φ/ (°)    λ/ (°) 深度/km震 级 M…  相似文献   

5.
1 地震发生 2021年6月10日19时46分,云南双柏发生MS 5.1地震(24.34°N,101.91°E),震源深度8 km.震区附近历史地震偏少,据统计,1900年以来震中50 km范围内共发生5级地震3次,与此次地震距离最近的为1927年3月20日玉溪新平5级地震(震中相距约28 km).据1:20万地质图及前人地震地质调查成果,震中周边30 km范围内无活动断裂发育,震中周边15 km范围内只有2条长度8—9 km长的小断层.为厘清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和孕震环境,笔者等人前往震区进行野外考察,重点调查震区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
冯浩  孟玉梅 《地震》2001,21(3):109-110
应广大读者要求 ,我们定期公布全球 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 4级以上中强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 :发震时间为北京时 (BJT) ;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 ,以供查阅时参考 ;震源深度 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 ;震级 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 (取自美国 PDE报告 )。表 1 世界地震目录 (2 0 0 1年 1~ 3月 ,M≥ 7.0 )编号发震时间月 -日 -时 :分 :秒震中位置φ/ (°)λ/ (°)深度/ km震  级MS MW地  区…  相似文献   

7.
历史地震核查就是核查地震的宏观震中,而宏观震中应是地震能量的辐射中心。由于过去在认识上的误区,在历史地震的确定中,往往把破坏最大的地区定为震中,这样就有可能把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定为震中。1558年,在广东省的西部与广西省交界处发生了一次中强地震,在1995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中,将其震中定位于封川。本文通过查阅有关的县志和府志,阐述了地震发生时的人文环境,包括行政建制、政治局势、经济与文化、地质条件以及各地间的关系等,同时还结合地震破坏的地基条件和单边地震记载点的分析,认为以上所确定的地震震中,仅是地震所诱发的地质灾害,而不是地震的辐射中心——释放能量最大的地区。同时,通过1558年地震记载点与1584年肇庆2个地震记载点的比较,说明了这些地震的震中相近。最后,根据地震影响范围(地震记载点)确定了1558年地震的参数。  相似文献   

8.
冯浩  高艳玲 《地震》2004,24(1):189-191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源深度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震级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表1 世界地震目录(2003年7~9月,M≥7.0)编号发震时间 月 日 时:分:秒 震中位置 φ/(°)    λ/(°) 深度/km震 级 MS  MW 地  区107 16 04:…  相似文献   

9.
冯浩  孟玉梅 《地震》2002,22(1):115-116
应广大读者要求 ,我们定期公布全球 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 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 :发震时间为北京时 ( BJT) ;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 ,以供查阅时参考 ;震源深度 3 3 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 ;震级 MS为面波震级 ,ML为近震震级 ,MW为矩震级 (取自美国 PDE报告 )。表 1 世界地震目录 (2 0 0 1年 7~ 9月 ,M≥ 7.0 )编号 发震时间 月 -日 -时 :分 :秒 震中位置 φ/(°)    λ/(°) 深度/km震 级  M…  相似文献   

10.
全球大地震及中国中强地震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浩  孟玉梅 《地震》2000,20(3):113-114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 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 4 级以上中强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源深度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震级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  相似文献   

11.
冯浩  高艳玲 《地震》2003,23(4):109-111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源深度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震级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  相似文献   

