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定云南某硫化铜矿矿石性质,制定合适的选矿方案.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物相分析、矿物解离分析(MLA)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矿石的矿物组成、连生体矿物共生特性及铜、硫的嵌布状态等.结果 表明,原矿含铜0.141%、硫9.80%,铜主要以硫化铜形式存在,硫的赋存形式以硫化物(黄铁矿)为主.黄铜矿多呈它形粒状,主要与黄铁矿、磁黄铁矿、褐铁矿、菱铁矿、石英、绿泥石共生;黄铁矿多呈它形粒状,主要与磁黄铁矿、菱铁矿、石英、钙铁榴石共生.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钙铁榴石.针对矿石性质,采用"混合浮选—铜硫分离"的选铜工艺流程,根据最佳条件参数进行铜硫分离闭路试验,得到了铜品位、回收率分别为15.34%、58.75%的铜精矿;硫品位、回收率分别为30.44%、55.04%,含铁39.13%的硫精矿.相较现场生产指标,铜精矿品位提高了5%,回收率提高了近20%.铜硫分离效果显著,为低品位硫化铜矿铜的回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云南某单一的低品位硫化钼矿,辉钼矿嵌布粒度粗细极不均匀,微细粒含量高的特点,进行了工艺矿物学与浮选回收技术研究.采用原矿粗磨—钼粗精矿再磨的阶段磨浮选矿回收工艺,以水玻璃和硫化钠做脉石矿物的抑制剂,以煤油和2#油分别作辉钼矿的捕收剂和起泡剂,对原矿Mo品位0.22%,全流程浮选闭路试验获得了钼精矿含M050.12%,回收率92.73%的浮选指标,浮选回收工艺流程合理、药剂制度简单环保.  相似文献   

3.
选铁尾矿综合回收利用低品位磷、钛、钴技术工业化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祥松 《化工矿产地质》2010,32(4):238-240,244
丰宁招兵沟低品位磷矿特点为中品位磁铁矿、低品位磷矿等共生。通过对选铁尾矿的研究,确定了常温无碱浮选回收磷矿物、合理的重-磁选联合工艺回收钛铁矿物、浮选工艺回收硫钴矿物的选矿工艺路线,并实现了工业化。  相似文献   

4.
细粒嵌布型铜锌硫化矿采用粗磨后混合浮选工艺,具有回收率高和成本低的优势,但对所产出的混合精矿,亟需解决铜、锌、硫之间的高效彻底分离。云南玉溪地区铜锌硫混合粗精矿,其细度为-74μm 75%,含Cu 2.45%、Zn 4.93%、S 31.21%,笔者采用粗精矿再磨-铜、锌、硫选择性浮选分离工艺,研究了再磨细度、药剂种类、用量等因素对各矿物分离效果的影响。当粗精矿再磨细度为-38μm90%时,闭路试验获得品位和回收率均较高的铜、锌和硫精矿产品,铜精矿含Cu 21.00%,Cu回收率84.27%,锌精矿含Zn 48.37%,Zn回收率85.94%,硫精矿含S37.90%,S回收率82.85%,混合精矿中的铜矿物、锌矿物、硫矿物均实现了较彻底的分离。本研究为铜多金属混合精矿的有效分离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对西藏冲江低品位含钼混合铜矿石进行选矿试验研究,针对氧化铜矿物的特性,使用螯合捕收剂B-135,采用的硫、氧混合浮选工艺使铜的回收率从77%提高至80%,同时采用铜钼混合浮选—精矿抑铜浮钼工艺流程,获得含铜20%、回收率79%的铜精矿和含钼48%、回收率87%的钼精矿。本研究使硫、氧混合浮选工艺在选别含钼混合铜矿石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矿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探针和化学分析等手段对某斑岩型铜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Sc的赋存状态,讨论了影响Cu、Fe和Sc回收的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铜品位0.35%,Sc为28.2 g/t,达到了综合评价的品位,Sc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分散分布于矿石中,辉石是Sc的主要载体矿物(相对配分率66.67%),应该作为选矿富集Sc的对象。矿物鉴定结果表明铜矿物总量为0.52%,钛磁铁矿8.23%,辉石44.17%,斜长石42.62%,矿石中未发现Sc的独立矿物。粒度统计结果显示,矿石具有典型的辉绿结构,嵌布紧密,粒度微细,难以解离。建议利用铜硫化物的可浮性,通过浮选作业回收Cu,再利用磁铁矿、辉石以及斜长石之间的磁性差异来使三者进行分离。辉石的分离回收过程就是Sc的一个物理富集过程。综合考虑,提出"浮选选铜-弱磁选铁-强磁选钪"的原则流程。  相似文献   

