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区划格局演变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朱建华  陈田  王开泳  戚伟 《地理研究》2015,34(2):247-258
行政区划变更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主要分析了1978年以来35年间中国县级以上各类型行政区的数量变化,根据变化特征和规律划分出四个发展阶段,阐述了各个阶段行政区划空间格局的发展变化,总结了中国行政区划演变的五种主要模式:建制变更、行政区拆分、行政区合并、建制升格以及新设立行政区。行政区划格局的演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城镇化进程、中心城市的空间拓展、人口的集聚与增长、交通和通讯条件的改善以及政策因素都是行政区划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力。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该加强中国行政区划时空格局演变和驱动力分析,以期为中国未来的行政区划调整和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县级行政区在中国行政区划中起着承上(省)启下(乡、镇)的作用,其行政区划调整关系到国家行政管理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在统计分析四川省建国以来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上,将四川省建国以来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划分为4个阶段,进而分析和探讨了调整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县级行政区划调整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对四川省未来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对策:加强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科学研究;制定县级行政区的合理分区标准;强化行政区划的行政管理职能;调整和逐步规范县级行政区边界、行政中心位置和行政区名称.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驱动效应测度及空间驱动类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孙才志  谢巍  邹玮 《地理科学》2011,31(10):1213-1220
综合考虑产业用水效率、产业用水结构、经济水平、水资源禀赋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率5个因素对中国用水效率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1997~2008年中国用水效率变化进行分解分析,计算各驱动效应因素的相对贡献率,测度它们的影响程度和方向。结果表明:产业用水效率效应和经济水平效应是影响中国用水效率变化的最显著因素。通过计算各驱动效应的绝对贡献率,采用最小方差法将中国31个行政区(港澳台除外)确定为4种空间驱动类型,进而分析用水效率变化驱动效应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对于正确理解中国用水效率的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内容 分析在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概况,以及几个主要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点、差异的基础上,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中国的省内区域。  相似文献   

5.
信任对市场、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信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市场化进程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中国新兴加转轨的双重制度环境加剧了区域信任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更多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结果而不是原因。通过对中国大陆省际不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市场化进程和信任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较高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与之协调的市场化进程导致较高的区域信任度,较低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超前的市场化进程导致较低的区域信任度。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尺度区域的交通发展研究是交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中国不同区域间公路网络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仅在31个省级行政区尺度上考察这种差异存在较大局限性;在地级行政区尺度上的研究能够更加精确地考察公路网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公路网络相关的9个指标,运用加权平均法构建区域公路网络综合评价模型,对地级行政区尺度公路网络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划分为三级区域,空间上具有东、中、西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其次,选取7个区域经济相关指标,构建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模型以及区域公路网络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模型,证明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后,通过计算协调指数,对333个地级行政区公路网络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并划分为“超前”、“协调”和“滞后”三类区域。其中滞后区域与第三级区域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公路网络发展水平较低且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地级行政区有92个,是未来中国公路网络优化升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效率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城市经济运行的角度,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模型),对2007年我国75个地级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规模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揭示出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效率在空间分布、资源类别上的差异,分析了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效益,促进其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行政区经济”作为行政区划框架下自身发展和区域竞争相互作用的经济运行现象,对区域协调发展影响深远。论文立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视角,构建基于“行政区经济”函数和改进潜能模型的“行政区经济”测度模型,以成德绵地区为例,定量刻画其2005—2018年“行政区经济”约束强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① 研究期内成德绵地区“行政区经济”约束强度历经“累积上升—快速下降—波动起伏”3个阶段,行政区划对经济一体化的刚性约束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区域一体化态势明显;② 2009年是其变化的拐点(峰值),各阶段“行政区经济”约束强度变化与政策以及行政区划调整耦合性较强,“行政区经济”测度模型具有较好适用性和合理性;③ 2005—2018年间研究区“行政区经济”类型结构具有阶段性稳步降低的特点,高强度型和60%的中强度型政区转为较低强度型政区,较低强度及以下类型政区占比由51.7%提升至91.4%,表明“行政区经济”的约束强度明显降低,区域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④ 成德绵地区“行政区经济”空间格局经历了“中心极化—中部辐射递减—外围塌陷”的过程,研究区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且效果显著,推动“行政区经济”重心向南偏西3°方向位移10.08 km。未来还需通过改革行政组织结构和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等途径优化体制机制,弱化行政区划约束,构建良好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以国家5年规划期末年份为时间节点,从经济发展实力、经济发展水平两方面优化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主成分的综合加权法计算了中国2000年以来省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结果表明:1)各省域间经济实力差距逐渐缩小,经济实力的提升表现为由东部沿海逐渐向内陆扩展;2)研究期内各省的经济水平虽均有较高幅度的提升,但东强西弱对比格局基本未变,沿海省份优势明显;3)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北移,经济活力向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省份集聚。采用泰尔指数对中国三大地带和六大区域的区间差异和区内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区间经济趋向均衡,区内经济向优势区域集中。最后,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得出消费是所选因素中最重要的经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提出一种跨行政区土地利用动态度的空间融合方法,并以北京房山区为例进行了验证。该方法根据北京市房山区2001年、2004年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所展现出的空间分布规律,跨行政区综合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分布,在粗略尺度上得到一个较宏观的空间格局,并分析其所表达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该方法摒弃了传统以行政区为单元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思路,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行政区内部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又能从宏观层次上反映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程度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1.
