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砂金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地球物理和地质钻综合调查,业已查明该海区地质的构造和古地理环境特征,并发现区内砂金分布较普遍,本文从砂金分布的地貌单元,沉积物类型,砂金成因类型,物质来源,古气候,构造作用,砂金成因等诸方面,研究了该海域内砂金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6个钻孔砂金样品的物理,化学特征进行了统计,并把陆区原生金矿体,残坡积砂金,河流中不同区段的冲洪积砂金和海区钻孔中海积砂金的金矿物,从粒度大小,形态、颜色及成色变化,由陆向海做了对比,从中可见,由原生金到残坡积,冲洪积,洪积型沙金,金矿物具有其粒度由粗变细,形态为板片状金增加,不规则状金减少,成色由低变高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4.
5.
在对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进行景观生态分类基础上,分析了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和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的原因,即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河流上游拦蓄导致入海径流量减小、全球气候变化和频繁发生的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等。提出了保护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6.
7.
莱州湾滨海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研究莱州湾河口区滨海湿地沉积物重金属Pb,Zn,Cd,Cu的含量变化,分析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沉积物,以期了解莱州湾河口区滨海湿地重金属含量的区域性变化,并从柱状沉积物剖面了解沉积物重金属累积的历史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河口区与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在空间分布上与垂直分布上均呈现一定幅度的变化,且高浓度重金属显示区域内重金属呈现污染状况;在沉积物柱状剖面中,发现重金属含量在上层有大幅度增加之现象。另外,利用围隔式生态实验装置研究了该滨海湿地区域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Pb,Zn,Cd,Cu在海水环境中的行为。结果表明,海水中的还原环境能抑制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有助于体系中原有的重金属清除出水,而低生产力条件下,Pb,Zn表现出释放行为;高生产力和高悬浮物含量条件下,Pb和Zn表现出先释放后迁移,而Cd和Cu则呈现出相反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9.
10.
渤海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的黄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莱州湾南岸平原为邦庐大断裂控制下的断块坳陷区,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成为目前国内海陆变迁研究的重要场所[1].本文对该地区黄土的研究,为本区海陆环境变迁、我国黄土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辽东半岛黄海沿岸滨海砂金成矿环境及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辽东半岛地质构造条件、河谷滨海地貌、第四纪沉积物特征及砂金(滨海)的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并与国外特大型砂金(滨海)成矿地质条件的对比认为:本区具有世界特大型滨海砂金(美国阿拉斯加)矿床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与沉积环境。根据物质来源、水动力条件、成矿环境研究,首次建立辽东半岛滨海砂金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12.
莱州湾沉积物有机质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C/N、δ13C、δ15N解析了莱州湾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发现湾内有机质主要存在海洋、河口浮游植物以及陆地有机质3种来源。通过C/N、δ13C定量示踪,发现海洋浮游植物是湾内沉积物有机质的最主要来源,相对含量在41.6%—58.5%之间。河口浮游植物有机质、陆源有机质相对含量波动较大,分别在3.8%—43.8%、0—53.5%之间。海洋浮游植物有机质在整个海湾都表现出较高含量。近岸河口附近海域往往表现出高含量的河口浮游植物有机质特征,陆源有机质含量较高区域大都集中在黄河口周围海域,高河口浮游植物有机质以及高陆源有机质特征在黄河口周围海域均有出现。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渤海湾 莱州湾毛虾的生殖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渤海湾、莱州湾毛虾的性成熟、产卵和性比的季节变化规律等生殖特性,作了全面阐述。研究结果表明,本海区毛虾的性成熟期为5月上旬—10月上旬,盛期为5月下旬—18月中旬。性成熟度与个体体长、体重间,均呈密切正相关关系;与温、盐度间皆呈密切二次相关关系,最适温度为20.92℃,最适盐度为21.18‰。个体平均排卵量为4222粒,最大排卵量为9863粒。个体排卵量与体长、体重间均呈密切正相关关系。毛虾性比的季节差异与生殖死亡密切相关,在生殖季节里一般雌虾多于雄虾。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