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研究了首次发现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头屯河剖面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叶肢介化石的组合面貌,认为该组的叶肢介属于我国早侏罗世典型的Palaeolimnadiabaitianbaensis叶肢介群,为研究这一时期叶肢介的生物地理区系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新疆准噶尔盆地中、晚侏罗世多重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玛纳斯河红沟侏罗系剖面开展了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地层学、旋回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等的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头屯河组的时代为中侏罗世中晚期到晚侏罗世早期,包括巴通阶的最顶部、卡洛维阶和牛津阶的中下部;其底界年龄约为166.2 Ma,顶界线年龄约为160.8 Ma,沉积时间约5.4 Ma。齐古组顶部年龄值为155.3 Ma,沉积时间约5.5 Ma,包括了牛津阶的上部和基默里奇阶的中下部,其顶部与东部冀北、辽西地区髫髻山组顶部大体相当,比土城子组层位低。喀拉扎组的时代为晚侏罗世基默里奇期晚期,而其上覆地层吐谷鲁群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相当大的不整合,缺失了晚侏罗世提塘期以及可能包括早白垩世最早期的地层,有超过了7 Ma的地层缺失量。侏罗系与白垩系的界线为此不整合面,侏罗纪/白垩纪之交的地层未保存。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早侏罗世八道湾组陆相沉积中发现海相瓣鳃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陆相河湖沉积的八道湾组(早侏罗世)内,新发现一些海相瓣鳃类化石,表明当时准噶尔盆地在一短期内曾与海水相通,或者海水通过某一水系涌入该河湖区。从生态特征分析,当时可能为一泛滥平原。根据海相化石对化,化石产出层位八道湾组上部的时代可能属西湟缪尔期。  相似文献   

4.
南昌地区发现的早侏罗世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昌县岗上乡裴家Rk-4孔获得较丰富的孢粉化石,计有40属84种,含1新种。文中介绍了孢粉组合及其特征,讨论并阐明了含孢粉层位的地质时代为早侏罗世;并对该孔内地质构造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前人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早侏罗世为弱伸展坳陷,最新研究通过地震沿层拉平恢复技术确定断陷盆地类型,结合地层厚度变化、不整合及沉积旋回特征,准确恢复了盆地原型,将盆地原型定为弱伸展断陷盆地。断陷盆地是烃源岩和储集层发育的重要时期。断陷根部发育类型较好的烃源岩,斜坡区及盆地以外地区水体浅,易沼泽化对烃源岩的影响较大,因此,中等至好质量烃源岩比例不高。断陷盆地对油气成藏有明显控制作用,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先期拉张构造与晚期挤压背斜垂向叠置,下源上圈,垂向疏导,有利成藏。  相似文献   

