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省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我省"绿色勘查开发年",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实现地质勘查与生态保护的双赢,5月4日,省国土资源厅召开厅系统"绿色勘查开发年"务虚会,深入研讨矿产勘查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期间,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围绕矿产勘查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进行了交流发言。针对当前绿  相似文献   

2.
正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是青海省一支专业的铀矿及多金属矿勘查队伍。多年来,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根据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工作环境保护十项具体要求,坚持"加强环保意识,打造绿色勘查"的工作原则,严格要求局属各地勘单位在地质勘查、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施工、评估、监理,环境地质恢复治理、工程勘察设计施  相似文献   

3.
正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产学研密切结合推进地质勘查和找矿的新路子,使全局的找矿工作呈现出老区实现新突破,新区取得新进展,新老勘查基地有序接替的新格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试点绿色勘查的新模式,被树立为绿色勘查的全国示范典型;大力发展民生地质,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迈上新台阶。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产学研用"科技平台为地质找矿提供强大动力,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  相似文献   

4.
<正>7月6日,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走基层、访一线"记者团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奔赴野外一线,开展为期一周的新闻"掘金"行动。宣传地质找矿成果,展示地质人风采。据介绍,2016年,青海省地矿局以生态保护统领地勘经济发展,树立大地质理念,着力打好生态保护牌和绿色发展牌,系统推进绿色勘查,拓展地质服务领域,不仅在矿产勘查领域取得了一批新成果、新突破,其中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申报的"三江造山带铅锌多金属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获2016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而且在农业地质、环境地质、民生地质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5.
<正>按照自然资源部"三定"规定,地质勘查管理司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全国地质工作和地质勘查行业,编制地质勘查规划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管理中央级地质勘查项目,组织实施国家重大地质矿产勘查专项,承担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监督管理地下水过量开采及引发的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如何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大环境下,全面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这是地质勘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而煤炭资源勘查工作是进行煤炭资源开采的必要前提条件,但煤炭资源勘查过程中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生态破坏问题、地质灾害问题等。因此,解决好煤炭资源勘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首先论述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过程中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而后又分析了煤矿地质勘查工作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又给出了如何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3.重点任务在充分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勘查工作需求的基础上,《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明确了"突出能源矿产勘查、加强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做好矿山地质工作、提高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强化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科技创新与地质工作领域拓展"七大任务。这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地质勘查工作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按照自然资源部"三定"规定,地质勘查管理司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全国地质工作和地质勘查行业,编制地质勘查规划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管理中央级地质勘查项目,组织实施国家重大地质矿产勘查专项。承担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监督管理地下水过量开采及引发的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如何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大环境下,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这是地质勘查行业必须解决的一道现实难题。记者就此采访了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于海峰。  相似文献   

9.
正3月中旬以来,厅党组书记杨汝坤集中调研了省核工业地质局、省环境地质勘查局、省地质调查局。期间,各地勘单位就地质找矿成果、主攻产业、绿色勘查开发机制等进行了汇报,就地勘单位的转型发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行了深入讨论。杨汝坤一行深入基层院队看望了一线职工,并进行了座谈交流。杨汝坤指出,各地勘单位面对矿业经济下行压力、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及地质找矿空间压缩的新挑战,聚焦重点、攻坚克难,充分发扬地质"三光荣"精神,地质找矿成效显著,尤其干热岩、页岩气勘查获得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0.
<正>在青海、在柴达木盆地、在典型矿区,如何实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何通过先进技术和工作方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2017年,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格尔木市莫河下拉矿区为试点,大力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将绿色勘查作为先行工作,实现地质找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绿色勘查核心理念是环保先行莫河下拉位于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境内,矿区  相似文献   

11.
正地质勘查是矿业的基础和上游产业,能否实现绿色勘查将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影响。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期间,再次强调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需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要求。一年后,广西着手启动绿色勘查试点工作,探索符合广西实际的绿色找矿新模式。那么,在推进绿色找矿勘查试点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的湖南地质工作承载着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发展新理念的新使命,迫切需要转向"新地质";要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观,巩固传统地质,拓展地质灾害防治、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关键矿产勘查、生态修复、地下空间勘查开发、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地质大数据建设领域以及"一带一路"新的区域,打造"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新空间、大数据"的"新地质"格局。  相似文献   

13.
正"绿色勘查……从制度建设和野外施工实施的效果来看,青海有色地勘局走在了全省前列"——原国土资源部调控和监测司《关于青海省"绿色勘查"情况的调研报告》(2015年11月18日)"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在多彩整装勘查区的找矿实践,闯出了一条绿色勘查、和谐勘查的可行之路。"——时任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光荣在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3月4日)"一棵树在摇动,那就是播下一颗绿色勘查的种子。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就是在播撒种子,在找到大型铜多金属矿产基地的同时,也树立起了全国绿色勘查的示范。"——时任国土资源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矿产勘查之间的矛盾愈益凸显,地质勘查的工作范围和空间正在被各种"保护区"迅速挤压,许多具有良好找矿前景的勘查区不得不戛然而止、半途而废。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来自西北五省(区)的国土资源厅、地质调查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青海省自然保护区内的地质勘查工作的逐步减少和停止,省核工业地质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大队按照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的工作理念和勘查思路,从2014年起就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内容进行了调整,注入全新的地质勘查理念:即"生态保护第一"、"实施绿色勘查、和谐勘查"。并以此为准绳科学谋划地勘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勘查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正>岁末年初之际,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召开2016年地质勘查找矿成果汇报会。2016年,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紧密围绕"质量成果年"、"绿色勘查年"的主题,以整装勘查区和重点勘查项目为重点,实现了地质找矿持续性重要进展;以生态环保理念为先导,绿色和谐勘查树立了典型示范作用;以增强地质服务能力为基础,民生地质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深入推进规范化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多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年实现经济总量约3.46亿元,其中地勘和民生产业  相似文献   

17.
"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这是用来比喻地质工作滞后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制约作用.由于地质工作属于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质工作,特别是矿产地质工作.做好矿产地质工作,是保障资源供给的重要前提.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出资组建了专业的地质勘查队伍从事矿产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这不仅给传统的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面对波涛汹涌的改革发展大潮,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坚持急流勇进、抢抓机遇,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一手抓传统地勘工作,稳固主业市场;一手抓绿色勘查,拓展业务领域,探索出具有四队特色的转型发展新路子。重主业,地勘市场持续稳固  相似文献   

19.
正多年来,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矿勘院在青南多彩整装勘查过程中,坚持绿色勘查,坚持地质勘查和扶贫脱贫结合,创造出了地勘单位、当地政府和牧民三方共赢的"多彩模式"主动作为,将绿色勘查理念根植职工心中2014年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正式宣布,将青海省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标志着青海的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升级,全速推进。地质勘查开发与生  相似文献   

20.
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的先行 ,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和矿产资源保障 ;加强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及地下水资源调查 ,为资源与环境保护提供地质依据 ,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