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第18号飓风"桑迪"("Sandy")为例,在WRFDA同化系统中结合新拓展的AMSR2同化模块,通过同化AMSR2微波成像仪资料并进一步考察其对飓风"桑迪"的结构、强度、路径分析和预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没有同化AMSR2微波成像仪资料的控制试验相比,加入AMSR2微波成像仪资料的同化试验对飓风"桑迪"的风场、海平面气压场的分析效果有所提高,飓风气旋性环流加强。并进一步改进了对飓风"桑迪"的路径、最小海平面气压和最大风速的预报。平均路径误差、最小海平面误差和最大风速误差分别相对控制试验中的相应误差降低了约25 km、2 mb和2 m/s。  相似文献   

2.
林凛 《海洋世界》2005,(10):11-14
8月25日,星期四下午5时: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第一次正式使用“卡特里娜”飓风这个词,它是由热带风暴升级来的。下午7时:“卡特里娜”飓风在佛罗里达州登陆。8月26日,星期五上午11时30分:“卡特里娜”飓风升级为2  相似文献   

3.
思源 《海洋世界》2005,(10):5-10
2005年8月25日,“卡特里娜”飓风首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登陆,并迅速横过佛罗里达州南部进入墨西哥湾。在墨西哥湾海水表面温度超过32℃、微弱的垂直风切变和强大的高空辐散下,“卡特里娜”迅速增强为五级飓风,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50海里。随着“卡特里娜”再次靠近美国,受陆地影响飓风减弱为四级。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08,(10):6-6
一份最新的科研报告显示,过去30年中,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令海表水温逐渐升高,世界各地强烈风暴的发生次数越来越频繁,而且风暴也变得越来越猛烈。科学家表示,这个趋势是世界性的,而其中以北大西洋地区(包括加勒比海地区和墨西哥湾)以及印度洋地区尤为典型。就在8月底至9月初,飓风“古斯塔夫”横扫了加勒比海地区和墨西哥湾,最后在美国登陆。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二维飓风数学模型计算牙买加电厂厂址附近的风速和增水,根据计算得到的风速和增水,采用频率曲线计算不同频率的设计风速和不同频率的增水,根据组合频率法得到不同频率的设计高潮位。  相似文献   

6.
有了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的前车之鉴,面对"桑迪"的准备也许已经足够充分。即便如此,在大自然面前,人类还是渺小而无力的。"一棵巨大的圣诞树照亮了我们的黑夜"。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日前说过的一句话。这可不是圣诞节前的祝词,这句话是赞扬美国人民在一场灾难中团结互助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从本世纪50年代起,特别是70年代后,全球气候变得异常,美国夏威夷遭受罕见的飓风袭击,非洲大陆出现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秘鲁等地洪水泛滥。在这期间,我国也相继发生了洪涝、干旱和特大风暴潮灾害。面对大自然给人类造成的种种灾害,人们开始思索,自然界可能存在某种巨大的能量,在操纵全球气候变化。科学家们在对50年来的海洋和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密切关系。厄尔尼诺现象是热带海域,特别是赤道海域海气相互作用过  相似文献   

8.
海洋环境安全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路)建设的重要保障。文章简要分析了丝路海洋环境关键要素和风暴以上等级灾害性热带气旋系统(简称风暴灾害)的气候变化特征,探讨了海洋环境变化和灾害风险的可能影响,并提出了有关的研究建议。分析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丝路海区的海水显著变暖、热比容海平面升高明显,丝路沿海洪水、风暴潮等高水位事件发生频次可能会增加,进而对港口建设和航线通畅造成较大影响。1940-2016年间,西北太平洋风暴灾害主要集中登陆和影响厦门以南沿海地区,其中,南海风暴灾害的路径分布自20世纪80年代后有向孟加拉湾周边地区拓展的趋势;登陆厦门以北的风暴灾害的路径分布和影响范围20年左右的趋势变化明显,近期有向南(厦门)集中推进的趋势,基于此,未来20年风暴灾害登陆路径和影响范围以向北迁移推进为主,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海上丝路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实施。而气候变化下强的热带气旋发生频次和登陆密集度有可能增加,随之可能带来更大的影响和损失。此外,北印度洋风暴灾害的影响范围也会向西和南扩展,以至经常影响阿拉伯半岛和索马里半岛;地中海西部海岸,在北大西洋飓风活动频次和强度增强的情景下,未来有可能存在风暴潮的威胁。今后加强开展气候变化与海洋环境灾害风险方面的观测和基础应用研究,是提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水平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飓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会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合理评估这些区域的建筑在飓风作用下的灾害。已有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未来飓风的强度和发生频率。本文考虑飓风发生(随机)过程的非平稳性,提出了沿海地区飓风灾害评估的新方法。用非齐次泊松过程来描述飓风的发生,并用时变的统计参数(均值、标准差)来反映飓风强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累积飓风灾害的均值、方差的显式公式。选取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县进行案例分析,研究了飓风过程非平稳性对累积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揭示了冷气候、飓风、强潮汐、流行性感冒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娜、全球性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面对日益增大的全球灾害,海洋预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0引言进入21世纪,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频发对人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影响,自1990年起已经召开了多次政府间气候谈判大会。随着又一次国际气候会议在德班的召开,气候问题再次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作为气候谈判的主体,各国政府在进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讨论的同时,也在为本国经济发展争取更大  相似文献   

