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镇  陈非洲  周万平 《湖泊科学》2009,21(5):700-704
用花神湖、玄武湖、南湖的湖水培养隆腺溞,探讨不同营养水体的自然食物对隆腺溢生长、繁殖的影响,花神湖氮、磷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生物量均很低,用花神湖湖水培养的隆腺溞生长缓慢,个体在没有繁殖前就全部死亡,玄武湖氮、磷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生物量均低于南湖,但用玄武湖湖水培养的隆腺潘在生长速率、平均体长、生殖量上均高于用南湖湖水堵养的隆腺溞,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营养盐条件下,湖泊中浮游植物的组成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会对浮游动物生长、繁殖产生影响;在浮游植物种类和生物量适宜时,隆腺溞有较大的生殖量,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过低或过高都会抑制降腺溞的生长、生殖.  相似文献   

2.
南京玄武湖蓝藻水华治理后水质和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玄武湖是典型的城市富营养化湖泊,2005年夏季暴发了大面积微囊藻水华,其后以粘土法为主,对微囊藻水华进行了应急治理。为了解应急治理后玄武湖水生态状况的变化,通过分析治理后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变化以及重要理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应急治理对湖水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通过对比治理前和水华暴发期的监测数据,发现治理后浮游植物数量减少,种类增多;湖水总磷和叶绿素a的浓度都明显降低;水体透明度大幅提高,湖水总氮浓度随浮游植物的密度和菹草的生长而出现波动。  相似文献   

3.
沉水植物和螺类都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牧食关系也是水生食物网中重要的一环,而不同的基质类型可能会影响两者的生长和改变沉水植物对螺类牧食的防御策略.以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和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为对象,研究基质类型、螺类牧食对沉水植物的生长及防御策略的影响,以及基质类型及沉水植物对螺类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螺类牧食和基质类型对苦草生长和元素特征具有显著的影响,存在螺类牧食时,泥沙基质和沙基质苦草的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降低,泥沙、沙和泥基质苦草地上生物量分别减少了67.74%、58.58%和17.84%,根冠比分别升高了177.51%、217.23%和1.44%;且泥沙基质中苦草的叶片数显著低于无牧食组.不同基质类型下,牧食对苦草总碳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泥和泥沙组中,螺类牧食使苦草的总氮含量均显著降低,碳氮比均显著升高;沙基质下,螺类牧食使苦草总酚含量显著降低.基质类型对螺类的形态特征(除壳宽外)、生长及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总体来看,基质类型对耳萝卜螺牧食和苦草防御策略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螺类的生长及元素特征基本无影响.本研究可以为牧食理论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也可为沉水植被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提供参考,但基质类型对螺草牧食关系的长期影响,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实验用食物浓度差减法研究了太湖长刺潘(Daphnia longispina)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及影响因素.在食物为原位湖水中的浮游植物,温度为20℃,光照为2.98×103 lux(光暗比12:12)条件下,测得长刺潘对水柱中浮游植物的摄食率为0.0011-0.0245μg/(ind·h).长刺溞摄食率随其种群密度增大而先增后降,呈良好抛物线分布(R2为0.8836).长刺溞摄食率随食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8586).长刺溞在黑暗条件下的摄食率高于光照条件下(P<0.05,t检验).长刺溞可有选择性地摄食栅列藻和小环藻等,选择指数分别为0.5425、0.5079,而对丝藻的选择指数为-0.7039.  相似文献   