采用GDP核算体系衡量国家和区域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缺陷,真实发展指数GPI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子帐户,包含了一些被GDP所忽略的成本和价值,构建了可量度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来衡量区域经济健康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介绍了GPI的产生和组成帐户.对GPI核算框架与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评介了美国不同区域尺度上的GPI核算应用案例,总结了GPI核算的优点与实施难点,并对在我国开展GPI核算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经济活动为主要依据,结合人群文化和环境生态特质,概括了我国山区人地系统基本结构类型.通过对人地系统结构变化的动力及作用机制分析,预测我国山区人地系统的主要变化趋势.从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我国山区人地系统结构优化的特殊性及要点.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是区域实现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重要模式.基于能值分析理论,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能值分析指标体系,并以此对1991-2004年徐州市的能值使用与转移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4年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能值自给率都在98%以上;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演变过程,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环境压力的变化与经济增速的周期性波动相一致,并呈现波浪式加大;徐州市循环经济系统处于比较有活力的发展状态区间,但持续性能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4.
经济区域空间格局变化是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的外在化表现,文章从区域、经济区域等基本概念入手,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分析了市场机制作用下中国经济区域再形成过程的态势和外部环境变化,指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应积极培育合理经济区、建立合理的区际分工体系、培育区域之间合理的竞争态势,以提高我国区域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选取淮河于支流19个省界断面监测点52个月的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处理,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系统性的角度建立了水环境污染模型,揭示淮北平原水体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讨论了水系结构对水体污染的影响。综合分析了安徽淮北平原水环境整体性污染的原因在于区域人口密度过高,与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不协调;处于生态脆弱地带;生产方式落后,经济水平处于低谷。提出了重在治本,改善生态环境,活跃地表径流;加快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经费支持;整治淮河水系,上中下游形成合力;提高环保意识,依法治污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广州外来研究生岭南文化融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高校密集地之一,广州每年都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来此读研深造。异地求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融入过程。首先采用语义集调查法,明晰外来研究生对岭南文化的3个基本审视基点:高消费经济、学术氛围差、竞争压力大。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对外来研究生群体对岭南文化的认知评价和适应范式进行了逐一剖析,总结得出其在岭南文化融入进程中表现出倾向于主动吸纳、自觉内化和行为仿同的融入特征,并呈现出较为理想的积极共存文化融入型态这一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7.
《Urban geography》2013,34(1):58-78
lntrametropolitan office location has only received limited attention in U.S. urban studi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articular case of Greater Seattle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policies for office development and empirical evidence of office location change with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The City of Seattle is anxious to promote the CBD as the focus of the office economy, while adjacent King County wants to promote suburban centers in which office development will be prominent. Data on the intrametropolitan movement of offices, the reasons for location choice, and the evidence of in-migration from outside the Puget Sound region have been collected.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office location behavior in Seattle does not mirror events in other US. cities; its office economy remains highly centralized, intraurban migration has been limited, and suburban centers must rely heavily on in-situ growth of indigenous office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方法建设简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期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学基本上是沿着就空间论空间,就经济论经济,就布局论布局的道路走过来的。10年改革,使学科获得了显著发展。今后的任务似应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论方法建设。在理论上,把就空间论空间的区域观念转变为时空统一的区域观念;在内容上,从就经济论经济,就布局论布局扩展到以经济为主体,以自然和社会为两翼的广泛领域;在方法上,从分析——综合转变为全方位(综合——分析——综合)的综合。同时,加强指标体系的建设;重视对区域本质特征、即区域个性的研究,通过把握区域运动的主要矛盾,促进其合乎规律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中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侯京林 《干旱区地理》2001,24(2):113-117
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是否能够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这是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比例的80%,而实现西部地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对传统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增长的结构变动效益,树立大农业观念,延长农业产业链,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经营权的集中规模种植,达到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生态化和产业一体化目标。西部地区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如何将自身的发展环境劣势转变为优势,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广元境内土地、矿产、水和生物等资源相当丰富,但还未形成商品优势。普遍深入地开发资源,面向市场,发展优势部门,是振兴本地经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