6.
聂拉木地区位于西藏南部、珠峰的中段,本区侏罗系海相地层广泛发育。科学院西藏科考队于1966—1968年间对该区早、中侏罗世地层进行了工作,将其命名为聂聂雄拉群。1980年,王义刚将侏罗系下部改名为普普嘎组,中部名为聂聂雄拉组。地质部青藏地调大队十一分队于80年对该区侏罗系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工作,将下统命名为普普嘎桥组,中统的下部(相当巴柔期)仍沿用聂聂雄拉组,中统中、上部(相当巴通期—卡洛期)另命名为拉龙拉组(十一分队详有专文)。本文样品是作者80年野外工作期间所采集,样品产自普普嘎桥组和聂聂雄拉组。样品分析及标本照相均由作者本人完成。本文最后经郝诒纯教授审阅。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北部新林地区战备村一带新发现早侏罗世酸性火山岩.共测试2个锆石LA-ICP-MS U-Pb年龄.第一个测年样品为绢英岩化流纹岩,谐和图上测点偏离谐和线右侧为典型的不谐和年龄,与谐和线相交年龄为192.0±1 Ma,MSWD=1.2,为流纹岩喷出后的冷却结晶年龄;第二个测试样品为弱硅化流纹岩,谐和年龄为178.0±1 Ma,系微量放射性Pb丢失的结果,其成岩时代为应与绢英岩化流纹岩时代相近.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具有高Ti流纹岩和Ⅰ型流纹岩特征.流纹岩的Mg#值(0.43~0.73)及CIWP标准矿物中紫苏辉石含量(0.25%~0.96%)佐证了流纹岩是由基性岩浆的结晶-分异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8.
闽北地区中侏罗世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侏罗世火山岩在东南沿海分布极少,但对区域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过程及大地构造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闽北地区大面积白垩纪火山岩区调查中,在政和铁山地区发现中侏罗世火山岩,用LA-ICP-MS同位素测试技术测得的锆石U-Pb年龄为173.63±0.80Ma。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显示过铝质、富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其形成于陆缘弧环境,与古太平洋板块早期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新疆且末县江尕勒萨依村杨叶组首次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共计37属81种,根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及地层分布将其命名为Cyathidites-Neoraistrickia-Disacciatrileti组合,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与西北区、华北区同时代地层中孢粉组合可以很好的对比。通过研究孢粉组分与母本植物的亲缘关系,得出中侏罗世早期江尕勒萨依地区植被主要由真蕨类植物、石松类植物和乔木的松柏类及苏铁类组成,反映古气候为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西北缘早侏罗世玄武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拉玛依西蚊子沟早侏罗世玄武岩的发现为解决新疆北部中生代岩浆活动问题提供了依据.该岩体由灰绿色玄武岩和深灰色橄榄玄武岩组成,具有高TiO2、 FeO、P2O5,富K2O、Na2O的特点,属典型的大陆玄武岩;ΣNd(t)值为4.4~4.9.87 Sf/86 Sr初始比值为0.705 41~0.705 43,钕、锶同位素组成表明属幔源火山岩:稀土元素La/Yb变化于1.21~6.65,平均值为3.04,;微量元素丰度值比一般比玄武岩高3~20倍,橄榄玄武岩与玄武岩样品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有着较大差异,表明原始玄武岩浆发生过分异过程.40Ar/39Ar法测定获(192.7±1.3)Ma(2o)坪年龄,表明火山岩的喷发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早侏罗世早期的基性岩浆喷溢是准噶尔盆地由挤压向伸展转化的标志性地质事件,表明从古生代末期开始至中生代初期形成的大规模的向盆地推覆运动已结束,准噶尔西北缘由前陆盆地向陆内坳陷盆地转化,这对准噶尔盆地油气形成、运移和聚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纪地层主要由碎屑岩组成,沉积厚度5000—7000m,在下石炭统和中石炭统中首次发现了包括浊流在内的重力流沉积和平流岩,大量的深水相遗迹化石。说明盆地西北缘是深水沉积,而非前人普遍认为的属浅水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
长沙市河西、岳麓山东坡之下,湘江之滨,从荣湾镇至湖南大学一带有一片侏罗纪地层展布,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200~300米,露头零星。但是,过去一直把它看作是晚泥盆世地层。1972年元月,施工大桥的民工群众,在大桥河西引桥南侧工地发现了煤层。省革委和煤炭局领导立即指示我队和煤田第六勘探队对该煤矿点进行调查研究。在工作过程中,我们采集了一些化石,先后送中南矿冶学院及南京古生物研究所鉴定,均认为属侏罗纪生物群,而以属早侏罗世的可能性为大。  相似文献   

13.
新疆早侏罗世植物群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根据新疆早侏罗世各组中所产的植物化石,提出了疆新早侏罗世植物群分属于毛羽叶—锥叶蕨植物群与锥叶蕨—拟刺葵植物群的过渡植物群和锥叶蕨—拟刺葵植物群.过渡植物群中苏铁类比较丰富.锥叶蕨—拟刺葵植物群以真蕨类和银杏类为主,真蕨类中锥叶蕨,托第蕨,枝脉蕨最为发育.两个植物群按照不同层位均可分出上下两个组合.本文还探讨了八道湾组时代,认为无疑属早侏罗世,塔里奇克组植物组合也应属早侏罗世(塔里奇克组的地质时代为T_(?)—J_1).早侏罗世早期新疆气侯曾一度炎热,向后转为湿暖潮湿.  相似文献   