5.
外来种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相较我国本土螺类其牧食量更大且繁殖速度更快,对栖息地水生植物的现存量和实施水生植被恢复的生态治理工程的成功性可能构成威胁,目前对福寿螺影响浅水湖泊沉水植物的重建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通过设置不同沉水植物种类组合系统,研究福寿螺对3种常用于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沉水植物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的牧食偏好以及不同植物配置系统理化因子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福寿螺对沉水植物植株附着偏好为密刺苦草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而牧食破坏强度为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密刺苦草,轮叶黑藻最容易受到福寿螺牧食影响而快速消亡,穗花狐尾藻叶片也会被全部牧食仅剩下茎,而苦草存活受到的影响较小.福寿螺会导致轮叶黑藻+密刺苦草组合系统中总氮、氨氮、总磷、正磷酸盐浓度显著升高,而密刺苦草+穗花狐尾藻组合中总磷、正磷酸盐浓度显著升高,但是在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组合中仅总氮浓度显著升高.研究表明福寿螺能够影响沉水植物间的竞争关系,但是3种沉水植物均不能阻止福寿螺的牧食;福寿螺牧食会显著降低沉水植物生物量,最终会影响草型清水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柯志新  黄良民 《湖泊科学》2009,21(6):758-767
表型可塑性指的是生物体在生物或非生物环境发生变化时会呈现出不同的表型能力,是生物在不稳定的生活环境中维持生存的一种主要策略.在淡水生态系统,大量研究表明浮游动物能通过捕食者释放的化学信息物质感知捕食风险的存在,从而导致反捕食的表型可塑性反应的发生.溞类是一类很好的研究浮游动物对捕食者释放的信息素产生表型可塑性反应的模式生物.本文综述了捕食者释放的化学信息素对溞类的生活史、形态特征、行为活动以及生理指标等表型的影响,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和生态意义.溞类对捕食风险信息素的表型可塑性是特定种群与捕食者长期相互作用下适应性进化产生的.加强这些研究对了解物种的形成和生物的进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冠层型水草轮叶黑藻在富营养情况下,生长迅速,覆盖水面,对于草甸型水草密刺苦草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为控制轮叶黑藻的竞争优势,于湖北省鄂州市团头鲂原种场的一个池塘进行了原位围隔(10 m×10 m)实验,研究不同密度(0、0.5和1尾/m2)团头鲂牧食作用对轮叶黑藻和密刺苦草群落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无人机数字图像处理获取水草覆盖度信息.实验过程中,沉水植物总覆盖度未发生变化.研究发现,团头鲂选择性牧食使得密刺苦草生物量和覆盖度显著增加.随着牧食强度的加大,团头鲂对轮叶黑藻的控制效果显著,放养密度为1尾/m2的围隔中轮叶黑藻比例降幅最明显.群落中轮叶黑藻与密刺苦草的生物量之比迅速下降,由6.14减少至0.002,覆盖度之比由4.88左右减少至约1.44.图像处理结果与实际采样情况相吻合,且通过误差矩阵得到图像分类平均精度达到90%以上,表明无人机数字图像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获取沉水植物覆盖度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实验结束后,1尾/m2组的围隔中密刺苦草成为优势种,其植株密度、株高、株重和单株叶片数均显著增加,草甸更加密实.实验结果表明,放养1尾/m2密度的团头鲂可以有效控制轮叶黑藻并维持密刺苦草种群优势,结果为团头鲂对湖泊沉水植物群落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长期变化特征(2009-2016年)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钱奎梅  刘宝贵  陈宇炜 《湖泊科学》2019,31(4):1035-1044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每年都有剧烈的季节性水位变化.为了解鄱阳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009-2016年每季度在鄱阳湖15个采样点采集水样,分析鄱阳湖的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对浮游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06属.2009-2016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044、0.252、0.335、6.379、3.945、2.912、3.562和1.550 mg/L.硅藻门为鄱阳湖浮游植物的优势门类.鄱阳湖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7个功能群,其中15个功能群(C、D、G、H1、J、Lo、M、MP、N、P、S1、Tc、Wo、W1和Y)为优势功能群.2009-2011年,功能群P、Y、MP、D为优势类群,2012-2016年,功能群P、Y、MP、H1、Lo为优势类群.鄱阳湖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不同水文阶段的演替规律为:枯水期P、MP、Y、Lo、D,涨水期P、Y、D、MP、H1,丰水期P、Y、D、MP、Lo、H1,退水期P、Y、MP、G.RDA分析结果显示,水位变化、水温、透明度、电导率、悬浮物浓度和亚硝态氮浓度是影响鄱阳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
水体浮游植物具有捕获利用磷的能力以及沉水植物能够显著抑制水体中藻类生长已得到国内外广泛共识,但相应的潜在机制尚缺乏深入了解.本研究选取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沉水植物调控浮游植物捕获磷与过度生长的机制.结果显示,尽管未种植金鱼藻的对照组上覆水中总磷、总溶解态磷和可溶性活性磷的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种植金鱼藻的实验组(约4倍),但是两个系统中这3种磷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均符合S形的对数曲线.实验组藻类密度、有效光量子产量、总碱性磷酸酶活性(TAPA)以及细颗粒碱性磷酸酶活性(细颗粒APA)也远低于对照组.此外,对照组中粗颗粒碱性磷酸酶活性(粗颗粒APA)占TAPA的44.7%,显著高于细颗粒APA.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对照组水体藻类密度对TAPA具有直接的正向作用,而金鱼藻的生长显著弱化了不同形态磷与APA、藻类密度、细菌动力以及光量子产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这说明沉水植物对水体浮游植物生长的调控具有多种策略.  相似文献   