7.
湖南宝山铜矿是矽卡岩型铜铋铜钨矿床,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铜矿、辉铜矿、辉钼矿、辉铋矿、黄铁矿等。选厂采用部分混合—优先浮选流程回收铜精矿、钼精矿、硫精矿。原设计的铜钼混合粗选作业中,只采用煤油作捕收剂,铜的回收率低(<50%);原设计的铜钼分离作业中,只采用大量Na_2S作抑制剂,钼精矿的产品长期达不到一级品(含Mo 47%),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周雄  曾令熙  赵开乐 《矿物学报》2019,39(5):609-614
香格里拉铜钼多金属矿石中主要的可利用成分为钼、铜,伴生有钨等成分。为在选冶利用中选择合理高效的可利用方法,工艺矿物学研究主要针对矿石中可利用成分和相关伴生成分开展了赋存状态研究,特别是钼、铜金属矿物存在形式及其对选矿利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最终实现该类型矿石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基础依据。选矿实验采用"浮选-磁选-重选"联合工艺流程,获得钼精矿品位52.34%,钼回收率71.32%;铜精矿品位22.68%,铜回收率71.91%;钨精矿品位36.13%,钨回收率57.27%,从而实现了该矿中钼、铜、钨等有用元素的综合回收,验证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某冶炼镍矿渣中全铁品位为37.82%,为了研究该镍渣中铁矿物综合回收的可能性,在对镍渣进行粒度组成分析、化学全分析、矿物组成分析及铁物相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不同细度和不同磁场强度下的弱磁选实验,研究发现,镍矿渣中的铁主要赋存在+200目以上的粒级中,该粒级中铁分布率为84.74%。镍矿渣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和铁镁氧化物类矿物,其含量分别为11.07%和2.09%,杂质矿物铁(镁)橄榄石的含量高达86.58%;镍矿渣中磁性铁含量为36.09%,其占有率为95.43%,将镍矿渣磨矿至-325目97.86%,在不同的磁场强度下进行弱磁选,选矿指标仍不理想,原矿、精矿、尾矿铁品位比较接近,分布在36%~38.5%,通过弱磁选无法对磁铁矿进行有效回收;对镍矿渣进行的MLA磁铁矿嵌布粒度分析结果表明,镍矿渣颗粒中的磁铁矿大多以薄壳的形式存在于镍矿渣颗粒边缘,薄壳厚度大多在10μm以下,通过常规磨矿的方式难以使其从脉石矿物铁(镁)橄榄石及其他伴生杂质矿物中解离出来,磁铁矿解离度达不到分选要求,因此无法采用弱磁选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回收,镍矿渣中的磁铁矿无法分离生产铁精粉,建议整体利用,用来生产建筑微晶玻璃、建筑砌块或水泥铁质校正原料。  相似文献   

10.
以程潮铁尾矿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该铁尾矿回收硫粗选作业过程中各药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由此确立了各因素对硫粗精矿回收率影响的显著程度。通过预测铁尾矿回收硫的理论回收率以检验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研究对现场药剂制度进行优化,改善浮选条件提高选矿指标。结果表明,浮选时间和2#油用量是影响粗选回收率的显著因素。粗选最佳条件为浮选时间为10min,2#油用量为40×10-6,硫酸铜用量为200×10-6,丁基黄药用量为120×10-6,在此条件下,可获得品位为49.64%,回收率为79.78%的硫粗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