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2年 9月 8~ 1 3日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会议期间 ,中国地震学会下属各专业委员会都召开了研讨会 ,现将有关专业委员会的研讨会概况汇编如下。1 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研讨会本次讨论会上 ,研究人员展示了一批地震学前沿研究的高水平的最新成果。震源物理是研讨的重点问题。许力生报告了用长周期数字地震记录反演 2 0 0 1年 1 1月1 4日昆仑山 8 1级大地震震源的时空破裂过程的结果 ,给出了破裂过程的快照。分析结果表明 ,这次地震是由 3个扩展方向不同的破裂事件构成的复杂过程 ,由地震波反演的和由GPS观测得…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震动态》2012,(8):44-46
地震预警技术建设及社会、经济影响专题由地震社会学、地震预报、地震学、历史地震和地震观测等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由顾建华、薛兵、姚大全、许力生、卜淑彦等共同召集,参会人数为26人,会议总共提交13篇论文和报告,由于部分代表未能出席,因此只有6人进行了报告.  相似文献   

3.
许忠淮 《地震学报》1995,17(4):421-421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会议在蓉召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1995年换届以后,于9月21-24日在成都市召开了四届一次会议暨地震学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四川省地震局承办.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院士到会作了题为"发展中的数字地震学"的学...  相似文献   

4.
《国际地震动态》2013,(11):30-31
2013年9月12-16日,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的“地震学与地球深部研究”学术交流会在四川省西昌市召开。  相似文献   

5.
2013年10月28日,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美国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郦永刚到四川省地震学会进行学术交流.省地震学会办公室负责人、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预报专业委员会和地震地质/工程地震专业委员会共计20余人参加了学术交流会议.  相似文献   

6.
临界乳光和λ型在地震预报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1年在海南岛海口举行的全国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会议上,我们曾提出了统计物理学中的“临界乳光”和λ型在地震预报中的重要意义。现以短文作简要论述。1、临界乳光临界乳光是指透明液体和气体在临界点时因密度产生巨涨落(即涨落关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地震学会关于专业委员会换届的通知要求,新一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2月进行了换届.  相似文献   

8.
"断层失稳与强震短临前兆的观测、实验和模拟"专题交流由构造物理与地震预报两个专业委员会联合举行。会议由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马胜利主持,包括马瑾院士在内的40多人参加了讨论会。本专题共有13位学者作了学术报告,报告涉及到断层摩擦滑动实验、断层亚失稳  相似文献   

9.
应北京大学邀请,国际著名地震学家安艺敬一教授于2004年11月29日—12月3日访问北京。11月30日上午,安艺敬一教授学术报告会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与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联合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学术报告会由陈运泰院士主持,马瑾院士、陈晓非教授、陈永顺教授、两个专业委员会的委员、来自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200多名师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2月29日,在庆祝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的专业委员会分会场,由主编陈运泰院士主持召开了<地震学报>编委会会议.出席庆祝活动的30余位编委及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首先,副主编张以勤编审就<地震学报>创刊20年来的工作向编委们作了汇报,主要谈及20年来<地震学报>概况、 <地震学报>刊登文章的重点领域、 <地震学报>在国内科技期刊中的地位,以及学报文章所反映的我国地震科学工作正在面向世界、不断扩大对世界的影响,并对<地震学报>的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为了广泛开展学术活动,交流科研成果,中国地震学会拟于1980年第四季度召开地震学学术讨论会。内容包括地震观测及仪器、地震予报的地震学方法(以震报震)、震源物理、一般地震学问题等。由地震学、地震仪器、地震前兆等三个专业筹备组负责筹备,届时还将正式成立专业委员会。会议予计八天左右,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此次会议将与国家地震局地震学专业会议联合举行。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     
为了促进基础地震学研究、适应地震予报的需要,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与本刊编辑部商定联合出版这期专刊,刊登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震局于今年5月在北京联合召开的“地震震级学术讨论会”上宣读的绝大部分论文和报  相似文献   

13.
第三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12月3—8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会议与地震记录信息开发利用研讨会同期进行。50余名专业委员、专家及部分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许绍燮代表上届专业委员会总结了工作。与会同志就本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十分热烈的讨论。大家希望在未来4年中,应当在我国大力推进数字地震学研究,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大力推进地震预报的研究;充分发挥地震学科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基础作用,应促进地震学的一些基础工作如地震定位、地震动力学参数的测  相似文献   

14.
《矿山地震学研究与进展专辑》索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山地震学研究与进展专辑》是由地震部门和煤炭部门专家共同编辑的一本介绍微震学在矿山应用方面的文集。该文集收录了8个国家利用地震学研究矿山震动和冲击地压(岩爆或矿山冲击)的多项成果;比较广泛地介绍了国外在矿山地震及其安全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国内的研究动向。但因经费原因,该文集未能公开出版。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研究成果的借鉴作用,特编辑了这本《索引》,供采矿专业与地震界的科研人员查阅。本专辑作为《矿山地震学研究与进展专辑》的文献索引,共收录了国内外论文58篇,其中,提供了国外38篇论文文献的题目、作者、摘要、代码、目录、图题、表题、出处、原题和译(校、审)者等10个条目;国内文献系最近一二年和即将发表的研究成果。该索引还收录了3篇对矿山地震学的学科发展颇有见解的“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震学会第五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自1999年1月成立以来,在常务理事会和学会理事长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委员在基础研究和战略研究方面的整体优势,围绕我国地震科学发展和防震减灾事业的一些重要问题,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将专业委员会活动的视野进一步扩大,与国内的有关机构和团体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并积极关注和参与国际性的学术活动,是本届专业委员会活动的一个特色。英国《自然》杂志(Nature)于1999年2月25日~4月8日在因特网上组织了主题为“Isthereliablepredictionofindividualearth-quakesarealisticscientificgoal?”的争论,引…  相似文献   

16.
今天请大家来参加一个三天的小型学术讨论会,主要讨论有关地震震级的问题。这个会是去年12月上海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上倡议召开的,以后得到地震局科研处的赞助,科协为地震学会提供了经费,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实际筹组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1月20日—21日在南宁市举行。来自全国20个单位的54名地震科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陆远忠、刘蒲雄、许绍燮、杨懋源、高龙生、韩渭宾、李学良、刘正荣等主持,会上先后有39名代表进行了内容广泛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81年3月23日至27日在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震学会召开的,学会秘书长苏公望主持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卫一清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刘恢先作了会议总结。参加会议的有国内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震局科研处于1981年5月11日—15日在局地球物理所组织召开了地震震级问题的学术讨论会,有局系统和科学院18个单位27名代表参加。会上首先由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许绍燮同志和局科研处付处长方蔚青同志对此次学术讨论会的目的、意义、要求及震级问题在地震分析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讨论会期间宣读了30篇论文和工作报告。代表们就国内外震级研究工作的现状、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0年9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召开成立大会,丁国瑜任专业委员会主任,邓起东、马宗晋、刘光勋任副主任,另有委员28人。大会开始由国家地震局马杏垣副局长作关于“26届国际地质大会实况及国际岩石圈计划问题”的报告,丁国瑜介绍了“美国活动断层研究的现状”,宁夏自治区科委副主任张伯(弓台)也到会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