10.
浮游动物牧食、水温及营养可利用性均可影响优势浮游植物功能群的转变,但这些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尚不清楚。为了解云南高原湖泊——洱海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月度采样,结合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等,分析驱动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转变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96属,划分为27个浮游植物功能群,其中优势功能群有15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浮游植物功能群密度数据可将优势功能群转变过程分为3个由不同类型藻类主导的时期(S期、M期和P期),其中S期(为期18个月)以功能群S1和H1(代表藻为假鱼腥藻、浮丝藻和长孢藻等丝状蓝藻)为主,M期(为期10个月)以功能群M(微囊藻群体)为主,P期(为期8个月)以功能群P和M(脆杆藻和单个微囊藻等)为主。RDA分析及变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主要是总磷)是影响以丝状藻类为主的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驱动因素,TSI和水温是影响以微囊藻为主的浮游植物功能群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在富营养化初期湖泊中,降低湖泊营养负荷是首要任务。同时可以考虑增加浮游动物丰度的策略,以增强浮...  相似文献   

11.
张钰  谷孝鸿  何俊 《湖泊科学》2008,20(1):100-104
实验用食物浓度差减法研究了太湖长刺潘(Daphnia longispina)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及影响因素.在食物为原位湖水中的浮游植物,温度为200C,光照为2.98~10^3 lux(光暗比 12:12)条件下,测得长刺潘对水柱中浮游植物的摄食率为0.0011--0.0245μg/(ind.h).长刺涵摄食率随其种群密度增大而先增后降,呈良好抛物线分布(膏为0.8836).长刺潘摄食率随食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8586)长刺溢在黑暗条件下的摄食率高于光照条件Y(P〈0.05,t检验).长刺潘可有选择性地摄食栅列藻和小环藻等,选择指数分别为0.5425、0.5079,而对丝藻的选择指数为-0.7039.  相似文献   