12.
晚更新世气候变化主要是指距今23000a、41000a和100000a间与太阳辐射轨道变化相对应的气候旋回,未次冰期极盛期之后环北大西洋地区的高分辨率的古气候记录反映出的气候突变表明了气候变化的其它因素,这种气候变化被认为是北大西洋地区冰盖融水和冰川漂移导致的温盐水环流而形成的同等突变造成的.延续至末次冰期的气候记录标志着相似的高频率、非周期性气候变化,但还未弄清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南黄海QC2孔磁化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南黄海QC2孔岩芯沉积物实测的磁化率数据的分析表明,磁化率的变化与沉积物的粒度密切相关。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基本反映了气候环境变化规律,即气候处于暖温期时,磁化率相对增加,而气候处于寒冷期时,磁化率相对降低。磁化率的变化,不仅反映气候变化总的趋势,同时也反映出气候变化的许多细节,由此为分析气候变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中部最近130ka来气候变化的碳、氧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歧山剖面的碳、氧同位素记录分析表明,距今130ka来,黄土高原中部地区的气候至少经历了8次较大的波动。在万年尺度上,这些波动与全球的趋势基本一致,但在较小的时间尺度上,在大趋势相似的背景下,又有明显差别,反映了气候变化的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15.
温室气体排放、工业革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将不断上升……这些说法,恐怕是这些年人们听到最多的有关地球气候环境变化的话题。绝大多数人,已经笃信我们所处的地球正在面临非常严峻的气候变暖考验。不断消融的冰山、频发的飓风与其他气候灾害一次又一次敲打人们脆弱的神经。地球的气候状态是不是到达了危机四伏的临界点?各种由于气候变暖所造成的灾难会不会一触即发?这些问题萦绕在无数人的心头,更激起了全球一波又一波呼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采取必要手段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的运动。不过,人类活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对地球的气候系统造…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地球轨道几何形状周期性的摆动,导致接收太阳辐射量的周期变化,从而引起对标志全球气候年际变化的热带太平洋表面水温和南方涛动指数周期性的研究,并得出了具有2~7a的周期,且又以3~4a为主的结果.然而进一步研究表明,地球轨道变化对气候的线性驱动,从能量上只能解释气候变化总量的一部分,从周期变化上不能很好地解释厄尔尼诺的发生和强弱,以及气候变化的复杂性等.人们逐渐接受这样的说法,太阳辐射和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尚不明了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广西沿海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根据孢粉分析,有孔虫氧同位素分析,历史记载及现代气温观测资料,综合资料广西沿海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经过研究,初步划分了本区全新世以来的7个气候期,在晚全新世内,进一步划分了7个气候亚期,早全新世,中全新的气候变化具有1500-2000a周期,晚全新世界的气候变化具有500-1000a周期,晚全新世中-晚期的气候变化具200a周期,200a来的气候变化呈冷,热交替出现,具有10-20a或30-  相似文献   

18.
近2600年神农架大九湖泥炭的气候变化记录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神农架大九湖沼泽泥炭柱状样提供了分辨率为25a的约2600a来的气候变化记录。对样品进行了环境磁学参数测量、X射线荧光分析(XRF)、孢粉鉴定和统计建模,结果表明,大九湖气温的变化曲线与竺可桢中国东部的物候温度曲线以及格陵兰氧同位素变化曲线大体一致,与青藏高原东部希门错湖泊沉积物温度代用指标的变化曲线也十分相似。特别是550—1300AD间的相对温暖期,与竺可桢首次提出来的中国东部隋唐温暖期(约600-1000AD)和欧洲的中世纪暖期(930-1240AD)在时间跨度上大致对应。可划分为4个阶段:(1)600BC—550AD,气候相对冷湿;(2)550—1300AD,气候相对凉干;(3)1300—1900AD,气候又转变为冷湿,其中最冷期1400—1900AD可与欧洲的小冰期对应;(4)1900AD至今,气候又开始转向相对凉干。同时发现低频磁化率χlf与铁元素含量之比(χlf/Fe)的变化曲线与利用孢粉分析数据恢复的大九湖气候变化曲线对应得很好,特别是二者都清晰地显示了500—1300AD为一相对暖期。这预示着χlf/Fe可能是泥炭剖面的一个更好的气候记录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上有10亿人的日常蛋白质来源都依赖于鱼类或海鲜食品。气候变化正在将这些人置入食品危机的高风险当中。这些人,有很大一部分是渔民,他们不仅时刻面对着工业化、规模化渔业生产的竞争威胁,更将面临严峻的气候变化威胁。最近,关于气候对海洋所造成影响的研究又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研究人员指出,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碳排放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海洋的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海洋生态变化,确定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营养盐硅和水温。营养盐硅是主要发动机,水温是次要发动机。对此,杨东方等提出了营养盐硅的补充机制。文章揭示了"未来地球气候变化的模式":近岸地区和流域盆地的气候模式、内陆的气候模式和海洋的气候模式。由于这样的气候,产生了3个不同的区域:近岸地区和流域盆地成为多雨区,内陆成为干旱区,海洋成为风暴潮区。这个"未来地球气候变化的模式"在以后的年代中逐渐得到证实,在2010年的天气变化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因此,应该充分了解这样的气候变化模式,积极应对它给人类带来的旱涝灾害和高温,为中国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