14.
新疆乌恰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新疆乌恰地区中侏罗统塔尔尕组33属48种孢子花粉化石的研究,建立了该区中侏罗世晚期孢粉植物群。塔尔尕组孢粉植物群以包括掌鳞杉科、松科、罗汉松科、南美杉科和杉科的松杉目的优势和包括桫椤科、蚌壳蕨科、紫萁科、海金砂科和双扇蕨科的真蕨目的次优势为特征。根据孢粉植物群的特征,探讨了该区中侏罗世晚期古生态、古气候和古地理特征以及古环境与油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乌恰地区中侏罗世晚期气候属于亚热带半湿润-半干旱型,巴通期气候相对湿润,卡洛夫期气候变干,开始趋于干旱。孢粉植物群的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地理分布的分带性反映,该区中侏罗世晚期具有山峦、河流、湖泊、沼泽、三角洲等多样古地理景观。孢粉学资料显示,乌恰地区在巴通期暖热和相对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湖泊和沼泽沉积有利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江西新余早侏罗世地层中发现鹦鹉螺化石刘继钦(江西煤田地质局二二四队分宜336600)江西新余花鼓山矿区门口山向斜由下侏罗统至上三叠统地层组成。我们在该向斜找煤勘探时,有部分钻孔穿过该地层,在下侏罗统与上三叠统连续沉积的这段海相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双壳类...  相似文献   

16.
曹宝森 《地质论评》1982,28(5):490-491
福建有无海相早侏罗世地层,早侏罗世海侵是否由广东到达福建?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以往,由于缺乏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对于该问题认识很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广东蕉岭地区已发现早侏罗世菊石,该地区早侏罗世地层的岩性、岩相特征与福建的极为相似,从为早侏罗世海侵已到达福  相似文献   

17.
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在东天山博格达石结子、菜籽沟地区,新发现了二长花岗岩、闪长岩。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二长花岗岩和闪长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54.9±1.9Ma和152.7±1.8Ma,表明岩体侵入时间为晚侏罗世。该发现证实了东天山地区存在晚侏罗世岩浆活动,为准噶尔-东天山中生代岩浆活动事件积累新的资料,对于研究东天山乃至北疆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本文所述的大兴安岭南部,系指乌兰浩特市以南(洮儿河之南)、巴林左旗(林东)、西拉木伦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行政区划包括吉林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报道了鄯善地区中侏罗统齐古组产出一新的、原地保存的巨型蜥脚类恐龙—鄯善新疆巨龙( Xinjiangtitan shanshanesis gen. et sp. nov. ) 。其特征为: 倒第2 节颈椎在腹侧后1 /4 处向后发育一条棱嵴,并在后关节面下形成一小的半圆形突; 最后两节颈椎很长( 其长度之和为股骨、胫骨长度之和的63%) ; 第1 荐肋不参与构成荐椎轭; 股骨非常粗壮( 远端最大宽度为股骨长度的33%) 。支序分析显示新疆巨龙( 新属) 与马龙溪龙互成姊妹群,无疑为马门溪龙科中的一个新的分类群。但新疆巨龙( 新属) 还具有一些更接近于梁龙类的特征,包括发育明显的栖肌突、较短的后肢和股骨第4 转子位于股骨后侧内缘等。新疆巨龙( 新属) 的体长推算为30 ~ 32 m。  相似文献   

20.
尹凤娟  华洪  张子福 《中国地质》2004,31(2):186-191
吐鲁番—哈密盆地托克逊凹陷早侏罗世地层中产孢粉化石共53属74种。通过对纵向上典型属种及优势组分含量变化规律的分析可划分为两个孢粉组合:Osmundacidites-Protopinus-Cycadopites组合和Cyathidites-Piceaepollenites-Cycadopites组合,它们分别产自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与国内外有关化石群进行比较,八道湾组的时代应属早侏罗世早期;三工河组的时代应为早侏罗世晚期。托克逊地区当时的植被是由银杏、苏铁类和松柏类等乔木.并伴有真蕨类等草本植物组成。古气候应属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