12.
对1556年81/4级大地震震中位置和发震构造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增建先生(1957)称1556年8 1/4级大地震为关中大地震,并绘制了等震线图.1983年版中国地震目录将其称为华县地震.之后,中国地震目录几经修改,但对震中位置都没再进行过进一步的研究和修订.80年代以来,几位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渐次提出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不在华县的新见解.本文同意这些见解,并通过分析大量史料和对发震构造的研究作进一步论证,提出对这次地震震中位置和发震构造的新认识.(1)1556年8 1/4级大地震的震中位置不在华县.极震区分布在蒲州(今永济西黄河东岸)、朝邑、潼关卫、华阴、华州、解州一带,故震中位置宜定在蒲州、潼关卫、华阴、朝邑之间,即北纬34°44',东经110°16',震级仍沿用1995年版中国地震目录修订的8 1/4级.由于蒲州最重,可称为1556年蒲州8 1/4级大地震.(2)1556年81/4级大地震的发震构造不只是华山山前断裂,而是大致沿黄河分布的北北东向右旋走滑断裂带及其南北两端相反方向分布的渭河拉分盆地和运城、临猗一带张性地堑、地垒带,由它们共同组合而成的走滑型发震构造带,为该次大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3.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与我国东北和华北块体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ISC l964—1996年震源深度分布资料,提出西太平洋板块在日本本州和菲律宾群岛的棉兰老岛一带有两个触角和欧亚板块直接相接,菲律宾板块东缘与西太平洋板块为依托关系,菲律宾板块西缘和欧亚板块为碰撞关系。从1900年以来的深震资料分析,东北深震活动分别对中国东北、华北的地震有一定影响,对台湾地区影响不大。结合GPS结果分析,1900年以来华北块体的地震活动可能与印度板块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应广大读者要求 ,我们定期公布全球 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 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 :发震时间为北京时 ( BJT) ;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 ,以供查阅时参考 ;震源深度 3 3 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 ;震级 MS为面波震级 ,ML为近震震级 ,MW为矩震级 (取自美国 PDE报告 )。表 1 世界地震目录 ( 2 0 0 2年 1~ 3月 ,M≥ 7.0 )编号 发震时间 月 -日 -时 :分 :秒 震中位置 φ/(°)    λ/(°) 深度/km震 级  …  相似文献   

15.
2012年4月11日在苏门答腊北部海域发生了MW8.6和MW8.2强烈地震(图1).该地震位于印度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之间俯冲带的走滑断裂上,两次地震震中分别位于俯冲带东南方向100 km和200 km.由于地震震中远离陆地,因此未造成较大破坏.  相似文献   

16.
冯浩  孟玉梅 《地震》2002,22(2):111-113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 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 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源深度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震级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  相似文献   

17.
公元180年甘肃表氏地震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史料记载,各种地震目录均将东汉灵帝光和三年秋(公元180年)表氏地震震中定在甘肃省高台县西(39.4°N,99.5°E),震中烈度Ⅹ度,震级7(1/2).本文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重新考证和表氏新旧县城遗址的实地考察,对公元180年表氏地震的震中位置作了如下修正:震前的表氏县城位于甘肃省肃南县明花区新墩子城,也应是震中所在地,其地理位置为39.6°N、99.3°E,精度2类;震后重建的县城在今骆驼城或草沟井城.通过对史料震害的认真分析,并将本次地震与两汉时期8次6(1/2)级以上地震及高台附近地区9次地震的地震参数、震害和波及范围进行对照,最终将震中烈度修正为Ⅸ—Ⅹ度,震级修正为7级.  相似文献   

18.
冯浩  高艳玲 《地震》2002,22(4):157-159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源深度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震级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表1 世界地震目录(2002年4~6月,M≥7.0)编号发震时间 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 φ/(°)    λ/(°) 深度/km震 级 MS   MW 地  区104-27-0…  相似文献   

19.
王健  吴宣  高阿甲  陈鲲  邵磊 《地震学报》2010,32(1):108-117
随着应用、研究的广泛和深入,对历史地震参数精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探讨历史地震参数校订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公元294年(晋惠帝元康四年)记载了北京延庆的一次强震事件.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简略,对史料的理解及对此次地震的参数存在分歧.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原有研究成果,详细分析其异同,并通过细读原始资料,实地考察以及定量分析1970年以来的中小地震时空分布特征与强震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对此次地震参数进行了校订.校订后的结果是:地震名称应为北京延庆海坨山地震,发震时间为公元294年9月,震级为6级,震中位置为115.85°E、40.59°N,震中误差为Ⅱ类.并以此为例,探讨了历史地震参数校订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使用中国地震台网全面完成数字化之后的观测资料(2008 2012年),对中国地震台网和美国地震台网测定的体波震级从震级大小、震中距、震源深度和震中方位进行对比分析.由对比结果可知:中国和美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b之间无系统化差异,但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B与美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b存在一定系统偏差(mB平均偏大0.22);震源深度对震级偏差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浅源地震偏差大于中深源地震;震中距及四象限分布对偏差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