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百年风雨兼程,百年风云激荡。自1916年地质调查所成立,中国地质调查事业走过了整整100年的历程。100年间,中国地质调查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100年间,地质调查为国家救亡、经济社会发展、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支撑;100年间,一代又一代地质人接力搏击,让"三光荣"精神永放光芒。回眸地质调查百年历程,我们采撷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再现地质调查事业不同阶段的辉煌成就,再现几代地质人的时代风采。  相似文献   

2.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淋湿了我们的帐篷……”1月20日,在哈尔滨市天鹅饭店,300多人齐唱《地质勘查队员之歌》,优美的旋律拉开了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成立50周年庆典的大幕。  相似文献   

3.
夜暮降临,窗外狂风肆虐,如同我此刻悲怆的心情一般。一天的忙碌结束,我聆听着那首熟悉的《勘探队员之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伴着歌曲的心声,我的思绪停顿在了玉树多彩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2012年7月26日21点,那个令无数地质人  相似文献   

4.
30年前的1983年3月,原地质矿产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地质系统基层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会。就在这次大会上,提出要在全国地质系统开展"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教育活动。从此,"三光荣"精神传遍神州大地,它召唤、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为祖国地质事业的发展、繁荣,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已经走过了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半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六院人,攀陡崖、钻深山、涉险河,用坚实的脚步踏遍龙江广阔大地;一代又一代六院人,跑路线、定岩性、采样品,用汗水和智慧为国家探寻地下的宝藏。他们把激情洒在了原野深山,把忠诚写在了天边云霞,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无尽宝藏,铸造了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的不朽丰碑。  相似文献   

6.
不知大家是否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茅草房,石板床,深山老林扎营房”,这就是地质队员的创业精神。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我们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的同志们,就凭着这样的精神,扎根山区工作,先后在丽水地区勘探发现矿种57个,遂昌金矿、青田钼矿等大中型矿床30余处,探明资源储量的经济价值超过800亿元。用青春奏出奋斗和奉献的旋律,用热情和智慧唱响了一代又一代地质人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7.
纪念日     
1996年8月4日,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地学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开幕式。李鹏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前来参加会议的各国和各地区的地质学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我们都生活在同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地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是我们的可爱的家园。我们要感谢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特别是近百年来地质学家的辛勤工作,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产生了飞跃。  相似文献   

8.
正1996年8月4日,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地学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开幕式。李鹏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前来参加会议的各国和各地区的地质学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我们都生活在同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地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是我们的可爱的家园。我们要感谢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特别是近百年来地质学家的辛勤工作,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产生了飞跃。本世纪地质学领域的一些重  相似文献   

9.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2009年12月28日,省区域地质调查所四楼会议室回荡着《地质队员之歌》,会场内四十余位身穿绿色制服的年轻地质队员整齐地坐在那里,那一抹军绿,充满着无限的生机,那一张张年轻的笑脸使会议室内跳动着青春的旋律,充盈着阳光、活力、希望。  相似文献   

10.
赵凡 《国土资源》2007,(4):6-10
为什么要进行万村培训?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柳源说,很久以来,对于"三农"问题的焦虑就让我们感觉沉重.但其实,我们以前的焦虑,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基础问题,那就是生命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杰夫 《国土资源》2003,(11):62-63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这一首伴随中国地质工作者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地质队员之歌》,在2003年金秋十月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建院40周年的庆典上,唱得大家心潮澎湃,唱得众人豪情满怀。蓝天白云,金黄菊、红地毯;欢歌笑语、狮子舞、鞭炮响……  相似文献   

12.
<正>当我们今天再度回想起多年前新疆祁漫塔格山上的国土资源大调查时,心情如何?我们会雀跃,因为现在的祁漫塔格找矿远景区已经呈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世界级大矿的趋势。国土资源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也已将它列入"国家地质矿产保障工程",在新疆的整装勘查示范项目予以率先启动。我们会难过,因为时间并不愿意停下脚步,一代又一代的地质工作者,把他们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座大山,至今,他们还在这片平均海  相似文献   

13.
<正>1956年,受煤炭部调遣,西北煤田地质公司132队成建制调入青海,与先期来青的其他地勘队伍合并组成青海地质大队,由此开启了青海煤炭地质发展的新纪元。60年来,在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煤炭地质工作者艰苦创业、拼搏奉献,为祖国寻找到了丰富的乌金宝藏,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也为青海人民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新中国成立后,青海的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几乎一片空白。为了巩固和发展边疆建设,一大批怀揣"献  相似文献   

14.
加强新时期地质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今年1月份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4月初召开了全国地质工作会议。省政府召开这次会议,就是按照国务院文件和全国会议精神,对我省地质工作作出部署。刚才,文升同志就有关工作作了具体安排,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一、充分认识加强地质工作的重大意义地质工作关系国计民生,是经济基础中的基础。建国以来,我省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地质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目前,我省共发现矿产资源150种,查明矿产地…  相似文献   

15.
正五十年风雨兼程,半世纪初心不改。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自1971年成立以来,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岁月洗礼。五十年筚路蓝缕,五十年披荆斩棘,五十年砥砺奋进,一代又一代的鲁南院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谱写了一篇扬帆逐梦、春华秋实的壮美华章。  相似文献   

16.
正栉风沐雨六十年,春华秋实一甲子。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自1958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一代代地质科研工作者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始终坚守"勤奋、严谨、求是、创新"理念,积极弘扬"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大力实施科技立院、创新兴院、人才强院、平台稳院战略,着力提升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地质之幽     
正坝上之云,草原天路;如梦似幻,岁月沟回。那些古老、原始的地质风貌,那些山水林田湖草诸多细节,令人叹为观止。那是大自然雕琢亿万年为我们留下的稀奇宝贝,让我们在其中徜徉,惊叹于地质之幽。一笔一画,吸引着我们探索的脚步,构筑和谐之境!是谁,在时空隧道的某处铭刻下了踪迹?是谁,在人类文明前进中步伐中驻留?让我们一起,穿越地质的奇  相似文献   

18.
<正>"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着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这首《勘探队员之歌》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回荡在豫西栾川的伏牛山深处,激励着地质队员们把火热的青春在这里熊熊燃烧,让这古老的大山由此而沸腾。1956年4月,中南地质局秦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437队)在春和景明的春天成立了。他们在豫西和豫陕交界地区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很快,测量大队第四分队发现  相似文献   

19.
家信     
在青藏高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建设新青海实践中,牢固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积极践行"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发扬地质人的"三光荣"精神,挑战极限,饮马昆仑,战天斗地,四海为家,用赤诚、热爱、激情、奉献为祖国寻找宝藏,用青春的热血树起一个个高远的找矿目标,用执着的理想和信念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战略,为全省资源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新青海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是所有的灵魂都能企及莽莽昆仑的高度,不是所有的心灵都能感受坚守理想的辛苦。本刊经过收集整理,挑选出了一组基层地质队员撰写的稿件。这些野外一线的地质队员用质朴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记录下了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相信这些文字的刊出,会让我们为之动容,会让我们走近他们——那些可亲可敬可爱的青海地质人,了解他们的人生坐标和精神世界,激励我们为新青海建设发光发热!  相似文献   

20.
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深秋,瑟瑟秋风吹起了诗人的离愁别绪,缕缕忧伤成就了古今诸多文人墨客。而我们——地质科研工作者,此时正奔走在群山之间,领略着山之秀、水之美,心中洋溢的惟有收获之喜悦。2009年10月29日,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陆地学系列图"项目组一行9人在张训华副所长和温珍河副主任的带领下,来到秦岭地区,展开了为期一周的野外地质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