12.
南京玄武湖菹草种群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文斌  王国祥 《湖泊科学》2007,19(5):572-576
为了解玄武湖菹草种群的环境效应,对玄武湖2006年春季水质变化、菹草区内外水质差异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2003-2006年春季水质监测资料,结果表明:菹草区DO高于菹草-水交界区及开阔水域;从菹草区到菹草-水交界区、开阔水域TP、TN逐渐升高,TP均值分别为0.062、0.098、0.105 mg/L,TN均值分别为1.674、2.202、2.412 mg/L;与2003-2005年同期均值相比,2006年3-5月份TP分别下降了15.4%、45%、43.3%,TN分别下降58.2%、43.9%、51.3%,SD保持在65 cm以上;说明菹草在改善湖泊环境和净化水质方面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改善、维持玄武湖健康稳定水生生态系统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戴曦  陈非洲 《湖泊科学》2012,24(1):149-155
富营养湖泊中蓝藻水华对枝角类种群和群落结构有显著的影响,但自然条件下群体微囊藻对大型枝角类溞属不同种类的影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两次为期各10 d的模拟实验,利用过滤后的太湖原水模拟群体微囊藻(20~100μm和100 ~200 μm)添加对大型枝角类同形溞(Daphnia similis)种群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两次实验的同形溞均大量存活,不同浓度和颗粒大小的群体微囊藻对其生长和繁殖的影响不同,添加群体微囊藻的同形溞的生长和繁殖显著大于未添加微囊藻的.说明在自然条件下藻毒素对同形溞种群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形溞能够与微囊藻水华共存,其种群特征与微囊藻群体大小组成和生物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城市浅水型湖泊底泥释磷的通量估算--以南京玄武湖为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以南京玄武湖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条件下5℃、10℃、15℃、25℃、35℃玄武湖底泥释磷室内实验计算玄武湖释磷速率,得出底泥释磷速率与上覆水温度的关系,进而算出玄武湖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815 t,东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 1.013t,西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266t.玄武湖每年底泥释磷总量为2.094 t.根据费克定理,建立了间隙水扩散模型,利用模型计算玄武湖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799 t,东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983 t,西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232 t.玄武湖每年底泥释磷总量为2.014t.在不考虑外源污染的情况下,由底泥磷释放造成的内源污染使玄武湖磷浓度年均维持在 0.101 mg/L,超过湖泊富营养化磷标准,因此,在切断外源污染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治理磷的内源污染.  相似文献   

15.
南京玄武湖近年来死鱼事件频发,对该湖水生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结果表明,湖水富营养化和沉积物污染十分严重。但生礅毒理学研究表明,湖水和沉积物等对鱼类尚未见有急性毒性作用,根据玄武湖鱼类死亡症状,从玄下湖鱼体上分离到一种致力极强的鱼类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研究了该病原菌的至病特性,并系统地分析了水质主要污染指标,水体富化,藻类种群动态,沉积的污染及其氧化还原层等多种因素对玄武涌鱼类暴发性死亡的发生和流  相似文献   

16.
Population of Daphnia carinata exposed to different times on the day showed sharp inhibition of reproduction (measured different life table data) on the day of solar eclipse as compared to pre- and post-eclipse days. Sudden fall of water temperature and abrupt change to darkness as prevailed during the solar eclipse were responsible for inhibition of reproduction in Daphnia carinata. Cold and dark induced reproductive inhibition was also confirmed in a simulated experiment mimicing eclipse reduction in light and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7.
于2010年7月对玄武湖三个区域(荷花区、湖岸区、敞水区)的浮游甲壳动物水平分布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浮游甲壳动物种类、丰度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荷花区、湖岸区、敞水区的氮磷营养盐浓度无显著差异,三个区域pH逐渐变高.相比其他区域,荷花区叶绿素a浓度最高而总悬浮质浓度最低.荷花区浮游甲壳动物丰度显著高于敞水区和湖岸区.全湖枝角类优势种为模糊秀体溞、微型裸腹溞、尖额溞以及壳纹船卵溞.桡足类的优势种为北碚中剑水蚤和台湾温剑水蚤.与其他湖区相比,荷花区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最多,且检出缺刺新秀体溞等稀有枝角类.冗余分析(RDA)表明与玄武湖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分布相关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总悬浮质、叶绿素a和总溶解磷浓度.结合浮游甲壳动物种类、丰度分布及环境因子分析得出,模糊秀体溞更倾向于分布在敞水区,而荷花区为其余大部分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提供了合适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